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359

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办还是小办
锦衣卫诏狱,李节面色阴沉的坐在那里,旁边的黄化手拿着一份厚厚的供词,供词中有一大半内容,都是参与此案的官员,包括他们的姓名、官职等内容,这些全都是孟贺与刘康亲口交待出来的。
另外根据孟贺两人的口供,许周与吴波的案子也终于破了,其中许周是被刘康指使许庆杀死,然后伪装成自杀的假象,至于吴波,则是被孟贺派人刺杀的。
至于杀死许周两人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许周和吴波都已经察觉到太仓的粮食失窃,其中许周是刚调进户部不久就发现的,这几年他也一直在暗中调查着这件事,最近也终于掌握了一定的证据。
吴波表面上与许周似乎没什么联系,但其实两人私下里早就开始一起调查太仓的失窃案,之前吴波上书朝廷,就是因为他和许周手中掌握了一些证据,可惜却没能引起朝廷的重视。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吴波的上书还引起了孟贺等人的警惕,于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先是想办法害死了许周,并且伪装成自杀,本来他们还想用同样的手法害死吴波,只不过吴波已经有了警惕,使得他们一时间也找不到机会。
另外孟贺他们也没想到,朝廷的动作会那么快,竟然还把李节给派到南京查案,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顾不得其它,只能用刺杀的方式杀了吴波,从而达到灭口的目的。
“驸马,户部那边已经下了封口令,而且封锁也没有解除,所以短时间内,消息应该不会走露出去,只不过孟贺一下子供出这么多的官员,实在是让人头疼啊!”黄化最后也面带难色的向李节道。
“哼,孟贺他之所以有恃无恐,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他以为这次案子牵扯的官员太多,所以朝廷肯定不敢大办!”李节却是冷笑一声道。
对于这种情况,李节和朱允熥之前已经预料到了,毕竟这么大的案子,牵扯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只是上百名官员的参与,还是超乎李节的想像。
“其实通过对孟贺的审问,可以发现太仓之所以缺失那么多的粮食,从征粮到运粮的环节都出了问题,最后粮食根本没有运到太仓之中,这已经形成一个利益链条,从上到下人人都捞取了不少好处,所以才会牵扯到这么多官员。”黄化这时也再次道。
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化也办过不少的案子,类似的案子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一件案子牵扯的像这件案子这么大,这么广,光是孟贺两人就交待出上百个官员,这要是再查下去,说不定会牵扯到更多的人。
想到上面这些,黄化这时也再次看向李节,这件案子是由李节全权处理,所以现在全都要看李节的态度,如果李节考虑到牵扯太大而不敢查下去,恐怕最后只能拿孟贺等少数几个人交差,如果李节不顾一切要查下去,那么整个江南官场都要被清扫一遍。
李节现在也是十分纠结,虽然之前他说过,无论如何都要把案子查下去,但这件案子牵扯之大,实在出乎他的想像,如果真的查下去,整个江南官场都完了,到时说不定还会引起江南地区的震荡,甚至引发一些问题。
“驸马,陛下才刚刚稳定了国内,各方面都在力求稳定,所以您看是不是……”黄化看李节沉默不语,最后终于仗着胆子开口道。
本来黄化身为锦衣卫,也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他是不需要考虑上面这些的,也更不应该说这些话,只不过黄化也不是傻子,他真怕李节意气用事,从而让江南陷入到混乱之中。
只见李节沉思良久,最后终于长出了口气,然后将手中的这份口供打开,取过毛笔在上面勾出数个人名,最后这才对黄化吩咐道:“派人将这几个勾出的人全都抓起来审问,然后让人传出消息,就说太仓粮食失窃案已经破了,就是孟贺与这些被抓的人主谋,与其它人无关!”
“驸马您终于想通了,我这就去办!”黄化听到李节的吩咐也立刻喜道,虽然李节没有明说,但却只让自己抓了勾选出的几个人,这其实已经是在告诉他,这件事只抓几个首要人物,至于其它的官员,则只能放过了。
黄化说完也兴奋的转身离去,只抓几个主要犯人,他们即可以回京交差,又不会引发江南官场的动荡,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过李节看着黄化离去的背影却淡然的一笑,他可没说只抓几个首要的犯人,这件案子也只是暂时了解而已,而且他也并不打算现在就离开南京,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想到这里,李节拿过桌子上的纸笔,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始给朱允熥写信,刚才他沉思了那么久,可不是在发呆,而是在考虑着这件案子的得失,虽然这件案子的影响很大,但正所谓福祸相依,只要操作得当,有时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黄化的动作很快,在得到李节的命令后,他立刻派出锦衣卫,这时的南京城也全都在盯着锦衣卫的行动,毕竟孟贺和刘康被抓,可是牵动了不少官员的心,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更是一个个心惊胆战,生怕下一刻锦衣卫就登门拜访。
所以锦衣卫刚一出动,整个南京城就立刻紧张起来,特别是当第一支锦衣卫冲进吏部侍郎孙会,第二支锦衣卫冲进刑部郎中李由的家中时,更让不少官员都吓破了胆,感觉自己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更有一些人甚至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然而很快就有人发现,这次锦衣卫出动的人并不多,仅仅只是在城中抓了六七名官员后,竟然就这么退了回去,并没有对其它官员下手。
紧接着就有消息传出,说是太仓粮食失窃案已经破了,主谋就是被抓的那几个官员,这下也终于让不少人松了口气,同时也在心中庆幸,看来李节总归还是有所顾忌,并不打算将案子闹的太大。
第五百四十五章
幕后真凶
夜幕降临,南京城的喧嚣却依然没有停止,反而比白天更加热闹起来,因为迁都之后,南京的宵禁也慢慢的放松了,甚至有些地方通宵达旦彻底不眠,官府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南京城的夜晚反而比以前更加的热闹了。
一辆没有任何标志的马车穿过热闹的人群,拐入旁边的小巷之中,最后来到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角门,这个角门后面是一片未知的巨大院落,也不知道是哪个权贵的府邸?
一个身材胖大的人从马车上下来,只不过因为天已经黑了,根本看不清这个人的长相,只见这个人上前敲了敲门,里面立刻有人打开角门,这个人也随之进到门内。
角门里似乎有专门的人接触,引着这个身材胖大的人穿过重重的院落,最后来到一座亮着灯的书房前,这个人也没有敲门,直接就推门进到书房之中。
“怎么来的这么晚?”书房中的主人似乎早有准备,抬头看了一眼来人问道,这个书房的主人赫然正是户部尚书杜正,只不过他现在丝毫没有之前的老迈昏庸,反而一脸的精明。
“皇陵卫虽然解除了封锁,但还是要小心,毕竟李节这个人可不简单!”来人面色凝重的回答道,这个人正是掌管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崔灵运,之前黄化曾经亲自去都察院询问过他。
“李节的确不好对付,不过现在他恐怕也是束手无策,毕竟这件案子牵扯到的人实在太多了,哪怕他掌握了名单,也不敢下手抓人,现在只抓了孟贺等少数几个人,而且还让人传出案件了解的消息,估计是不敢再查下去了。”杜正一脸轻松的笑道。
自从李节抓了孟贺等人后,各个衙门的皇陵卫就撤离了,杜正这些人也恢复了自由,除了后来李节抓了几个典型的官员时,引得一些官员十分紧张外,随后整个南京官场也终于放松下来,因为李节的表现已经说明,他不敢再查下去了。
“杜公你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李节这个人可不好对付,虽然太祖皇帝已经不在了,但李节却是他极为看重的人,我真担心他会和太祖皇帝一样,一怒之下真的一查到底,虽然孟贺那些人不知道杜公你的身份,但如果查到我头上,恐怕也会连带着杜公你一起查出来。”崔灵运看了一眼杜正再次道。
在外人看来,杜正这个户部尚书年老昏庸,甚至平时根本不管户部的事,使得户部的权力落到两个侍郎的手中,杜正则安心的等着回乡养老。
然而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杜正才是整个太仓粮食失窃案的主谋,今天来见他的崔灵运则是他的合谋,而且杜正为人极为小心,他明明是户部尚书,但却从来不参与户部的事,反而借助崔灵运之手,指挥孟贺与刘康等人犯下这件天大的案子,甚至连孟贺与刘康都不知道杜正的真正身份,所以两人的供词中也并没有杜正的名字。
杜正从崔灵运的话中也听出几分不满,他知道是因为孟贺被抓,恐怕已经供出了崔灵运,所以他才会如此不安。
“崔兄你也不必担心,前几日李节抓人,也只抓了吏部侍郎孙会、刑部郎中李由等几人,并没有动你分毫,孟贺和刘康的骨头不够硬,肯定已经把崔兄供了出来,但李节却没有抓你,显然是不准备大操大办了,所以你完全可以放心。”杜正微笑着安慰道。
“说的轻巧,你的身份除了我之外无人知道,当时十分安全,可是我已经上了李节的名单,就算这次他放过了我,可日后呢?”崔灵运却是愤愤不平的道。
人最怕的就是对比,杜正与崔灵运是合作的关系,两人都是太仓失窃案的主谋,但现在杜正的身份没有暴露,反而是他的身份已经被李节掌握,这种不公正也让崔灵运十分暴躁。
当然崔灵运的担心也很有道理,毕竟就算现在李节放过了他,可日后完全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对付他,毕竟他虽然是左都御史,但却是南京都察院,手中的权力并不大,李节想经对付他的话,他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崔兄放心,李节虽然厉害,但也不是一手遮天,而且咱们在朝中也并非没有援手,所以你日后完全不用担心李节的报复!”杜正再次笑呵呵的道。
不过杜正的话却并没有让崔灵运放宽心,因为他知道杜正不但没有暴露,而且他年纪大了,完全可以辞官回乡养老,相比之下,他却根本不值得放弃手中的权力,所以他们两人的处境完全不同。
当然了,崔灵运并没有把上面的话说出来,因为他深知杜正虽然看起来笑呵呵像个老好人,但其实却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侍郎许周和御史吴波的死,全都是杜正一手策划的,孟贺与刘康只不过执行人罢了。
甚至就连崔灵运自己,也有把柄落在杜正手中,当初杜正就是利用他的把柄,才将他拉下水,两人名义上是合作的关系,但其实平时还是以杜正为主导。
“那接下来怎么办,李节现在好像并不打算离开南京,他一天不走,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崔灵运沉默了片刻再次开口问道。
看到崔灵运终于不再抱怨,杜正也呵呵一笑,随后这才说道:“李节在南京呆不了多久,毕竟北京那边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操心,所以他既然不敢彻查太仓的案子,自然很快就会离开,所以这段时间你们什么都不要做,静候着李节离开就行了。”
“就不能想办法让他早点走吗?”崔灵运闻言皱起眉头问道。
“他可是驸马,大明的靖海侯,他要是不想走,谁也没办法。”杜正也有些无奈的道。
看到杜正也没有办法,崔灵运也更加无奈,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下其它的事情,崔灵运这才起身告辞。
杜正也起身送崔灵运出门,不过当对方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下时,杜正脸上的笑容却一下子消失了,眼神中则多了几分冷意。
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节的信
北京紫禁城,朱允熥看着李节让锦衣卫飞速送回来的书信,脸上也满是怒火,太仓粮食失窃案已经查清楚了,此事竟然涉及到上百个官员,甚至连左都御史崔灵运都牵扯其中,如果真要查下去的话,恐怕整个江南官场都要因此倾覆。
特别是朱允熥还想到,之前朱允炆之所以打算逃到南京,就是因为江南那边有人与朱允炆勾结,甚至暗中许下什么承诺,所以才让朱允炆不顾一切的逃出京城。
本来朱允熥在抓住朱允炆后,就准备对江南那边动手了,只不过后来考虑到自己才刚登基,大明最需要的是稳定,所以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暂时忍耐。
可是没想到江南又发生这么大的案子,而且朱允熥几乎可以肯定,这些犯案的官员中,有很大一批都与朱允炆的支持者有关。
不过现在案子虽然破了,但依然还是一个大难题,毕竟法不责众,如果真的要深究下去,恐怕整个江南官场都将为之一空,到时从哪去找这么多的官员来填充这个空缺?
想到这里,朱允熥也不禁万分头疼,案子没破时闹心,案子破了更加闹心,也许在别人看来,他这个皇帝手握天下大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以前朱允熥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当朱允熥真的坐到这个位置上才发现,皇帝的权力虽大,但绝非可以随心所欲,而且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除非他想做一个无法无天的暴君,否则他就得在施政时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咦?”不过就在这时,朱允熥忽然发现,李节给自己的信很厚,特别是最后一张,摸起来比寻常的纸张厚上一些,这让他也有些惊讶,当即拿起信纸仔细观察。
很快朱允熥就发现,李节的最后一张信纸,其实是两张信纸粘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后面还有一张内容自己没看,这让他也急忙小心的将最后一张信纸慢慢的撕开,这张信纸明显是李节故意粘在一起的。
不过当朱允熥看到最后一张信上的内容时,却一下子震惊的站了起来,脸上也露出忐忑不安的神色,眉头更是紧紧的皱了起来,似乎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内侍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陛下,求真书院的两位院长求见!”
内侍的话也终于让朱允熥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只见他急忙把最后一张书信放在怀里,然后这才吩咐道:“请他们进来!”
“是!”内侍答应一声,当即转身离去。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解缙与郭正林迈步走进大殿,然后两人一起向朱允熥行礼道:“拜见陛下!”
“两位不必多礼,你们可是为了铁路的修建而来?”朱允熥这时已经收起之前的忐忑,脸上也满是笑容的问道,随时转换心情,这是身为帝王的一个必备素质。
“陛下英明,我等就是为了铁路而来!”只见郭正林与解缙一脸喜色的上前一步道。
李节虽然不在京城,但铁路的事并没有停下来,郭正林和解缙两人联手,再加上李节之前也留了一份自己对铁路的构想,所以两人就以此为根基,将铁路的事早早提上日程,朱允熥对两人也十分信任,于是就将铁路的事交给两人全权处理。
“看你们这么高兴,难道铁路已经要动工了吗?”朱允熥再次笑着问道,前段时间郭正林两人向自己请求,从工部调了不少的工匠给他们,而这段时间两人也在京城周围不停的勘查,似乎是在为铁路做一些规划,这些朱允熥也都在关注之中,毕竟他也想早点见到铁路。
“陛下英明,铁路的规划已经完成,京城这边的铁路站点也要开工修建,明日就要动工,所以臣想请陛下前去观礼!”郭正林这时笑着向朱允熥禀报道。
他和解缙都知道,朱允熥对铁路的事十分关心,所以平时也经常向朱允熥禀报铁路的进展,现在要修建铁路站了,当然也要让朱允熥知道,当然如果他愿意亲自参加就更好了。
如果放在平时,朱允熥肯定会答应,不过现在朱允熥满脑子都是李节信上说的事情,所以他也根本没有时间,于是沉思了片刻就拒绝道:“明日朕还有事,就不去了,不过明日朕会派一个重臣前去观礼!”
“谢陛下!”郭正林和解缙听到朱允熥拒绝也有些奇怪,不过他们也不敢问。
“对了,铁路站修在哪里?”朱允熥忽然再次问道,虽然没有时间去观礼,但他还是十分关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