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4/623


赵桓心情大好,“你刚进京,就给朕一条不错的建议,算你立了一功!”
牛英想了想,忍不住道:“官家,臣觉得这些案子可以放放,但是有一件事,却是不能等闲……臣觉得必须要做了。”
“哪件事?”
“匪患!”
赵桓再度沉吟,牛英生怕官家反对,因此连忙补充道:“虽说官家不断整顿,各地也都不断剿杀。但到底有一些经年悍匪,他们隐藏在山野之中,江湖深处,如蟒蛇藏匿水泽,猛虎蛰伏山间。一旦朝廷稍微松懈,他们又会跳出来,兴风作浪,旧病复发。”
赵桓用力点头,深以为然。
匪患这个东西,只怕比王朝还要古老……只要朝廷的力量无法触及,就会有人啸聚一方,做土皇帝,当山大王。
虽然赵桓治下,通过不断清理,已经极大压缩了匪患的规模……诸如泰山,梁山泊,洞庭湖,鄱阳湖……这种传统的贼窝子,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土匪山贼,顽强地生存着。
西北有刀客,燕山一线有马贼,西南多山,地形复杂,更是隐藏了许多巨匪,除此之外,万里海疆,海贼的数量也不少,甚至还有一些倭人混杂其中。
牛英觉得既然是治安部尚书,就该把这块硬骨头啃了,真正给百姓一个太平!
“牛英,剿匪这事情只怕不容易吧?”赵桓道:“有不少匪巢都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易守难攻。而且周围的百姓也都跟贼匪有所勾结,他们充当贼人耳目,通风报信,没等朝廷的人马赶到,他们就远遁而走,比狐狸还难抓!”
牛英点头,“官家所言极是,不过臣琢磨着,凡事只怕认真,真的要抓他们,也没什么难的。”
赵桓来了兴趣,好奇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臣打算招募一些退役老兵,然后从军中抽调一批人……不管贼人跑到哪里,都死死咬住,只要抓住机会,就果断消灭!”
赵桓微微吃惊,牛英提了一个笨办法,可很多时候,越是笨办法,就越是有效果。
不管什么政策,都很难无懈可击,在这个世上,总还是有一些人不满意的。
而且几千年的习惯,就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愿意耕种,不愿意经商,就想干一些无本万利的生意。
针对这群人,威逼利诱,都谈不上有效。
唯一的措施就是彻底剿灭他们!
不光剿杀,还要毁掉他们的老巢,断绝重新落草的可能,彻底消灭匪患。
想到这里,赵桓竟然有些激动。
千年匪患,如果真的能肃清,绝对算是他赵官家的一大政绩。提出这个建议的牛英,只怕还要比许多宰执重臣,还要广为流传啊!
“牛英,正好燕王还在京城,你去找他,商量出个妥当办法,朕只能和你保证,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朕必定竭尽全力,支持你们!”
牛英大喜过望,连忙谢恩,转头就去见岳飞了。
等岳飞听他说完之后,竟然有些沉吟,牛英急了,“岳王爷,莫非你不愿意?”
岳飞呵呵。
“牛英,这事情官家也想简单了,天下的匪巢何其之多,如果只是往里面投入人力财力,未必能真正肃清匪患,还要有妥当的办法才行。”
牛英忙道:“俺这不就是来找王爷,求个办法吗!”
岳飞笑道:“我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我琢磨着,贼匪都是最狡诈的人……在一处剿杀,就会逃到另一处,要想真的灭杀他们,就必须全国一盘棋,所有人都动起来。”
牛英眼睛发亮,盯着岳飞,听他继续讲。
“还有,既然是全国剿匪,咱们就必须把全国的山川地貌都弄清楚……除此之外,还有各地的风土民情,尤其是西南地区,各族杂居,犬牙交错,情况更是复杂,没有耐心可不行。我看需要把全国分成不同的区域,哪里的匪患比较轻,哪里的严重,给区分开。然后安排人员,守住各地道路,锁住贼匪逃窜路线,把他们困在一地,然后再派遣精兵强将,一举剿灭!”
岳飞所说,全都是他的剿匪心得。
赵桓在驱除金国之后,就在各地剿匪,很是下过一番功夫。
而这一次差不多是要对匪患发起总攻,彻底解决。
牛英格外认真,岳飞也在提着建议……他们觉得首先要把全国分成百十个区域,根据各地的情况,安排兵马人力。
诸如中原腹地,每处只需要配属一两百人就够了,而那些匪患严重的区域,除了地方的兵马衙役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民兵,把所有人都动员起来。
先把基本的匪患控制住。
朝廷则是对一些情况严重的区域,增派兵力,安排官员。
尤其是一些交界的地方,要设立剿匪都统制,统一调动区域里的力量,形成围歼态势……
这俩人越讨论越高兴,一个庞大的剿匪计划,终于成型了。
可就在他们打算提交给赵桓的时候,岳飞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貌似有一个人,更应该提前知道,那就是大宋的首相赵鼎!
“燕王,还有牛尚书……你们这是为难老夫啊,你们说要弄清楚山川地貌,我手里可是没有分毫不差的地图啊!还有,你们说要弄清楚民情,我这里同样缺少。就连剿匪区域划分,这个都有点难……”
岳飞脸黑了,“赵相公,不是早就有户籍名册,还有田亩分配的鱼鳞册,怎么就不行?”
赵鼎咧嘴苦笑,“岳大王,鱼鳞册是什么东西,你不会不知道吧?那玩意可不能用来剿匪啊!”
“那就弄一个能剿匪的!”岳飞咬着牙齿道:“赵相公,发动朝野,从上到下,把大宋朝的情况弄清楚!”
牛英也急忙怂恿道:“没错,赵相公,这事做成了,你可是流芳百世,功盖千秋啊!”
第534章
剿匪
赵鼎对流芳百世是不抱多大希望,只能说身为首相,挑着千斤万斤的胆子,赵鼎也不敢尸位素餐,白白浪费机会。
更何况他可是西汉以后,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相国,如果不能拿出点实际政绩来,也没法面对天下人。
赵鼎思忖再三,终于点头了。
同样的,很快赵鼎也就后悔了。
“赵相公,这个剿匪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兵部尚书刘子羽满脸为难,苦兮兮的跟喝了苦瓜汁似的。
他已经把干儿子朱熹送到了官家身边,自己年纪也不小了,正准备退休,结果却摊上了这么大的事情,着实让刘子羽为难。
赵鼎思忖少许,便认真请教,“你是知兵的,这个剿匪要怎么办,你心里有数吗?”
刘子羽无奈摇头,“赵相公,说实话,剿匪跟用兵关系不大?”
赵鼎皱着眉头,认真道:“何以见得?”
刘子羽随即道:“赵相,咱们之前剿灭过洞庭湖的水贼,招降过梁山的水寇,也剿灭过福建等地的贼人……斗胆请教,赵相以为,接下来的剿匪,可是和这些举动一样?”
赵鼎又不是傻子,刘子羽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斟酌道:“以前剿匪,都是派遣精兵强将,大军压过去,自然解决了。只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整顿,大宋各地,除了少数边境山区之外,并无成百上千的大股匪徒了。”
刘子羽连连点头,总算是说到了根子上。
“剿匪不怕多而怕散,不怕强而怕和!”
刘子羽给赵鼎解释……土匪再多,只要聚集在一起,就不用害怕。因为除了末世的特殊情况,大多数时候,只要官军正常发挥,都能吊打几倍,几十倍的贼人。
可一旦贼人散做满天星,到处都是,找不到,追不上,空有满身力气,不知道往哪里用?那就麻烦了。
因为官军长期驻扎,需要庞大的开销。
这边财政压力巨大,那边找不到敌人,还时常被偷袭,不断死伤将士,对整个军心的影响,简直难以言说,就算是超级大国也扛不住啊!
再有,一旦匪类占据人和,和当地百姓如鱼得水,那就更麻烦了。
此刻的大宋,的确是没有了那种动辄成千上万,能够啸聚一方的强大土匪。
因此想要剿匪,就要对付那些几十人,上百人,藏在深山老林,狡诈顽强的悍匪……说句不客气的,这里面有多少世代落草的?
赵鼎眉头拧成一个大疙瘩儿。
“刘尚书,这么说光是派兵不行了?”
刘子羽摇头,“自然是没用的,劳民伤财不说,还会折损朝廷威望。这一点岳王爷也是知道的,他的方略里面,肯定没写这个。”
赵鼎无奈点头,“他倒是说了,要选派精兵强将,前途突袭,除掉土匪。”
刘子羽突然神情古怪,忍不住苦笑起来。
“赵相公,话虽然如此,可这只是军中要做的,朝廷却还要更多的事情配合才行。”
“是吗?”赵鼎好奇道:“是粮草,还是钱财?”
“不,不是。”刘子羽道:“想要剿匪,关键就在人心。说来说去,是要让下面的百姓配合朝廷,赵相,你想想,这是多大的功夫?”
赵鼎彻底无语了。
他执掌政事堂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稍微一点,也就明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4/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