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623


新任法部尚书林景贞大为感动,忍不住赞叹道:“吾皇所言,正是圣君高论。从此之后,我大宋江山,弊绝风清,天下太平!”
赵桓摆手,“过了……王次翁贪墨数百万,尤其可恨,居然通倭……便是老天都不能饶了他。此人务必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林景贞连忙点头,“臣遵旨!”
这时候胡寅突然站出来,“官家,臣有一事,请官家示下。”
“什么事?”
“官家,王次翁收下倭国巨款,固然该杀……可倭国贿赂我大宋重臣,图谋不轨,是不是也该严惩不贷?”
赵桓略微沉吟,便沉声道:“传旨张荣,让他调动二百艘船只,前往倭国。”
“臣领旨!”
“等等!”赵桓又补充道:“记得,把船只都涂黑了。”
第533章
新官雅政
朝廷颁布了新的政事堂名单之后,除了在京的诸公之外,还有陈东、折彦质和牛英三人,需要放下手里的事情,返回京城。
“走了!”牛英拍了拍屁股,晃着肥硕的身躯,到了纳昔身边,拍了拍这个鹰堡少年的肩头。
“我琢磨了一阵子,你小子虽然年轻,但毕竟通过了科举,做事也认真勤勉,就留下来,接下我的县尉之职,好好干活,别辜负了百姓。”
纳昔明显错愕,他是第二批通过考试的少年,算起来资历很浅薄,管一个县,貌似难度还很大啊!
“我,我怕是不行……”
“别这么说,是爷们就不能讲自己不行。”牛英冷哼道:“知道不?我当初可是一下子接了大名府知府啊!那时候我更糊涂哩。”
纳昔赔笑,“可,可我听说,师父干得很好,你的治理方略,得到了官家的嘉许。”
牛英呵呵冷笑,“什么嘉许,不过是硬着头皮干吧!那时候的大名府,历经战乱拉扯,从上到下,几乎没几个好人。我一刀砍下去,自然没什么好怕的。可现在不行了……”牛英对着纳昔,认真嘱托道:“把活做得细了,多到下面瞧瞧,明白大家伙想什么,把心摆正了,就没什么难的。”
顿了顿,牛英又道:“就算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情,还能给我写信……好歹咱现在也是二品大员了!”
说到这里,牛英终于忍不住嘴角上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昂首阔步,进入政事堂,怎么跟做梦似的!
他不敢停留,简单收拾了行囊,连夜出发。
就在他悄然离开衙门的时候,突然发现道路两旁,多了许多人。
就是普通的百姓,有老有少,连绵过去,成千上万,竟然看不到尽头。
大家伙也不说话,只是默默注视着。
牛英看着大家伙,也愣住了。
好一会儿,他才努力挤出一个笑容,至于说什么,那是万万不能了。
他迈着大步,往前走了一段,绕过了街角,面前的大路上,两边的人骤然多了好几倍。这还不算,居然有更多人往这边聚集,大家伙都死死盯着,有不舍,有惶恐,还有那么一点欣慰。
牛英顿住脚步,走不动了。
他努力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突然,有人先开口了。
“牛爷,替老百姓伸张正义啊!”
“对啊,牛爷,替大家伙做主!”
……
此起彼伏的声音,让牛英不由得为之一振。
说实话,当官挨累,他也不怎么贪图官位,也不贪污……还剩下什么?不就是百姓的认可吗!
你说这东西是虚的吗?
真挺虚的。
可是当你每到一处,每次造福一方,得到百姓认可,这种满足感,简直胜过了金山银山。
什么金钱美色,连万分之一都比不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为百姓铭记,为千古传诵……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牛英觉得自己并非无私之人,其实他有私心,他的私心就是让大家都好!
“乡亲们!本来不想麻烦大家伙的,既然你们都来了,那咱就多说两句。俺这回是去当治安部尚书,官家钦点的。也没有别的,俺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你们放心吧!”
牛英说着,抱拳拱手,随即大步流星,再也不停。
他向前迈步,两边的百姓都凝视着牛英,目光跟着他流转……终于,有人忍不住哭了起来。
还有人大声赞叹,“牛爷,好样的!咱穷苦人就靠你们了!”
“对啊,牛爷,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啊!”
……
一个县,三十几万人,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家门,出来欢送牛英!
说句不客气的,如此待遇,遍观整个大宋,也没谁能做到。
如果你以为这就算惊人了,那是低估了牛英的影响力。
他每路过一处,都有无数人来迎接,领教这位的风采。
居住的馆驿,尽是送来的各种状纸……年头多了,牛英也看得明白,这里面有财产纠纷,有子女被拐卖,有豪强欺负百姓,还有官吏横征暴敛……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事情,大家伙都往牛英这里送,也相信这位出身寒微的尚书大人,能够给他们主持公道。
牛英也无语了,他最多一个晚上,竟然接了上百封状纸。
乡亲们啊,你们也太抬举俺老牛了,这么多事情,俺哪里处理得完?
再说了,也有好多事情,超出了他的权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牛英没有办法,总不能拒绝吧!
就这样,等他到了京城,已经积攒了一千多个案子了。
“官家,臣,臣真是没想到……”
赵桓呵呵笑道:“有什么想不到的,人家都说靖康中兴,说朕如何如何……朕要是信了,那就是傻瓜!”
这话倒是把牛英弄得不知道怎么回了,只能讪讪道:“官家,其实还是比以前好多了……百姓们能有个诉说冤屈的地方,还相信朝廷,这就胜过以往万倍了。”
赵桓盯着这家伙,突然忍不住笑了,“行啊,水平是上来了,还懂得辩证看问题了。”
牛英讪讪。
赵桓又问,“既然你接了这么多状纸,下面民怨沸腾,你打算怎么当这个治安部尚书啊?”
牛英不由得为之一振。
他认真道:“官家,臣想了一路……这些事情当中,有不少是财产纠纷,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还是发回地方,让他们按照规矩办事吧!”
赵桓眼前一亮,颇为诧异。
这可不像是牛英的风格啊!
“朕还以为你要人头滚滚哩!”
牛英忙赔笑道:“官家,现在天下太平了,好多事情,也不是非黑即白,百姓争端,往往是你占着三成理,他占着七成理……若真是十足不讲理,那还好办了。多数时候,只需要能秉持一颗公心,调讼息诉,也就是了,大动干戈,反而不美。”
赵桓再度一惊……这种来自于基层的声音,可是在朝堂上听不到的。
牛英讲出了一个事实,民间争端,有很多时候,是不需要闹到衙门的,或者说根本不用过堂审讯。
只要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人,秉持国法道理,给两边协调仲裁,也就是了。
如果做得好,有九成以上的争端,就可以提前解决了。
剩下的才需要走法律流程。
也就是说,牛英接了这么多案子,真正值得关注的,并不算多。
“你提这条很重要,朕会给政事堂下旨,让他们研究一下,该如何有效公正仲裁。过去这事情是宗族负责,这一次要由朝廷掌握在手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