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623


一场大战,洗礼得不只是赵桓,也包括在场诸公,大家伙纷纷挺直胸膛,等候官家分派任务。
赵桓倒是没有说话,反而把目光放在了白时中身上。
老白相公立刻站出来,先是向赵桓施礼,而后朗声道:“我大宋自立国以来,就面临着冗官过多的问题,期间经历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元丰改制……目的都是裁减冗员,而方法则是恢复唐代三省旧制,使得名位相符,节约财政开支。”
“不过仆以为唐代三省并非完美,而且三省虚化,枢密使权柄增加,设立三司使,这些措施都和安史之乱以后,朝政崩坏,战事增加有关,是为了应对战事而采取的相应对策。”
说到这里,白时中略微沉吟,似乎在斟酌词句……龙椅上的赵桓却把话接过来,“白相公不知道怎么说,让朕说,咱们现在的情况比安史之乱要糟糕太多,金人也比安禄山凶残许多。往后朝政要更加往战时调整,需要倾注更多的力量,整个官制必须调整……”赵桓看了看在场群臣,“大家的意下如何?”
李邦彦第一个站出来,“圣明睿智,无过陛下!”
吴敏,耿南仲,张邦昌,相继站出来,表示支持,最后就连李纲也站出来,“臣以为确实应该调整,只是国事艰难,应该以简约为主,最好不要大动干戈,以免动摇人心。”
赵桓含笑点头,认可了李纲的说法。
再一次轮到了白时中介绍具体情况。
“恭奉官家旨意,废除三省之分,设立政事堂,总揽朝政,复设三司使,负责财税,以宰执领工部尚书,同列政事堂……”
白时中将大致原则介绍之后,大家伙也很快明白过来,赵桓已经不想折腾什么三省六部了,他是想恢复国初的状态,让所有宰执重新变成“临时工”,方便皇帝调度。
从加白时中平章军国重事,给张叔夜同平章事开始,这个苗头就已经出现了,借着这一次的胜利,赵桓终于能果断落实了。
“白相公,李相公,还有吴相公,你们三人辅佐朕渡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接下来在朝政上朕还要倚重你们。这样吧,白时中,李邦彦,吴敏,同列平章军国重事,轮值福宁殿,随时以备顾问!”
被点到名字的三人,白时中已经早有准备,没有什么意外。
李邦彦确实有点失落,毕竟好容易爬上了首相的位置,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让出来。不过他也清楚,说到底,他还是赵佶的旧臣,背着浪子宰相的恶名,主战派始终不会对他满意的。
让出首相位置,得到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还能在寝宫轮值,随时影响官家决策,已经是意外之喜。
同样的处境也适用吴敏,虽然官家还没说军制怎么调整,但是御营使他是不能担任了,往上走一步,也算是天恩浩荡。
因此三人一起谢恩,赵桓很动容,亲自走到三人面前,“朕记得当初辽国使者到了大宋,不自量力,出了一个对联,叫三光日月星,是苏学士对上来的,是什么来着?”
李邦彦躬身道:“苏学士对了四个,其中最妙的就是四德亨利元!”
赵桓含笑,“没错,亨利元,这三个字,朕就送给你们三位,以示卫国之功!”
听到这里,把这三人都惊呆了。
天道四德,代表的是皇帝。
赵桓给他们如此高的评价,哪怕百年之后,再评价他们的时候,也大约离不开这三个字,从佞臣变成贤臣。
对三个老男人来说,实在是无法抵抗。
李邦彦率先跪倒,泪水横流,“臣何德何能,当得起圣天子如此赞誉!”
赵桓笑道:“别客气了,相扶危难,共克时艰,咱们君臣还有日子,等到灭了金人之后,一起在黄龙府痛饮庆功!”
三个人感激涕零,心满意足。
而接下来就是李纲了。
“李相公,上天四德,留下了一个贞字,朕是想给你的!”
李纲眉头挑动,忙躬身道:“臣愧不敢当!”
赵桓轻笑,“这个字早晚都是你的,不过在当下,朕希望你能挑起政事堂的重担来!”
李纲深深一躬,连忙道:“臣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赵桓大喜,朗声道:“加李纲平章军国重事,总领政事堂。”
“臣拜谢皇恩!”
李纲退到一边。
赵桓又道:“张叔夜,你以同平章事出任枢密使,总揽军务。”
张叔夜连忙跪倒谢恩。
“原枢密使耿南仲,加同平章事,三司使,龙图阁直学士张悫,任三司副使。”
“张邦昌,加同平章事,工部尚书,领营造使!”
别人还都能理解,毕竟都是以前存在过的,可是这个营造使是干什么的?
“简单说就是两项,一是城池堡垒的建造,二是军械铠甲的制造。再往大了说,马政,河道,漕运,矿场,工匠,这些都是你负责。”赵桓意味深长道:“张相公,你的担子可不轻啊!”
张邦昌略微沉吟,就立刻道:“请官家放心,臣当仁不让,一定不辱使命!”
赵桓很满意,他把目光落在了高俅身上。
老高很识趣,其实上次官家说用他作为一面旗帜,高俅就知道,他的官位必定会调整的。但是高俅不在乎。
他这一生,从混混开始,混到了太尉高位,又在守卫开封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无愧家乡父老,无愧于心,要是再有什么奢望,那就该天打雷劈了。
所以高俅反而是最坦然的那个。
“请官家吩咐,不管干什么都行。”
赵桓笑了,“高太尉,说实话怎么安排你,朕还真费了不少心思……”
一听这话,高俅下意识一愣,还有什么难的吗?
“你依旧以太尉衔,提督皇城司。从今往后,皇城司改组,以监察内外军情为主……”赵桓很是感叹:“高卿,咱们要跟金人斗,除了兵精粮足之外,还要耳聪目明,知晓敌人动向,了解敌人虚实,然后才能针锋相对,制定策略。你这个位置,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任务之重,比其他几位宰执相公,还犹有过之,你明白吗?”
高俅吃了一惊,心说还接了个大活儿。
“臣,臣尽力而为……”
第70章
赵氏家臣
一个开封的小混混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只不过当了情报头子罢了。
赵桓给高俅这么个位置,还真是费了不少心思,而其他人也不是随便安排的。
在当下的大宋,想要找出德行、才能、资历,三者兼具的良相,根本不可能。别说三者,就算能兼具两样,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看着不顺眼,就给罢免了,十七年十九个首辅,五十个大学士,那是亡国之君才干的事情。当然了,赵桓也没资格嘲笑人家,毕竟历史上的“他”只干了十三个月皇帝,就换了二十六个宰执,平均一个月两个,如果世间长一点,或许每个大宋男人都能过一把“相公”的瘾儿。
这些身居高位的宰执,往往不是一个人。
换了人,改变了思路,就要调整团队,说得不客气点,就是翻烧饼。
哪怕没有外患,折腾几回也是要命的,信不信,懂王和睡王再来几个回合,超级大国解体的戏码就要再上演一次了……
赵桓折腾不起,他的思路也很明白,有些人或许才能不够,或许黑历史太多,没法服众,官家却是不会简单罢免。
只要肯在抗金大事上配合,最起码的尊重和体面,甚至是一点点的权柄,都是可以拥有的。
这样一来,也就安抚了人心,避免内耗。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暂时的调整,毕竟赵桓已经说了,要废掉中书和门下省,但却还保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执的加衔,很显然,以后肯定要恢复正牌宰相设置的。
但不管怎么变,赵桓的态度和思路都是明确的。
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维系朝堂稳定。
毫无疑问,给了大多数人一颗定心丸。
新的政事堂李纲总领政务,张叔夜负责军务,耿南仲和张悫负责财政,张邦昌负责工程军械,外加上负责军情的高俅。
坦白讲,这个组合并不是什么天团配置,但却是赵桓能拿出最强的团队了。
“还有一点,三衙统军废除了,以后负责对金作战的野战军团,统归御营司,而御营司挂在枢密院之下。地方的厢军整顿之后,归兵部统辖。凡是涉及到军事方略,人员调度,一切重要事宜,都要在御前会议解决。李相公,张相公,兵部尚书,御营主将,朕,还有高太尉,共同商议决定。”
枢密院掌军,御营司统兵,大的军务,由御前会议决定。毫无疑问,整个军权,牢牢掌握在了赵桓手里。
而在当下这个局势,还有人敢挑战赵桓的权力吗?
很显然是没有的。
所以顶层的人事调整,在波澜不惊之中,顺利完成。
接下来就是针对普通士兵的赏赐……这本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却没有料到,居然弄得惊天动地,赵桓也只能摇头了。
“韩世忠,朕问你,攻取牟驼岗一战,是胜,还是败?”
韩世忠被问愣了。
不一直都在说大胜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6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