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488

  白云天微微一笑:“用不着这么过激,毕竟有些职工,是真心不想要搬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那怎么办?”
  杜炜逸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心情极度烦躁。
  “既然他们不想搬,那就不搬好了!”白云天胸有成竹,微笑着轻轻说道。
  “不搬?”
  杜炜逸愕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二百九十四章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事
  六月九日,新华机床厂。
  在体改办的主持下,中华制造与新华机械厂职工代表,举行了第二次洽谈。
  洽谈刚开始,职工代表们就纷纷强烈鼓噪,表示绝对不同意搬迁。
  厂干部在一旁冷眼旁观。
  主持会议的体改办工作人员极力劝说,但毫无用处。他让厂干部出面维持秩序,一众干部也是互相推诿,表示这是工人的一致意见,他们不好反对。
  “你们这是想干什么?”体改办的工作人员也看出不对,很是生气地质问道。
  “我们没干什么啊。职工有意见,我们不能不让他们发言吧。”几名厂干部笑嘻嘻地说道。
  眼见这次见面会又要无果而终,杜炜逸冷冷地看了这些人一眼,从座位上站起了身。
  他看起身,职工代表们鼓噪声更大起来。
  “对不起,杜总,这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体改办的工作人员以为他要愤而退席,赶忙诚惶诚恐地上来道歉,作狠道,“您放心,我们会再给厂里的干部施加压力,一定会让他们接受你们的条件,绝不会给你们厂房搬迁造成麻烦!”
  “没事,我会说服他们的。”
  杜炜逸笑了笑,做了个手势,拿起话筒,开口道:“我说两句话!”
  “你说什么我们都不会听!”
  “资本家滚出去!”
  “新华机床厂是我们所有人的机床厂,坚决不允许把厂子搬走!”
  对面的声音反而大了起来。
  体改办的工作人员恼怒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对机床厂一干干部大声呵斥道:“你们这是想要对抗市委决定?”
  “我们没有对抗市委决定,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让工人说话!”
  反正都已经撕破脸了,厂领导们也索性破罐子破摔,对体改办要求他们做好工人工作的命令翻了个白眼,不理不睬,表现出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杜炜逸看现场更加混乱,干脆端着话筒,调大了音量,自顾自说起来:“市委的改制文件已经下了,新华机床厂改制势在必行,这是不可更改的决定!为了管理方便,机床厂也会搬迁到中华制造旁边,这是公司的决定,同样无可更改!”
  话筒的声音,通过信号传到外面,从大喇叭里放出来,等在外面的工人,顿时爆发出巨大的喧嚣声,纷纷表示坚决不接受这个结果。
  体改办的工作人员被这巨大的声音,震得满头大汗,不知道该怎么办。
  面对这一幕,杜炜逸不为所动,仍然说道:“但是体会到职工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公司决定,车间可以搬,但是家属区不搬!愿意跟着过去的职工,我们愿意跟他签订用工合同,还同意解决住房。其他不愿意过去的,我们也尊重他的意见,可以不去……”
  电流将他的声音放大,哪怕是数千人也无法压住,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股噪声渐渐低下来。
  “不对!你把厂子都搬走了,那我们吃什么、喝什么?”还没等工人们想通其中的道理,就有人率先反应过来,当即站起身大声质问。
  他的质问,也通过话筒,传到了外面。
  工人、家属们这才想通其中的缘由,纷纷大声鼓噪起来,随即又很快汇成了一个整齐的声音:“决绝抵制企业搬迁!生是新华人、死是新华鬼!”
  杜炜逸对此早有准备,平静地对着话筒说道:“对于不跟随企业搬迁的职工,公司愿意按其基本工资,发放生活补贴。与此同时,公司不禁止你们另觅其他的谋生手段:去其他企业上班也好、做小买卖也好。无论是选择再就业,还是不工作,这个钱,公司都会照发,直到退休为止!”
  这就是白云天给他说的和平解决手段,即由中华制造负担起这些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
  职工们坚决反对搬迁,无非是嫌太远了,各种不方便。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阻止搬迁,改制办又无能为力,不过是因为机床厂是职工们唯一的就业方式。一旦企业搬走,他们就是去了生活来源,哪怕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市委都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强制搬迁。
  但中华制造一旦承诺负担起这些职工的生活保障,那他们的阻挠,就不再具有合法性。
  这就是釜底抽薪。
  虽然中华制造负担了所有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其实算下来,这个钱也不多。
  尽管去年调了工资,机床厂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就六百来块钱。这还是包括了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劳动补助等等各种收入的总计额。
  单说基本工资,平均也就四百一十几块。
  假设新华机床厂两千多名职工,全部都不肯跟中华制造签订用工合同,那每个月也才一百一二十万的额外开支,对公司来说根本是毛毛雨。
  况且,两千多职工可能会都拒绝搬迁吗?
  是。
  企业搬到远郊以后,进城、子女入学、就医、购物等等会变得很不方便,可是中华制造内部并非没有商场、幼儿园、子弟校、医院,无非就是水平高低,选择面宽窄而已。其影响,也仅限于生活质量好坏,而非生存本身。
  职工们肯定有油盐不进的人,打死也不跟着搬迁。但也必然会有不少人,会为了中华制造允诺的未来发展、更高收入、分房,愿意尝试着跟过去看看。
  所以公司的付出,其实不会很多。
  果然,杜炜逸的承诺在喇叭中一放出来,外面巨大的声浪顿时就迅速衰减。整齐的口号,转眼间就变得混乱不堪,各种吵杂的声音,将外面变成了闹市。
  同仇敌忾的对抗,瞬间瓦解。
  不要说外面的职工、家属队伍,一下子被中华制造的承诺给击溃,就连会场内的十几个职工代表,也立即分裂为了两个阵营。
  仍然坚持抗拒搬迁的职工代表,只剩下五名。剩下的八个人,有些说既然中华制造表示出了这样大的诚意,过去也不是问题;也有人表示,如果中华制造的承诺可靠,那么每个月啥都不干,就能拿到基本工资等于是大赚。
  同意加入新公司的、想拿着这笔钱提前退休的职工,迅速结成了同一阵线,支持与中华制造达成包括企业收购、职工入职、工资发放等一揽子收购协议。
  看着内部分裂的职工代表,杜炜逸想起了来之前,白云天说的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算事!”
  的确如此!
第二百九十五章
打造未来中心商圈
  家属区保留,只搬迁厂区的申请,立即就得到了市里面的认可。
  市委方面都大为赞赏中华制造的做法,认为这是消除职工敌意的最佳方式。杜炜逸提出的支付基本工资方案,更是得到了市领导的一致表扬,认为中华制造这是宁愿自身蒙受损失,也要为市委排忧解难的精神,非常难得。
  经过杜炜逸的悉心经营,中华制造在苏城的口碑本来就很好,经此一事,市里诸位领导更是将其当做了自己人。
  新华机床厂、苏城电视机组件厂的并购尚未完成,苏城市委就在常委会上,通过了在西城,以中华制造为中心,建立苏城计算机工业园的决定。
  工业园东至运河,与未来扩建的新城区相接,西到天平山,成条状,总面积超过二十平方公里。
  未来若是发展得好,还将单独设立一个高新科技区。
  这么大一个工业园,肯定不可能交给中华制造,而是由苏城市,成立一个管委会,负责招商引资,安排企业入驻。
  当然,为了安抚杜炜逸,新成立的工业园管委会也表示,邻近中华制造的地块会预留给他们,暂不对外招商。一旦中华制造建设新厂,需要用地,管委会将有限解决公司用地。
  杜炜逸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向管委会提交了芯片厂、晶元厂、封装厂等好几个厂的建设申请,根据他的申请,这几个厂全部建起来,至少需要六十余万平方米,也就是差不多一千亩的土地。
  比中华制造现在的占地面积,还大了三倍!
  此外,还申请一块二十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修建员工宿舍。
  而且,新申请的这两块地,并不算入新华机床厂、苏城电视机组件厂的搬迁用地。
  全部加起来,总计申请的用地面积接近一百万平米,约等于一千五百亩。
  转来转去,总面积仍有一平方公里之多!
  大概是看好中华制造未来的发展,又或者是作为它替市委分忧的奖励,经过反反复复一个多月的据理力争,管委会最终同意,将中华制造所在地块北面的剩余部分,约五万平的土地,转让给中华制造。
  然后,将中华制造西边,河对面直达高景山风景区山脚,一块十七万平米的扇形地块,也划给中华制造作为员工家属区建设用地。
  最后,是公司所在地块,隔着河的北面,一个东西五百米宽,南北约七百二十米,面积达三十九万平的长方形地块,也交给中华制造,用于上述几个计算机工厂的建设用地。
  总共划拨给中华制造的土地面积,达到了六十一点四万平米,合九百二十一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