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488

  站在计算机研究所内,白云天满含深情地看着那些埋头工作的研究员,带着深深地遗憾说道:“他们都是很优秀的研究人员,配得上最好的实验器材。我一直想要为他们添置一台最新款的实验室用小型光刻机,只可惜我们国产的设备性能太差,进口的又买不到……”
  说完,他微笑地看向加兰特,不再往下说。
  加兰特不明白他跟自己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还把所要的设备名称都说得清清楚楚。
  可他又不是搞半导体的,鬼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没等他想好说词,旁边伊登就迅速接上道:“优秀的研究人员,却没有很好的研究设备可用,这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幸好您说的光刻机,我们惠普都能买到,也能想法绕过限制,送到中国。”
  “可我们现在资金紧张,一台实验室小型光刻机也要几百万美元……”白云天为难道。
  几人的对话,王成等人都听在耳里。
  听说这几名惠普公司的代表,愿意帮公司购买最新的实验室用光刻机,他们差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呼出声。
  对于白云天这种近乎于明说的暗示,他们都是无语。
  在国人都对欧美奉若上宾,卖力讨好,不惜拿出所有博君一笑的时候,他却竟然敢公然向外国友人索贿,并且还表现得如此理直气壮。
  真是有够无耻!
  但是,他们却很喜欢。
第三百一十九章
心头滴血的东芝
  东芝公司是最后一家赶到苏城的显示生产巨头。
  由于得到的消息最晚,并且各家公司、包括其本国的几家公司为了抢先跟中华制造联系,都对它封锁了消息,所以一开始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公司高层最初还以为其他公司为了逼他们就范,结成了联盟。经过几个小时的对策会议,决定稳坐钓鱼台,准备跟他们打一场长期的拉锯战。
  直到几天以后,在英国的销售人员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新闻,他们才恍然发现,自己花费重金研发的直角平面显像管,还没上市已经成为了一文不值的落后技术。
  转眼间,直角平面管就由受人追捧的对象,变成了弃若敝履的垃圾。
  现在别说没有哪家显示设备公司,会白痴到花重金去购买这项毫无价值的技术。就算东芝无偿送给大家,甚至是跪在地上求人家用,也没人会要。
  上亿的研发投入,连个响都没有,就无声无息成了过去时,或许在彩电制造史上都不会再被人提起一笔。
  震惊、痛心自是难免,可是形势比人强。
  虽然公司的战略完完全全失败,损失惨重,年末报表绝对会是一片凄厉的红色,难看至极。可是市场不相信眼泪,公司高层、研发部门的人员哭得再惨,满地打滚也毫无用处。
  如果他们再不奋起急追,弄到纯平管制造技术,重新站到和其他公司同一起跑线,那他们损失的将不只是上亿的研发投入,而是整个显示设备市场!
  显示设备并不是东芝唯一的主营业务,但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主营业务之一。
  失去它,公司就如同瘸了一条腿的人,再也不可能高速快跑。
  惊慌之下,公司高层做出了决策,无论如何,不管采用什么手段,付出再大代价,也必须要把纯平显示技术弄到手!
  只是毕竟晚了几天,哪怕公司再舍得花钱,公关手段再高明,也不可避免地成了最后一个才赶到苏城的公司。
  时间,足足晚了一个星期。
  等代表团心急火燎从虹桥机场,一路狂奔赶到苏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成为掉队者:所有的大财团们,都还窝在市区的各大酒店,出席着市委市府组织的各种应酬活动。
  不明所以的代表团团长丸山智也,没有直接赶往中华制造,而是拜访了三菱集团的代表。
  二战前,东芝就是三菱财团的一员。战后,在驻日美军的刻意拆分下,东芝脱离了三菱,成为一家独立经营的股份制企业。但两者之间,依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属于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
  对于三菱公司没有提前给他们示警,东芝上下要说不怨恨是不可能的,但对方的实力比他们大太多,即便怨恨,他们也只能求到对方面前,以得到最新的情报。
  “山口先生,我们来得最晚,可能是最后一个跟中华制造交涉的企业。在这方面,不知道您有什么建议?”
  一见面,丸山智也就放低姿态,向对方请教道。
  其实他更想问:你们不是应该正在跟中华制造展开一轮又一轮面红耳赤的谈判吗,怎么一个个都待在酒店,或是去参加官方组织的各种参观、考察,就像是真的来旅游一样,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
  只是在日本,上位者为了显示尊严,总是会故意说得云山雾罩,让下属无法探明其真意,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一种传统。如果不是双方关系特别好,对方都不喜欢别人用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来向自己问话,感觉是很大的冒犯。即便问了,对方也不会说。
  他只能旁敲侧击,来揣测真相。
  “其实也没什么可指点的,你们只管去好了。反正对方会先带你们参观他们的企业,等参观完了,你们就知道后面该怎么做了。”三菱会社的代表山口一树,笑呵呵地回答道。
  “是这样的吗?受教了!那我们这就过去了!”对方不肯说,丸山也没办法,只能起身离开。
  到傍晚,丸山等人又上门拜访了。
  “你们接到的‘捐赠’任务,是什么?”这次,山口没有打哈哈,笑着问道。
  “是一台mri!”
  丸山此时,已经明白中午他来拜访时,山口为什么说参观完就明白了。面对山口的询问,他又是郁闷又是无奈。
  “他们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医院,然后表示医院新建,设备不全,许多手术都不能做。然后就暗示我们如果‘捐赠’给他们一台核磁共振仪,对接下来的谈判会有很大帮助。没有办法,我只能答应了!”
  丸山心头在滴血。
  核磁共振技术,是九十年代才发展出来的最新技术,一台核磁共振仪相当昂贵,就是东京的医院,也有很多买不起。才一见面,还没进行任何深入谈判,先就送出去一台核磁共振仪,这也太坑了。
  山口了然地点点头:“核磁共振仪啊,对你们来说,很容易办到,不过几百万美元罢了。我们就麻烦多了,他们指定要一台实验室用的精密数控中心,这让我们很为难,公司正在紧急开会,讨论是否答应。”
  最关键的,是中华制造表示,设备不送到,谈判不举行。
  这才是所有公司,都窝在苏城市区,游山玩水,显出一副来度假的样子的原因。
  东西不送到,人家不跟你谈啊!
  “山口先生,我们就公然接受对方的勒索吗?难道我们不能联合起来,强迫他就范?”丸山不甘心地问道。
  本来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利益的平面直角技术,转眼化为了乌有,一进一出,公司的损失大得可怕。更可恶的是,现在他们还要陪着笑脸忍受对方勒索,为他们提供各种先进精密设备,帮助对方快速成长。
  一想到这里,他心里就在滴血。
  光靠东芝,他是没有可能抵抗,但若是所有的企业都联合起来,他相信中华制造方面也只能忍气吞声,放弃他们那无理要求。
  只要施加强大压力,说不定连技术都能免费得到!
第三百二十章
沙滩上建不起城堡
  丸山那点小心思,山口哪里会不清楚。
  他瞟了对方一眼,懒洋洋道:“怎么联合?
  这里这么多公司,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巴西、阿根廷、智利、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来自几十个国家上百家公司!
  谁都想自己拿到技术,又都想把别人踢出局,谁愿意真心联合?
  而且中华制造方面很狡猾,他根据公司的规模,指定了不同的捐赠设备。金额最高也就几百万美元,少的也就几十万美元,并没有超出大家的心理底线。
  虽然大家都很不高兴,可也就当是买了张入场门票,并不是特别反感。
  万一施压不成,反成了中华制造报复的对象,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谁肯出头组织?”
  “他这属于商业索贿!”丸山还是不甘心,找到了一个理由。
  “哈哈,谁说是商业索贿?东西又不是给他们个人,而是公司所有!他们完全可以说这是谈判技巧,通过这种方式抬高门槛,将没有实力的公司排除在外,随便哪个国家的法律,都管不了它!”山口大笑道,觉得他太天真。
  “可是,您就真的甘愿接受他们的勒索,将这些精密设备仪器送到中国来么?难道您忘了,就因为我们卖给了前苏联几套五轴联动数控车床,让美国人大发雷霆的事了?”丸山忧虑的提醒道。
  “这怎么可以混为一谈!你们卖的那是大型精密机床,是可以转为军用的!而中华制造索要的,都是小型实验室设备,充其量,将他们的实验室暂时提升到了和我们一个等级,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无足轻重。
  再说,即便他们的研发实力非常强大,可是你去看看,中国的制造工厂是什么水平?
  没有制造能力相匹配的研发成果,全都是空中楼阁,变不成实物!”山口轻蔑地一笑。
  山口等人各国企业代表这段时间内,在苏城转了很多地方,看得很清楚,以中国的制造企业水平,给他们二十年,也别想追上日本,更别说欧洲、美国!
  而二十年后,欧美日的精密加工技术,又不知提高到哪一步去了!
  制造的强大,不是某一个工厂有多强,而是从上游的采掘、冶炼,到中游的机械、设备,再到下游的制造业,整个产业链的强大。
  同时,还需要其他相关产业,例如教育、研究、化工、电子、计算机、零部件、动力件等辅助产业同样强大,才能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撑。
  别说中华制造索要的,只是一些实验室内所用的小型精密仪器、设备,就算是给了它全套设备,能找到足够的高素质工人来使用吗?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提供维护吗?有足够的软件工程师,来编制各种工程应用软件吗?设备坏了,有地方更换零部件吗?
  没有整个国家提供完善的各种配套服务,区区一家精密加工工厂,并不能起多大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