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359


“启禀陛下,铁路站点就修在南门外,毕竟铁路站不能修在城内,又不能离京城太远,刚好南门那里是人流汇聚之地,又方便进出京城,所以最合适不过了。”解缙这时也回答道。
京城四周都有城墙,如果铁路站修在城内,势必要在城墙上打个洞,这种事朝廷肯定不会答应,毕竟城墙关乎到京城的安全,绝不容任何差错,所以只能修在城外了。
“南门外倒是个好地方,不过铁路的花费可实在太惊人了,这次为了修建铁路,不光户部不同意,都察院那帮人也不同意,最后还是朕从内库中拿出钱来,才堵住了他们的嘴。”
朱允熥说到这里也有些感慨,随即再次问道:“以你们的估计,这条铁路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工?”
听到朱允熥的询问,郭正林与解缙对视一眼,然后两人再次回答道:“北京到太津本就不算远,而且地形也比较平坦,修建的难度不大,不过因为是第一条铁路,所以可能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估计到明年冬天时,应该就差不多了。”
“好,那明年冬天,朕就坐车从铁路去太津!”朱允熥当即也欣喜的道,一年的时间虽然长了点,但至少有个盼头。
随后朱允熥又向郭正林两人询问了一下铁路的其它事宜,两人也一一做了回答,最后朱允熥让两人离开,而在两人走后,朱允熥又从怀里拿出李节的信,眉头也再次皱了起来。
第五百四十七章
吏部侍郎孙会
南京镇抚司,李节坐在书案后面,前面堆放着几大摞厚厚的资料,几乎要将他的人全部挡住了,甚至连地面上都摆放着不少打开的资料,他时不时也要拿过看上几眼。
就在这时,黄化又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走了进来,见到忙碌的李节也不禁好奇的问道:“驸马,您要这些衙门的资料干什么?”
“这个你不用管,只需要尽量的将这些衙门的资料搜集来就行,越详细越好!”李节头也不抬的回道。
“是!”黄化无奈,答应一声放下手中的资料,随后转身就要离开。
不过就在这时,李节忽然再次开口叫住黄化道:“户部那边的资料送来了吗?”
“还没有,户部的人说您要的资料太多,他们也需要时间整理,所以最快也要明天才能送来。”黄化立刻回答道,这段时间李节不但找他要锦衣卫关于各个衙门的资料,而且还要了户部、都察院的各种资料,也不知道他要查什么?
“你再派人催一催,让户部快一点,我这边急需要着他们的资料。”李节趁着这个机会喝了口水再次道。
“我明白!”黄化答应一声,看到李节没有其它吩咐了,这才退了出去,这段时间李节一直在忙着收集各个衙门的资料,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埋首在资料堆里,有时连饭都忘吃了。
李节并没有理会黄化的离开,他现在一门心思都放在眼前这些资料上,这些都是各个衙门的人事资料,官员与小吏全都包含其中,这次资料来自锦衣卫和都察院两方面,可以说十分全面,不过李节还是觉得不够,毕竟户部那边还没有送过来。
李节之所以查这些衙门的人事资料,自然是有自己的打算,之前他特意给朱允熥写信,也同样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虽然朱允熥还没有给他回信,但他相信对方肯定会同意的,所以他这边也开始提前做准备。
不过就在李节又看了没一会儿,忽然只听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这让他也不禁眉头一皱,当即抬起头,看到快步走进来的黄化不悦的问道:“怎么了,又有什么事情?”
“驸马,我们这边又审讯出一些新情况,其中吏部侍郎孙会说,他知道太仓失窃案的主谋是谁,但他却不肯说,而是要亲自见到驸马才肯说。”黄化一脸兴奋的禀报道。
之前孟贺供出上百个与太仓失窃案有关的官员名单,但李节却没有全都抓起来,而是只抓了几个重要的人物,其中户部侍郎孙会就牵扯其中,因为太仓失窃案利益链条上的官员,很多都是通过孙会之手安排的。
“哦?”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虽然他让黄化传出消息,说太仓失窃案已经了结,而且还只抓了几个重要人物,看似真的不打算再查下去了,但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李节可从来没有放弃追查这件案子。
“走,带我去见见这个孙侍郎!”李节当即站起来道,他倒是要看看这个孙会能供出什么来。
其实之前按照孟贺和刘康的供词,他们背后的主使应该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崔灵运,不过李节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并没有派人抓崔灵运。
另外李节总感觉崔灵运如果是主谋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虽然都察院的权力很大,但南京都察院早就不复以前的威风,崔灵运又从来没在户部任过职,他怎么能把手伸到户部之中呢?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李节才没有动崔灵运,不过现在孙会竟然说知道幕后主谋,这倒是引起李节的兴趣,这个孙会的职位很好,说不定真的会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内幕。
李节跟着黄化再次来到诏狱,然后在一个单独的牢房中见到了吏部侍郎孙会,虽然他被抓了起来,但毕竟是朝廷的高官,所以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只不过进入诏狱几乎不可能活着出去,所以孙会看起来也是精神萎靡。
不过当孙会看到李节进来时,立刻就站了起来,眼睛中也爆发出一股强烈的求生欲,因为在他眼中,李节就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侍郎你都知道些什么?”李节也一眼就看穿了孙会的心思,不过他也是笑呵呵的上前问道,对于孙会这种人,反而比较好对付。
“启禀驸马,小人不求其它,只求能保住一命,为此小人愿意交待此案的幕后主使,而且我还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比如除了太仓失窃案外,他们还买卖官职、中饱私囊等等。”孙会一脸急切的道。
“哦,听你的意思,太仓失窃案背后,还牵扯到更大的案子?”李节听到这里也眼睛一亮,当即也颇为感兴趣的问道。
“那是自然,光是一个太仓粮食失窃案,就牵扯到上百名官员,这么多的人,光凭太仓那点粮食,根本喂不饱他们,所以在背后他们还犯下更多的案子,这些我都知道,只求驸马能放在下一条生路!”孙会再次急切的道。
孙会不是个胆大的人,自从他被抓到诏狱之后,见识到锦衣卫审讯其它犯人的手段,更让他吓破了胆,所以他现在什么也不求,只求能够活命,为此愿意交待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事情。
李节并没有答应对方,而是再次微微一笑道:“那你先说说,这件案子的背后主谋是谁?”
“这个……”只见孙会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不放心的道,“我想求驸马先答应我的条件。”
“呵呵,如果你要说的幕后主谋是左都御史崔灵运的话,那就不必说了!”李节再次笑道。
“不!不是崔灵运,崔灵运只是被主谋之人推到台前的人,真正的主谋一直藏在幕后!”孙会为了表明自己的价值,当即再次抢着回答道。
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如果孙会说的话是真的,那自己之前的怀疑也得到了印证,这件案子果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第五百四十八章
交易
诏狱之中,李节静静的坐在那里,脸上也露出沉思的神色,对面的孙会则是一脸的忐忑,刚才他已经把幕后主使之人告诉了李节,现在也在等着李节的回复,毕竟这可是关系到他的生死。
李节的心中远不像他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户部那个看起来不管事,甚至一心等着回乡养老的尚书杜正,竟然就是太仓粮食失窃案的幕后主使。
另外更让李节感到震惊的是,杜正他们犯下的案子远不止如此,太仓失窃案,只是揭开了利益链条的一角,以杜正为首的利益集团,几乎将整个江南官场都拉下了水,这件案子要是暴出动,绝对是一件惊天大案,影响力甚至可以和胡惟庸案相比。
“驸马,下官已经把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您了,而且下官手中还有一些证据,比如他们买官卖官,以及官员升迁的记录,这些都掌握在我手里,只要驸马您放我一条生路,下官愿意交出所有证据,全力配合驸马您查案!”孙会看到李节沉默不语,当即再次恳求道。
李节闻言也再次看了孙会一眼,随即又有些好奇的问道:“杜正为了隐藏身份,甚至不惜把崔灵运推到台前,连孟贺与刘康这些户部的官员,都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听到李节问起这个问题,孙会也不禁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但随即就收敛起来,当即小心回答道:“驸马有所不知,我与崔灵运是同科的进士,交情深厚,而且后来还做了儿女亲家,平时也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他酒后失言,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杜正的名字,但也让我察觉到事情不对劲。”
孙会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当然如果只凭崔灵运的一句话,我也不能肯定幕后主使是杜正,但后来我就开始留意崔灵运的动向,甚至派人跟踪过他,结果发现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偷偷的去杜正府上,这才让发肯定,杜正才是真正的幕后之人!”
李节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过来,孙会这家伙虽然胆小,但却是个工于心计之人,特别是在官场上,哪怕别人表现出一点异常,他都能敏锐的察觉到,甚至不惜跟踪自己的好友,估计崔灵运和杜正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孙会给卖了。
“你手中的证据在哪?”李节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才向孙会问道,孙会被抓,他的家也被抄了,不过并没有从孙会家中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否则早就应该送到他手里了。
“证据我可以给驸马,但我的条件……”孙会再次盯着李节问道,这些证据是他保命的底气,当然不可能轻易的交出去。
“好,我答应你,如果你交出证据,并且愿意在日后配合我们查案,并且指认崔灵运和杜正的话,我可以保你一命!”李节当即许诺道。
调查这么大的案子,如果没有内部人的协助,恐怕李节也很难彻底查清,到时说不定有漏网之鱼,而如果有孙会帮忙的话,倒是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不够,我要的不只是活着,而是要脱罪,官职我可以不要,但朝廷日后不能追究我的罪责!”孙会却再次提出要求道。
活着的要求实在太低了,如果李节只是让他活着,却将他流放到边境的话,那还不如死了算了,所以他才提出新的要求。
“好,我可以替陛下答应你的条件,但你也必须全力协助我们,将杜正等人全部抓捕归案!”李节考虑了片刻再次点头道。
“多谢驸马!”孙会看到李节答应,当即也欣喜若狂的道,自从进到诏狱时起,他就一直活在恐惧之中,现在有了李节的话,自己也终于可以活着出去了,虽然官职是保不住了,但至少能活着回家做一个富家翁。
“好了,快点把你藏证据的地点交待出来,我好让锦衣卫去取回来!”李节再次催促道,他还要看看这些证据的价值,如果证据的价值不足的话,那孙会的这条命恐怕还有待商榷。
“驸马不必着急,证据都藏在我在城中养的一个外室那里,别人并不知道我和他的关系,所以证据也一直保存的很好。”孙会这时也一脸轻松的回答道。
旁边的黄化听到这里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能躲过他们锦衣卫的探查,孙会的这个外室藏的还真是挺深的,于是他也立刻询问了一下这个外室的住处。
孙会也十分爽快的将外室的住处,以及证据藏的位置告诉黄化,只不过在提到那个外室时,孙会的表情也有些不太自然,不过李节并没有注意到。
黄化当即派人去取证据,李节又趁机询问了一下孙会,主要是问了一些关于杜正与崔灵运的事,毕竟这两人不但是太仓失窃案的主谋,还犯下了多个案子,这些案子日后也要一并的查清楚。
孙会既然投靠了李节,当然也是知无不言,当即将自己所知的情况也和盘托出,而李节也是越听越是心惊,同时心中的怒火也越来越盛,如果说之前他心中还有些犹豫要不要一查到底,现在他却已经做出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杜正这些人绳之以法。
其实也不怪李节生气,杜正与崔灵运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买官卖官根本就已经形成常态,涉及太仓案的上百个官员,其中有大半都是他们安排的,另外这些人还插手粮食的买卖,太仓失窃的粮食,绝大部分都被他们低价卖出,他们也借此几乎垄断了江南的粮食买卖。
李节之前推行阶梯田税,本意是为了减轻贫农的负担,降低土地垄断的力度,但杜正这些人垄断了粮食的交易后,一方面打压粮食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又高价卖出,两头吃利,阶梯田税让出的利益,几乎全都被杜正这些人吞掉了,百姓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
一想到这里,李节就怒火中烧,果然无论再怎么好的政策,落到这帮贪官污吏手中,最终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第五百四十九章
郎中马忠
孙会等人已经被抓进诏狱将近一个月了,然而李节那边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动静,反而传出了李节近日即将回北京的消息,这让南京城的不少人都是精神一振,更有人借此高兴的大醉了一场。
孙会官拜吏部侍郎,虽然南京六部的职权被剥夺了大半,但毕竟还是大明的统治核心之一,特别是因为迁都的时间还短,北京那边处处都缺人,所以也经常从南京这边抽调一些官员过去,因此对于许多来说,南京这边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跳板。
马忠这段时间也一直心事重重,他官拜吏部朗中,孙会是他的顶头上司,现在孙会被抓,吏部的几个郎中全都有机会往上升一升,所以这段时间吏部也颇不平静,几个郎中都是勾心斗角各显神通,都想着抢占空出来的侍郎一职。
马忠在郎中的位置上已经干了近十年了,当初没有迁都时,他就是吏部郎中,迁都后他被留在南京,本来留守的官员都会提升一级,可马忠却是一动不动。
倒不是马忠能力不行,事实上马忠是进士出身,曾经外放为官多年,后来被调到吏部之后,也表现十分出色,以他的资历,其实早就应该得到升迁了。
然而马忠的能力虽强,但却不会做人,平时不喜交际也就罢了,偏偏他还因太过方正,不但得罪了上官,连同僚们都不喜欢他,因此马忠在吏部也落得一个孤僻的名声,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他头上。
不过这次孙会被抓,却让马忠十分高兴,因为这些年他一直受到孙会的打压,主要就是他曾经得罪过孙会,其实也不能算是得罪,而是孙会吩咐马忠做一些事情,但马忠却觉得这些事情不合朝廷的法度,于是拒绝了,结果就被孙会给恨上了,有事没事就会敲打他一下。
所以这次孙会被抓,对于马忠来说简直是双事临门,一是打压自己的上司没有了,二是还空出了侍郎的职位,马忠虽然为人方正,但也有仕途之心,再加上他在郎中的位置上也的确呆的太久了,所以也很想把握住这次机会。
然而吏部可不止马忠这一个郎中,事实上整个南京吏部,光是郎中就有四个,另外还有一个员外郎,五个人都有竞争侍郎的资格,马忠虽然资历最厚,能力也最强,但上头没人,再加上之前又得罪过人,所以马忠的情况也十分不乐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