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488

  每一个专业,又有一个系列的实训设备,细分下来,足有两三百种之多。
  如此丰富的实训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像华清、科中大这样科目建设齐全,体系完整的大型理工科大学教学所需,简直就是理工科教学的无上利器!
  经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绝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书呆子,而是理论与实践并举的精英!
  他们实在想不出,怎么能做出如此真实的仿真设备。
  沙为健等学校领导及教师,出于探索未知的求知欲,也曾对这些实训设备进行过拆卸检查。以他们的专业水准,很容易就看出,整个实训设备,基本就是由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再配合各专业的检测仪表、电气控制、传感器控制、机械传动等总和而成,其他的诸如钢架、塑料、按键等等,不过是模仿真实设备的表面装饰。
  其中的核心,又在于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系统。
  一些简单的物理电气实训设备,就只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核心,根据不同的操作,按照设定的程序作出不同的反应。
  某些较为复杂的实训科目,例如数控设备等等,就是用整台的计算机作为控制中枢。
  硬件上说来,也就这些东西,平平无奇。
  这都是死东西,只会按照既定程序,作出既定反应,就像交通红绿灯,只会按照程序运行。
  而在这硬件之内,对各种控制作出精确反应的软件系统,才是令他们真正感到震撼之处。
  能够开发出针对任何情况,都作出符合实际操作反馈的软件开发人员,他首先就必须对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并对可能的所有反应都编写出相应的控制软件,这得有多强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才能做到?
  遍数中华制造上下近万员工,再将范围扩大到数万家属,想来想去,他们脑中也只浮现出一个人的影子。
  那就是公司的技术总监,白云天!
  只有他这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全才、人形数据库,才有这个能力,编写出涉及面如此之宽,可以说各行各业无所不包的程序来!
  他们甚至怀疑,除了他,全中国还有没有第二个人能办到。搞不好,就是全世界也就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做到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算是猜到了,是白云天的手笔,他们也想不通是怎么办到的。
  当然,他们不会自找没趣,去向白云天本人询问。
  要知道,哪怕是学校最资深的教师,在他最擅长的专业范畴之内,与白云天面对面辩论,也不过是甘居下风。讲不太多,就只能放弃自己的观点,洗耳恭听的份。
  这样的天才、全才、英才,放眼全国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学校、公司不少人,都认为白云天很可能智商已经超越了普通天才的范畴,达到了爱因斯塔那个级别,是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的超天才。
  凡人去质疑他的专业能力,纯属自取其辱。
  所以虽然还是对他能编写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软件感到震惊,但大家在初期的惊骇过后,也是一阵狂喜。
  达到一流水准的教材、实训设备,有了这样两个教学利器在手,不要说将技校办好办出色,就是未来达到华清那个水平,也不再是高不可企的奢望。
  学着最新、最尖端的知识,每天在真正的设备上进行各种练手,有充足的经费购置各种耗材,让学生放飞他们的想象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样的待遇,就是国内顶尖学府也只敢想想。
  而这里却是真实发生着!
  这么多的资源投入,哪怕是一头猪,也能给他堆成一个合格的科研技术人员。
  以后口碑传出去了,大量天资聪颖的尖子生,将报读这里当做了首选,学校招收的学生素质将会越来越高。有了这些天赋出色的天才,若是培养得力,未来出现一大批科学家、技术带头人,也不是不可能。
  沙为健看着操场上行色匆匆,无时无刻不忘捧着书本刻苦学习的学员们,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啊……
第三百四十九章
设备改造
  贾伟等设备公司员工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以迎接下周的考核。而在精密设备车间内,周英祥等八级工老师傅们也在紧张地进行着设备改造,以满足企业开工需要。
  新华机床厂搬迁期初,本着节约成本考虑,曾打算继续大量留用原有设备,淘汰少数老旧设备,少量添置数控设备,小幅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
  结果在转让纯平显像管技术中心,中华制造收到了大笔转让费。资金充裕之下,公司花钱不再像原来那么束手束脚,可以投入更多资金购入更多精密制造设备。
  公司倒是想从国外购入先进生产线,只可惜没人肯卖。
  ibm等公司,可以帮助中华制造购入高精密小型实验室设备,但是对于协助采购大中型先进数控设备的要求,则是一口拒绝。
  没奈何,中华制造只能花费三亿多人民币,从国内厂家购入了大型龙门式双交换台加工中心、大型卧式加工中心、大型数控车床、大型数控铣床、压铸机、数控滚齿机、数控插齿机、数控磨床等各种数控设备。
  总数量达到七十余台。
  由此可见国产数控设备之便宜。
  这点投入,若是用来购买进口设备,也就能买个几台,双方的价差达到了十倍以上。
  便宜是便宜了,性能的差距也实在是大。
  像进口设备,基本都采用了多轴联动,国产的最多只能做到三轴,一次成型能力差。
  此外,国产的数控设备多采用步进电机,精度差。
  还有,国产的数控机床完全没有床身温差补偿系统,对于加工中升温导致的精度变化几乎无能为力。
  其他还有诸如转速低、给进速度低、功率低、稳定性差等等缺点。
  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国产数控机床,不,不只是主控机床,而是绝大多数高精度机床的主轴精加工、主轴箱精加工、导轨精加工等,全都是采用手工方式加工出来的,精度一点不比进口设备差,可是零部件差异大、无法互换,坏了就只有再磨一根。
  这就导致设备的制造缓慢,一年也就能出两三台,交货时间不稳定。
  这点尤其让白云天头痛。
  他本来有很多想法,希望由厂商代为完成。可是设备企业卖的现货,都是很早就做好的成品。要做设计改造,厂家起码需要用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交货。
  所以他也懒得把希望寄托在厂家身上,有什么就买什么。
  设备买了回来,再自己来做改造。
  改造的首要环节,就是用自己研发制造伺服系统,来替换原设备的步进系统,提高设备精度。
  在白云天拼出五轴加工中心以后,伺服电机的核心精密部件已经不再依赖手工,周师傅他们只需要专心于其他易加工零部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设备车间已经能够每月提供一百余套伺服电机,基本满足自用需要。
  经过这番替换,这批数控设备的精度陡然提升了数倍。
  就拿采购的那几台大型数控卧式车床来说,原来的加工精度只有0.03到0.04mm。更换了伺服系统与控制系统以后,加工精度立即提高到了0.007mm,重复定位精度提高到了0.003mm,与国外设备同级。
  第二项改造,是在机床床身关键部件,加装了测温元器件,将其温度变化随时传递至主控系统。根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对加工控制做细微调节。
  这样一来,数控设备的加工稳定性也大为提高,长时间使用也能保持较高的精度。
  这两个改进,对中华制造来说很容易实现,但对国内机床厂家来说,却难如登天。
  原因很简单。
  伺服系统的电机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国内普遍制造能力有限、高精度设备大都采用手工制造的情况下,很难大规模运用,除非他们也制造出一台高精密五轴加工中心。
  而电机只是一方面,还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最重要的,是伺服电机的驱动程序,以及温控补偿的系统程序。
  这两个涉及的是算法!
  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处理温度变化对机床加工精度、稳定性影响的经验,光靠脑子想,是编不出来的!
  说穿了,就是积累不够。
  这两点,除非国外相关制造商公开数据,否则国内厂家没法一蹴而就,只能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和经验,才有可能解决。
  这些东西,白云天都有,所以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就像他对压锻机的改造一样。
  目前的压锻工艺有冷锻、热锻、温锻、等温锻、复动锻造等多种工艺。
  这些锻造工艺,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点。
  为了综合它们的优点,去其糟粕,国外也在研究复合精锻成形技术,其中以德国取得的成绩最大,代表了当前全球复合精锻工艺的尖端科技水平。
  可是看似很难的复合精锻工艺,在白云天面前就毫无秘密。由于这种技术主要是工艺的改良,对设备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周英祥等八级工们对设备做了小幅改造,很快就成功总结出了冷温复合精锻成型工艺、精密辊锻-模锻成型工艺。
  虽说为了担心引发轰动,白云天稍微作了一点保留,没有超过当前的技术,但只需对工艺再作改进,就能很快突破当前极限,达到极高的精度要求。
  高精尖什么的,在他面前都是浮云。
  对他来说,难的是基础制造能力。
  比如说原设备的给进速度、切削速度较低,他知道是因为刀具磨损强度不够。可是在没有耐磨损高强度国产刀具之前,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让设备继续在较低的速度下运行。
  又比如床身的设计不合理,他知道也没办法解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