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860

  唐华把强光手电的按钮按了两下,手电发出的光强降低了两档。
  仪器上的小灯泡也变暗了许多。
  唐华关掉手电,仪器的小灯泡完全黑了。
  “哦霍?”黄坤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唐华:“比那要简单得多,Photovoltaics,光生伏特效应。”
  达文西的太阳能手电,不对,光伏效应,是1839年发现的。
  1883年,查尔斯。弗瑞兹在硒片覆上一层极薄的金层,制成了第一块光伏电池——硒和金箔形成了半导体金属结,不过只有1%的光电转换效率。
  想要普及开来,那就不能用硒和金箔这种贵重的东西了。在硅中掺入一定量的特定杂质也可以有光伏效应,而且转换效率比金箔高得多。
  ……
  用来测试光刻机的良品率,算是光伏电池的一个另类应用……
  只要测测一块硅片在已知光强下生出了多少电流,和理论值的差距是多少,立刻就知道了光刻机/芯片生产线加工这块硅片的良品率。
  而如果刻一批X5404,你还得逐个测试一块硅片上的几十个处理器都有多少个能运转,有多少个是废品。
第91章
激光平面干涉测量仪
  用光伏半导体来测试非接触式掩膜光刻机的底板(掩膜)寿命确实非常快捷。
  这一天的试生产一共刻了200片单晶硅。在北京和上海的直接接触式掩膜光刻机,底板寿命就是200次。
  底板和硅片/光刻胶直接接触,无论怎样轻拿轻放,磨损和污染都是不可避免的。大概从第40片开始,底板图案出现破损,光刻胶晒出的图案就出现瑕疵,出产的芯片良品率逐渐下降。第200片是个临界点,再继续使用这个底板,良品率已经低到不划算的地步,这块底板就该报废,该换一块新的了。
  但是制作一块底板的价格可不便宜……
  长春的这条生产线,第200片单晶硅的良品率和第1片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把每片单晶硅的良品率做成表格,第20片有一个小高点,第110片也有个小高点,但整个函数曲线很平缓。
  这就对上以前的理论计算了。当然非接触式光刻机的底板寿命也不是无限的,在长时间强激光烘烤下会慢慢老化变脆,但毕竟比物理磨损要轻多了。理论估算的底板寿命是2500片以上,才刻了200片,当然基本上不会有良品率下降的趋势。
  王大衍、黄坤倒是对生产出来的光伏电池啧啧称赞。
  “我看看啊,电路贴合上的太阳能电池只有这三块,三小块就把这个灯泡点亮起来了,如果是巴掌大的太阳能电池,那可能就能点亮屋子里的灯泡了。”王大衍说。
  “做一块雨伞这么大的太阳能电池,会不会连计算机都可以运行起来?”
  “如果不包括显示器,那可能都不用雨伞这么大的面积。”
  黄坤却想的是另一件事:“等一下我们去太阳底下再试试功率,强光手电的光强其实比太阳还差得很远呢。”
  王大衍这时候还是围着光伏半导体的硅片研究:“硅片能做成处理器,能当易失内存,能当存储器,还能变成太阳能电池,真的很神奇。”
  王大衍远在长春专攻光电仪器,对X小组鼓捣的最新种类的芯片不是特别熟悉。
  唐华:“半导体技术以后还有更神奇的应用。”
  等着吧,CCD已经在规划了。
  ……
  长春光学仪器厂。
  长光分出去两个厂,但本部还是有很多业务,这两年不断招募中专和大学生,人才梯度非常完整。
  “现在昆明光学仪器厂已经完成改建投产,昆光以后会重点放在军用普通型望远镜的生产,毕竟这个技术含量是稍微差一点儿。”
  唐华在长光见到了厂长、总工和副总工。
  “不过,苏六苏八还是留一个小车间保持低量生产,老带新,做一些望远镜,就当是给新入职的工人长长手艺。”
  “长光的新任务,是制造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的光学镜片。”
  厂长对长光总是接到各种匪夷所思的新任务已经很习惯了。总工甚至已经跃跃欲试,并问了一句:
  “唐部长,那个,除了做光学镜片组,我们长光还可以开一个照相机分厂,生产照相机,然后还有电影摄像机……长春电影制片厂不就正在我们这儿吗。”
  唐华:“现在北京、上海、天津都在做相机,但这三个城市的照相机厂都是用的进口光学镜头。天津、北京用苏联镜头,上海照相机厂甚至用原装的美国镜头组。以后长光会是这几个照相机厂的镜片、镜头组供货商,整个相机长春不做,但是单个的镜头,长光未来是要做的。”
  “明白了,唐部长。”
  唐华:“照相机的核心器件是镜头,你们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做好了,那就是全国照相机摄像机产业最不可替代的龙头。”
  ……
  长光,第七光学镜片车间。
  七车间就是生产光刻机光学系统的地方。
  去年制造的试验光学系统用了半年时间,之后长光对工艺流程熟悉了、工人也熟练了,再加上两组人齐头并进,现在平均75天就可以生产一套光学系统。
  说是一个车间,其实是一个20x60米的大厂房,中间还被分隔成很多个工作区。
  镜片粗坯在这里先做铣磨,这其实就是粗磨,将镜片表面加工成差不多需要的模样,然后精磨固定R值。
  精磨完毕的镜片只完成了工作量的15%~20%,之后是抛光-清洗,循环数次。磨边、镀膜、有的镜片组合需要在车间胶合。
  “抛光粉这个小辅料也确实不简单,我们1952年开始做的时候低估抛光粉的重要性了,”总工说,“第一批生产的抛光粉并不好用,磨坏了一批镜片,还好只是苏六的镜片。”
  “七车间使用的抛光粉规格在全厂最高,我们是在今年2月才做出来的,此前直到1955年1月,我们都在用苏联进口的氧化铈抛光粉。”
  抛光粉首先要求是颗粒度绝对均匀,硬度要稍大于被抛光材料的硬度。光刻机光学镜头用的是质地较硬的玻璃,抛光粉得用氧化铈材质,直径略粗。
  除了颗粒度绝对均匀,还要求无杂质,具有一定的晶格形态及缺陷,有适当的自锐性。
  在加工光刻机镜片时,俗称“红粉”的氧化铁抛光粉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从1952年到1955年,长光还分出一组人去研制氧化铈抛光粉,三年乃成。
  而且,玻璃表面的抛光不只用抛光粉一种原料,还有一种原料叫做抛光胶。玻璃表面的加工,先上抛光粉,再上抛光胶。
  长光加工光刻机镜片,第一次用松香抛光胶,精度不达标,失败。现在换上的是沥青-松香混合抛光胶。
  ……
  七车间的尽头,也是整个光学系统制造车间最高技术含量的地方,无尘精抛室。
  在这里,唐华、王大衍、总工先去更衣室,换衣服换鞋、清洁全身、戴泳帽、戴口罩,就跟在隔壁光刻机工厂进入生产线时一样。
  第一台非接触式光刻机昨天试运行时的工艺制程是10微米,和现在北京、上海的上一代生产线一样,不过这台光刻机还有提升的潜力,或许可支持7微米甚至5微米制程。
  这个无尘精抛室里面,镜面加工的精度要求是1微米。
  因此不得不把车间做成绝对无尘的洁净环境。灰尘、烟雾、头皮屑甚至口水都有可能报废已加工了几个小时的高精密抛光面。
  三人进入无尘精抛室,新设备也带进来了,唐华和王大衍一人拉一个小车往车间的工作位走。
  “长光为光刻机系统生产至关重要的零件。你们生产产品的工艺标准,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刻机所能达到的工艺天花板,也就决定了我们的计算机系统有多先进。”
  唐华对总工说话。
  “换句话说,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进步或者技术革命,必须建立在长光、长光七车间的技术进步、技术革命之上。”
  “好在当今工业体系的每一个类别每一个部门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光学仪器生产厂和计算机产业已经产生了联系,但我要强调的是,光学仪器和计算机产业的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光学仪器生产厂为计算机产业提供了工作母机,相应地,计算机产业也能反过来支持光学仪器厂,帮助你们技术进步、技术革命。这算是反哺,也算是产业技术进步的大回旋。”
  到了精抛室的抛光工位,唐华和王大衍将小车停下来,整理两台小车上放置的设备:
  激光平面干涉测量仪。
  ……
  “激光平面干涉仪是一种非接触式、高精度无损光学表面测量设备。它基于菲索干涉也就是移相干涉原理,通过分析干涉条纹来确定光学表面面形。”
  “激光平面干涉仪可以用于高精度的平面面形、球面面形曲率半径测量和分析。可以做平面楔角测量,也就是给直角棱镜测量直角偏差。其实它也能测量任意角度的加工偏差。还可以做光学材料均匀性测量,角锥角度和面形偏差测量……其实你们厂特别是七车间很多地方都能用到它,你们看到的是第一台产品,接下来苏州方面会有十几台干涉仪往长春送。”
  唐华现场向总工、车间主任、技工们讲解激光平面干涉仪的原理和结构。
  “这是激光平面干涉仪的主机,包含高精机械调节架、氦氖激光电源、倍率成像测微系统。这是透检工作台、这是300毫米的光学平面样板。”
  “这是计算机工作台,有一台工业计算机、一台影像系统和一台14寸的显示监控系统。”
  几个人在唐华的指挥下一起动手,将抛光车间工位上原来的光点目视量具、微米级螺旋测量尺拆到一边,组装激光平面干涉仪。
  “我看看,上一工序结束后,刚才你们记录的镜面读数是多少……就拿这个做参照吧。”
  正在加工的镜片固定在该固定的地方,侧准,打开激光平面干涉仪。
  监视器上显示出了亮亮的圆斑,中间有一些条纹,上面的文字说明也加载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