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6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6/860

  确切地说,这个志司,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南方)司令部。
  南宁。
  “这次越南事件的反应,应该是海空军唱主角,为什么放在了陆地边境的南宁,这总协调很不好做啊。”皮定均说。
  “现在是海空军唱主角,但我们入越参战后,就是地面作战占主要部分了,在南宁更合适,甚至我们志司都会整体进入朝鲜。”
  皮定均:“邓政委,我都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们会打第二次志愿军出国抗美的战争。”
  “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保卫和平,就要做好一切战争的准备。”中国人民志愿军(南方)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邓帅说。
第92章
你为什么专撞我的反应堆!
  中国人民志愿军(南方)司令部成立的消息,不能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报道出来。这按理说是秘密组建的部队和指挥机构,不该公开报道,如果真的在广播里插播新闻,那反而会让人怀疑真实性。
  所以,总理、陈老总、刘少农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在既做好全套保密程序的同时,又能不动声色地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
  五角大楼。
  “南越空军侦察得到的情报,从昨天开始,大批北越正规军从越老边境进入老挝,人数估计在两到三万人以上。没有重装甲部队,但是侦察发现了PT-76两栖坦克的迹象。所有进入老挝的北越正规军正沿着山路向南开进。”
  “北越两个师可能从老挝南部侵入南越,陆军参谋部替南越做的推演,北越在正面以三个师和一个坦克团向顺化发动攻击,进入老挝的部队在顺化以南包抄作战,则南越的北部战局就会极为危险。”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消息。中国7月7日起,宣布他们的京广铁路和湘桂铁路停运、军管,这很可能是中国陆军大规模调动的信号,调动的方向,应是从湖南、湖北、河南向广西的中越边境集结。”
  “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部署则更加明显,他们海军三分之二的军舰都已经集中在南海地区,华南地区的中国空军向海南岛集中,海南岛的飞机分派到西沙和南沙有野战机场的岛屿。”
  参联主席马克斯维尔·泰勒刚刚签发命令,让驻菲律宾的美步2师准备开拔到南越,本本土的美步43师部署到菲律宾补位;另让韩国的美国陆军骑兵第一师抽调出一个骑兵团,做好增兵南越的准备。
  对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泰勒觉得北越的陆军怎样运动并不重要,中国军队的动向才是最关心的。
  泰勒:“中国陆军从他们的腹地调动到广西以后,我们如何探知他们是否越境进入北越?”
  “我们可以派出电子侦察机到北部湾上空收集无线电信息,另外南越在北越有一个地下情报网,虽然不太好使,但偶尔也能传出情报。”
  ……
  莫斯科。
  “印支半岛和南海的局势在最近三天迅速恶化,我担心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现在擦枪走火的几率很高,很可能把社会主义阵营与北约拖入全面战争。对这样的战争,我们可能还缺乏准备,你们也是一样。”
  苏军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格里布科夫大将与来访的国防部副部长林三虎会谈。
  格里布科夫对林三虎表达了苏联高层的担忧。
  林三虎:“我们不希望在印支半岛出现另一个韩国。有一个韩国在亚欧大陆上,已经够麻烦的了。”
  格里布科夫:“上一次发生在你们国家周边的战争,让你们国家牺牲了9万多名军人,国家全面建设的时间退后了两年。”
  “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把这次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发展成又一场朝鲜战争。”
  格里布科夫觉得,林副部长的回答逻辑上是没问题的,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逻辑,实际上?实际上可不好说。
  “赫鲁晓夫总书记认为,即使美国地面部队进入南越,印支半岛也不会因此而马上发生战争。”格里布科夫搬出了赫鲁晓夫做挡箭牌。
  林三虎:“我们看局势不能只看眼前。只要美国军队踏上南越土地,战争就是必然发生的事。”
  “一开始,就算美国只想帮吴廷琰镇压反对派稳定政局,北越就会改为向南直接运送武器弹药、派遣作战部队;民族解放阵线根据地在农村,美军要平定南越势必要下乡战斗;美军下乡就必须增兵,增兵则北越也会加大向南支援力度;美军永远无法解决农村的解放阵线,就会铤而走险,派空军轰炸北越。当北越遭到轰炸之时,中国不得不派出志愿军,而且恐怕到时候你们苏联也会卷入进去。”
  林三虎长长的一段推演让格里布科夫陷入沉默。
  “因此,对中国、对苏联,印支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以各种方式压迫美军撤出此前进入南越的部队。”
  格里布科夫:“现在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是个博弈场上的赌徒,做事情不计后果,我真诚地建议你们不要在这一方面试探美国的底线。”
  林三虎“呵”地小笑了一声,但脸上并没有笑意。
  想了一会,林三虎说道:“肯尼迪这个人,没有这么厉害。退一步说,就算他真的有这么厉害,他也斗不过主席。”
  ……
  南海,西沙永兴岛以南海域。
  “江苏”号巡洋舰进入西沙群岛起,视野范围内就始终有1到2架美军飞机在盯着。通常是一架侦察机和一架海上巡逻机在全程围观。
  现在,“江苏”号已进入两天前划定的禁航区,要进行实弹演习了。但是美国飞机并没有把禁航区当回事,现在禁航区内就有一架RB-57侦察机在13000米高度飞着。
  在演习区北端,“江苏”号率领的编队一分为二。113舰“南宁”号、114舰“桂林”号和2艘01型护卫舰先走,航向东南再转南,以尽快与重庆舰编队汇合。
  “江苏”号和2艘58型驱逐舰——115舰“长沙”号、116舰“衡阳”号停留在演习区北端,但也不会停留太久。
  一切准备停当,“江苏”号的前后垂发装置冒出烈焰。在RB-57侦察机的注视下,第一枚“长剑”导弹从首部的垂发单元飞出来,飞上几百米高空之后转弯。
  在第一枚“长剑”发射后1秒,后甲板的61个单元垂发装置也飞出一枚“长剑”,一秒之后,前甲板垂发再度飞出导弹。
  7秒之内,8枚长剑-1发射完毕,一股子白烟笼罩在“江苏”号上,过了十几秒才被海风吹散。
  “中国巡洋舰在进行导弹射击训练。它已经具有了完全的战斗力。”
  RB-57向菲律宾基地报告。
  “收到。我们会注意的。”
  “我还想再多说一句,中国巡洋舰在短短几秒之内,发射了8枚反舰导弹。”RB-57飞行员说,“根据之前的拍照和侦察,它可能有128枚导弹。”
  ……
  禁航区公布的持续时间是7月11日下午4时至7月13日下午4时,但在7月11日下午4时30分,导弹就发射完毕。“长剑”导弹的飞行速度大约是音速的0.7倍,半小时后,这8枚没带弹头的导弹也该击中靶船了。
  “江苏”号、“长沙”号、“衡阳”号干脆就在这一长条的禁航区内行驶。
  这片禁航区海域的位置刚刚好,离南越的海岸线200~240公里,舰上的“长剑”对陆攻击型导弹射程450公里,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江苏”号能覆盖南越全境,导弹能一直飞到南越与柬埔寨的边界。
  南沙群岛,中业群礁以西海域。
  一天前,太平岛的驻守部队把一艘报废的1500吨货船拖到了这里,导弹试射前几个小时,拖船和猎潜艇离开。
  报废货船随浪晃动。南沙群岛的海水清亮透蓝,在阳光足够强的时候,十几米深的海水都能看见海底的珊瑚和泥沙,不过这里可不是十几米深,而是有1200米。
  下午5点,逐渐有出来觅食的海鸟在海上飞来飞去,甚至有几只海鸟在货船上歇脚,直到远处凌厉的尖啸打破海洋的宁静。
  第一枚“长剑”导弹掠海而来,导弹从货船左舷钻进去,右舷钻出来——虽然弹头没有炸药,但导弹的动能足以把货船打个对穿。
  第二枚导弹和第一枚几乎一模一样,在船上钻了个对穿的洞,只是洞口的位置和第一枚导弹略有不同。
  第三枚导弹没有命中,在距离货船200多米的地方掉入海中。第四枚命中了,现在货船出现了第三个对穿的洞,除了三个洞,船壳上已能看见明显的裂纹。
  第五枚、第六枚、第七枚……
  ……
  “中国那艘巡洋舰不但有导弹,而且简直是个导弹仓库!”
  第七舰队CTF76——第76特遣队,凯特少将在旗舰“长滩”号上听到了苏比克湾的咆哮。
  第76特遣队是从东京出发赶往菲律宾-南海的,“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带着4艘驱逐舰没有进港,就在苏比克湾外面等第三批运输船队开出,整理队形,开向西贡。
  凯特少将在无线电里好奇地问道:“难道中国也有了像‘长滩’号这样的船?它的导弹有我多吗?”
  ……
  “发现美军舰船编队,计有运输船5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从苏比克湾向西航行。”
  时间已是7月12日的上午,整片南海现在挤满军舰。
  美国海军这边,CTF75特遣队,也就是护送第二批运输船,与111舰编队对峙的那7艘军舰,在西贡外海等待运输船卸完货,正在掉头返回苏比克湾。
  CTF76特遣队有5艘军舰,正在护卫第三批运输船队从苏比克湾开往西贡。
  “好人理查德”号航母战斗群,除了航母之外还有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7月10日从苏禄海进入南海海域,舰载机已经能飞到西沙群岛了。
  “福莱斯特”号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已经能覆盖南沙群岛,军舰本身还有2天进入南海。
  TCF70特遣队有5艘驱逐舰和3艘运输舰,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现在已过了曾母暗沙。
  此外还有CTF77,这是最庞大的一支特遣队,有12艘军舰,三天后抵达南海海域。
  水下美军有2艘核潜艇,但出于保密和安全,核潜艇没有跟随
  中国海军大大小小有23艘军舰和2艘潜艇。现在在南海海域的军舰,中国和美国差不多,但三天之后CTF77加入,中国和美国的军舰数量就是2:3的差距了。
  “重庆”号巡洋舰一路不停,经东沙群岛南下,刚过黄岩岛,头顶就出现了2架飞机,其中一架是美军的P-2巡逻机,另一架是C47运输机。
  “中国军舰你好,中国军舰你好,我是《泰晤士报》记者,是我租用的这架飞机,目的是为了进行新闻报道和拍摄。我虽然飞得很低,但不会影响你们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谢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6/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