宋成祖(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623


折彦质用力颔首,“臣,臣知道了。”
赵桓安排妥当了陕西,接下来西夏故地被分成了两部分,以兴灵之地为核心,一直延续到后套这部分,被暂时划为宁夏路。而河西走廊这一段,以甘州和肃州为核心,则是被划为甘肃路。
这两块论起面积,人口,都远不如陕西,但却像是两个带刀侍卫,庇护着西北的安全,重要无比。
赵桓思索了再三,将西北的驻军重任,交给了韩世忠。
“良臣,算来算去,也就是你最合适了。只不过这些年你南征北战,辛苦异常,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要被安排在清苦的西北,朕于心不忍啊!”
韩世忠微微一笑,似乎早有准备。
“官家,臣起于西北,如今又回到西北镇守,简直犹如到了家一般,请官家不用心疼。臣一定替官家守好西北!”
赵桓颔首,却又沉吟道:“良臣,西北有党项人,吐蕃人,还有羌人,甚至有西域的人,胡汉杂居,情况复杂,想要稳妥镇守,并不容易,朕问你,应该怎么办?”
韩世忠思量再三,“应该一碗水端平,秉公执法,收拢人心?”
赵桓含笑,“还有吗?”
“还有?”韩世忠愣住了,他的脑筋算不上灵活,尤其是在战场之外的东西,都显得有些迟钝。
但韩世忠身为军中第一人,又受封秦王,地位无与伦比,把他放在西北,自然不是守土保境那么简单。
“臣鲁钝,不能理会官家的意思。不过官家大可以放心,臣必定全力以赴,完成管家的嘱托。”
赵桓稍微颔首,随即道:“良臣,朕已经下令党项诸部头人,前往行台,供太子调遣。至于还剩下的一些势力……你万万不要客气,谁敢违抗朝廷命令,一定要诛杀干净,不许留后患!”
韩世忠悚然心惊,这么多年来,除了在战场上,赵桓还几乎没有下过如此严令……那背后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对于赵桓来说,这就是一场战争。
而且还是不能输掉的战争。
所以他才派出了自己最心腹的悍将。
韩世忠不但能打,还足够忠诚!
而且这个忠诚相当程度上,是针对赵桓一个人的。
这个西军出来的汉子太清楚了,他现在的地位、荣耀全都是赵桓给的,对官家他除了无限忠诚,没有别的。
哪怕让他高举屠刀,韩世忠也在所不惜。
就在君臣谈论的时候,突然有位御营将领求见。
刘正彦!
这是一位御营猛将,立下了颇多战功,属于赵桓手下,最值得信任的一批人。
而刘正彦忠心耿耿的原因和韩世忠又有不同,出了恩遇之外,还有家仇,自从赵桓诛杀了童贯算起,刘正彦便已经认定了这位官家。
“臣,恳请官家,能为先父立庙祭奠,臣感激不尽!”
赵桓微微沉吟,就有了定见。
“刘老将军征战几十年,英勇殉国,堪称忠贞。又遭逢奸佞陷害,令人伤怀。论情论理,都该祭祀……只是不光刘老将军,历年以来,和西夏战乱不止,所有殉国将士都应该祭奠。”
赵桓顿了一下,“朕定个调子,纪念死者,缅怀忠义,却不是要双方继续仇恨,清算厮杀……更何况如今西夏权贵一惊所剩无几,诸部也都找到了严惩,剩下的都是无知百姓,按照国法,严刑治理即可,却不能滥杀无辜。”
“刘正彦,朕说的这话可算公允?”
刘正彦慌忙磕头谢恩,“官家天恩,臣哪里还有奢望,能如此这般,已经是很好了,臣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
赵桓点头,立刻拨下了一笔钱,让刘正彦自己去安排。
他也并没有大兴土木,而是挑选了一处寺庙……好在这玩意西夏多的是,寺庙的建筑宏伟,足有二十多间,充当祭祀所在,绝对够用了。
刘正彦只是清理了里面的神像,对庙宇进行了简单改造,所有便是替老父刘法重塑身躯。
能工巧匠,按照刘正彦的要求,以最好的木材,替老将军雕塑了身躯,等一切完毕,一个栩栩如生的伟岸神将,赫然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不只是刘法,还有几十年来,喂了收复西夏,付出心血生命的文臣武将……包括王韶,章楶……还有三川口,好水川,历次大战的殉国将士,悉数在列。
坦白讲,如果只看这些人,这些战役,丝毫感觉不到荣耀不说,相反,还会万分郁闷,能把人活活气死!
就算西夏是天兵天将,可他们地盘那么大,人口那么点,粮食不够吃,军饷也有限……经济封锁,武力威慑,不断交战,哪怕输,只要能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国家也早就完蛋了。
西夏能活着,就是在证明大宋的无能,类似的效果差不多古巴之于美帝,就是为了骑脸输出,专门辱宋。
而这一次,情况大不相同了。
就在庙宇落成之日,早早就有党项八部的头人在这里等着,横山诸部,还有西夏的贵胄,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有八千多人。
几乎整个西夏的上层,还存活的,几乎都在这里了。
他们束手而立,战战兢兢,宛如上刑场一般。
在他们的周围,尽是大宋御营兵马,气宇轩昂,杀气腾腾。
明亮的铠甲,锐利的马刀,硬弩,短斧……这些兵器都透着寒气,毫不用怀疑,都是杀过人的。
只要大宋愿意,一声令下,大可以将他们悉数屠杀,一个不留。
不只是这些人,包括那些被叫过来,念经祭祀的僧人,都心惊肉跳,隐隐有汗水流出。
就在他们艰难等待之时,赵宋官家终于驾临……随同赵桓来的人当中,竟然还有一个素服少年。
众人愣了好久,这才认出来,居然是李仁孝!
这小子怎么还活着?
赵官家带他来干什么?
要当众问斩吗?
赵桓面色严峻,走到了大殿之前,对李仁孝沉声道:“去,上一炷香吧!”
李仁孝点头,乖乖进去,上了香,跪在地上……足足一刻钟之后,才躬着身体退出来。
赵桓看了他一眼,随后转向其他人。
“朕可以杀了他,也可以杀了你们……不是朕不敢下手,也不是什么天心仁慈的屁话!只是几十年的征战,让你们为死者负责,你们还没有那个份量!把国仇家恨,无数的血债算在你们头上,你们还不配!”
“都给朕听好了,你们去行台之后,要认真悔过,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改过自新,争取立功表现,否则的话,尔等身死之日不远矣!”
赵桓说完,一摆手,就让手下士兵领着这帮人,按照顺序,进去磕头……比杀人诛心还厉害的是让鬼变成人!
第460章
财政倍增
收取西夏故地,兵不血刃……很显然这一举动搔到了大宋朝野的痒处,一时间种种吹捧,几乎到了让人肉麻的地步了。
过去吹赵官家,公认的也就是中兴之主,堪比光武,甚至言谈之间,还要注意赵大,毕竟这位才是大宋的缔造者。
可是随着西北光复,版图辽阔,已经结结实实超过了李元昊作乱之前,达到了赵宋王朝的巅峰。
而且很显然赵桓不会玩玉斧划界的愚蠢事情,赵桓对土地的贪婪,那是没有界限的。
如果条件允许,他一定会大声呐喊: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只不过很显然大宋的国力并没有到那个程度。
不管是联姻大石,还是收取西北,修建长城,这都是为了巩固此前漏洞最严重的北疆。
金国虽然退回了祖宗之地,但是六年的苦战,两河沦陷,几百万生灵涂炭,都城几乎沦陷……这些事情都严重刺激了赵宋王朝。
稍微有点常识都会发现,整个国家的武德开始爆棚。
每年从军的人数都在快速增加,比如在靖康九年,前后一共退役了三万多人,数量堪称惊人,枢密院都抱怨,说干脆解散御营算了。
只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出现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各地要求从军的青壮,竟然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十万之多!
光是鼎州,就由两千八百多人。
昔日洞庭湖的匪区,成了最支持赵宋王朝的大兵营。
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却也是现实。
除了从军人数十倍增加之外,更让人追捧的就是武学了。
已经十三岁的陆游捧着最新的考卷,默默计算了一下,今年的题目明显比去年难多了,不出意外,才到了第二年,武学也卷起来了。
奇怪吗?
一点都不奇怪。
赵桓大面积退役老兵,招募新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