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623


赵桓轻叹,让儿子坐下。
“金兵逼近开封,破城在即,算不得什么……就算当时夺走了开封,也能退到应天,退到江宁,或者退去南阳,总还有办法。可现在的情形不一样,我们灭亡了金国,天下太平,几乎在一夜之间,百姓就有了许多盼望……税赋要下降,民生要改善,原本还能忍受的那些规矩,也都要废掉,总之,一切都要好起来。”
赵谌怔了怔,道:“父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怕没法一下子做到吧?”
赵桓两手一摊,“你敢把这话说出去吗?”
赵谌翻了翻眼皮,无言以对。
中原王朝的天子,自古以来都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至高无上。可也正是如此,越是权柄巨大,责任就越是沉重。
“所以说父皇想跟你讲点藏在龙椅背后的东西……这玩意叫责任!是在无上权柄之下的东西。就拿你爹来说,如果我没法改善民生,让老百姓满意。落下一句边庭流血成海水,赵皇开边意未已,也不是不可能。”
赵谌微微低下了头,陷入了思忖。
自己老爹的眼光那是不用多说的,只是他想不明白,父皇为什么会提到责任,提到民生……
“父皇,莫非有什么玄机?”
“不是玄机!”赵皇随手拿起了一本诗集,扔给了赵谌。
这是去年冬天的时候,杭州西湖灵隐寺举办的一场诗会,江南才子云集,各种诗作不下白首。
在一堆作品当中,选了三十六篇,刊印发表,一时间传为美谈。
按理说赵桓是不喜欢这些玩意的,不知道为什么会看?
赵谌翻看了半晌,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父皇,这里面好多都在写雪景,怎么还有说西湖冰封的?”
赵桓含笑,“总算看到了关键……我让人查过了,杭州下雪不是没有,可西湖结冰,却是很少见。”
“那,那代表什么?”赵谌不解。
“自然是天气越来越寒冷了。”赵桓长长叹息,“战胜金人,不值一提,真正难以对抗的,是老天!”
“不会的!绝对不会!”赵谌惶恐站起,惊呼道:“父皇,天命在我,我大宋秉承上天庇佑,老天怎么会降罪?”
赵谌惶惶不安,他实在是无法接受,也不敢相信,上天为什么会降罪?说不通啊!难道是杀戮过多,有伤天和?
又或者……是不敬太上皇?
赵谌傻傻看着赵桓,天命没了,赵宋王朝会走向哪一步?
“别没事胡思乱想!”赵桓呵斥道:“咱们能打败金人,靠的是将士用命,靠的是百姓供应,靠的是文臣武将……当然,也有你爹的功劳,唯独跟天意没关系……如果非要说有,我教你四个字: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赵谌痴痴张大嘴巴,不愧是老爹,气魄就是大!
“父皇,那,那要怎么让天气变暖和?给老天下旨吗?”
赵桓气得笑了,“我想下旨,谁能接啊?”
“烧了啊!只要烧了,上天就能收到了,要不发个孔明灯也行。”
赵桓已经懒得废话了,自己这个儿子,太缺少科学教育了。
“不要废话了,你现在就该下功夫,学习如何备荒……就算你不懂,也要挑选这方面的人才,积极准备。拉帮结派,培植势力,只能帮你坐上龙椅,却没法让你名垂青史,青出于蓝!你还是知道要做什么,方向在哪里!这才是最重要的,懂了吗?”
“懂,懂了!”赵谌连连答应,只是他还是想不通,如何天气就变冷了?一旦变冷之后,又该怎么办?
父皇讲的备荒,他完全没有思路。
赵谌突然觉得,他需要学习的东西,还真是不少。
在一战成功之后,赵桓返回燕京,而赵谌则是返回行台。只不过他上了心,开始注意这些情况。
还真别说,很快赵谌就得到了一个佐证。
靖康十二年的第一场雪,比去年足足早了十天,天气也变得更加寒冷,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冻死的牲畜增加。
狂风呼啸,一时间人心惶惶。
尤其是草原之上,竟然出现了一种传言,说是兀术不甘心,他阴魂不散,化作北风,终日咆哮,要向赵桓讨个公道。
这种说法,甚至随着寒风,一起吹到了燕京城中。
“官家,有言官建议,要替兀术修建庙宇,血食祭祀,以安人心……”赵鼎绷着脸谏言。他是不信这个的,奈何说的人太多。
天气又突然降温,赵鼎也不知道如何解释,修个庙宇,祭拜一下,没有好处,也不会有坏处。
赵桓摆手,“赵相公,你切莫做如是想……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我们需要做些准备……你现在就去安排,要求原来的军械作坊,全力以赴,生产火炉,还有传令下去,各地有石炭矿产的,都要大力开发,确保燃料充足……还要告诉诸王,让他们囤积干牛粪,以备不时之需。”
赵桓的这几条让赵鼎耳目一新,他似乎有了思路。
“官家,还要不要多准备些粮食?”
“这个是自然的。”赵桓道:“主要放在黄河两岸,还有西北之地。”
赵桓意味深长道:“赵卿,你我君臣,怕是要面临一场全新的战争,一场比抗金更大的战争了!”
赵鼎心中惶恐,但是有官家在,他也算是冷静。
“臣明白怎么做。”
赵鼎转身下去,就在大宋朝堂积极筹备的时候,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雪,席卷了草原,一夜之间,乞颜部的牲畜冻死了三分之一,数十万人嗷嗷待哺……
第497章
昭勋阁
赵桓回京之后,下了两道旨意,其一,改燕山府为北京,废除原来的北京大名府,西京洛阳府,南京应天府,改开封府为南京。
南北二京,对掌朝政,以北为主。
同时,在北京皇宫对面,兴建昭勋阁,供奉有功文武诸臣,享受祭祀,百世不绝……
这两道旨意下来,朝中顿时不免议论之声。
改燕京为北京,毫无疑问是更加强化都城的地位,倒也是寻常。
让人眼红的却是昭勋阁。
这玩意就是凌烟阁的翻版,到底谁能进入,干系比天大。
自从下旨之后,从政事堂到礼部,再到民间,全都议论纷纷,尤其是报纸上面,更是争论不休,一句话,整个大宋朝的键盘侠都行动起来了。
首先赵桓讲了多少次,韩世忠为军中第一人,跟着皇帝早,功劳大,又备受信任,如今又是秦王之尊。
不把他放在第一位,谁合适啊?
韩世忠之下,那就是岳飞和吴玠了,王位都摆在那里,谁又不是傻子,理所当然,众望所归。
可这个设想很快遭到了挑战。
谁规定昭勋阁只能放武将的,没有道理啊!
要知道凌烟阁的第一功臣可是长孙无忌,像什么杜如晦、魏征、房玄龄,他们的排名都相当高。
既然这样,文臣也该入昭勋阁,首推就是李太师,即便因为后来的冲突,不能把李纲放在第一位,那宗泽宗相公就是可以的,还有张所张相公,张叔夜,张悫,吴敏,白时中……
是以文臣为主,还是以武将为主,两边争论不休。
只是让人诧异的是,翰林院这边,出了第三个版本。
“赵相公,既然是昭勋阁,纪念功臣……那就不能忘记从前。”胡寅托着一份名单,向赵鼎进言。
“论起大宋的开国功臣,第一位非赵韩王莫属,其余曹彬、薛居正、潘美、王旦、吕夷简、韩琦、富弼、司马光……这几位是不是也要在其中?”
赵鼎根本没接名单,而是呵呵道:“他们都在其中,那为什么没有文彦博?”
胡寅沉吟不语。
“不算文彦博,那范仲淹呢?还有王安石?又或者狄青?”赵鼎追问胡寅,“这几位怎么算?礼部和翰林院有个定论没有?”
胡寅脸色更加难看,只能躬身道:“首相,这事情还要政事堂拿主意啊!”
“我不管!”
赵鼎陡然拔高了声音,脸上带着怒色,“官家建昭勋阁,意在彪炳功臣,砥砺人心……你们倒好!把什么人都塞进来,要把昭勋阁变成大杂烩吗?新党,旧党,是要让他们继续在里面吵架吗?”
胡寅吓得浑身哆嗦,连忙躬身,“下官思虑不周,下官有罪!”
赵鼎看着诚惶诚恐的胡寅,却也扛不住他是真的糊涂了,还是有意为之……“行了,你去重新拟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