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488

  李志方也觉得有些愧疚,但还是毫不犹豫说道:“那就暂时不要说!”
第三百七十二章
路遇大部队
  为了尽快赶到,李志方也没有选择乘坐火车,而是带着三名所里的研究员,直接开车前往苏城。
  车到苏城市区,已是中午时分。
  四人连饭都来不及吃,询问了去中华制造的路,就穿城而过,奔向目标。
  苏城西郊大片新修的街区,路面也全部进行了硬化处理,一路行来比在城里还要平坦。
  连过几座桥梁,两旁的建筑物迅速减少,放眼望处,是大片的农田。
  不过道路质量还好,虽然不是硬化路面,却也浇筑了柏油,开起来并不颠簸。并且地处郊区,也没有红绿灯之类,车子很快就提速至一百五十公里,一路狂奔。
  沿途,他们超越了一长串车队,看他们去的方向,似乎也是中华制造。
  车行十来分钟,远处已经可以看到连片的白色厂房,更有一栋玻璃外墙的塔式楼房高高耸立,醒目地指引着方向。
  中华制造的规模,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庞大。
  在外围,就是大片的厂房,占满了一个个矗立于水中的孤立地块。左侧河对面,小山脚下还能看到一栋栋已经建成,或是正在修建的高层住宅。
  连接各处的道路,全都经过了硬化处理,栽种了行道树,还树立了一块块路牌,指示方向。
  看标识,他们所见的那些厂房、小区,全部都是中华制造下属的各个工厂、家属区。
  时值中午,路上可以看到一群群骑着电动自行车、变速车,身上穿着颜色各异的统一制服职工,说说笑笑地从高层住宅区出来,赶往各个工作区。
  时而还能看到有些职工,乘坐着敞篷式电动车,快速行驶在道路上。
  “这里全部都是中华制造的地盘?这么大?”
  李志方和车上三名研究员,相互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一个外资企业,竟然有如此规模。
  他们的感觉不是来到了一个企业,而是一座小城镇。
  中华制造的总公司就位于这座小镇的正中,被一座座新建的厂房和家属小区所包围。
  这里岔路众多,李志方等人正在找路的时候,之前被他们超过的车队赶了上来,毫不迟疑地驶上了右侧的一条路。
  “跟上跟上,他们肯定也是去中华制造的。”
  李志方连忙叫司机跟上车队,尾随着他们,果然很顺利就到达了中华制造的正门。
  前方车队停下,他们也跟着停下,准备等前面的车进去以后,他们再随后跟进。
  但是前方车队上下来几个人,指着他们这辆车,与后面的几辆车交谈了几句。随后,一个穿着短袖衬衫,看起来很像秘书模样的年轻人向他们走来。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为什么跟在我们后面?”短衬衫走到车前,狐疑地弯腰向车里看了一眼,带着很浓重的官腔,不客气地质问道。
  李志方就坐在副驾,听他口气,就知道这一行人应该是某个实权部门的,而且看样子还有领导在,他连忙推开车门,下车绕过车头,用临海口音普通话说道:“我们是中科院下属,临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的……”
  “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短衬衫愣了下,态度马上热情起来,“哎呀,原来是一家人!之前没介绍你们,是中途迷路了么?”
  “嗯,我们对路不熟。”李志方含含糊糊道。
  得知他们是中科院下属的生命科学研究所,短衬衫的态度很是和气,满脸堆笑:“这也难怪,这次是各部委联合下来,大家对苏城的路都不熟。要不是有苏城方面带路,我们也找不到这里。对了,你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什么没跟中科院陈教授他们一道?”
  “哪个陈教授?”李志方脑子有点懵。
  短衬衫一愣:“你们不是跟中科院陈教授他们一起的?那你们过来干什么?”
  “我们听人说,说中华制造职工医院找到了一种耐热聚合酶,我们一接到消息就从临海赶过来了。”李志方简略说了一下,奇怪道,“你们是好几个部门联合下来的?”
  对方一听,立即警惕起来,口气严厉地质问道:“你们是听谁说的?”
  “《cellresearch》!这是中科院创办的一所生物及生命科学英文学术期刊,我们负责为他们把关。中华制造给他们投了稿,也向《nature》投了稿。《cell》就是受《nature》委托,过来考察是否真实的,确认属实以后,就给我们打了电话。”李志方觉得可能有问题,便一五一十大致说明了一下。
  短衬衫话也不说,转身就飞快向车队走去,找到前面第三辆车,弯腰低声向车里说了几句。
  很快,那辆车车门推开,一位银发老者从车上下来,转头向这边看过来。
  李志方看到对方,眼睛一亮,连忙快步走过去。
  “陈教授!这位同志说中科院带队的是陈教授,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你!”他大笑着伸出手,与对方紧紧相握。
  陈教授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比李志方大了十来岁,也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数十年的老专家。只不过两人一个在首都中科院,一个在下属的临海生命科学研究。
  而且他们在对待基因组计划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陈教授是慎重派,认为国家现在财力有限,支撑不起这么大一个项目,建议等等再看。
  两人为这事,可没少打嘴上官司。
  “你小子也不慢啊,招呼也不打,就悄悄跑过来了!”对方也很是惊喜,握着他手打趣,随即严肃道,“怎么,他们已经向《nature》投稿了?”
  “对啊,要不《cell》怎么会过来。我也是接到宋总编的电话,才知道他们搞出了耐高温聚合酶。而且宋总编已经确认过了,这是真的!”
  “哦?已经做过重复试验了?做了几次?”陈教授一听,连忙问道。
  “七次!宋总编全程参与,还亲手做了两次,确认效果非常好,完全达到了实用级!要不然我也不会一听,就马不停蹄赶过来了。”李志方说道。
  “这可麻烦了!”
  听到宋总编亲自确认了耐高温聚合酶的真实性,陈教授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些苦恼的样子。
  李志方一转念,笑道:“我临走前,让他先别忙着把这个结果告诉给《nature》,等我来了以后再做商量!”
  听到这话,陈教授眉眼都舒展开了,拍着他肩膀大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鬼精鬼精的,怎么可能就这样便宜了外国人!你吩咐得好,吩咐得好啊!”
  他兴致高涨,拉着他就挤进车里:“走!我们去看看,这个聚合酶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神!”
  确认了都是一家人,车队很快再次启动,驶入了中华制造。
第三百七十三章
交换
  在车上,李志方从陈教授口中得知,这次来的不只是中科院一家,还有卫生部、农科院、华清,都来了人。
  而消息,正是来自卫生部。
  原来中华制造职工医院在试验成功以后,就循例通知了主管部门,苏城市卫生局。
  卫生局不知道这个发现有多重要,拖了几天,才按正常汇报程序,与其他市里的卫生系统情报一起,汇总报给了省卫生厅。就这样一层层,消息用了一周多时间,才传递至卫生部。
  卫生部毕竟不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对这项发现的意义也有些吃不准,就联系了中科院、农科院、华清等专业部门,向他们求证这项发现是否有价值。
  一得到这个消息,中科院、农科院、华清等都震惊了,他们没想到,制约pcr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就这样被无意间解开了。
  他们立即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中华制造,再三确认了这个发现的真实性。
  得到中华制造肯定的答复,这几个单位全都沸腾了,迅速就组织了这个联合调查团,由一名副部长亲自带队奔赴苏城实地考察。
  实在是这项发现太重要了!
  以基因测序为例,三十亿个碱基对,即便次次成功,也最少要做三十亿次基因检测试验。
  按现在的技术手段,一次检测就耗时一个月,三十亿次最少最少也要三十亿个月!
  也就是三亿年!
  哪怕是全球科学家联合起来,各个生物实验室全都参与,也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完成整个测序工作。
  可以说,这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人类重大工程项目!
  现在参与的这些科学家,没有人能在有生之年,享受到这项工程的好处。
  但是当耐高温聚合酶出现以后,一切就大不一样了!
  原本一个月的检测,将缩短至几个小时,效率提升何止百倍!
  原本预计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的整个测序工作,如今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年,就能全部完成,从而揭示出人类生命的根本奥秘,为未来生命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其意义,可以说与当初登月计划中,美国人研制出土星登月火箭等值!
  没有土星火箭,人类就无法登月。
  没有耐高温聚合酶,基因测序就将是一件耗资巨大的漫长工程,无法惠及当代人!
  这就是为什么,这次一得到消息,哪怕还没有完全肯定,卫生部、中科院、农科院、华清就组织了联合考察团,迫不及待赶来苏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