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623


朱熹的父亲叫朱松,曾经在吏部干过,在几年前朱松病死,他临死的时候,就把朱熹托付给好友刘子羽。
刘子羽对待朱熹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亲自掏腰包,给朱熹建了座二层书楼,让他在里面专心读书。
而且刘子羽还动用自己的关系,帮朱熹寻找各种书籍,包括最新的著作……一句话,才十六岁的朱熹,已经算是满腹经纶,装了一肚子学问了。
刘子羽对朱熹的程度心知肚明,十分喜爱,甚至收为义子。
他坚信此子日后毕竟不可限量。
刘子羽想致仕,他最挂心的就是干儿子朱熹。
要是在几年前,凭着刘子羽的份量,大可以直接把朱熹推荐给赵桓,在皇帝身边办事,日后的前程自然不用说。
可是现在却是不行了,刘子羽只能想办法走岳云的门路,从女婿入手,接近老丈人,走一条终南捷径。
刘子羽想得很好,可他有点低估了岳云的耿直。
“刘世叔,最近几年,天下太平,官家勤于内政,官吏任用越发有了规矩。有学问不一定能当好官吏,想要入仕,不如走科举之路,从州县起家,积累资历本事,自然有大展拳脚的时候,水到渠成,总好过揠苗助长。”
这话一出,刘子羽顿时老脸通红……他是的确疏忽了,眼前这小子可是岳飞的儿子啊!刘子羽只能咳嗽,掩饰尴尬。
正在他想要岔开,只当没说的时候,朱熹竟然深深一躬,主动开口道:“朝廷百官自然是要按照规矩升迁……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的行台,还有燕王的治下,也是如此?”
岳云笑了,他看着年轻的朱熹,朗声道:“行台要和蛮夷打交道,燕国苦寒,你一个白面书生,未必能受得了,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
又是一盆冷水,让岳云没有想到的是朱熹居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道:“白面书生未必不能辅君报国!当下就是个最好的机会。”
岳云眉头挑动,沉吟了片刻,缓缓道:“什么机会?”
朱熹朗声道:“驸马,官家废除古已有之的宦官,难道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岳云紧皱着眉头,迟疑地看向朱熹,这小子还不到二十岁,他是信口雌黄,还是真看出了机会?
刘子羽两手一摊,也没了主意,他只说要把朱熹推荐给岳云,却没有预料这小子会自作主张,不按套路出牌……要是寻常人,刘子羽早就呵斥了。
无奈他实在是太喜欢朱熹了,就只能看着他表演。
“岳驸马,历代主张释放奴仆,善待百姓的明君贤臣所在多有。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都有释放奴仆,充实户籍的举措。可历代到了最后,都不免名门大族,藏匿丁口,豢养奴婢,成为为祸一方的巨室,这里面的缘由驸马可曾想过?”
岳云笑了,一个远比自己年轻的家伙,居然要给自己上课,也着实有趣。
“你有什么高见?”
朱熹笑道:“高见谈不上,只是一点浅显道理罢了。说到底,还是上行下效,将心比心。官家能废除宦官,从宫里清除了奴婢。试问天下还有谁敢豢养奴仆?难道他们比官家还要尊贵?”
“自古以来,宦官为祸,所在多有,秦朝有指鹿为马的赵高,唐代有宦官乱政,废立天子,把持神器。历代苦心焦思,无不想要彻底解决宦官之乱。本朝约书算是很严格的,可到底不如官家的这一手高明,彻底废除宦官,这可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甚至还要胜过光复燕云!”
朱熹喜气洋洋说着,却不提防,岳云的脸色渐渐严肃了。这小子也不会说话啊,光复燕云可是我爹的壮举,怎么?废除宦官,就比这个还了不起?
朱熹看出岳云的迟疑,他朗声一笑,随即伏身道:“驸马,自从废除宦官这一刻开始,我大宋疆域之内,可以宣称万民如一,再无贵贱之分……驸马还以为这是个小事?”
岳云深深吸了口气,面色渐渐凝重,忍不住思索起来。
废除宦官,大家伙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朝局变化上面,尤其是力量对比,权力如何重新划分……
可是让朱熹这么一说,做事让岳云悚然一惊。
岳云也读过一些书的,所谓孔孟之道,也是懂一些的,儒家的核心是讲礼仪的,孔圣人也是希望礼乐教化,复兴周礼,从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康……老夫子还为此奔走一生。
很显然,儒家思想有很多好东西,不然也没法千年不衰。
可是在种种主张背后,儒家有一个问题,他们是讲究等级的,是有尊卑的。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儒墨之争,墨家主张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以兼爱攻击儒家的仁爱,说儒家虚伪。
当然了,儒家的反击也很犀利,孟子就攻击墨家,说你们把自己的父亲等同别人的父亲,都一样对待,这岂不说是对待自己的父亲没有了特定的尊重,这不就是无父吗?既然无父,必然无君,所谓墨家的主张,自然是大逆不道了。
毫无疑问,儒家赢得了胜利,成为了显学,其余百家之学逐渐消失。
只不过这事情还能不能仔细推究一下呢?
儒家攻击墨家的话术,有没有漏洞呢?
其实还是有的,所谓兼爱,一视同仁,不是说你给自己的爹一碗肉,也要给别人的爹一碗肉吃……子女孝顺父母自然是可以的,也是天经地义的。只不过要问的是,自己的爹,和别人的爹,在人这个维度上,是不是平等的?
地位可以不同,但人格尊严也有差别吗?
不知道墨家先贤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可儒家却是想过的,而且给了答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所以在儒家的视角下,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虽然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是历代在“民告官”这件事上,老百姓都是吃亏的。
国法如此,宗法就更是如此了,几乎掌握了宗法大权的族老,可以予取予求,生杀予夺,不用担负任何罪责。
说来说去,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很博大的,都可以有无数种解释。
单纯讨论理论本身好坏,半点意义都没有。
关口是要弄清楚自己是什么东西,站在哪个位置上……你要是一个普通人,认同儒家的爱有差等,认同宗法规矩,认同长辈可以支配你的一切,当你被绑在祠堂,接受毒打的时候,大约就不要祈求青天大老爷救命了。
毕竟你的选择就是自己主动走上供桌,充当祭品,怪不得别人了。
其实再看看那些打着复兴传统文化旗号,极力把孔孟之道,甚至三从四德请回来的人,处在什么地位上,也就心知肚明了。
当你接受贵贱差别的时候,当你仰望上位者,希求一点恩赐的时候,如果来的是某些福报,那只能说求仁得仁。
“再无贵贱,再无贵贱……”岳云念叨了两边,突然惊问道:“既然如此,儒家之说,只怕要土崩瓦解,千年显学,怕是要换一换了。”
朱熹却是摇头,“驸马,你把事情想简单了……往后的儒者大可以不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讲见贤思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
岳云大诧,脱口而出道:“那还是儒家之学吗?”
朱熹听闻大笑反问:“莫非驸马以为二程之学,是孔孟正统吗?”
岳云大惊失色,直到此刻,他对这个年纪轻轻的朱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你这是大逆不道!”
朱熹坦然一笑,“驸马,在下只是想想罢了,官家才是真正做这事的人!”
“你?你诽谤官家!”
朱熹断然摇头,“没有,绝对没有!驸马,这几年在下都在苦心读书,我记得早些时候,官家便让衍圣公修书,主张平均田亩,仁爱百姓;随后吕好问吕相公也在修书,他着重制定律法,在各种量刑上面,也强调不论身份,人人一致。”
“随后还有新的气理之说,排斥鬼神,批驳轮回……又推行教化,鼓励进学读书。前些时候,官家推翻了登州阿云案,处死了一个杀死孙女的祖父,这是在强调男女一致,推翻宗法。”
“如今又废除宦官……一路走来,官家始终如一,看不明白的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岳云骤然变色,朱熹梳理的这些事情,全都是对的。
甚至岳云知道更多,比如说赵桓喜欢用人民取代臣民,不就是明证吗!
只是直到废除宦官之前,大家还都觉得赵桓只是约束官吏,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在这套儒家纲常之下,得利最大的就是赵官家自己。
哪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
可是经过朱熹的点破,让岳云惊骇非常,或许自己的岳父就是那个与众不同的人吧!
“朱熹,你年纪不大,却能想到这么多东西……看起来刘世叔真是教导有方啊!”
在一旁听着的刘子羽都傻了,他对天发誓,这些话真不是他教的,他也不知道,朱熹在这几年都干什么。
你不好好学诗词歌赋,道德文章,瞎琢磨这些事干什么?
对于义父的疑问,朱熹只有苦笑。
生逢大世,还是只想着当官,只想着一时的荣华富贵,那格局未免也太小了吧!
既然猜到了官家的意思,就该大刀阔斧,勇往直前。
他还记得当初虞允文也是大胆上书,才成为天子心腹,后来又在太子身边做事的。
有珠玉在前,他怎么甘心落在人后!
岳云长长出口气,随后冲着朱熹一笑,“看起来是一定要让你见见官家了。”
终于能真正走上终南捷径了,年轻的朱熹分外激动,一张小白脸都涨红了。
他反复思量,不断演练,自己见了官家,到底要如何应付?
这段时间,的确事情太多了,哪怕是岳云出面,也足足过了半个月,才见到了赵桓,很凑巧,这时候岳飞接管了皇宫。
他也略微迟疑,但是并没有拦着岳云。
就这样,朱熹出现在了赵桓面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