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623


像这种书香门第,按理说是有标准流程的,读书,考功名,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改换门庭。
只不过陆九思的情况有些特别,简单说他家人口多,靠着老爹教书,生活困难……结果有一次洞庭贼头杨幺返回家乡,途径抚州,经人介绍,知道了陆家祖上出过大官,颇有威名,结果杨幺就突发奇想,愣是要举荐陆九思。
陆家知道杨幺是军中悍将,名声很大,可以往他毕竟是个水贼头子,不受待见,因此陆家想要拒绝。奈何杨幺认准了的事情,陆家哪里抵挡。
结果陆九思就进了武学。
只不过和一般剧情不一样,陆九思没有一下子龙傲天了,学习成绩也算不上好,毕业考试更是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
别人从武学出来,都是领兵,唯独陆九思,被分去了军械监。
一个高材生不领兵打仗,转头弄锤子斧头,着实令人汗颜。
只不过到了军械监之后,陆九思的优势发挥了出来。
原来他不是笨,只不过是书生气太重,又太腼腆。这种性格在武学肯定吃亏,毕业沙盘推演,他哪里比得上那帮天马行空的活土匪,成绩差,也就不足为奇。
可是当陆九思开始老老实实做事的时候,他的积累就发挥了效果。
陆九思在钢铁作坊干了五年,结果弄出来十几种规章制度,都得到了认可,甚至可以说凭着一己之力,摸索了一套工厂管理办法。
了解越多,陆九思的想法就越多,就越清楚工商之间的差别……因此陆九思断然写了这篇文章,想要替工厂正名。
同时陆九思也希望能把朝廷在军械作坊探索出来的模式,推广到全国……
说来讽刺,陆九思的想法没有得到朝廷诸公的认可,包括兵部尚书刘子羽都没怎么在意,却让一个粗鲁不文的牛英发现了。
“牛英,这位就是陆九思,你们也算是知己了,该认识一下。”
陆九思是白面书生,只不过在作坊时间久了,脸色黝黑发红,好在书卷气还是有的。
“下官见过牛尚书。”
牛英吓了一跳,慌忙道:“可别,您算是咱半个师父,我可不敢欺师灭祖!”
牛英这话顿时引来一阵哄笑,你也懂尊师重教?
牛英急红了脸,“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们不能把人看扁了……我,我是真正读过陆先生文章的,我赞同农工皆本!”
最后四个字,正是陆九思的核心主旨,他也略显激动起来,“官家,微臣以为凡是创造财富的行业才可以作为本业,农、工,都是如此……其余商贸,金融,都是辅助实业,为的是让农业和工业发展更好。但若是喧宾夺主,可就大错特错了。”
赵桓面带笑容,这人能有如此超前见识,简直让赵桓大喜过望。
“很好,那你如何看苏州的丝绸行业?”
陆九思稍微顿了顿,便道:“官家,微臣以为江南的丝绸商人还是停留在兼并土地,垄断生丝上面……其实他们想要更多获利,大可以改进织机,提供工匠的水平,改进印染技术,甚至是加强管理……总而言之,方法一大堆,像他们这样,恕微臣直言,就是鼠目寸光,就是纯纯的商人想法,算不得高明!”
赵桓看了看朝堂诸公,有人听懂了,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有人还在糊涂着,并不明白陆九思讲了多么重要的事情……赵桓沉吟片刻,就笑道:“这样吧,陆九思升任监察御史,前往苏州和松江,推广朝廷作坊模式,革新丝绸产业。”
陆九思连忙谢恩,他却是不清楚,这是很长时间以来,赵桓第一次越过政事堂,直接任命官员……
第544章
半圣
赵鼎拖着疲惫的身躯,提早返回了府邸。
很难得,这位工作狂终于不在值房熬通宵,而是返回了府里。更难得,赵鼎居然吩咐多做几个菜,把官家赐给他的御酒也拿出来。
老妻见赵鼎如此反常,都有点吓坏了。
“老爷,你这是有事?”
赵鼎瞧了瞧老婆子,突然一笑,“我没事,是你有事……你今天七十大寿啊!”
老夫人愣了一下,急忙把头扭到一边,竟然不敢瞧赵鼎了。
又过了好一阵子,老夫人才哼道:“就你会做好人,这都几十年了,跟你苦过来,想靠这一顿饭,就暖人心,做梦吧!”
赵鼎失笑道:“你说得对,往后有的是时间,咱们天天在一起,含饴弄孙,过安稳的日子,总会把一颗心焐热的。”赵鼎语气淡然,透着一股子洒脱……可夫人却吓坏了,她也就是一说,身为首相夫人,不知道有多少女人羡慕她哩!
“老爷,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你恶了官家?”夫人轻声道:“这么多年,老爷辛辛苦苦,把一腔血都倒给了他赵家,怎么还不满意?难不成要人命吗?”
赵鼎急忙摆手,拦住了夫人。
“没有那么一回事,我只是太老了,官家不舍得赶我走,可我也要知道进退啊!从李相公到吕相公,唯独我在首相的位置上时间最长,比他们俩加起来还长……你说我有什么不知足的?我还不该告老还乡吗?”
夫人耐心听着,见果然没有什么事情,她竟无限欢喜,笑容灿烂起来。
“阿弥陀佛,可算是不用战战兢兢了。”
夫人喜滋滋道:“老爷,咱们什么时候走?我好准备行李。”
看着迫不及待的夫人,赵鼎突然有种荒唐的滑稽感,这可是首相啊,万人之上,怎么好像是麻烦,要赶快甩掉似的?
夫人暗暗咧嘴,还真说对了。
这个首相夫人除了看起来荣耀,别的地方,简直一无是处。
赵官家是出了名的刻薄……除了俸禄之外,一年到头,也拿不到什么赏赐,更不许官员大肆操办,什么婚丧嫁娶一类的事情,不能收礼,摆席不能超过五桌,菜品开支不能超过十贯……林林总总的规定,简直就像是囚笼,把大家伙约束死死的。
正因为如此,堂堂首相夫人,才一直没有过寿,相府也没有什么热闹可言。
与严格约束相对,是繁重的政务,赵鼎有时候忙起来,一个月都不回府,空留下夫人看家,那滋味和守寡也没啥区别。
少年夫妻老年伴,到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在身边说话的人。
“你也不用忙,我只带着几箱子书回去,剩下的财物,还有这座府邸,全都上缴朝廷……对了,我平时不是有个记账的本子,也交上去……”
夫人听到这里,简直有点傻了。
“老爷,这,这个院子交给朝廷没什么,可那些钱是你的俸禄……虽然不多,但是给汾儿也好,交给朝廷,这,这算什么?”
赵鼎释然一笑,认真道:“算我的一点心意吧……赵鼎本是微末小吏,当年又自以为是,在官家面前大言不惭,如今想来,真是不自量力。所幸官家宽宏,让我执掌政事堂,很是做了一些事情。知遇之恩大过天啊!我此生不留一文钱,不沾朝廷一匹绢,方能不负官家……你明白吗?”
夫人愣了许久,无奈摇头,“罢了,罢了,反正就是过清苦的日子,我也习惯了,只要咱们还在一起就好。汾儿他,他自求多福吧!”
这对老夫妻正在商量着,突然外面有人来送信,说是官家和皇后驾临……这下子可把老两口子惊到了,赵桓来也就来了,怎么皇后也跟来了?
他们急匆匆出来迎接,赵桓笑容可掬。
“快别施礼了,我听说你们夫妻携手五十年,又恰逢夫人大寿,朕就自作主张,跟皇后过来,沾沾喜气。”
朱琏和自然拉住了老夫人,笑呵呵道:“官家也是糊涂,没有早点准备礼物,偏偏又张罗过来,就只能随便买了点心,还有手杖。”
说着,朱琏转身,从侍卫手里拿过了礼物。
老夫人一看,还真是市面上的东西……一大盒五福贺寿的点心,一根柏树手杖,一方貂皮垫子,一套文房四宝。
都是寻常之物,加起来也没有几个钱,但胜在实用,天子送礼,赏赐些名贵的东西,固然有面子。
可是像这样,却更有一番亲厚在里面。
赵鼎虽然老迈,却心如明镜,夫人略略迟疑,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么大国家,好东西自然是不缺的,缺的是官家的这份心!
夫人也欢喜起来,朱琏陪着笑呵呵说话,其乐融融。
足足聊了半个时辰家常,两个女人才退下去,把时间留给了赵桓和赵鼎。
“赵卿,朕鲁莽前来,还请你不要见怪。”
赵鼎忙道:“官家已经给了老臣天大的脸,老臣只是感恩戴德,如何会怪官家?”
“那赵卿怎么看朕用陆九思的事情?”赵桓笑眯眯追问。
“这个……”赵鼎顿了顿,“官家,陆九思的才学见识都是极好的,让他在地方上历练,久后必为朝廷栋梁。”
赵桓眼皮挑了挑,突然又道:“那,他日后能不能当相国?”
赵鼎再度语塞,陆九思有希望当首相?官家如此看重他?
“臣,臣年纪老迈,只怕没有福气看到那一天啊!”
说完之后,君臣都陷入了沉默……足足过了好久,赵桓才缓缓开口道:“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从感情上说,这话是通的。可放在国事上,却未必如此,衣服总有穿坏的时候,人世也有凋谢,唯有推陈出新,才是王道。”
赵桓探身,无奈道:“赵卿,你跟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打理这个朝廷,付出的心血比朕还要多。按照情理,朕不该说,可朕又没法不说……”
赵鼎虽然昏庸了,却还不糊涂,他颤颤巍巍,跪在地上,老泪横流。
“官家,臣想着替官家尽忠,可臣也知道,自己老迈昏庸,不堪大任,臣,臣已经和夫人商议,准备告老还乡,还请官家恩准!”
赵桓深深叹息……都说天子无情,可若真是一点感情没有,谁又愿意替你卖命?真心诚意和拿钱办事,是两个天差地远的境界。
赵桓和心腹大将之间,可不光是君臣那么简单。
就说赵鼎,在抗金过程中,也是立了大功,随后入主政事堂,替赵桓勘定北方,推动休养生息,又改革官制,设立行省……他干的事情可不只是对大宋有用,甚至会恩泽后世,延续千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