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488

  伊登赶忙上前:“还是我来吧,美国的驾照在这里不通用,必须重新考取中国的驾照才能上路。”
  助手无奈地坐进了后排。
  “从这里到那个sucheng,要多长时间?”棕发男子在开车以后,问道。
  “临海到苏城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还没有正式通车,所以我们只能走普通的道路,这里叫做g312号公路,意思是第312号国家道路。这条路上车比较多,最高车速限制为六十公里,所以我们大概要下午才能到。”伊登抱歉地说道。
  “见鬼!那个sucheng居然小到连一个机场都没有,我们只能飞到临海,还要坐车过去!”加兰特恨恨地一跺脚,郁闷地发泄道。
  伊登笑了:“那可不是什么小城市,而是一座有着百万人规模的大城市!”
  “你在开玩笑?这么一座大城市,在美国至少也是圣地亚哥级别,竟然连一座机场都没有?”加兰特睁大了眼睛,一副见鬼的表情。
  “加兰特先生,你不能用美国的情况,来看待中国。它的国土面积虽然和我们差不多,可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高山、沙漠、冻土地带,是无法住人的。所以他们的生存空间很小,许多人不得不与其他人一起,挤在一片很小的土地上。像苏城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只能算是中等城市。”伊登仔细介绍道,以免在接下来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加兰特说出什么得罪对方的话。
  “好吧,你是地主,就由你来安排好了。现在你先告诉我,那个纯平显示器,真的是苏城当地的一个小企业生产的吗?”加兰特尊重对方的专业知识,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询问起正事来。
  中华制造推出的第一批三千台十七英寸纯平显示器,刚刚在伦敦pcworld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
  哪怕它的标价,高达五千七百英镑!
  第一天的时候,因为不是购物高峰期,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pcworld的店员,还有偶然去那里购物的顾客,在第一时间就疯狂抢购,消息也随着他们迅速被传播出去。
  不断有人开着车,狂奔而来,然后直奔显示器销售区,抱起一台,就立即支付现金或是刷信用卡。有些人甚至一买就买好几台,逼得店方紧急宣布每人只能限购一台。
  第二天,pcworld还没开门,外面就挤满了等待抢购的顾客。经理才刚打开锁,等候的顾客就一涌而入,差点没把他给踩到脚底下。
  只用了两个小时不到,剩下的显示器就全部被抢了个精光,就连展台上用来展示用的样品,都被人买走了。
  这样的抢购场面,也被电视台拍了下来,当做本地热点在电视上播放。
  紧接着,真正纯平显像管问世的消息就不胫而走,短短的一两天之内,就传遍了业内。
  各大彩电厂商、显示器厂商,都紧急派出了人手,想跟对方取得联系。
  然而那家叫做Made
In
China的企业,在伦敦只有一个分公司,经理对这款纯平显像管的技术参数倒是倒背如流,但是其他信息,则一问三不知。
  没奈何,大家只好转向它的总公司。
  然而想要入境中国可不容易,需要向驻所在国大使馆提出申请,批准以后才能获准入境。所有的企业被堵在外面,惠普凭着多年在中国的公关,才好不容易办下来三份旅游签证,让加兰特他们可以预先赶去,提前跟对方接触。
  这个技术,先到先得,谁落后,谁就会出局,没有人敢大意!
  但是,对于这项可以颠覆全球显示设备格局的技术,竟然不是那些花了十几年、投入数亿研发经费的大财团首先研发出来,而是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率先推出,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面对加兰特的疑问,伊登已经初步收集了一些信息,笑道:“加兰特先生,我提醒你,中华制造可不是什么小公司。它现在的资产总计已经达到了数亿人民币之多,在中国可是很大的企业。而且它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十亿左右,换算成美元,也有一亿多美元,绝对算不上是个小公司!”
  “好吧,我又猜错了!可是,我还是怀疑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研发实力。”加兰特一再被否定,也不生气,只是耸耸肩便过去了。
  “他们的研发实力很不错,虽然赶不上我们,但在中国来说,也算是很好了。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这家公司先是盗版了山地自行车,推出了中国版的变速车。然后,又以自己研发的新型电机、电池技术为基础,开发了电动自行车。现在,这款‘baoma’牌电动自行车在中国非常热销,我刚才说的十亿产值,绝大多数都是它创造的。
  之后,他们又迅速开发出了自己的模/数转换集成电路,生产出了一批数字仪表,在欧美销售。因为价格低廉,性能也还过得去,很受欢迎,一年也有近一个亿美元的销量。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他们在去年,以386处理器为目标,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款pci主板。应该说,他们做得非常不错,这款主板将386的潜力彻底挖掘出来了,性能达到低端486计算机的水平!
  目前,以这款主板为核心的廉价版386计算机,正在欧美逐渐打开市场,其销量预计也能达到接近一亿美元。
  然后,他们就研发出了这款纯平显像管,并且震惊了全球!
  现在,你还认为他们的研发实力很弱吗?”
  听着他的介绍,加兰特脸上漫不经心的表情渐渐褪去,到最后更是一脸严肃。
  他知道,这次可能碰上硬茬子了。
  这绝不是一家捞了就跑的暴发户,而是有着远大目标,一步一步坚定不移向目标迈进的强大竞争对手!
  想要随便扔给对方几根骨头,就将之打发掉的策略,怕是行不通了。
  但是,公司愿意付出多大代价,来换取这项技术呢?
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示?暗示?
  下午两点,加兰特一行进入苏城。
  “需要联系本地的外事部门吗?”加兰特等人申请签证时,使馆工作人员曾叮嘱他,到了中国以后,最好立即通知当地外事部门,不要擅自行动。
  “千万不要!跟外事部门一打上交道,我们就离不开了!”伊登立即制止。
  “为什么?难道他们会把我们监禁起来?”加兰特看他神情紧张,顿时想起前苏联的克格勃,不由得毛骨悚然。
  “恰恰相反!”
  伊登打消了他的幻想:“一通知外事部门,在中国,这就是正式的外交活动。然后你就会发现,粘上他们,你在短时间内就别想脱身了。他们会非常热情地接待你,组织各种欢迎活动,每天邀请你出席各种酒宴,将你灌得酩酊大醉再送回酒店,然后第二天又会请你参加另一个鬼知道什么的欢迎宴,再次把你灌醉。总之,只要你与官方正式接触,那么接下来起码一个礼拜的时间,都别想做任何事!”
  “我的天!中国人这么好客?”加兰特和他两个助手,都目瞪口呆。
  伊登耸耸肩:“谁知道。或许他们认为采用这种方式,有助于让外国人对中国产生好感吧。”
  “那我们还是直接去Made
In
China吧。”加兰特可不想每天周旋于各种不认识的官员之中,然后完不成任务,被总公司一顿臭骂。
  公司付出在中国的公关资源,可不是让他来这里花天酒地的。
  “明智的决定!”
  伊登一打方向盘,没有进入城区,直接从城北绕城而过,直奔中华制造而去。
  在接近中华制造的大路上,他们也看到了排着长长队列,等待运送货物的车队。这让他们对于中华制造的经营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官认识。
  中华制造周边地块,大兴土木的场景,也让他们停下车,下车观望良久。
  很明显。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正处在高速扩张期的企业。
  在中华制造门口,车子被拦了下来,通过助手,加兰特将自己一行的身份和来意告知了对方。
  警卫用内线电话,通告了加兰特等人的情况。
  几分钟以后,一辆类似旅游观光车的敞篷电瓶车开到了门口,上面下来了两名看起来很年轻的中国人。黄种人的生理成熟周期本就比白种人晚,所以在加兰特看来,这两人最年长的估计也就二十三四岁,另外一人则更加年幼,怕是还在读高中吧。
  “我是中华制造的总经理杜炜逸,我在伦敦念大学时,曾经取过一个英文名字叫艾伦,如果不介意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叫我艾伦。”那个看起来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朝他们露出阳光般的笑容,伸出手来自我介绍道。
  对于他如此年轻,加兰特等人虽然略有惊讶,但并不震惊。
  比尔盖茨拿下ibm合同,得到第一个六百万美元的时候,也才二十六岁。乔布斯在成立苹果电脑的时候,年仅二十一岁。
  在美国,年纪从来不是阻碍一个人成名的决定性因素。
  决定他是否能够成为最年轻百万富翁的关键,在于他是否有足够深厚的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才华。
  但是当另一个比他看起来年轻,如同高中生一般稚嫩外表的中国人,也伸出手,用和杜炜逸一样带着牛津腔的英文自我介绍,是这家公司的首席技术顾问、技术总监的时候,他们才大吃一惊。
  在地位与技术之间,唯有技术无法靠背景得到,他只能用超人的才华,来赢得众人的认可。
  如此年轻,就成为这家有着诸多研发成绩的企业技术总监,可见他的实力有多强悍!
  加兰特等人,用比面对杜炜逸,更加尊敬地态度,斟酌了一下称谓,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非常高兴能够认识你,白博士!”
  不管他是不是博士,能够靠一己之力,取得如此多的成绩,完全可以胜任博士这个尊称。
  资本与技术,谁为主、谁为辅,这是博弈的结果。
  大多数企业中,都是资本在发号施令。
  但在这家公司,显然技术主管是这家公司生存、壮大的主要保证,连总经理都需要听取他的意见。
  于是他在面对白云天时,就更加客气了。
  “你们的来意,我们已经知道了。想来你们对于我们,也有着很大的好奇。如果不介意的话,不妨由我们,带领你们参观一下我们的企业,以让你们对中华制造有更多了解,便于接下来的沟通,几位看可以吗?”见面过后,杜炜逸微笑着向他们建议道。
  “我们乐意之至!”加兰特等人都是大喜。
  他们正有感于对于这家异军突起的公司所知甚少,不知道怎样给予对方一个定位,以制定接下来的谈判方针。现在公司主要高层,愿意带着他们参观一下企业,他们自然是非常乐意。
  假如对方连纯平管制造车间,也对他们开放,那就更好了!
  但是能够在如此年轻,就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没有人是傻子。
  白云天、杜炜逸带着他们,参观了电机厂、电池厂、电动车厂,也带他们去看过了新建的电视厂外走了一圈,还看过了正在兴建大片楼房的住宅区,并且手一划,向他们说明了周围这几块地,都属于中华制造之外,并没有让他们进到显像管制造车间。
  在看过了中华制造的办公环境,所有行政部门,都已经如欧美一样采用了电脑办公;还有那一个个仓库中的研发部门,虽然外观寒酸,但却极为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以后,他们明白了一点——或许中华制造承接的是一家老旧破产企业的人员和资产,但这家企业的新领袖,绝对是有着国际视野、现代思维,和锐意进取的企业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