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860

  搭载从月球轨道下到月球表面的登月舱,基本上能多挤就多挤,每省一克重量,登月火箭的设计就能容易一分。
  ……
  中国和苏联联合进行载人登月项目,这是公开对外公布的。1966年5月1日劳动节,中国和苏联同时宣布了这一消息。苏联那边是勃列日涅夫发表电视讲话,中国这边总理在电视里讲话,人民日报头版也发了文章。
  至于登月的时间,中苏统一的口径是“在五年之内,成功实现载人登月”,也就是1971年上半年。
  至于实际项目,那还是能有多快就多快吧。
  这个计划一公布出来,鼓动效应就出现了。比如,中南海新华门门口,有位老伯献上了他自己设计的登月飞船图纸……
  还是用宣纸画的呢。
  就连在网上,唐华都看到对这件事情的讨论了。
  这不是内部的国家政务网,而是外网——目前可能应该叫“中国教育和科研网”。
  虽然只连接了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及重点科研机构,但这个网的基干硬件和协议完全是按照互联网的构想来打基础的。
  现在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自己的BBS——电子公告牌系统,每天晚上6点到9点,学校的公共机房开放,连接的用户最多,像清华大学可能会有上百个用户上线;到深夜甚至凌晨也会有一些计算机处于活跃状态,这可能是老师或者电子类专业的研究生。
  唐华在计算机输入命令:telnet
bbs.gcy.cn,登录中国工程院的BBS。
  中国工程院BBS的人气比其他任何一所高校BBS都高,毕竟所有的高校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汇聚,体量不在一个等级。
  “中国和苏联载人登月,如果美国半路拦截怎么办?”
  不知道哪位发的帖子。
  “——我们有激光卫星,可以一路护航。”这回复比主贴的脑洞更大。
  “《罢黜儒家才能百家争鸣》”——这类帖子一直都有。
  “狮子和老虎谁才是猛兽之王?”——这帖子三个月前唐华就看见了,后面跟帖都过千了。
  “最近又录入了一部分鲁迅先生的作品。”
  唐华马上回车打开帖子看。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上传到FTP文学-中国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类了。”
  “各位同学,虽然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但是临阵磨枪突击复习,考过就忘,以后工作时要用到这些知识怎么办?学习嘛就该平时怎么学、考前也怎么学,每天学够6个小时,就放下课本看看杂书,让考试考察你们对知识真正的掌握程度。”
  “我本人就爱读鲁迅的书,以前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不过,鲁迅的书不大好懂,要读四五次,今年读一遍,明年读一遍,读几年才真正懂得了。”
  发帖的ID是【图书管理员】。
  【图书管理员】自己建了一个FTP,这个文件服务器容量大如黑洞,里面放了嗷嗷多的书,还开放了自由上传权限,可硬盘从来没用完过。7
  不但容量几乎无限,网速还特别快。
  里面的书什么都有:古书、近代书、现代书、杂志;文科、理科、工科;中国书,外国书。都是手打的纯文本格式,还都做了校对。有时候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电子书上传之后,【图书管理员】还发帖问里面某章节某公式应该怎么理解。
  现在,工程院BBS上的学生都亲切地把【图书管理员】叫“电子书大王”。
  “——大王,我爸的书柜有一本魏源的《海国图志》,您有空把它变成电子文件吗?”图书管理员发帖通告上传了鲁迅的小说后,马上有不少回复。
  “——哦,送到北京市图书馆的传达室,夹一张纸条说是给图书管理员的,我下班去取。”
  看完BBS的最新文章,唐华:……(捂脸)
  得,第一个上论坛的国家领导人,还是第一个盗贴站的负责人。
  唐华退出自己现在的SYSOP账号,换上了马甲:“图书小编”
  图书小编给图书管理员发私信:
  “主席,许光平先生还在世呢,咱发布鲁迅的小说,是不是得跟她沟通一下……”
第25章
有人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工程院BBS有最初始的功能——公布工程院近期公开动态的版面,有各高校的分版,有学术/学科分类版,当然人气最高的永远是闲聊大杂烩的“工程特快”。
  主席的新书上传帖子、书评是发在“读书”版。
  今天“工程特快”有不少讨论在中南海门口递登月飞船图纸的老伯,北航的学生老师在里面不断地科普地月飞行、运载火箭,如何软着陆等等基础知识。
  基本上今天的“工程特快”就是围绕各种业余设计做的评析/批驳。
  在一堆一堆不断出现的帖子中,唐华看见了一个新的主题:
  《哥德巴赫猜想,我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额……今天是民科集体诈尸出动的日子?
  这是哪位民科……不对。发这个帖子的id用的是一串字母,仔细一看是汉语拼音:
  chenjingrun
5
  帖子信息是1966.6.6,gcyBBS
  唐华嘴里的瓜子都掉了。
  看看时间七点半,苏步青应该还没睡,唐华赶紧给苏步青家里打个电话。
  “苏老,您还没休息吧?……是这样的,你们中科院数学所有一位叫陈景润的研究员,您有印象吧?”
  苏步青:“当然有印象了,就是我把他从厦门大学调到中科院数学所的。”
  唐华:“陈景润在网上发布了他对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过程的简略提要,我看了几眼,他的证明思路挺清晰的,不知道您觉得怎么样?还有,他有没有把完全版的论文发表出去?”
  苏步青:“他的论文全稿当然投出去了。我看了看,和你一样,也只是粗略地看,证明思路清晰,几个证明阶段步骤都很可信,但没有完全读懂。数学研究吗,以前未涉足过的分支要看进去是很费时间的,是王元和潘承洞给他的论文审的稿。”
  唐华:“那就是要发在《数学通报》上了。”
  苏步青:“对。”
  ……
  陈景润做出了歌猜1+2的初版证明。
  还是在1966年。
  不过,这次他在网上先发布了这个消息。
  “因为BBS只能一行一行地显示数字,公式很难表达出来,所以我把论文的书页文件上传到FTP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那里看。看论文需要安装计算机所朱院士的字处理/公式编辑软件。还有,我的论文有120多页,文件比较大,内存小的计算机可能会报错。”
  在主席的FTP里,唐华找到了陈景润的论文。看了开头几页,放弃,还是看他在论坛发的简略提要吧……
  哥德巴赫猜想于1742年提出。从1742年到1900年,全世界的数学家不但没解开这道看似很简单的猜想,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唯一的进步是不断用蛮力把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大的偶数拆成两个素数之和。
  进入20世纪,数学界总算找到了两种可以逼近歌猜真相的路线:圆法和筛法,然后开始吭哧吭哧地往前爬。
  在筛法路线,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9+9,也就是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因子不大于9的殆素数之和(它要么是个素数,要么是一个由最多9位素数相乘而得来的合数)。
  1924年拉马赫证明了7+7,然后这两个数字不断缩小,1948年证明了1+c,1962年王元证明了1+4,1965年也就是去年,1+3也证明出来了。
  陈景润证明的是1+2,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不大于2的数之和。
  哥德巴赫猜想的终点是1+1,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1+2和1+1之间就差亿点点(指间银河)。
  1+2的的“陈氏定理”在推出后头20年大家还觉得是一个阶段性的突破,表明大家攻克歌猜的进程已经“站在了点球线上”,五年之内肯定证明歌猜。
  后来……现在都2021年了。现在公认最后证明1+1歌猜,用筛法简直是不可能的,而新的数学方法还没能拿出来,大家只能说越发的膜拜陈景润。
  唐华又打电话给华罗庚——他算是陈景润的老师,让数学通报再找几个人一起看陈景润的论文,看完之后让数学通报出一个专刊,别的不发,就只发陈景润的完全版论文。
  然后唐华再换回本体马甲,在陈景润的主题下回了个贴:
  “楼主可能对计算机的使用还不太熟练,有些可用计算机运算证明的过程可以简化,现在论文120多页太长了。”
  “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1,2)基本是到头了,感觉筛法无法最后走到(1,1)。”
  回完帖子,唐华闪电下线关程序。这动作是得快,要是陈景润在线,看到唐华回的这个帖子缠着问“为什么为什么”,那可就糟了。
  ……
  登月计划在5月初完成初始的布局之后,暂时陷入沉寂。所有的工厂都在调整生产或者更新设备、扩大产能,长征-15在运载火箭研究院进行工程设计。
  钱学森不但研制长征-5的时候暗戳戳地准备好了三联CBC方案,而且还做了最初的规划,回国之后打开旧文档就接着做了。
  承德的航天测试中心扩建,要为新的火箭发动机和登月舱做测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