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860

  不只是导弹全部射完耗时太长的问题。苏联海军参谋部从1953年起就在做如何攻击中远海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推演,结论是美国航母的舰载机防空圈很不好突破。按照舰载机作战半径600公里计算,图-95最好是搭载射程600公里以上的反舰导弹。
  现在鹰击-2很好用,但空射型最大射程48公里;苏联自研的几个空舰导弹方案射程60到150公里。更大的,苏联海军也有点想把P-5/6/7搬上图-95,但是好像没地方能挂。
  ……
  然后,苏联海军真的起草了一个研制远程空舰导弹的技术建议书,根据《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精神,看看中苏两国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不过这时候唐华已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了。
  在离开北京之前,唐华还看到了一份不得了的文件。
  中央军委委员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名单。
  这个名单后来被称为是55年元帅的“提前剧透版”。军委委员是元帅级别的人员名单,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军委委员+起义将领。
  现在的军委委员名单是:
  总司令、彭老总、林帅、刘帅、贺帅、陈帅、邓书记、罗帅、徐帅、聂帅、粟大将、叶帅、叶挺。
  国防委员会附加的PLUS是程潜、张治中、傅作义、卫立煌、孙立人。
  等一下……这历史有点乱了……
  还是先从孙立人说起吧。
  台湾战役结束后,白崇禧真的又去香港了,李宗仁都劝不动他。1953年10月在国庆庆典上露了个面,之后南下,再回了一趟桂林,11月在香港安顿下来。总理让华润公司给白崇禧置办了一栋半山别墅的房子,主要是安保方便一些,还配了4个我党在香港的人员做保镖。
  李宗仁到台湾后控制军队用的几个桂系老头子,台湾战役结束后或是自愿或是在我方的暗示之下,纷纷选择解甲归田,在全国政协或广西政协养老。
  总之,现在还为中国国防做事的台湾起义将领中,职级最高军衔最高的是孙立人。
  李宗仁是国家副主席,他表示不方便兼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然后就没得选择了,要让一个台湾战役中起义接受整编的国军将领进入国防委员会,就只有孙立人。
  (孙:我其实就是个师长军长的料,怎么就和元帅并列了呢?)
  不过,非军委委员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都不授衔,因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授上将低了,授大将又不合适。明年孙立人不会挂军衔了。
  ……
  除了多出一个孙立人,军委委员还多出两人。
  粟裕位列其中唐华并不感到奇怪。历史上粟大将离粟元帅其实也不远,就差一场台湾战役,或者他1950年7~10月没有病倒统帅志愿军入朝,也可以。
  现在解放澎湖、台湾战役都有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而且,虽然50年粟裕还是病倒了,但因为50中心-北京-志司的计算机通信网,粟大将和徐帅在北京经常担任志司的代参谋部,毕竟志愿军参谋长谢方以前只是四野的兵团参谋长,以13兵团成立志愿军的时候自动升了志愿军参谋长。
  唐华感到惊奇的是粟裕的排名,他不是老末,他后面还有2人。确切地说,因为台湾战役,粟大将的排名把叶帅给超了。
  军委委员名单最后两位是“二叶”,都是广东人,都是孙中山时代就在军界暂露头角,都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都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
  叶帅广州起义之后去苏联,1931年重回苏区,长征时“吕端大事不糊涂”挽救红军,抗战时18集团军参谋长,解放战争初期在国统区谈判,47年返回延安。
  叶挺有北伐、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然后AFK到37年,1938年1月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又掉线,1946年重新上线,在西野/一野,49年是兵团司令兼一野副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
  叶挺主要就是掉线两次。虽然1946年出狱中央就重新认可、重新入党,但掉线的时间有点长。
  所以现在到底是13元帅还是12元帅还是11元帅或者仍然是10元帅呢?
  这应该明年9月份就知道了。
第60章
一电二钢三造船
  “唐部长,我们正在鼓捣特供给美国的C55计算机呢,样机有几台了,正在做最后的测试,要不要来看看?”
  “不看了,你们继续鼓捣吧。”
  唐华到上海,新任电子信息工业局局长李强先给他打了个电话。
  听说他们在搞C55特供计算机,唐华就完全没了兴趣。
  全新的集成电路计算机T55都快出来了,这个C55是晶体管计算机,而且用的还是T50、T51那样的第二代晶体管,这有什么好看的。
  T55计算机……现在正在北京生产芯片和试组装第一批样机。
  上海芯片厂尚未建成,目前可用的生产线只有一条,X小组在北京计算机所搭建的芯片线,从16微米提升到10微米工艺后重新投入生产,芯片封装和机箱组装在北京望京的电子工业区进行。不过11月份,北京将会把封装好的几种芯片运送到上海,让上海周边的工厂也承担一部分T55计算机的生产。
  ……
  上海宝山区长江西路,上海市第一钢铁厂。
  上钢一厂始建于1938年,前身是日本人占领全上海后建立的日亚钢铁公司。
  1945年日本投降,日亚钢铁公司被国民政府接收,随后停产。1949年上海解放更名为上钢一厂,同年开始复产准备,1950年重新点燃高炉。
  上钢一厂规模其实不小,但最大的问题是设备为日制和英制混杂,和当前苏联的钢铁设备体系不一样,维修比较麻烦。
  “从1953年1月起,上钢由海南岛海运供应铁矿,湖北河运供应煤矿,煤铁的物流都非常顺畅,”上钢一厂厂长介绍道,“海南的铁矿品位高,用起来很方便。我们厂去年产量达到了30万吨,今年有信心冲击35万吨的纪录。”
  唐华:“今年可以冲击35万吨的纪录。不过从明年1月起,一厂要进行一号平炉改氧气顶吹转炉的技术升级以及一号炼铁高炉的扩容,你们要和钢研院的专家一起,控制好改造工程的进度,如果延误得太严重,1955年你们的生产纪录可就没法刷新了。”
  厂长咧嘴笑着保证不会掉链子。
  “叶老您好。”
  在一号炼铁高炉外,唐华和厂长看到了正在勘察厂区的冶金学家叶渚沛。
  “唐部长,”叶渚沛说,“厂区其实已经勘察完了,改造工程规划都快完成了。其实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等到1955年1月1日才关停改造呢?按现在的工程设计进度、物料准备情况,12月中旬一号高炉和平炉就可以关机开始改造了。”
  唐华微笑指了指身旁的厂长,“戴厂长希望1954年创下年产35万吨钢的纪录,如果不是特别要紧的话,钢研院可以稍微配合一下上钢一厂的工作。”
  戴厂长也在一旁拼命点头。
  钢铁冶炼的技术……虽然是传统工业门类,但二战结束后也是有不少技术进展的。
  21世纪及以后的钢铁技术进步绝大部分是环保向:节能,减少碳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PM10和PM2.5产生量,等等。
  这些技术暂时还不急……
  唐华让钢铁工业局、钢研院把研究重点放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上。这是20世纪50~70年代最重要的炼钢技术革新。
  所以现在钢研院同时在进行着低、中、高三个等级的技术研发。
  低级是小型钢铁厂,已完成设计,正在全国普建,建设的同时收集各钢厂工人的经验心得,改进设备或改良运作流程;
  中级是完成现代化钢铁厂所有设备的国产化;
  高级研究是尽快搞定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
  选高级研究方向的专家只有叶渚沛一人。
  历史上也是他大力在国内推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1952年,奥地利奥钢联公司制成第一套纯氧顶吹转炉炼钢设备。中国其实并没有落后太多。1954年,叶渚沛开始试做一套小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但因为当时国内冶金行业门派繁多,对发展方向的认识不一,直到1962年,叶渚沛的3吨氧气顶吹转炉才在首钢(石景山钢铁厂)落成。
  现在的话,叶渚沛在石景山钢铁厂的第一台实验性氧气顶吹转炉是今年8月份落成的。建成投产之后叶渚沛就到上海,准备改造上钢一厂的一号高炉-平炉。
  从1950年到现在,叶渚沛先后研究了矮胖型高炉、“三高”冶炼、低品位难选矿、复合铁矿选矿这几个中国急需的冶炼技术。1952年奥钢联公司的纯氧顶吹转炉成功,这是叶渚沛自己查阅科技信息之后敏锐地感觉到有搞头,主动提出应该发展这个技术,而不是唐华下指示让他搞的。
  “唐部长,氧气顶吹转炉本身的设计只是关键之一,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你很快就把高效制氧机给搞出来了,”叶渚沛说,“否则我这氧气顶吹转炉弄出来了也没米下锅啊。”
  唐华:“这就是重工业部为什么一定要有重型机器局的原因……”
  “戴厂长,依据石景山钢铁厂总结的经验,一号高炉-平炉的改造工作会持续112天,从高炉关停开始,到高炉重新点火。”叶渚沛说,“平炉改氧气顶吹转炉后,出钢速度会加快60%,如果铁水供应得上,也就是等于全年产量大幅度增加。”
  唐华的计划里头还给上钢一厂留了几天机动时间。只要改造工期不超过120天,那么即便一号高炉只有9个月的生产期,它的年产量仍然会超过改造前12个月的总产量。但如果改造工期延误到超过四个月,那可能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
  上钢一厂经历了七十七年的风雨沧桑,2016年终于作为落后产能被关停拆除。但1954年的上钢一厂还是上海市用钢的主要支撑,先进工业的代表之一。
  在厂区漫步时,工厂的厂钟敲响,工人下班的走出岗位脱工作服,换岗的穿戴整齐走进车间。
  既是支柱工业的工人,又是具有危险性的重体力劳动岗位,这个时代钢铁工人工资不低,可能比同档的地方干部还要高一截。钢铁工人一级工月工资是42.4元,二级工49元,逐级递增。七级工月工资达105元,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八级工123元。
  这个时期,一个钢铁工人“一拖四”(一人工作、妻子无工作再养三个孩子)都能过下去——就是生活质量稍微差点儿。唐华刚听戴厂长说有一个五级工家里有6个孩子,但因为夫妻双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也没到补助线以下。
  “戴厂长好。”“戴厂长好。”
  从唐华和厂长身边路过的工人不断和戴厂长打招呼。唐华今天一身也是整套钢厂的工作服,工人大概认为唐华以及身后的两名更年轻的后生也是最近老在厂里晃悠的工程师队伍的成员之一。
  工人打完招呼,到换衣间把高炉工作服脱下来,换上蓝布的工作衣。钢厂每年发一套工作衣(常服,不是在高炉前作业套上的防护衣)和一双工作鞋,都是用料厚实的货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