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488

  白云天又惊又喜,赶忙站起来,向莫校长三人鞠躬,以示谢意。
  这段时间以来,事实证明,高校、尤其是优秀的高校,对他未来的发展并非可有可无。就中华制造而言,科中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和知识宝库。
  航仪厂的技术人员,虽然曾经是国内一流的技术人才。但在发展中,他们已经逐渐落伍,最终被淘汰。而几年的生产转型,又让他们本就有些老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遗忘,无法胜任他的要求,做到那些在他看来比较简单的研发工作。
  对比全国,航仪厂至少还从事过多年的尖端设备研发,技术力量还起码是处于中上游水平。尤其可见,其他厂矿技术力量是多么薄弱。
  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白云天才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轻的大学生身上。
  他已经准备再大规模招收一批机械、精密制造、仪器仪表、传感器、工业自动化等专业的大学生,借助他们年轻、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从头培养出一批可用的精兵强将。
  这个时候,莫校长等人的到来,让他找到了另一种解决人才荒的办法。
  那就是协作、引进!
  科中大和其他理工科学校不同,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学识功底、动手能力,都强于其他理工科大学。他们的毕业生,经过实践,很多都成了所在行业的技术骨干,部分还成了行业带头人。
  而学校内,更是有数百名国内最高水准的科研工作者,如果能与他们结成长期合作关系,必能推动中华制造快速进步。
  并且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毕业生,更成为一张致密的关系网。
  借助这张网,无论是产品推广、人才发掘、技术合作,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深思熟虑之后,他对上次贸然的拒绝,已经有些微微后悔。
  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卖,莫校长等人当时沮丧、凝重的表情让他感觉肯定挽回无望,才没有再主动跟科中大接触,尝试降低要求。
  今天莫校长等人突然再次到来,已令他惊喜万分。
  他已经决定,若是莫校长再次提出邀请,他就立即一口答应。
  想不到,科中大居然率先做出了让步,同意了他那看起来极为不合理的要求。
  如此一来,他还说什么,当然是立即同意!
  看着他又惊又喜的表情,莫校长三人脸上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在他们心目中,科中大是国内最好的大学。
  他们都作出这么大让不了,要是白云天还拒绝,那就太丢脸了。
  白云天现在的样子,才是大多数学生,听到被科中大录取后的正常表现。
  征服一匹桀骜不驯的骏马,会让人更加满足!
  “不过学校里,对于你还是有些负面看法,这点你要有心理准备!”莫校长告诫道。
  “我知道!”
  怎么可能没有负面看法,他提的要求,用狂妄来形容也没有任何问题。
  科中大虽然觉得人才难得,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但心中,未尝没有想等他入校之后再来找茬的想法。估计还有不少人,在等待看他的失败,然后好发出天才折翼的嘲笑等等。
  “虽然不在校听课,但是报道还是要自己去。另外,新生报道以后,会有一次入学考试,用于分班。如果你考得差了,我们再给你特殊优待就说不过去了,所以希望你在工作之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复习,好应对考试。”莫校长谆谆教导道。
  “好的,我会认真复习的!”白云天连连点头。
  我会在报道前,重新进行一次记忆传输,认真“复习”!
  “那就这样吧。关于联合研发,我刚才想了一下,因为我们科中大是在庐城,你们是在苏城,双方距离很远。所以这个联合攻关,我的意思是……”
  谈完了此来的正事,莫校长三人才就联合研究一事,正儿八经跟白云天讨论起来。
  讨论的重点,是研发的地点、双方如何配合、研发的细则、经费的核批、进度确认等等详细的实施方法。
  这一谈,就谈到了晚上。
  作为地主,白云天拉着莫校长三人,在得月楼用餐。那高档的装修风格、身穿古典仕女风格的服务员、高昂的价格,让他们在享受之余,也是心惊肉跳。
  对于白云天的豪阔,他们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好在在餐桌上,白云天没有吹嘘他的创业历程,而是跟他们谈国内的技术研发、谈现状、谈未来发展方向,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他。
  当晚,下榻在白云天为他们安排的三星级酒店,盥洗过后,陈院长犹豫了一下,问莫校长道:“校长,要不要提醒一下白云天,这个入学考试是个下马威,出题的人,都是对他有意见的教师,让他不要大意?”
  “要说的,今天我已经说了。明天临走前,你可以再跟他谈一谈,话说重点。这都不算什么,关键看他表现!如果入学以后,不能体现出一个天才的应有水平,那说什么都没用!”莫校长叹了口气,惆怅道。
  白云天是他力主特招的,若是表现不佳,也会影响到他的发展。
  只能希望,他这个决定没有做错!
第一百六十七章
跟风者出现
  莫校长三人匆匆离开了苏城,踏上了返校之路。
  白云天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最终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作为主修专业,同时辅修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核心重点还是机械制造,而非仪器仪表,这让莫校长等人大感意外。
  从中华制造自行研发模数转换电路,开发国产数字仪器,到邀请科中大联合攻关可编程控制器,未来还要研究国产工控cpu,种种做法,怎么看都像是要主攻仪器仪表生产。
  可是一转眼,他却选择了将机电一体作为主修专业,仪器仪表反而成了附带的辅修专业。
  这让他们眼镜碎了一地。
  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但在白云天看来,却本该如此。
  在他心中,始终将精密制造列为第一选项,仪器仪表既是帮助提高制造精度的必要辅助设备,同时它本身也属于精密制造的产品之一。
  孰轻孰重,不问便知。
  莫校长劝了一番,无法让他改变主意,也只能尊重他的选择,将情况汇报给学校,作为今年录取备案依据之后,同意了他的决定。
  不过对他们来说,主要目的是将白云天拉入科中大,至于哪个专业,到不一定苛求。
  因而到最后也算是皆大欢喜,仅有黄主任稍微有点怏怏不乐。
  这点小小的不痛快,在杜炜逸代表中华制造,正式跟他们签订了《中华制造与科中大联合研发可编程控制器初步协议》以后,看着上面明确列出的总计五十万研发投入,也随之而烟消云散。
  唯一让他们感到有点紧张的,是协议上,详细的阶段时间规划。
  按照协议,第一阶段是草图阶段,为期三个月。
  在这个阶段,科中大要拿出一份基本完善的设计图,以便及时投入试制阶段。对于什么是完善的设计图,协议也做了规定,即制版完成,对电路进行测试以后,发现导致编程控制器正常运行的根本性设计错误,不能多于三个。
  至于其他影响控制器性能发挥的局部设计错误,不能多于五处。
  这样详细的规范,科中大还是首次见到。
  并且他们对这个时间,也有些异议。
  以前科中大参与的国家研发项目,虽说也有一定的时限要求,但没有这么紧的。
  通常从立项前的讨论,然后组织专家论证,就要用去大半年时间,就算是更久也不奇怪。
  论证结束,才开始编列计划书、从各厂研究所大学调配人员、组织协作厂家生产研发必备的各种原材料辅助设备等等。
  接下来也不是立马就开始工作了。
  还要纸上作业,将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捋顺了,再编制计算软件,上计算机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核实。
  等到这一切都确认无误,才是正式的试制,在试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拿出最终产品。
  整个过程持续两三年那是常事,项目组一组建就连续工作十几年的也不鲜见。
  三个月完成所有图上作业,时间抠得太死了!
  他们也想讨价还价,试图将这个阶段,延长至一年,最少要半年。
  可是搞技术他们擅长,但打嘴仗却不是杜炜逸的对手。
  杜炜逸一句“你们用一两年做完这个项目,哪怕做得再好再完美,可是商机已经不在了,我拿它来还有什么用”,就把莫校长三人给堵了回去。
  白云天也在旁敲边鼓:“我们不需要立即拿到最完美的设计,只要求它能用就行。至于继续完善设计,我们可以放在后面,一边卖一边改,让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这就是商业设计与科学研发的区别。”
  莫校长等人虽然觉得这有点坑害用户的嫌疑,但是又舍不得这么大一笔研发经费。
  经过一番挣扎,他们终于还是签署了协议。
  协议一签完,他们就立即带着协议,急急忙忙赶回学校,准备抓紧协议尚未开始实施前的一点点时间,尽早提前组建研发团队,完成理论研究部分。
  中华制造嘴上催得很急,但也知道,这是科中大第一次尝试商业研发,必然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所以也给了他们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
  公司这边的时光等研发人员,会在八月底,白云天到校报到的时候,才会随他一同出发,与科中大的研发人员会合,共同展开联合开发。
  在这之前,科中大有将近一个半月,来做好相应的人员、理论建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