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488

  穿过门诊大厅,他发现医院设置的科室之齐全,完全达到了二级医院要求,可见中华制造的支持力度之大。
  就是病人太少了,一路走来都没见到几个人。
  一瞬间,他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捣鼓出这篇论文来——为了提升医院名气!
  他心中叹了口气。
  医院的初衷是好的,就算搞了篇假论文也不算大恶,关键是你们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它投到《nature》!
  当来到行政综合大楼,上到三楼,穿上无菌防护服,进入实验室,看着里面一件件先进的实验设备,他和吴嘉柳都震惊了。
  齐全的仪器配置也就罢了,还都是最新的,其中还有几台精密检测仪器,竟然是国外进口!
  这得多少钱啊!
  《cell》背后依托的就是临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宋总编等多次去过他们所,向里面的专家请教、委托他们代为审核稿件。
  可是就算是生命科学研究所,也没有职工医院这样好的设备条件!
  一个职工医院搞的基础生命科学研究,要这么好的实验室干什么!
  简直是浪费!
  宋总编直感心痛。
  “那就开始吧!”
  他痛心疾首,对职工医院再无好感,不待游锦给他们做实验说明,就背着手,冷着脸说道。
  游锦等克隆团队的人都是一愣,他们就算再感觉迟钝,也能体会到宋总编那逼人的恶意,都不明白哪里得罪他了。
  他们看向白云天。
  白云天微微点头,示意照宋总编说的办。
  游锦等人脸上的笑意也淡下来,又是委屈又是纳闷,干脆也不再说什么,就默默做起实验来。
  实验室里,所有人都不说话,一片诡异的静默,只偶尔传来仪器机件运动的细微声音。
  一套完整的pcr流程结束,期间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出结果,游锦客气地询问宋总编是否出去休息一会儿,再进来看结果。
  宋总编不声不响,背着手就守在设备旁,像是在防贼似的。
  游锦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就是带着浓浓的恶意来的,也就不再委曲求全,索性随他去。
  叮!
  培育的时间到了,吉梅取出试管,取样,将玻璃片放到显微镜下,然后主动让出位置。
  宋总编不客气地凑过去,从显微镜观察结果。
  瞬间,他就瞪大了眼睛,迅速抬起头,狐疑地看了看众人,然后又低头,久久没有再抬起来。
  显微镜下,大片染色后呈金黄色的细胞充斥视线!
  真他妈见了鬼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要说
  办公室内,临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志方教授,正专心地看着一份报告。
  报告的标题是《【中国应及早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旁边,还摆放着一大摞外国期刊,大都是与生物、生命科学相关的学术刊物,最面上,就是最新一期的《nature》。
  李志方几乎是一字一句地看完了整份报告,对于报告的内容,与他深有共鸣。但是当看完以后,他却并没有喜悦之色,而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国内争论由来已久。
  支持的人,对这个国际合作推崇备至,认为它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以后,又一个跨世纪工程。通过对人类三十亿对碱基对的梳理检测,绘制人类基因蓝图,真正做到认识自我,为以后人类改造自我创造条件。
  还有些人虽然对其意义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也认为,通过加入这项国际工程,有助于我们打破西方封锁,加入到国际科学大家庭,共享技术创造契机。
  李志方虽然是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所长,持的却是第二种观点。
  他不是不觉得基因计划不重要,而是认为该工程耗资三十亿美元,国内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象征性参与一下,表示出国际协作的姿态就足矣,没有必要把本来就不雄厚的本钱,花在这方面。
  再说,三十亿只是测序工程,后续要能对人类作出回馈的实用科学研究中,花费会更多。在这场拼资本的游戏中,中国根本玩不起。
  而反对者,也是这一观点,认为以中国的实力,加入这个工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没有必要浪费我们宝贵的资金。
  从现实来看,开始于九零年的基因工程,五年来投入巨大,但进展却非常缓慢。照这个进度判断,整个测序工程完成,总计花费将远远超过三十亿,而时间也会拖延到数十年之久。
  因此尽管李志方等人,极力呼吁应该尽早加入基因工程,确立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但是国内普遍的看法,仍是坚持再等等看看。
  李志方当然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无非是等西方研究出更好、更简洁、更便宜的测序技术手段,大幅降低我们参与该项工程的资金投入,确定会尽快出成果以后,再行加入。
  李志方只觉得他们目光短浅。
  且不说什么时候才能研发出新技术,就算国外真正研发出了更好、更简洁、更便宜的测序技术以后,人家还会邀请中国加入?
  你当别人都是傻子,便宜就这么好占吗?
  不趁着起始机遇,就主动加入进去,未来等人家都出成果了,凭什么让你白白以倡导国身份加入?即便加入,那也最多只能成为普通成员国,哪里还有那么多的优待?
  可惜他和与他有志一同者的共同呼吁,最终只能屈服于现实。
  国家经济困难,大量国企破产、职工下岗,在如此境况面前,基因测序就是再重要,国家也不可能放着眼前的困难不管,把所有钱都投给基因工程。
  以生命科学研究所为例,一年的研究经费总计只有两三千万,不到四百万美元。
  这点钱,能做几轮测序?
  说到底,还是没钱啊!
  李志方长长地叹了口气,放下报告,端端正正将它放回到文件夹内,遗憾地关上了抽屉。
  叮铃铃!
  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来。
  李志方随手抓起电话,放到耳边,声音微弱地说道:“您好?”
  听到电话接通,对面响起一串急促的声音,似乎是才跑完三千米,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喂!是李所长吗?我是宋振庭啊,《cellresearch》的宋振庭!我现在在苏城,中华制造职工医院,他们从一种新发现的温泉耐热菌中,提取出了耐热聚合酶,可以在超过九十八度的高温环境而不失活……”
  “什么?可以耐九十八度高温而不失活?”李志方碰一下站起身来,激动之下,将桌上的外文期刊扫到了地下都不自知,“你说的是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真的!绝对是真的!他们把论文投到了我们杂志社,最初我以为他们是胡说八道,要不然就是学术造假,本来都准备弃稿了,谁知道《nature》打来电话,说他们还把论文投给了《nature》,委托我们去求证一下。”电话中,宋总编说起他们判断失误,差点错过重大发现的时候,还是带着笑声,一点也不觉得丢脸的样子,“我怕搞成国际丑闻,赶忙过去,结果重复试验证实,他们确实发现了一种可耐高温的聚合酶!”
  李志方腿一软,坐回到椅子里,声音也带上了颤音:“你们的重复试验做了几次?是不是严格按照流程来做的?是他们自己做的,还是你做的?有没有可能人为造假?……对了,这种聚合酶,可以重复几次而不失活?”
  他浑身都在颤抖,生怕这只是美梦一场。
  实在是这梦太美了!
  高温聚合酶啊。
  现在的pcr,关键就是卡在缺少一种高温聚合酶,每个循环都必须由人工投料,补充失活的聚合酶,导致周期长,扩增效率低下。
  根据国外研究认为,如果有一种高温聚合酶,原本一个月的工作量,可以压缩至数小时。
  由此而来的成本,将由原来的每次十万美元,骤降至数千美元,甚至更低!
  这对资金匮乏的中国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重复了七次!每次我都是全程参与,并监督,绝对没有弄虚作假!”宋总编显然知道他在怕什么,再三发誓赌咒,“多的在电话中说不清楚,你还是自己过来看看吧!”
  “好!好!我这就过来,马上就过来!”李志方激动得脑子晕晕乎乎,忙不迭答应下来,随后就挂上电话,桌上的文件什么的也来不及收拾,拔腿就往外跑。
  刚拉开办公室门,他忽然停下脚步,犹豫了几秒钟,然后飞快跑回办公桌前,抓起电话,按出刚才接入的电话,打了回去。
  对面响了几声以后,被人接起:“您好,这里是中华制造职工医院……”
  “快,快请刚才打电话的宋总编来接电话,我是李志方!”李志方控制不住音量,用近乎于吼地喊道。
  对方可能被他吓住了:“您……稍等,我这就去请他过来!”
  很快,电话被人抓起,传来宋总编熟悉的声音:“喂,李教授,您还有事?”
  “对!”李志方极力压低声音,“这事,你还没跟《nature》说吧?”
  电话对面迟迟没有声音传来,仿佛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才传来宋总编低沉的声音:“还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