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860

  刘副主席:“载人登月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就我们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美国为了实现载人登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年的经费几十亿美元,而且在逐年增加。中国和苏联加起来,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主席和刘副主席看向唐华。
  唐华:“参与载人登月计划,整个航天系统都要动起来,与之关联的很多工业部门也都要随之调整工作,而且整个计划持续数年,……这需要中央做出决策才行。”
  主席:“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要听取工业部门尤其是航天工业部门的意见。”
  唐华这下脑子得是全速运转思考了。想到一半的时候看看身边的钱学森,发现他也在发呆。
  “主席,刘副主席,总理,”唐华说,“是否参与载人登月计划,首先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中苏联合搞载人登月,能否做到比美国先行一步登上月球。”
  “如果以苏联的基础加上中国,我们能抢先一步,就像1957年我们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那样,那么中国参与载人登月,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值得的。如果加上中国,仍然不能保证抢先,那么——”
  唐华顿了顿说,“我可能要建议苏联同志放弃载人登月计划。”
  刘副主席:“载人登月以及整个太空竞赛,确实大家都有‘抢第一’的意思。”
  唐华:“航天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和科学研究,整体上都有刺激和提高效应,但这不一定需要载人登月才能达到,卫星、运载火箭、空间站,做这些也能达到。载人登月,简单地说,确实就是抢第一。”
  主席:“我倒是觉得第一第二都可以接受,有一个中国人踏上月球,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以后看事情的角度、高度,都会不一样。毕竟我们的足迹不只是在一个星球上了。”
  唐华:“主席,话虽是这么说,但……”
  “行了我知道,你其实是在想抢第一的办法。”主席摆摆手,表示唐华你继续想。
  唐华:“……好吧。李副总理、陈副总理,我想先知道计委和财经委的想法。”
  总会计师:“我没有想法。”
  李复春:“按照美国人的架势……如果我们在项目里面出力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占个小头,我想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钱学森:“载人登月计划未必会按美国人的模式,我们如果参与项目,应该可以尽量压缩财政开支,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挥霍资金。”
  唐华:“我和老钱需要去一趟苏联,可能要再考察一次苏联现在的航天和火箭工业、火箭技术,另外,最好是能和米高扬主席细谈一次。”
第22章
看见没,长征-15
  《苏加诺宣布重组印尼陆军上尉以上军衔接受忠诚调查和种族倾向调查》
  《印尼总统卫队重建后全体前往中国将在北京某部进行专业安保技能培训》
  《联合国安全区维和部队人数及国别份额初步确定,7国协商确定部队派遣时间及抵达时间》
  《驻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参战空军部队即将回国驻新加坡空军某部与当地居民联欢》
  《印尼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完成选址》
  《苏加诺总统授予叶帅印尼“国家特级功勋章”,授予萧晋光司令员、苏震华政委“国家一级功勋章”》
  《为帮助印尼稳定金融我国提前支付未来5年铁矿石及电解铜货款》
  《广州合作组织第一次全体成员国协调会议确定于1966年9月广交会之前召开》
  ……
  火车,看报纸。
  唐华和钱学森是在国内等到神舟三号无人飞船发射入轨,才启程前往莫斯科的。
  主要原因倒不是对神舟三号不放心,而是要用这一两个礼拜时间整理整理国内的航天工业规模、人才情况,看看有多大的扩军潜力;整理国内现在抓在手里的航天关键技术,找出其中顶用的技术。
  “印尼的这次战争结束后,除了马来西亚是给的美元,其他国家都给的什么呀,”钱学森也拿着一张报纸,“尤其是泰国,给了5万吨龙眼干。”
  唐华:“泰国没给咱榴莲,算不错了。龙眼干吃着不也挺好么。关键是这一仗后面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影响,可以说实现了国家的战略目的。迈出这第一步,就为今后我们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钱学森:“说到政治影响,载人登月的政治影响会有多大?”
  唐华:“我个人观点,这个政治影响相当的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会越来越大,甚至超出了冷战对抗本身的意义。等过去50年,100年,甚至1000年,那时候的人可能都不记得美国和苏联的冷战,但一定会记得人类第一次登上宇宙的其他星体这件事。”
  钱学森:“这就是主席最后决定中国参与登月计划的主要考虑吧。其实我也一直惦记着这事,但前几年没好意思说出来。”
  唐华:“其实我看出来你的布局了。……对了,美国那边的消息逐渐披露出来了,土星五号的总设计师,是冯·布劳恩。”
  钱学森:“一转眼都20年没见冯·布劳恩了。JPL的那帮疯子,也有十几年没联系了。”
  唐华:“JPL那几个人,在隔着大洋看着你,和我们看他们一样。日常工作做什么不知道,但中美往天上发射了什么火箭,彼此应该都知道出自谁之手。”
  “1950年我被美国政府隔离审查的时候,其实不算是美国的火箭领军人物,当时像我这样的火箭和航天尖子,美国大概有15个上下吧。”钱学森实话实说。
  唐华:“十几年过去,你在那15个人当中,现在应该是站在了最尖端了。”
  ……
  莫斯科。
  科罗廖夫的墓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边。唐华和钱学森与波利扬斯基简短会了个面,到这里看一看科罗廖夫之墓。
  钱学森:“如果老科还在的话,载人登月计划应该会顺利得多。”
  唐华:“老科不在了,载人登月计划还是得推进。不管了,现在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前进。”
  接下来的事情还很多。两人分头行动,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伏尔加格勒、喀山、乌拉尔……一周之后再回到莫斯科。
  “米高扬主席,柯西金副主席。波利扬斯基副主席。”
  苏共中央主管工业和科技的领导、火箭和航天器设计部门负责人到会,中国这边也一样,社会主义阵营的航天顶尖机构代表基本全在一起了。
  唐华:“首先我需要再确认一次,我们计划的登月时间。当前的规划,在11970年12月完成第一次载人登月比较有利,可以从容地进行分系统的研制和整合。而如果要完成‘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相当紧张,因为必须跟进美国人的日期表,并在最后反超。”
  米高扬:“勃列日涅夫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团一致认为,在中国与苏联合作执行载人登月项目的前提下,我们应以第一个登上月球为追求目标,尽管这对于我们来说很困难,但我们不想落在美国人后面。”
  柯西金:“全苏维埃的国防工业乃至工业部门都会全力支持载人登月计划,国家计委已经做好了调整工业计划的准备。”
  果然还是要争第一……
  这可就直接升级到噩梦级难度。不过在莫斯科下车时,唐华就知道了苏共中央的态度,这一周时间也在准备了。
  唐华:“那么我们就抓紧时间,从这次会议开始就抢时间。第一个议题,登月火箭和登月飞船采用什么形式。此前我们讨论过的不同选择有:1、直接上升或地球轨道交会;2、整体着陆或月球轨道交会或月球表面交会。这两个关键步骤可做排列组合,最多可有六种选择。”
  “不过,目前工程上最有可能性的其实是两种:地球轨道交会组合+月球轨道交会组合;或是直接上升+月球轨道交会。”
  “鉴于去年9月联盟号和长空一号对接失败,以及今年3月苍穹一号与天舟一号的交会对接错过了第一个对接窗口,”唐华说,“在座很多人会反对太空交会次数太多的方案,为减少争论,我现在也同意采用直接上升+月球轨道交会。我们用5秒钟时间思考,然后做出决定。”
  唐华看了看会场,口中念道:“5,4,3,2,1,时间到。没有提出新的异议,采用直接上升+月球轨道交会方式。”
  米高扬:……
  柯西金:……
  无论1980年登月还是1977年登月,苏联航天系统都觉得登月是个不着急的事情,所以登月火箭飞船的基本构型一直在争论,现在这个争论在5秒之内解决了。
  会议马上进入下一议程。唐华在小黑板最右侧画了一条竖线,写上“1969.12”。
  “现在我们以美国人将按他们前总统的承诺,1969年12月之前登月为基准。”
  唐华又画第二条竖线:1969.7。
  “但是,美国人不会1969年12月才发射第一艘飞向月球的登陆飞船,他们肯定会考虑到,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尝试如何失败怎么办,美国人需要留出发现故障、重新修改设计的时间,所以美国人的第一次尝试,应该是在1969年的7月。5个月的时间间隔是根据参与登月计划的几个美国公司总工作效率而得出的。”
  “在第一次载人登月之前,美国人需要进行4到5次的运载火箭、登月飞船试射,其中包括1到2次火箭飞行测试、1次载人飞船近地轨道飞行测试、1次绕月飞行测试、1次全状态近距离绕月飞行测试,之后第六或者第五次发射时,载人登月。”
  唐华继续从右往左画竖线,“如果美国每一枚火箭的发射间隔是4个月,那么他们的土星五号首次飞行测试时间是1967年11月;如果每一枚火箭的发射时间间隔是5个月,那么他们首次飞行测试会在1967年6月开始。”
  唐华90%确认,现在的美国会在1967年6月进行首枚土星-5号的飞行测试,而不是如历史那样在1967年底。至于会不会再发生阿波罗-1号火灾事件,这个真不好说。
  唐华:“这是运载火箭方面的问题,其实登月飞船我们的时间表差得更远,现在我们先说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巨型火箭。”
  ……
  切洛勉:“UR-700巨型运载火箭,起飞推力5700吨,起飞质量483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51吨,目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
  唐华:“切洛勉同志,UR-700火箭我记得是为直接上升、整体着陆的LK-700飞船而准备的。”
  切洛勉:“是的,如果是月球轨道交会方式,只需要近地轨道有效载荷90~120吨的火箭就可以。”
  米申:“OKB-1的巨型火箭是N-1-L3,科罗廖夫同志去年提出的方案,基于NK-15液氧煤油发动机,但因为科罗廖夫同志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现在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
  切洛勉:“N-1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多少吨?”
  米申:“这取决于N-1第一级采用21发构型、24发构型还是30发构型。”
  切洛勉:“你们不但没有确定运载能力,甚至连第一级的结构都没有规划定稿。”
  米申:“但UR-700不也同样是空中楼阁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