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60

  “我想的也是如此,但现在有个问题,”王若飞说,“十分钟前我联系了美军联络官,非常奇怪,4月7日和8日重庆无法调出美军的运输机供我们使用。如果要我和邓发赶回延安,要么等到4月9日以后。如果我们选6日回去,那么上午11点就要起飞了。”
  “国民党应该是在做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周副主席说,“为全面战争做准备。我们的时间很紧,如果9号返回,我们手中的时间就少了三天。若飞,你和邓发、邦宪做好动身准备。我今天晚上睡晚些,将我的意见写下来,请你带到延安,在会上代我宣读。”
  王若飞立即回去做准备。周副主席坐回书桌,摊开信笺准备写电文和自己的会议报告,又想起了一件事。
  周副主席拿起电话听筒。
  “叶挺同志?”
  “这么晚打电话给你,是因为有一个意外的事情。原定4月8号飞回延安的计划,现在有变动了。”
  “……如果想早一点动身,那么就要赶明天上午11点的美军飞机;如果不那么赶,可能要顺延到4月9号或者10号。”
  “周副主席,不用做选择题,”电话中的声音因为心情激动,音量变得很大,“哪怕是早一个小时回到延安,都足可令我心潮澎湃。我等不及了,我明天11点上飞机。”
  “好的,那可能就要辛苦你和秀文了,可能要连夜收拾行装,还有孩子们也要做好工作。我们就暂别几个月了。”
  4月6日。
  重庆白市驿机场。
  美军地勤人员检查完飞机,发动了引擎。在急速吹拂的气流中,王若飞、叶挺、邓发、秦邦宪与周副主席在跑道上最后一次谈话,交接文件,然后依次走上飞机。在机上,叶挺的妻儿早已登机,最小的阿九已经在李秀文的怀里睡着了,其他人也一脸倦意,昨天收拾行礼到凌晨,一大早又要坐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公路赶往白市驿机场,一家子人是很忙。
  秦邦宪坐在最前,与美军飞行员交谈了几句。
  “美国飞行员说什么?”王若飞问。
  “他们说,这一趟回来要先做个全面检修,”秦邦宪说,“他说7号和8号有大量空运任务,这两天他要从重庆到上海跑三个来回。我问他是运输军队或者军用物资吗,他回答说,球,一定是国民党大官们在倒卖物资,这不是第一次了!”
  “呀,之前周副主席还推测他们是在做军事调动呢,看来不对!”王若飞说。
  “若飞,黄老没有上飞机吗?”叶挺问。
  “我舅父啊,他身体没你硬朗,这一趟赶回去太急了,所以就没通知他。”王若飞道。
  “是啊,我现在是归心似箭!”叶挺笑道。
  C-47缓缓启动,在跑道上滑行几百米后升上天空。
  ……
  延安,东关机场。
  下午1点,C-47在西安中转停留,之后起飞。安全起飞的消息用电报通知了延安。从下午2点开始,主席、总司令、任弼时、林伯渠等人,就来到机场,等待飞机出现。秦邦宪的妻子张越霞也带着侄子来到了机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中午的时候,盘在东关机场上空的最后一块厚云也消失不见,延安现在晴空万里。
  2时40分,C-47的身影出现了远方的天际!
  盘旋一周,对准跑道,C-47开始降落。在快停下来的时候,跑道上的一个坑让飞机猛地跳动了一下,所有的人的心突然悬了起来。好在并没有什么意外,飞行员轻摆了一下尾翼,飞机稳稳停住了。
  机舱门打开,叶挺第一个走出了舱门。
  看见延安机场迎接的人群,叶挺的泪水刹那间涌出了眼眶。
  走下舷梯,叶挺以军人的步伐,大步走向人群,在主席和总司令面前“啪”地敬礼。
  “我,叶挺,回到革命的队伍了!”
第24章
从什切青到的里雅斯特
  当叶挺在延安走下飞机的时候,唐华完全不知情。
  唐华和孔令侃联手,把7号8号的美军运输机全部承包了,唐华觉得他应该9号以后才能回延安,因此,4月10号11号,再上街买几份报纸看看,就知道是否平安到达了。
  所以这会儿唐华还不会去关注新闻,而是在交通大学图书馆里奋笔疾书。
  到这个时候,唐华突然觉得国内军事形势没什么可写的了。
  谈判越来越谈不拢,即使马歇尔下场也谈不拢,内战应该是一触即发了。
  但这不需要唐华提醒,中共那边早就知道,而且已经有准备。
  就连内战爆发后的细节,基本上也不需要唐华提醒。各战区国军的动向对中共来说从来不是秘密,说不定比唐华知道得还要详细,毕竟战史即使再厚也不会说得那么事无巨细。
  而且以解放战争的进度,唐华也不知道该怎样加速,这解放全国的速度本来已经跟开挂似的,战争爆发时双方一百万对四百万的兵力对比,短短三年,后者累计被消灭807万军队,胜利转进湾湾。正如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一将的对话那样(淮海一战消灭55万国军主力兵团),“蒋介石没有想到,我也没有想到!”
  唐华也只能敲敲边鼓了。上一期,唐华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详写了新一军和新六军,在缅甸所受的训练、战术、战斗记录;自抗战结束到现在的变动,包括在广州在东北的活动情况;轻重装备保有量;弹药储备情况和补给渠道、补给量;老兵、士官、基层军官退伍多少,仍在军中的有多少等等。而且给了个明确的结论,那就是新一军和新六军到1946年初,至少还保有鼎盛时期七成的战斗力。
  不知道对东野的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有没有帮助。
  这一期唐华就要拿傅作义开扒了。
  唐华引用了几个天马行空的公开资料作为佐证,将焦点落在傅作义部现在飞速增强的摩托化能力上面。傅作义占据平津,财政收入充裕,借着港口便利,大量购进美制装备,这也不算什么秘密。但其中几百辆美制大卡车、上百辆吉普、数量颇多的摩托入列之后,傅作义实际上已拥有了一个半摩托化的军,或者可以凑出一个全摩托化机动的师,其人均摩托马力数与五大主力相比也不落下风。在华北平原,尤其是有公路相连的几个重要城市间,这个半摩托化军将会使战场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扒完傅作义,唐华开始写国际形势。
  就在上个月,丘吉尔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现在这个演说正在剧烈发酵,不但苏联注意到,相信延安也在讨论丘吉尔的演说内容。丘吉尔这一次演说,本来是想让美国当英国的工具人,挑动美苏冷战,好让风雨飘摇的大英帝国能在夹缝中喘口气。不过这当然没有效果,美苏是对立了,冷战是开启了,但该收割的英法殖民地,美国一点都没忘记收。
  唐华重点要说的不是铁幕演说,而是乔治·凯南的“长电报”。这发生得比铁幕演说早,但因为是密电,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
  乔治·凯南时任盟军驻莫斯科代表团副团长,喜欢钻研政治学的他,在莫斯科刺骨的寒风中思考国际政治的终极规律。1946年2月22日,凯南不慎感冒,闭塞流涕。在头昏脑胀快要躺下的一瞬间,乔治·凯南突然领悟到了最黑暗的终极规律。他当即向宇宙发送187J3X1咒语,啊不,当即给华盛顿拍发了一份8000字的密电。
  长电报在华盛顿小范围流传,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它对美国战后外交的影响甚至比铁幕演说更重要。
  乔治·凯南认为,与美国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苏联,终将成为美国的威胁。只有打出遏制苏联的大旗,才可让美国保持其在西欧的统治力,并保证美国顺利吞食欧洲老牌殖民帝国的遗产。因为有苏联这个大敌人的存在,吞了你们的殖民地又能如何?!
  唐华决定,把长电报给提前扒出来,让延安方面意识到美国要怼苏联,其实不全是丘吉尔在后面煽风点火,而是美国自己本来就想放火。
  ……
  延安。
  一场关于东北战局的小规模讨论会正在火热进行。
  “林育蓉的电报认为四平的形势非常严峻,”主席说,“电报说得有理有据,不像信口开河的样子,可如果守住了四平,我们在东北就占据了从四平到长春到哈尔滨的一大片地方。就这么放弃四平,不甘心那。”
  “4月2号国军向四平开进,今天也就是6号四平以南运动防御的我军已经交上火了,对方火力很强,全军出动,与此前的情报符合。”
  “除了我们的情报,民促的唐华办的杂志,重点文章就是在介绍新一军和新六军。”
  “拿来我看看。”总司令拿过一叠油印的纸张,戴上老花镜。
  “这里面提到的新一军在东北的编制装备和状态,与我们掌握的情报相符。”刘副主席说。
  “是这样啊,”总司令浏览了一遍说到,“把前面这部分,讲新一军在缅甸的作战记录、营连战法、装甲协同的,抄了发报给林育蓉。”
  “那唐华对四平攻防战的预测看法呢?”
  “……”总司令一时没有回答。
  “唐华父子都很聪明”,刘副主席说说,“恩来之前评价他是民间的军事怪杰。”
  “1942年反扫荡,如果我们听了唐熊提前发出的警告,左权同志就不会牺牲。”彭总说。
  “这样,起草电报。第一,请林育蓉注意,我们对国军的全美式装备、经受过美式训练的部队要有充足的准备;第二,坚决作战,四平保卫战支撑的时间愈久,对我就愈有利,我谈判人员会有更多的话语权,第三,四平……不可轻易放弃,如确因战场形势不得不放弃,也需在此前给予国军以足够的杀伤,严重削弱其有生力量,削减其继续进攻的势头。”
第25章
我想去延安
  交通大学。
  码完两篇长文,唐华起身走出图书馆,把收拾书桌整理文稿的事情丢给刘华岗。
  双手插兜,在校园里悠然漫步。
  唐华和谢家骅的拍拖,昨天也到了尾声。
  “唐华,我和你的世界有太多不同。”谢家骅说完这句话,在唐华面前泪水涟涟。
  原以为是富家公子配富家女,但交往下来,好像彼此都不是这样。唐华一整天早起晚归忙碌,俨然少家主做派,并不想整天和谢家骅腻味在舞厅酒场。谢家骅……他父母都直接把电话打到唐华家里了,无非是拐弯抹角地暗示,让唐华帮谢筱初保住家业。而唐华当然不想做,推三阻四打太极。就这样,大概谢家骅的父母也开始阻止两人交往了。
  那就随他去吧……
  唐华发现他第一次唱歌的那个角落,已成了上海交大的“音乐角”。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不少学生已经在这里聚集,或高歌或低唱,还有人用自己的乐器吹弹伴奏。当然唐华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的乐器现在还没就位。
  “老板好。”
  唐华把自己在扬子舞厅的乐队也挪过来了。走近“音乐角”,乐队的四名成员已经站在草地上,正在和小六子一起装架子鼓。唐华示意他们继续工作,绕草地走了一圈,找到了自己的军事科技沙龙的几名成员。
  “我4月15号要动身出一趟远门,”唐华说,“你们几个,10号左右去我家,我有一批书籍资料要交给你们,就算是存在你们那里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