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860

  “这个塔离电线杆子有点近啊,工作的时候不会有问题吧?”
  唐华问李强。
  “这个电线杆子虽高,但不是高压输电线,只是为了规避高大房屋才加高的,”李强说,“非高压输电线的电磁干扰不算强。”
  唐华:“德胜门的城门楼子其实很适合加个铁塔,可惜文物部门不让。”
  李强:“目前来说,全北京市四个基站也够了,毕竟是测试,才100个号。……哎,已经十点二十分钟了,基站系统应该已经通电了。”
  ……
  唐华李强一行人向南走了500多米,尽量离开基站远一点。站定之后,唐华拿出装在包里的东西。一块砖头。
  ……一部酷似砖头的手机。
  严格来说,它比1973年的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还要小一些,拾音器不凸起,键盘少一行特殊功能键,但半尺长的天线还是依旧保留。
  “这部移动电话啊,全身上下都是新技术,集成得太多了。”李强说。
  “反正就算用旧技术,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我们就是做个移动通信测试,”唐华说,“而且,电子工业的基本定律,所有元器件的价格都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十年之后它的成本就会下去很多,而且功能比现在强得多。”
  开机,电池只够通话一小时,但现在电量是满的。
  电话打给谁呢?
  主席作息时间,上午6点睡中午12点起。睡得很浅。这个时候打电话过去一定是找shi……
  “总理,我是唐华。”
  “噢,唐华啊。”
  “总理,北京建成了全国第一套也是世界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唐华说,“我现在就正在使用移动电话,拨通了您办公室的电话。以后您有事可以打我这个手机啦。我的声音在话筒里清楚吗?”
  “很清楚,和不移动的电话差不多。”
  “我现在在平安里,您您听这附近车喇叭的声音,啊,还有个卖菜的店,我进去说两句……”
  总理:“行了行了,不用跟人家店员唠叨了。我看过移动电话系统开工建设的报告。”
  唐华:“总理,您在上次人大会议上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我们的目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您下次可以再补充补充,电灯电话这个电话,既包括固定电话,也包括移动电话。”
第184章
天气这个事听计算机的
  移动电话搞个试点,把“世界第一台手机”“世界第一个蜂窝手机-基站系统”的记录抢到手就行了,现在还到不了普及手机的时候。
  甚至现在固定电话也没法普及。即使是在北京。
  到1958年6月,北京电话号码是5位数,其中有两个数字打头的电话号是特殊号,总共8万个号码上限,现在用了近7万个。确实是打算升号了,升到六位。
  7万个座机,其中绝大部分是机关工厂学校等公办单位电话,住宅电话不到两万台。现在电话初装费1000元人民币,这还是程控交换机普及之后降过一次价的结果。初装之后每月还要交号码使用费15元。
  “朱部长,移动电话今后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试开三个月之后系统关机;一种是小规模持续开下去。邮电部打算怎么选?”
  唐华问朱学范。
  “这几天我也在用移动电话,上班下班都带着,”邮电部长朱学范说,“是个好东西,虽然很贵,但是是平均到每部电话的。算总量的话,基站系统每个月运营费大约花一万一千多,就算这套系统一直免费运营,邮电部甚至北京邮电局都能出得起这个钱。”
  唐华:“现在参加试验的100个移动通信用户,公安、消防部门的中层以上领导有个二三十人,还有一些供销部门,他们对移动电话有很明确的需求。你们如果继续运行,他们必定继续使用,可以每个月让他们交100元。”
  朱学范:“如果能收点费倒也还行,我们每个月能少亏三四千块钱。”
  ……
  《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1958年3~4月》
  ——鞍山市委工业办公室、鞍山钢铁公司
  从1955年处理了鞍钢冒领工人技术创新成果的事情之后,鞍钢轧钢厂和整个鞍钢逐渐试着对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厂(马钢)的制度做改良——鞍钢建国后新建立的生产制度是照搬马钢的。
  理顺了工人技术创新渠道之后的鞍钢积极性很高,很快提出了一套改进的技术革新体制。初看上去,很像原本历史位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俗称鞍钢宪法。
  现在苏联专家并没有大批撤走,留的时间也够多,这就简单了,鞍钢每两个月做一个情况报告,说一下这两个月技术革新和工厂管理变革的实施情况、在实施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这两年多,每两个月一个报告,每年6份报告,先由钢铁工业局看过,唐华再看。
  过了半年,鞍钢第一次翻车,出事故烫掉工人一条胳膊。原因是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要求简化工序,并且在三结合的会议中凭人数优势通过了简化的安全守则。
  鞍钢宪法·本位面版没有一刀切否定马钢制度,因此马钢制度当中的绩效奖金依然存在于鞍钢宪法中——这本来就是按劳分配的原则。但加速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多拿奖金,工人就群体性的铤而走险了。这次事故把鞍钢逼回去重新考虑现在这个版本的管理和决策流程。
  另外,唐华干脆把援华的苏联专家也拉进了三结合小组。
  1957年底,鞍钢生产大会,又出了另一个事儿:工厂考勤制度,连开了三天会竟然定不下来。
  原因就不用说了,唐华能猜到,邓发也知道。
  唐华马上联系侯宝林,现编了个鞍钢定制版的相声段子,天天在鞍钢广播电台放。
  于是管理体制再次调整,考勤制度不能由民主商议决定。另外让印粮票的工厂印制了鞍钢的“迟到卡”,每人每年有两张,其他一些偶然事件奖励还能发一些。
  “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鞍山钢铁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制度革新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技术人员与工人中的技术钻研分子组成技术骨干团队。工厂领导与技术骨干的决策会议是促进工厂技术革新、制度革新的方式。”
  “工厂领导与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的职代会是决定工人福利待遇、生产环境、生活问题等事宜的方式。”
  “技术骨干团队的常态讨论会探讨工厂的工艺革新、技术革新,对较大的技术革命提出见解。”
  “领导、技术骨干、工人群众要改进工作方法,既要紧张地踏实地工作,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会议不能不开,可不能开得太多,我们现在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以便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亲临生产第一线。”
  “工厂要举办业余文化学校、在最短时间内扫除新工人中的文盲;开办技术训练班,迅速地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壮大技术研究队伍。要通过技术表演赛和联合技术大赛,进一步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发扬大协作的精神。”
  ……
  唐华把全文看完了。
  制度革新和定版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法照抄一份所谓的“完美制度”下发了事,必须得由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实践然后总结。
  “在技术革新方面,你们的技术骨干团队要试着考虑本厂团队与上级研究院所团队的合作、分工、交流问题;在制度方面,工厂的财务是运营状态的晴雨表,财务部门在决策会议中的定位作用,你们此后应继续尝试和摸索。”
  这还没完呢。还有工厂的推销部门……这个等以后再说吧。
  在原来的历史位面,20世纪90年代,终于有人发现,当年的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不代表什么意识形态,它只是一种工业组织方式。比如50年代进入中国的“马钢宪法”——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厂管理制度,它其实是苏联引进的福特主义。
  但是说鞍钢宪法像后福特主义,并不是说它就是后福特主义。直接抄鞍钢宪法,最后肯定是再出一个《工业七十条》把跑飞了的制度拉回去。
  ……
  7月1日。
  上海计算机所超算厅。
  7月2日~16日的黄淮地区中长期天气预报演算完毕。
  经过这三个多月的屡败屡战、调整改进,国家气象局终于找到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方法——只对外发布7~10天的中期天气预报,这个准确度比较高。
  10~15天的天气预报当然也照样演算,但是出来之后只作内部参考。
  但是这天,当计算结果标在图上时,涂长旺的手顿时有些颤抖。
  7月2日到7月11日无甚大事。但是7月14日,郑州-洛阳之间大雨。15日,郑州-洛阳区域还是大雨。7月16日,降雨区域小幅度移动,在郑州-洛阳-焦作三角形区域大雨。
  冲出计算机所,涂长旺来到他的临时办公地点上海市气象局,打通了北京的电话。
  “林部长,”涂长旺说,“新一轮天气预报出来了,证实了前天预报的7月14日郑州大雨,而且,7月15日、16日都是大到暴雨,都是几乎同一片地区。”
  林正英:“那我们要马上联系黄委会了。”
  挂上电话,涂长旺走出办公室,从宿迁回到上海的斯塔格在看着他。
  “Mr.two,”斯塔格说,“这意味着黄河流域将会发生水灾,是吗?”
  涂长旺:“如果天气预报准确的话。”
  斯塔格:“这一个多月我帮你们改进了公式算法,还给了你们关键数据,最近的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有提高,对吧?”
  涂长旺点点头,斯塔格看了中国的气象预报体系犯手痒,确实帮气象局改进了不少。
  “7月份将是极为严峻的一个月,我们气象部门、水利部门、解放军都要全部投入进去。”
  ……
  郑州火车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