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623


而赵官家也是满脸笑容,询问道:“朕听闻一句话,叫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你意下如何?”
朱熹顿时一怔……
第528章
立法
朱熹被赵桓问得有点不知所措,他能听出官家似乎有问罪之意,天可怜见,他还不到二十岁,此前一直读书,断然没有胡言乱语过。
官家怎么会对他有偏见?
而且这两句话,也,也的确有出处啊!
“启奏官家,这,这话虽然是程子之言,草民却是不敢苟同!”
赵桓眉头挑了挑,追问道:“为什么?”
“回官家的话,妇人替丈夫守节,自然是应该的,礼法如此,可落到每个人身上,也未必然,不可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赵桓的思忖之色,更加深重,略沉吟之后,“你觉得儒家纲常如何?”
“这个……纲常之于天下,不拘学者,便是普通百姓,也该努力修行,以求诸般行事,符合纲常。然则世间万般情形,未必尽数归于纲常之说,草民……草民以为在纲常之下,还有一套东西。”
赵桓随口道:“可是国法?”
朱熹昂起头,认真道:“官家圣明!”
“你怎么猜到的?”
“回官家的话,自从衍圣公修书以来,吕相公修法,赵相公颁布朝廷新规……只需要多读读邸报,自然能悟出官家的心意。”
赵桓沉吟了少许,竟然站起身,笑呵呵走到了朱熹面前,把他给拉起来了。
面对官家赞许的目光,朱熹竟然有些惭愧,忍不住低下了头。
赵桓的笑容却是更加明显。
其实他曾经也一直以为是朱熹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这些年翻阅了种种书籍,听着身边的儒臣讲解,赵桓已经知道,这是程颐所说的。
而且仔细研究程颢的原意,也不是要束缚妇女,禁锢女性。
有人问程颢,是不是寡妇不可以再嫁,程颢说然,他认为男人主动娶寡妇,在男人这一边,算是失节。寡妇主动嫁人,也是失节。他是各打五十大板,男女都有错。
然后继续询问,如果寡妇无依无靠,活不下去,能不能改嫁?
程颢这才说唯恐日后会有人说闲话,所以还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光看程颢的这番话,也不能说这位程先生就对妇人改嫁恶意满满。
那再看朱熹呢,有人拿这事问朱熹,朱熹回答说: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朱熹也说得很明白,放在俗世之上,跟普通百姓讲饿死事小,着实迂腐。
但是对于研究经学的儒者来说,应该明白将道德节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胜过生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真正瞧瞧朱熹说了什么,多半会替他感到委屈,有些屎盆子是真的不该扣在他的头上。
朱熹和孔夫子有点类似,都是挺开明豁达,通情达理的两个小老头。
只不过当他们的学问成为显学之后,就变了味道。
人们不会研究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只是将他们的话语断章取义,弄成一个标题党。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不管怎么样,就是要守妇道,不许改嫁。
不服气吗?
这可是朱子说的。
相比起复杂的学问本身,这样简单明了,更容易传播执行,也更乐于被一些手握宗法大权的士绅地主接受,成为了他们作威作福的理论来源。
很冤枉吗?
貌似也不能这么看。
孔老夫子一生致力恢复周礼,恢复那个等级分明的周代社会,毫无疑问,孔夫子是代表了少数上层人的利益。即便有些爱民之言,那也是出于对财产的爱护,要可持续剥削。
到了朱熹这里,那就更不要说了,他穷极一生,追求的天理,也无非是想永远巩固士农工商的差别,让等级深入人心,安于现状,放弃人欲……说穿了,还是对底层的pua罢了。
弄清楚这些,也就没什么好可惜的。
一个注定被压榨的底层,替上层利益代言人鸣不平,这该是一种何其血栓的行为!
赵桓本来对朱熹就没什么期待,只是好奇而已。
可是和他聊了之后,赵桓发现这小子不光读书多,而且还挺通情达理。
这样的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个十足的人才,值得栽培!
赵晗微微含笑,“纲常在上,国法在下,就能天下太平吗?”
又是一道难题。
朱熹略沉吟,就摇头道:“官家,草民年幼,还不懂如此才能求万世太平。只是草民想来,历代法令未必不严明。只是天长日久,不免背离初衷,以至于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说到底,还是要落在人上面。”
“哈哈哈!”
赵桓仰天大笑,“很好,就凭你这番话,也值一个中书舍人。留在朕的身边,替朕处理一些事务,草拟旨意,如何?”
朱熹下意识咽了口吐沫,他想要的终南捷径终于出现了。
虽说赵桓在用人上面,越发规范。
譬如武将,一定要有战功,还要在武学表现良好。有功劳,有本事,这才能顺利高升。放在文官这边,一样要有地方的行政经验,做出了业绩,才能平步青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路子是很合适的。
可问题是朱熹有更大的野心,要有更高的成就……他可以去地方历练,可以积累经验本事,但是却有一个前提,必须找到赏识他的,抱上大腿,这才能平步青云,无往不利。
不得不说,朱子的脑袋瓜子,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
“启奏官家,草民年幼无知,又不通朝政,只怕暂时还不能胜任。草民斗胆,想请官家准许草民再读几年书,多学一些道理,再来给陛下尽忠!”
赵桓忍不住笑道:“你可知道,在朕身边办事的都是什么人?”
朱熹愣了一下,还是低头不语。
赵桓自顾自道:“最初的时候,吕颐浩吕相公在朕的身边,接着有张浚张相公,赵鼎赵相公,还有胡尚书他们……这可都是位列宰执的重臣,你就不想和他们一般吗?”
朱熹的心砰砰乱跳,一步登天的机会就在眼前,当真拒绝了,只怕这辈子都不会有了,只不过在沉吟片刻之后,朱熹还是摇头。
“官家,草民以为,身逢盛世,这是草民几世修来的福气。若是只求为官,未免辜负了上天恩泽。”
赵桓忍不住大笑,“你年纪不大,野心倒是不小,怎么,连宰相都看不起?”
“不!”朱熹连忙解释道:“回官家的话,草民哪敢小觑宰执。只不过草民觉得官家励精图治,我皇宋焕然一新,和从前历代都不相同。如此大世,如此剧变,若是不能好生归结,写下来,传流后世,实在是千古遗憾。”
赵桓再度一喜,朱熹这小子还真有思想家的敏锐啊!
且不论他主张什么玩意,朱熹的学说能统治几百年,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只要他的屁股不歪,一切都好。
赵桓想了想,点头道:“你既然有这个志向,朕自然要成全你。只是朕也有一个想法,仅仅拘泥在圣贤之学上面,恐怕还不能说明白本朝的事情。朕自提倡气理新说以来,一直在鼓励科学技艺,鼓励推陈出新,如果修书,这也是断然不能忽视的东西……甚至还要重于圣贤之学,你明白吗?”
朱熹悚然点头,他当然清楚。
“草民必定苦心读书,学贯古今,为官家鞠躬尽瘁!”
赵桓脸上带笑,朱熹这小子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光是死读书也不行,朕就给你一个题目,你说这废除宦官,此举如何?”
朱熹没有半点迟疑,立刻道:“回官家的话,天子废除宦官,再无奴仆,此乃天子圣德,吾皇仁德,冠绝古今,虽汉文帝也不如远甚!”
“你倒是会拍马屁。”赵桓笑呵呵道:“你去写一篇文章,尽快交给朕吧!”
朱熹连忙答应,简直受宠若惊。
他最想当的,也就是赵桓的文胆,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官家,乃至改变官家,这也算是另一种帝师。
朱熹是个十足的行动派,加上这么大的诱惑在眼前,三天之内,就把文章送到了赵桓手里。
赵官家看过之后,竟然在第二天,就下旨召集了所有重臣,从宰执诸公,到六部尚书,悉数到场。
赵桓首先满脸含笑,“赵相公……朕在当初,还和金人交战之时,就主张清丈,废除奴仆。随后朕又改革军制,废除了勇敢效用,也废除了部曲家将……你说,我大宋还有奴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