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860

  ……
  唐华伸手示意切洛勉和米申先不要争了。
  “UR-700所用的推力640吨的RD-270发动机尚未开始测试,甚至第一台可地面试车的样机都没有出厂,最快估计发动机也要1969年才能做出来,来不及了,”
  唐华说,“N-1火箭使用的是现成的NK-15发动机,但火箭基本构型还没有定稿,而且由于NK-15的推力相对较小,必须采用大量并联,火箭的第一级设计难度很高。”
  “米高扬主席同志,”唐华说,“我认为当前可以最快速完成的巨型火箭方案,是长征-15。”
  轮到钱学森说话了。
  桌子上摆着长征-5、质子号的模型和UR-700、N-1的概念模型,钱学森把长征-5的模型拿过来,再从身边的公文包里拿出两个长征-5的模型。
  钱学森把三个长征-5的模型并排,紧紧挨在一起。中间那个长征-5号模型是钱学森带来的,比其他两个模型长一截。
  “通用助推核心构型(CBC),”钱学森说,“利用现已制造出来并已成功发射的长征-5号重型运载火箭,第一级三箭并联,第二级和奔月飞船系统另行设计。长征-5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37.5吨,CBC构型的长征-15,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预估可达到100至120吨。”
  唐华:“NK-15发动机中国和苏联都在生产,而且采用了同样的工艺和标准,各项性能指标一致。我们再尽快改出火箭箭体设计,中苏共享,这样就可以两国同时生产长征-15,最高峰产量可达到每年4枚。”
  米高扬看着钱学森拼成的长征-15,半天不说话。
  波利扬斯基:“它……飞起来的时候会歪倒吗?”
  米申、切洛勉:……
  钱学森:“每一个助推核心是由9台NK-15组成的,且有游动发动机的修正,即便在有侧风的环境,火箭保持飞行状态也没有问题。各位同志,我们用5秒钟时间思考,然后做出决定。5,……”
  米高扬:“通过了,就这样吧。”
  ……
  “从1961年到1965年,美国用土星-1进行了10次飞船模型的试射,测试了缩比的飞船、亚轨道模块;今年2月,美国用更大的土星-1B进行了一次航天发射,现在分析它搭载的是登月飞船的命令和服务舱。”
  唐华刚才说火箭没有飞船麻烦,确定了长征-15后,现在中苏和美国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美国已经发射了11次阿波罗飞船的各种模型……
  “直接上升+月球轨道交会构型,奔月飞船由以下模块构成:指令舱、服务舱、登月舱、飞船/登月舱接合器,以及火箭刚发射时必需的逃逸塔。”
  “为加快研制进度,我们应该尽量用成熟的部件或分系统来设计制造奔月飞船。比如指令舱可以大部分借鉴载人飞船,服务舱可部分借鉴载人飞船,登月舱大概是要从头研制,不过科罗廖夫同志去世前,给我们留下了联盟7K-LOK登月飞船的概念设计图……”
  “但是,有一点可能要稍作改变,尽管这要稍微增加难度,也必须做到”唐华说,“联盟7K-LOK登月飞船搭载两名宇航员,一名留守轨道,一名执行登月。我们正式执行的登月计划,必须搭载3名宇航员,1名留守轨道,1名中国宇航员和1名苏联宇航员登月。”
第23章
载人登月项目总师是谁
  1966年4月20日的会议后来被称作“定时炸弹会议”,先是唐华,然后是钱学森,再然后切洛勉和米申也学会了。
  “登月舱位于服务舱之后会带来诸多麻烦,尽管情报显示阿波罗飞船是这么做的,可在登月前登月舱要脱离、调头180度、移动、再对接、再脱离,简直让人发疯。”
  切洛勉说,“登月舱位于指令舱之前,指令舱之后才是服务舱,如果登月舱尺寸局促,就加大整流罩或修改形状,就这样,我开始倒计时,5,4,3,2,1,没有新的反对,构型通过。”
  一件事一件事地一锤定音,几个人把扯皮了好几年的问题,一个下午就给解决了。
  载人登月计划的分工是:
  中国负责把长征-5扩展成CBC构型的长征-15,回去之后马上就动工,当务之急是确定长征-15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然后马上将数据传递给OKB-1和OKB-52。
  这两个设计局依据长征-15的运载能力,量体裁衣设计奔月飞船,其中米申的OKB-1设计指令舱和服务舱,切洛勉的OKB-52设计登月舱。
  新的推力更大的逃逸塔由杨格尔的OKB-585设计局研制,杨格尔现在正忙着研制R-36重型洲际导弹,但还是要请他在百忙之中设计一款逃逸塔及逃逸火箭。
  由于长征-15的生产设施和长征-5重合,所以长征-5的生产会裁减,中国和苏联的月球无人软着陆项目合一,由苏联“质子”火箭去搞,中国专心生产长征-15。
  因为苏联工厂要生产流程微调、下发火箭图纸、工人练手,所以会是中国生产出来第一枚长征-15,然后第二、三、四枚应该都是苏联的,第五枚中国的,依此3:1交替。
  地-月通信中继卫星交给中国,这在整个项目里算是小事儿。
  月球航天服由苏联星辰设计局设计,这……相对来说也是小事儿。
  和美国进度落后最多的是飞船,所以要心急火燎地开始飞船的工程图样设计,并尽快制作模型、样机做测试。
  飞船的测试分两部分同步进行。一边用长征-5把指令舱+服务舱(前者窝着3名航天员,后者主要是飞船返回的发动机和燃料)设上天,测试指令舱工作是否正常。一边开始登月舱的地面测试和空间测试。
  登月舱的空间测试甚至还要动用苍穹一号空间站。“质子”火箭的月球软着陆则可积累设计登月舱的重要参照数据。
  “最后一个好消息是,”唐华说,“登月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指令舱确定可以降落在海面,海南岛以东的一大片海域都是安全的。所以,指令舱在大气中下降的速度上限可以比陆地返回时放宽一些。”
  ……
  “定时炸弹会议”之后,唐华、钱学森和国内连线。
  “苏联同志决心和美国抢第一,按之前的想法,我们还是跟进,”唐华说,“主席也说过,第一第二都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项目在某个环节延误了,变成第二,但只要成成功登月,就达到了目的。”
  总理:“载人登月的计划草案我们刚刚看过,虽然时间进度很紧,但是总体上安排得还是有条理的。如果执行无差错,未必没有希望。”
  唐华:“还有一事需要确认,陈副总理,之前我们初定的登月项目经费是10到15亿一年,现在确定要增加到20亿吗?20亿换算成美元也有4个亿了。”
  总会计师:“今年基础建设投资770亿人民币,明年会超800亿,逼近900亿。拿出20亿人民币来上月亮,就这样吧。”
  唐华:“抗美援朝时,我们一年的战费也就20亿。”
  总会计师:“要是现在再打一次抗美援朝,我们一年能拿出200亿来砸美国佬。”
  ……
  和国内确认无误之后,那就和苏联方面签字。
  “米高扬主席同志,”唐华找了个地方单独和米高扬说,“有一件事情,签字之前可能还需要最后确认。”
  米高扬:“?”
  唐华:“登月项目的管理架构,现在是您负责协调苏联那边的工业和资源,我负责中国这边;技术管理和协调方面,现在主要参加的有OKB-1、OKB-52和中国第三机械工业局,三个负责人:米申、切洛勉、钱学森。如果从项目顺利进行的角度考虑,钱担任项目技术总监是最合适的。”
  米高扬思考了一下。“你的考虑是有道理的,米申和切洛勉之间,可能会出现谁也调动不了谁的情况……”
  唐华:“当技术与工业资源之间需要协调协商的时候,是技术总监代表整个项目来找您商议。米申和切洛勉之间的矛盾倒是其次,关键是钱与我俩沟通都非常顺畅。”
  米高扬:“这是对的,钱的沟通协调能力有一些科罗廖夫的模样。”
  唐华想,钱学森的沟通协调、项目把控能力可能比科罗廖夫还强呢,毕竟在美国航天部门呆过,知道怎么和上级打交道。
  “项目技术总监可以只是一个内部头衔,不对外宣示,”唐华说,“但在项目执行的时候,我们就按此层级来搭建管理架构、规范权责。”
  米高扬:“……”
  ……
  “项目技术总监和总设计师又是什么关系?”签字字后散场,钱学森问。
  唐华:“现在有长征-15的总设计师,你;载人登月飞船有一个总设计师,米申和切洛勉还没决出胜负;你是火箭和飞船以及整个登月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但是说总设计师这又太敏感,毕竟苏联方面的贡献至少有75%,所以就暂且用这个名字了。”
  钱学森:“那就是技术上我把总了。然后……有锅也是我背。”
  唐华和钱学森都嘿嘿笑了起来。
  “老钱,你对登月计划是早就有暗中准备的,设计长征-5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
  唐华说,“一开始论证规划的时候说第一级7台NK-15,后来你就调整成了9台。当然9发是为了和捆绑助推的长征-6K2、K4拉开距离,这很合理,但9发的大火箭,就具备CBC构型奔月的潜力了。”
  钱学森得意的表情:“60年那次贝加尔湖谈话以后,我就感觉苏联同志对载人登月的计划有些不合理,方向有点混乱。关键时刻,还得长征-15拯救。”
  唐华:“也是,那次会议,恐怕只有我和你相信美国人60年代结束前登月是真心话而不是吹牛皮。”
  在莫斯科的最后一个整天,唐华和钱学森在苏军总参谋部,观看了“长空一号”空间站的最后谢幕。
  “长空一号在与联盟飞船相撞之后,运动状态变成了一边轴向旋转、一边翻跟斗,现在观测的数据,它轴向旋转的速度是每分钟4.3圈,翻跟斗的速度是50秒一圈。”
  苏联总参谋部的太空战参谋介绍现在的情况。
  长空一号去年9月出事报废后,轨道高度不断下降,预估6到8个月坠入大气层烧毁。现在时间快到了。
  投影屏幕上,长空一号的轨迹在地球地图不断延伸。死光一号反导卫星的轨迹也出现了,两者呈一个夹角不断接近。
  但两个航天器不可能交会相撞,现在长空一号的轨道高度是127公里/160公里,而死光一号的轨道高度是290公里/300公里。
  现在长空一号是激光射击的靶子。它就快要进入大气层了,被击毁时不会产生太多太空垃圾碎片,所以这次打靶是很环保的。
  “跟踪完成。”“跟踪系统核验无误。”“开始照射。”
  长空一号没有主发动机和燃料箱,只有几个小型姿控火箭。激光不一定能照到火箭,所以最大的概率是把长空一号的外壳烧穿。由于长空一号是在不断旋转的,所以在理想状态下,死光一号会把长空一号拦腰“旋切”成两截。
  开始照射30秒后,雷达信号暂时没什么变化,但红外跟踪系统感应到了长空一号的温度急剧升高,从色温分析,现在已经过了600度,不对,650度。
  “目标雷达特征发生变化。”“目标正在分解……”
  雷达屏幕上,长空一号似乎还是一个完整的信号源,但雷达兵肯定是经验最丰富的。果然,过了两三分钟后,即使业余人士也能看出来,雷达屏幕上长空一号已经分成了两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