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623


这位大辽名将额头冒汗,浑身哆嗦,脸都绿了。
其他辽国贵胄没有料到,岳飞这是要干什么?
不待众人反应,岳飞已经收回了宝剑,冲着额尔布思躬身道:“当年在卡特万之战,随着大石陛下冲锋在前,杀戮无算,可是阁下?”
额尔布思老脸都绿了,你明知道,还要羞辱我不成?
杀人一定要诛心吗?
岳飞淡然一笑,“以当年之勇,断然不会接不住岳某的剑吧?”
额尔布思嘴角抽搐了两下,虽然不是什么好台阶,却也长叹一声,“在下的确不复当年之勇。倒是燕王,哪怕位极人臣,也还是雄心勃勃啊?”
岳飞淡然道:“非是雄心,实在是国破家亡,刻骨铭心罢了!”他转向萧塔不烟道:“昔年岳某二十出头,金国东西两路,南下大宋,山河破碎,社稷崩塌,数千万生灵,几乎沦为金人屠刀之下的冤魂,大宋江山生死一线。岳某是相州人,国虽在,可家园已经沦丧,刻骨铭心之痛,旦夕不敢忘怀!”
萧塔不烟也是一怔。
岳飞不忘旧事,自然是有道理的。
只是辽国比大宋还惨,毕竟赵桓还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江山,随后更是反攻两河,光复燕云,堪称中兴之主。
大辽这边虽然也有耶律大石复国,但是这个辽国到底成色如何,大家伙心里有数,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大宋的。
按理说契丹的将军应该更知道灭国之痛,可再看这帮人,松弛懈怠,只是一心享受……跟岳飞比起来,的确是差得太多了。
这大辽国什么都比不上大宋,真是让人汗颜!
萧塔不烟沉着脸,低声道:“燕王神勇,天下无双。如今大辽无人,也只能听燕王摆布,我一介妇人,只有跟我那老亲家说去了。”
岳飞略沉吟,要说亲家,谁又不是呢?
“岳某并非仗势欺人,也不敢在大辽国君臣面前撒野。岳某刚刚拔剑,只是想说,荣华富贵固然好,但是大辽所居之地,可不是契丹故土。身居他人家园,不能不多做思量啊!”
契丹的诸将未必听懂,但是萧塔不烟似有所悟,毕竟这个道理大石活着的时候,讲了不止一次。
“燕王,你这科举主张,可是有什么深意?”
“深意自然是谈不上,只不过契丹人少,到底不能掌控全局。就比如塞尔柱突厥,他们不也是国破家亡,荡然无存!就算是子孙后代,也被杀得干干净净。”
众将这一刻终于有所警觉,毕竟给塞尔柱送上致命一击的,正是他们。
塞尔柱突厥也和西辽一样,出身游牧民族,随着势力崛起,打进了巴格达,成为了万王之王,显赫一时。
奈何帝国建立起来之后,文恬武嬉,诸子夺嫡,地方势力膨胀,内战不断……基本上属于西辽的一面镜子,提前上演一遍罢了。
国破家亡,昔日的塞尔柱贵族后裔,也都被杀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
想起了这帮人的下场,萧塔不烟浑身冰凉,不寒而栗。
“燕王雄才,必然有办法了?”
岳飞摇头,“此事或许要问官家,岳某只是一介武夫,自然是没有那个本事。但是愚以为蛇吞巨象,如果不趁着还有气力做些变革,以后只怕心有力也不够了。”
“豪强贵胄,不过是墙头草,他日屠戮契丹,此辈必定身先士卒。反观亿万百姓,他们千百年来,都被压榨盘剥,过得极为艰难。若是辽国能以霹雳手段,推行科举,聚敛人才。他日纵然辽国衰败,这些人也会力王狂澜,为大辽续命。”
“李太师,吕相公,便是此辈英豪,若无他们挺身而出,官家又如何扭转乾坤?贵族子弟不可依仗,还望太后查之!”
萧塔不烟不是傻子,当然听得明白,虽然话不好听,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也不只是塞尔柱和西辽,还有太多的游牧民族,都曾经建立过庞大的帝国。
可很快之后,国家崩塌,民族消失,什么语言,文字,文化,全都荡然无存。
后世除了乱认祖宗的国中二哈,还有谁会记得这些国家的名字?
推行科举制,培养出一大批文官,假使有朝一日,大辽亡国了,没准这块土地上的人,还会以辽人自居,追忆辽朝的丰功伟绩,这就跟中原人一直念着汉唐一样。
到了这一步,萧塔不烟也明白了耶律大石的心境,总要留点什么啊!
不过在场契丹的贵胄们却不是这么看的。
科举好不好另说,可一旦推行,他们的地位就会下降。更何况岳飞所言的事情,怕是要百十年之后,谁能想得了那么长远?
说句不客气的,没准到时候他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坐坐龙椅呢!
“太后,臣等忠心耿耿,绝无二意。子孙后代,势必为了大辽,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啊!”
自额尔布思为首,一群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苦苦哀求。
萧塔不烟看在眼里,非但没有心软,反而怒火中烧,怒其不争!
此刻的萧塔不烟只剩下对岳飞的钦佩,甚至敬畏……在讨论之前,岳飞突兀拔剑,看似很嚣张鲁莽,实则却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的举动。
岳飞已经看透了这帮契丹贵胄,他们真的不行了……如果有胆子,拔剑跟岳飞拼命,哪怕血溅三尺,也是一条汉子。
奈何万里远征,又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到了坐享其成的时候,谁又愿意玩命?
事实上岳飞所说,不是百年之后,而是几十年罢了,或是儿子,或是孙子,亡国灭种的下场,就要降临。
萧塔不烟自然是不会求什么三百年盛世,但是眼见的危机,却是不能视而不见。
“你们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自然是放心的。可咱们占了这么大的地方,也要笼络人心。不管是科举,还是册封,都是手段罢了。合适就用,不合适就废了。你们用不着担惊受怕。”萧塔不烟又道:“这样吧,每人赐一千两黄金,你们择地建宅,先安稳下来。就算是比科举,咱们也未必就一定输给西夷!”
萧塔不烟虽然用心安抚,但是用意却再明白不过了。
契丹贵胄不满意,东罗马的贵胄和地方势力不满意……但是大辽和大宋的主事者都极力支持。
就在昔日的皇宫里,数以千计的学者,有老有少,有穷人,也有富户,有人穿东方进口的丝绸,有人穿着破烂的麻衣。
但不管是谁,坐在案子前,接过了试卷,就是一样的。
这些题目是纳惜等人出的。
他们了解西方的情况,也明白大宋科举的流程……题目不难,几道算学题,几道论述题,还给了一个案例,让他们分析。
也不要求具体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就这样,十天之后,科举成绩公布,一共有一百七十五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做官资格,其中的平民,甚至是奴隶,足足占了七成!
普通人终于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不管是有幸考中,还是不幸落榜的,他们全都跪在了皇宫之前,痛哭流涕,终于,他们找到了归属,成为了最忠心的存在。
又过了一个月,大规模检地开始,新官在前,兵马在后,君士坦丁堡周围的贵族势力,一扫而光……几乎与此同时,一尊慈祥的雕像出现在了君士坦丁堡的中心。
孔夫子注视着这些新的门徒,笑容可掬……
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随着孔夫子的圣象,一同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还有一些儒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叫做孔玠,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爹可非同小可,正是上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
提到了孔端友,他当年背负三宝,去见赵桓,得到了赵桓的重赏,又留在身边,改良儒学,著书立说,堪称孔子之后,孔家的小圣人。
孔端友死之日,天下震动,赵官家亲自撰写悼词,百官宗室恭送安葬,规格之高,超凡脱俗,人们都怀疑,有朝一日赵桓驾崩了,能不能这么隆重!
按理说天子重视孔家人,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只不过熟悉赵桓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黑,他可没有必要给孔家这么多好处。
果不其然,就在安葬了孔端友之后,赵桓就下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自然是万世师表,衍圣公之号,承袭孔夫子,以圣为号,非大德大智大功之人,不能担当……
简单说,想继承衍圣公的名号,首先要人品过硬,其次还要学问极好,又要对国家有贡献,做不到这三点,凭什么受封衍圣公啊?
基本上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要做到三不朽,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衍圣公。
可问题是做到了三不朽,还在乎衍圣公的封号吗?
索性把事情说明白了,赵桓就是打算自孔端友之后,把衍圣公这个封号高高挂起来,虽然还有,但是却没人能得到了。
不废而废!
赵桓的作为堪称卸磨杀驴,坦白讲,有点对不起死去的孔端友。但是话说回来,考虑到这么多年,孔家的种种行为,赵桓也算是帮了他们。
断了衍圣公一脉,省得不肖子孙坏了圣人名声。
只不过赵桓有点低估了孔家人的执著,或者说孔端友这一脉和北宗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孔玠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凭着本事,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官家不想给,这位偏要争,属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了。
孔玠首先整理他爹的著作,从赵桓讲的气理之学出发,又继续阐发……总结日出日落,星辰运转,他发展了浑天说,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浮在气中,而且气体牵引,是的日月转动,星辰罗列,大地并非一动不动,反而是不停运转。
坦白讲,到了这一步,孔玠的天文学主张已经走出了古代的局限,和后世颇为接近了。
凭着这本书,也足以当半个圣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