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860

  每年两届的广交会时间大致是固定的,从第三年开始会场也是固定的,但内容年年都在变化。
  除了广交会展出的中国商品在变化,前往广交会的出行方式也在变化。
  现在很多国家的商人、企业主可以选择直达广州,而不是经香港中转。外国商人来广州的方式可选择邮轮,也可选择坐飞机,但一般的商人是坐飞机而来、买了货找船直接带走。
  香港的中转港地位有点下降的趋势,以至于从本届广交会开始,华润把在香港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也拿到广交会开了个小展柜,免得错失商机。
  不过,王安和他的创业搭档葛耀初没有选择直飞广州,而是从香港过境。
  他们俩3月份就到了香港,在香港呆了近一个月,关注了很久香港的地皮、建筑业、公司注册和运营法规、税收政策等等。
  “王,香港虽然经济看上去还行,但是文化教育有点不够强,特别是高等教育。”葛耀初说。
  王安:“主要是香港华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太少了。”
  葛耀初:“所以,我们把公司迁到香港,可能是一个很吃亏的决策。除了教育环境,还有香港的前途,现在已经有传说,英国可能要把香港扔了。”
  ……
  由于广州已允许部分西方国家直接进行人员和货物交流,香港地位受到冲击;香港居民的民族主义风潮越来越难管制;很多本地企业似乎结成了同盟和港英政府打太极,总之现在英国发现,自己香港这个殖民地好像不挣钱了,再过段时间,可能就要亏损。
  香港上流社会的英国人都知道,亏本的买卖大英帝国是绝对不做的,如果统治香港的成本高于收益,而且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英国就会果断甩掉这个不良资产。
  当然在甩掉不良资产之前英国人会埋地雷,但不管怎样,甩包袱是一定的。更糟糕的是,留在香港的英国人可能会被作为地雷。
  王安:“但是香港离中国近,也就是离世界计算机技术的中心近。至于香港,十年之内应该还是英国的。”
  葛耀初:“这倒是。中国高层的香港策略我也看出来了,他们要香港归政之前先归心,至于香港收回来的时间,中国不着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不在乎早几年晚几年。”
  两人在广交会的大厅,溜达溜达,就不由自主地到了计算机设备的区域。
  王安公司到现在为止规模还不算太大。
  1955年以后中国计算机经常性地冲击美国计算机市场,王安公司初始的产品——对数计算器和可编程计算器卖得很好,王安觉得这只是个开局,后来发现这竟然是巅峰。
  王安也制造磁芯存储器,结果居然被中国大使馆找律师上门起诉了,中国大使馆可不管王安公司的两个创始人都是华人,钱的问题一点没得商量。
  但是——现在磁芯存储器还被北美自产的计算机用作内存,所以王安在付了专利费之后,生产磁芯存储器还是能赚一些钱。
  进入硬盘时代,硬盘的制造只有IBM这个量级的大公司才能搞定,王安不用纠结是不是买中国硬盘的专利授权了。
  “C65计算机,果然,中国每5年推出一代计算机。”王安看见了C65-tornado的招贴画。
  葛耀初:“这回的广告可有些敷衍了,连计算机的外观都用剪影轮廓来表示。”
  王安:“广告越敷衍,最后的产品可能冲击力就越大。我感觉从明年起,北美的计算机市场又要翻天了。”
  ……
  “张秘书长,您好。”
  “王安公司的总裁王安?你好你好。”广交会秘书处接待了王安和葛耀初。
  “我来广州之前,在香港考察了一段时间,考察的目的呢,是希望在香港成立一个计算机公司,毕竟香港离中国最近嘛,”王安说,“当然,在香港成立公司,是想能提前获得中国可以出口的计算机零件信息,还有就是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规格,以便开发一些自己的产品……”
  “这件事情我只能代你转达给有关部门,”张秘书说,“我就是负责广交会会场的管理协调,决定不了这件事,甚至说个不太好意思的事,我对计算机也不是特别了解。”
  ……
  “王安,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的博士,1951年创办王安实验室,现在是王安计算机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厉害啊。”
  视频电话,屏幕那头是李强,双方开始通话之后,李强先赞了一句。
  “什么厉害,差远了,整个美国都差远了,所以我几年前就想来广州看看了。”王安现在知道那边坐着的是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局长,这个职位的前任是唐华。……他还能怎么办。
  “现在波音、休斯、雷声这些公司,都开了自己的计算机设备分公司,地位等同于公司下属的一个分系统生产商,为他们的主产品也就是武器装备服务,IBM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像你们这样独立的计算机公司,在美国真是不多见……”
  李强说:“你们打算在香港开分公司,是考虑和中国这边搞一些合作吗?”
  王安、葛耀初:“是的。”
  李强:“合作的幅度会很有限,毕竟,你们二位都是美国公民。”
  王安:“允许有什么样的合作呢?比如,如果我的香港公司成立了,能否从中国进口廉价晶体管和其他元件制造计算机?能否提前启动开发C65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工作?”
  廉价晶体管这句话让李强一时语塞,想了想之后回答道:“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否出口我们还在考虑,暂时没法给你肯定的回答。而且,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决定出口,那么也是平等地出口到香港、北美和西欧。”
  王安和葛耀初又痛苦地思考了一会儿。王安最后说道:“如果由中国与王安公司合资,在香港成立计算机公司,那么是否可行呢?”
第113章
第一个上太空的中国人
  “今年1月底,我们委托兰考县医院去找一年多没进行体检的焦书记,结果他在春节前回乡探亲了。2月20日,焦书记从山东老家回来,这才逮个正着。”
  “简单体检发现肝区经常性疼痛,手摸有明显硬化,转至郑州人民医院详细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肝癌,晚期。”
  “好在郑州市人民医院现在有化疗的设备,在上个月,大概3月21、22号,做了第一次化疗,跟踪观察的结果显示,化疗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个也只能是延长病人的生命,延长半年是肯定可以的,而且其中大约60%的病人能延长一年。”
  唐华:“我知道了。谢谢。”
  现在唐华不用在政务内网看河南县级干部的情况汇总才知道详情,开封乃至郑州都流传着兰考县有一个敢作敢为的“拼命书记”,随便一问就知道。
  焦书记得重病住院了,兰劳从乡镇干部到老百姓都着急,转院到郑州那天有几十个兰考乡亲走六十公里路,一路跟到郑州来。
  焦裕禄上任时,兰考县大概是河南出名的穷县,肯定在倒数前三名。内涝、风沙、盐碱这兰考“三害”,风沙和盐碱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毛病,内涝在59~61年特别突出。
  河南派给兰考的粮食统购指标从1959年的800吨调整到1960年的50吨,1961年的任务只有30吨,但就这样兰考大半的乡镇还是吃不饱肚子。
  焦裕禄上任兰考,带全县群众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一年里走了几千里路,查清了全县84个风口,逐一编号,在风口植树减弱风力,还在盐碱地种植花生和泡桐。
  1963年夏秋之交,兰考连下13天大雨,焦裕禄和张钦礼带县城机关干部、民兵赶到地势低洼的两个乡镇,挖渠排涝,连续奋战八九天不歇息,保下了11万亩秋粮的收成。
  也就是从这年秋季起,焦裕禄就感觉身体不太对劲,除了胃溃疡的老毛病,肝脏部位还经常性疼痛,有时候痛得骑车把不稳车头,下乡时就推着车走。
  “焦裕禄书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还怎么为人民服务?……去年如果准时参加干部体检,病情或许就比现在好控制得多。现在一定要谨遵医嘱,接受全套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说其他,不能再溜号了。”
  唐华把信封好,再加一个大包裹,让人邮寄去郑州市人民医院。
  过去两年多,唐华和焦裕禄一直有信件交流。虽然不太频繁,忙时三四个月才一封信,但唐华知道兰考现在在发生的情况,对兰考的小食品加工、风沙盐碱治理也都给过一些建议。
  ……
  天津。
  走进天津卫星制造厂的第三测试车间,唐华的心情有点复杂。
  唐华眼前的是中国第一个空间站原型,正在车间测试。第三测试车间隔壁,有一枚按重量计算,单位重量造价比黄金高7倍的“高分二号”照相侦察卫星。
  在稍远点的地方,神舟飞船的第二艘、也是首艘全拟真的正样无人飞船正在总装车间制造。
  在河南,离省会郑州110公里、离开封仅有60公里的兰考,还有好几个赤贫的乡镇。
  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最典型不过如此。
  当然,现在中国“仰望星空”并不都是烧钱行为,比如去年夏秋的兰考,就是气象部门发布了中期强降水警告,焦裕禄和张钦礼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在第一场暴雨袭来时就带队下乡准备抗灾减灾。
  但是,发展的迫切性也如兰考与宇宙飞船的对比,摆在了唐华以及所有人的面前。
  出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人民可以忍耐,但再忍耐不能超过一代人。自己苦了一辈子,认了;如果儿子一辈和自己的生活轨迹一模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半年干饭半年粥,那无论是谁都会心生怨气。
  “希季,联盟飞船的接口模型什么时候运过来?”唐华问王希季。
  王希季:“还早。现在五月份,大概八九月份的时候,他们会把一个联盟飞船的全尺寸模型送过来,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测试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口了。”
  唐华:“按说全套技术指标和接口标准是中苏两国一起制定的,他们造联盟飞船的接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要试一试才能放心。”
  王希季:“是要走一次这个流程的。不过,咱们的空间站上天,第一个与之对接的飞船是苏联飞船,这的确有点意思。”
  唐华:“这也是一点点时间差的小遗憾,要是高速天地数据传输、飞船观测校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控制机构能够满足性能要求,神州无人飞船与无人空间站对接也是敢做的。问题就是,这些系统还要个两三年时间才能搞出来。”
  王希季看看时间:“时间快到了,今晚10点咱们的航天员就要飞了。”
  ……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
  1964年5月9日。
  今天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日。
  拜科努尔中心成了中国和苏联航天人士大聚会的现场,中国国旗和苏联国旗高高挂在大厅上方,钱学森和科罗廖夫率领自己的团队,先是两人握手拥抱,然后两队人围坐在一起。
  1960年贝加尔会议确定,苏联代中国训练3名航天员,并在合适的时候用苏联飞船送一名中国航天员上太空。
  如果一切顺利,今天晚上、北京时间10日凌晨,就会有第一名中国人进入太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