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623


此刻的赵桓,身在塞外,每天都能得到不错的好消息……张荣攻破辽阳,曲端俘虏了合剌和韩昉,李彦仙突袭会宁府,剿灭金国老巢。
诸将云集,辽东的各部,也相继归附……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奚人,蒙兀人……甚至是北方的生番,也全都来了。
各部首领,聚集在御帐的外面,等候赵桓的发落。
此刻的赵官家,俨然真正的天可汗!
“大家伙都到了吗?”
赵桓随口问道,韩世忠急忙躬身,“都来了,连李彦仙也赶来了。”
赵桓颔首,让群臣入内。
“朕也不废话了,直接说正事,当初光复燕云之后,朕封了四个王,时至今日,朕要彻彻底底兑现承诺了。”
“良臣!”
韩世忠立刻躬身,“臣在!”
“当初朕封你为秦王,如今秦王不变,加太师衔,封地临潢府,你可有意见?”
果然,诸位大王都要实封了。
韩世忠愣了一下,急忙躬身道:“回官家的话,臣,臣不想要临潢!”
赵桓面色不改,淡淡问道:“那你想要哪里?”
“臣想要可敦城。”
可敦城正是当初大石盘踞的所在,也是西征的大本营,韩世忠把封地放在可敦城,用心可想而知。
“不愧是朕的腹心长城啊!”赵桓赞叹道:“良臣,朕给你四万五千的兵额,你可要替朕镇住大漠!”
“臣领旨谢恩!”
韩世忠大礼参拜。
随后就是岳飞。
“鹏举,燕王爵位不变,加太傅衔,你的封地……”
岳飞也躬身道:“官家,臣选了一个所在,若是官家能答应,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赵桓让人找来地图,经过岳飞介绍,他大喜过望,立刻点头,“这座城市就赐名通辽……你和良臣一东一西,替朕看好大漠!”
“臣,遵旨!”
岳飞之后,就是吴玠。
“朕思前想后,就把会宁府封给你……这里是女真腹地,往北去都是生番地盘……算不上富饶,晋卿可要不辞劳苦才是!”
吴玠连忙跪倒:“臣叩谢天恩,一定不辱使命!”
赵桓颔首,“你的兵法额度是三万五千人,虽然少一些,但是朕给你配属一支内河水师,也有八千人。”
吴玠连忙谢恩。
接下来就是曲端了。
“他们三个分割了大漠北方,你这个魏王就只能委屈一下,把你放在高丽了。朕准你选择一处港口,修建曲州,作为你的治所,至于兵马额度,是三万人。”
不出意外,曲端继续维持了诸王垫底儿的地位,不过他也想开了,而且高丽的条件到底比那几位好,而且发挥空间更大,能捞钱的地方也更多。
曲端十分满意,叩谢天恩。
这四个人的安排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是把原来的封赏细化,给了封地,配属了兵马……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张荣!”
一声低呼,这位水师头子急忙站出来,仓皇之间,还绊了一下,正好顺势跪倒。
“臣在!”
“你虽然归附朝廷时间不长,但你一手创建了水师,居功厥伟,朕加封你为齐王,授少傅衔!”
“臣,臣何德何能,能承受这么大的爵位啊!”
赵桓笑容不减,“不要说了,等朕把两位两个人也封了。”
“刘锜,你跟朕最早,立下的战功也不少,朕加封你为楚王,授少保衔。还有李彦仙,受封韩王,加太子太师衔。”
赵桓看着他们三个,笑呵呵道:“朕没给你们实封,也没给你们配属兵马,懂朕的意思吗?”
刘锜急忙道:“臣明白,官家是让臣等开疆拓土,继续为大宋征战!”
赵桓欣然点头,“没错!金国覆灭,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大战,在等着你们!”
第496章
天灾来袭
相比起灰飞烟灭的大金国,赵桓授予四万土地,又额外封了三王,造成的影响恐怕要更深远无数倍。
如今大宋的北方已经形成了一道完整的屏障。
从最西端的可敦城,到通辽,到会宁府,再到高丽曲州……这一条万里防线,彻底隔绝了北方蛮夷的南下之路,甚至由于曲州的存在,连倭国入寇的风险都降到了最低。
就这样,大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
女真在某种程度上,连契丹都不如,国破族灭,轻而易举,就像是热水泼过的雪地,连一点痕迹都懒得留下。
没有什么愿意殉国的忠臣,也没有留下什么书籍建筑……就连修史,都要从大宋这边寻找资料。
说起来也真是够悲凉的,这就是没有文明的下场,又能怪得了谁呢?
“传旨翰林院,让吕本中牵头,修一本金国通志吧!”
很显然,赵桓没有将金国视作一个朝代,最多只是个割据政权吧!
只不过给金人修史,接下来还有两本史书,一样要写……一个是辽书,一个是西夏史……这两个大宋的损友也该有个定论了。
至于耶律大石,他决定西征之后,留给他的只剩下西辽书了。
“父皇,其实有一本也该修了,只是唯恐父皇不同意。”
赵桓翻了翻眼皮,不客气道:“你小子就不用卖关子了,是本朝史册吗?"
赵谌连忙点头,“父皇英明……如今的大宋囊括塞外,天下一统,无论如何,也不是昔日那个和大辽争正统的皇宋可比啊!父皇开天辟地,功盖强悍,德过盛唐,理当修史,以区分新旧,收拾人心啊!”
赵桓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幽幽道:“这是谁的建议?不会是虞允文吧?”
赵谌咧嘴,“父皇,您不能把什么坏事都怪到虞允文的头上,他会冤枉死的,这,这次是赵汾谏言的。我猜背后可能有赵相公的授意。”
赵桓来了兴趣,“你的意思是赵鼎想要分割新旧,给前面的一百多年,盖棺定论?”
赵谌想了想,点头道:“或许吧……父皇已经封了七王,天下大局已定,文臣这边自然也要有所表示,孩儿觉得开封的吕相公,刘相公,还有赵相公,他们至少该给一个郡王,不然文臣这边会寒心的。”
赵桓认真看了看自己的儿子,这小子已经二十多了,并且还当了爹……稚嫩褪去,算计的本事不断提升。
“怎么,光是跟武臣亲近还不够?还想着卖好宰执,拉拢文臣?”
这话问得很诛心,拉拢文武,意欲何为?
难道要来个宣武门吗?
几乎下一秒,就要上演父慈子孝的大戏。
只不过赵桓不是那种皇帝,而赵谌胆子也的确打得惊人。
“孩儿既然是父皇之子,自然要学习父皇的本事。”
赵桓忍不住大笑,“学我?我当储君的时候,可是老老实实啊!”
赵谌稍微一怔,便忍不住道:“父皇,现在世面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哦?有什么议论?”赵桓好奇道。
赵谌立刻道:“回父皇的话,现在有好多文章,都在说,父皇深明大义,早年的时候,力劝太上皇节俭,还体恤民生,保护忠良,勤奋好学……堪称储君的表率。”
赵桓目瞪口呆……此必是江南大儒的手笔。
果然不必辩经,只等入关之后,一切自然有人替你安排明明白白。
“赵谌,你知道什么时候最危险吗?”
“孩儿不知。”赵谌老老实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