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488

  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需要设计重新激活手段。
  在白云天主导下,一套完整的激活流程被他拆分为十几个片段,然后隐蔽地分解到不同的实验流程中,混杂着上百种已经证明错误、无效的实验方式,展开了测试。
  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平均每种细胞,就要做两百次以上的实验,而且这还是每种手法仅实验一次的情况下。要想获得更加可靠的实验数据,每一种还需要再做三四次,也就是针对一种细胞,就需要做上千次实验。
  全部完成整个科研计划,总计需要做数千次实验!
  光是单价两百元的一次性手套,就需要消耗五六万双之多,各种试剂、耗材,以及仪器工作小时等损耗,价值上亿!
  这样大的投入,还是一个方向并不确定的研究,国内根本没有财力可以支撑。
  不客气地说,若是国内其他研究机构敢向上级申报这种研究项目,除了得到一顿痛骂,不会有任何其他可能——除非你证明国外同方向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否则一分钱都不可能拨下来。
  国外倒是不缺钱,但也不可能这样无脑强来。
  而且,就算碰到一个同样钱多的烧手,又不懂科研规划,蒙头硬来的科学家,他也没这么多人手来做这么多实验。要知道,内热聚合酶的功效才刚发现,中华制造的厂房都尚在建设中,根本没有大量对外销售,目前的pcr实验仍然耗时漫长、长功率低下。
  因此,这个世上,能够像中华制造职工医院克隆研究团队这样,每天疯狂做数百例实验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每天数百次实验,就算是研究团队三十余名研究员一起上阵,也做得昏天黑地。
  十几天数千次实验下来,所有人都由起初的精神抖擞,变得麻木,大脑也失去了分析功能,只知道按着计划,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实验流程,记录实验数据。
  当一个月的实验结束,全体研究人员反应之迟钝,哪怕是当面跟他们开玩笑,也只会木着一张脸,毫无表情变化。
  白云天收集完所有实验数据,宣布放假一周时,研究员们表情木然,毫无反应。
  直到一分钟后,所有人才从石雕泥塑状态恢复成活人样,眼珠开始转动,然后猛然间,像疯了一样跳起来大喊大叫,几个女性研究员们甚至是抱在一起,哭出声来。
第三百七十八章
惊雷
  一个星期的休息,对已经变得有些傻掉的研究员们来说,是一剂最好的良药。
  绝大多数研究员都不愿再待在室内,或是与家人,或是与朋友,痛痛快快地在苏城周边游玩了一番。两对年轻的情侣,干脆结伴到首都去了一趟,游览了故宫,爬了长城。
  当一周的休假结束,所有人都满血满蓝复活,又充满了干劲。
  毕竟最枯燥的实验阶段已经结束。
  接下来是数据分析工作。
  这项工作,其实白云天已经替他们完成了。结束休假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就针对前期收集的数据,对研究员们进行了全面的说明,指出了数据反应出来,实验中各种好的或是不好的地方。
  众人群策群力,重新拟定了一项新的实验计划。
  当然,根据数据反应,剔除了那些效果不佳的实验方法以后,这次要做的实验数量,比第一次要少很多了,只有两千来次。
  研究员们齐心合力,只用了五天,就将实验计划全部轻松完成。
  然后是再总结,再讨论,再拟定新的计划。
  第三次实验,总数进一步压缩到一千两百次。
  第四次试验计划,实验总次数再一次压缩,只有八百次。
  然后是六百次……
  随着实验次数的一次次降低,成功率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提升。许多实验都出现了细胞分裂的可喜变化,虽然后期停止分裂,但这是决定性的突破!
  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
  前面那上万次实验,后面这几次数千次实验,没有白做!
  第一次出现细胞分裂的影像时,研究员们排队,每个人都贪婪地对着显微镜看了又看。
  几个情绪外露的研究员,又哭又笑。
  便是游锦,眼圈也红了,坐在显微镜前默然低头,久久不愿起来……
  虽然还有种种不足,虽然细胞成活率太低,虽然畸变率太高,可是,他们已经看到了前面的曙光!
  他们这条路,走对了!
  尽管这几次实验下来,大家已经很疲惫,可是精神上的亢奋,让他们不愿停下脚步。
  没有谁要求,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的研究员越来越多。
  有几名研究员,甚至在实验室外,走廊过道上打起了地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全部泡在实验室内。
  实验步骤一调再调,成功率也一涨再涨。
  在白云天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零散的实验步骤又一次被重新整合起来。为了掩饰自己在其中的操作,他也接受了其他研究员的建议,在这套流程中夹杂了一些前期试验中看起来很有成效的步骤。
  虽然这些步骤是不必要的,甚至会反而降低成功率,但他没有强行否定,而是顺应大家的意见,总结出了第一套科学的技术方案。
  在此期间,耐热聚合酶背后的交易终于完成,国内收获巨大,就连卫生部都跟着沾了大光。靠着中华制造职工医院克隆团队改良后的pcr技术,成功说服了国内高层,加入了国际基因工程计划,成为首创国之一,共享所有数据。
  而中华制造,也通过每周一次的数据交换,共享了人类基因工程的全部成果,为白云天完善他的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研究团队向《nature》的投稿,也在推迟了一段时间之后,顺利登出。
  紧跟着,在九月,又一次登出了他们的新论文《用胚胎干细胞克隆小白鼠的研究》。
  说实话,这份论文的含金量并不高。
  经过数十年时间,针对胚胎干细胞,克隆生物的研究早已成熟,类似的论文更是车载斗量。克隆团队的论文也平平无奇,毫无特色,按理说根本没有资格登上《nature》。
  只是源于他们在耐热聚合酶的发现、改良pcr技术的成绩,《nature》的主编打了让手,将他们这片并无突出之处的文章,也登了出来,感谢他们为人类基础生物研究所做的贡献。
  并且还主动打来电话,邀请团队再撰写一篇pcr改良技术的完整文章,准备整合前面所发的两篇论文,加上国际上其他科学家的投稿,出一期专刊。
  对此,游锦等人自然是兴高采烈答应下来。
  而且他们这次准备的论文,并不止这一片约稿,还会有一份体细胞克隆的论文。
  虽然知道这篇论文一出,绝对会成为震惊全球的一颗超级炸弹,但是白云天对此并未制止。
  反正按照历史,明年第一例克隆羊多莉就要诞生了,早早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体细胞克隆的研究,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不过,有了这篇论文,全球科学家绝对会疯狂地重复他们的实验,多莉羊再也不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例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生物了。
  事实上,随着实验不断深入,他们距离成功,也只剩一步之遥。
  白云天的猜测果然成真。
  当研究团队的投稿通过航空邮件,寄达《nature》,当天就让编辑部的所有审稿编辑、主编疯了。
  这还是研究团队,整合了前几次实验的初步文章,只是列举了分裂现象,还没有说已经开始向胚胎方向发展。
  即便如此,已经足够震撼。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体细胞,实现了自主分裂!
  在此之前,因为除胚胎干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都不能进行自我分裂,所以生物学界的公认是,用成年动物的细胞,无法培育胚胎。
  但是中华制造职工医院克隆团队,再一次打破了世界公认的常规,利用卵丘细胞、淋巴细胞等体细胞,成功实现了自主分裂!
  这在全球生物界,可以说是一记惊雷!
  《nature》的审稿编辑在看到论文的第一时间,眼睛就凸了出来,差点没有掉出来。
  作为全球最客观、最具客观性、最前沿的学术类期刊,《nature》的审稿编辑也具有相当学术素养,许多本身就是科学家转行,自然知道学术界公认的“成熟体细胞无法克隆”这一论断。
  但是这份投稿,竟然说他们已经利用体细胞,成功实现了自主分裂……
  如果投稿人不是中华制造职工医院克隆团队,如果不是有前面耐热聚合酶的公布,编辑绝对会第一时间将它扔到废纸篓里。
  但现在,他却疯了!
  然后,整个编辑部也都跟着疯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巨大的投入
  跟《nature》一样疯了的,是卫生部。
  当他们接到中华制造电话,说已经成功实现体细胞的自主分裂,并撰写了相应论文,已投稿给《nature》的时候,他们当场就疯了。
  这才多久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