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488

  只有游锦还很是为白云天抱屈。
  身处在研究中不觉得,但事后回想,剥茧抽丝,就能发现,他们每一次碰到困难,都是在白云天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轻松突破,整个研究过程才会这么顺风顺水,短短两个来月就取得了如此成绩。
  越是仔细回想,就越能认识到白云天在研究中的作用之大。
  说是白总独自领导了整个研究工作,绝非夸张!
  他完全有资格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接受全世界科学家的欢呼和尊敬。
  但白云天用眼神,制止了他。
  他可不想得什么诺贝尔奖!
  他不需要荣耀。
  荣耀归于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发明家、科学家,他只是借用另一个时空的成果,将它提前复原出来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树大招风。
  他现在身上的光环已经够多了,足够让国家给予一定的照顾,没必要进一步拔高。
  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无非是将他现在天才青年科学家的身份,替换为国宝,并不能再带来更多好处,反而是负面影响将接踵而至。
  比如接受国家重点保护,比如往来邮件都接受检查,比如说不能再出国……,等等。
  他可不想成为笼中之鸟。
  所以他才需要一个研究团队,以抹去自己的存在。同样,他在取得成果后,尽管不能拒绝游锦等人向《nature》投稿的举动,但也紧跟着就上报了主管部门,便是想用国家参与来让中华制造的影子更淡一点,从而将自己隐藏得更深一点。
  在他的主动迎合之下,卫生部、中科院等很快就派出了大批专家教授,与中华制造克隆团队一起,组建了一个极其庞大的新团队,开始了最后的研究。
  当《nature》的记者,赶到苏城时,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幕联合研究场面。
  上次的撤稿事件,让《nature》对《cell》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甚至一度影响到了两者的合作关系。这次求证,他们就没有再向《cell》求助,而是直接派出了两名资深记者,会同一名英国生物学家,途经日本时又带上了一名日本生物学家,共同赶往苏城,实地考察。
  可是车子刚刚进入苏城地界,就碰上了苏城政府会同国家卫生部、中科院的迎接队伍,葛书记、谢部长代表苏城与卫生部,对他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
  此后的引导、解说,全部是卫生部的官员在负责迎接,给记者和英日专家留下了深深的这是国家占主导地位研究项目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他们首先被引到了中科院、卫生部在苏城当地的几个研究所、医学院,看到上千名研究员参与,所有的生物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几乎都在开展克隆实验的宏大场面,更是深信之前的判断。
  经过外围的一番洗脑,他们最后才被允许进入中华制造职工医院。
  当他们看到实验室中那一件件先进的实验设备,再发现从事实验的全是中科院、农科院、华清、卫生部享誉多年的专家教授,而中华制造自己的研究员基本都是打下手时,最终肯定了他们的判断。
  毋庸置疑,这就是国家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研究。
  能够组织这样一场大规模研究,其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中国是第一个发现耐热聚合酶,并成功将之实用化的国家,有了这个成果,短时间重复pcr成为现实。当然要再接再厉,最快速度攻克克隆研究的技术难关。
  而中华制造,则是因为拥有目前中国硬件最好的生物实验室,所以才以联合研究的方式,参加进来。
  随行的两名英日生物学家,也是参加过上次首都新闻发布会的教授,曾跟游锦有过短暂的接触,知道他的水平其实不高,甚至从临床转为科研也才是近几个月的事,对他的评价很低。
  在实验室中,他们随意与原中华制造克隆团队的研究员接触之后,进一步确认了他们的判断——这些人,连在实验室打下手的资格都很勉强!
  显而易见,若不是需要借用中华制造的实验室,这些人连在这里立足的本钱都没有。
  经过慎重的考察,确认了实验数据,经实验室允许,一篇包含了部分实验数据的专访报道,很快就通过刚刚连通的互联网,传送到了《nature》邮箱。
第三百八十一章
全球狂飙
  这一期的《nature》一出,英国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炸了,法国炸了,德国炸了,东欧国家炸了,俄罗斯炸了,所有的欧洲国家炸了。
  美国也炸了,加拿大炸了,整个美洲的生物学界和医学界都炸了。
  东亚的日本炸了,韩国炸了,东南亚的新加坡也炸了,继而全亚洲都炸了。
  这项发现很快就突破了学术界的范围,被全球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所广泛引用。许多媒体用头版头条的方式,向民众公开了这项发现,并试图用大众所理解的方式,讲述它的伟大意义。
  一些下限较低的媒体,则直接使用了令人耸动的标题,宣布克隆人的时代到来!
  《拔你一根头发,明天将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你家里》《克隆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你的兄弟?子女?亦或是另一个你?》
  伴随着这股狂潮,无数的专家教授纷纷登上电视屏幕,或是提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技术角度阐述克隆人的可能性,和伦理道德角度的强烈抨击。
  一时之间,各种相互驳斥,甚至是冲突的文章充斥了整个世界。
  一些专家理性地告诉大家,体细胞分裂,尚不能说明克隆人就已经成为现实,还需要许多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
  有些专家,则力图安抚民众,表示即便克隆人成功,他也需要和普通婴儿一样,通过漫长的生长期才会长大成人,并不能和科幻电影中一样,直接跳出一个和母体同样年纪的克隆体,绝不会对现在的家庭、社会关系造成冲击。
  医学界则比较分裂。
  有些医生在欢呼这个伟大的发明,认为克隆生物技术的成熟,为以后克隆器官铺平了道路。
  通过自身细胞克隆的器官,将百分之百契合病人,再也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心脏病患者、肝肾患者、视力障碍病患,乃至残疾人,都将有希望迎来康复、重现光明的一天。
  还有些医生,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一旦器官克隆技术成熟,人类就可以通过更换受损器官,获得比现在更长的寿命,未来人类有可能活到一百五十岁,甚至是五百岁!
  但是也有些医生,则对此提出了强烈质疑。
  他们认为克隆人也是人,为了自然人而摘取克隆人器官属于杀人,应该立即制止这项技术的应用。
  还有些医生,则表示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即便衰老的器官可以更换,但是人的大脑衰老无可避免。所以就算器官克隆技术成熟,人类也没有希望活到五百岁,经过研究,他们认为未来人类寿命将在一百岁至一百二十岁之间。
  ……
  各种各样的论点,连篇累牍地出现在电视屏幕、报纸、杂志,以及民众的口耳相传,给所有人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尤其是在欧美。
  长久以来,欧美电影、电视剧中,对于各种新技术其实是存在排斥的,通常塑造的都是疯狂科学家、冷血的器官贩子等形象,向大众灌输“创造生命是对上帝的亵渎,对生命的不尊重”等思想。
  最早一部谴责创造生命的电影《弗兰肯斯坦》,就用缝合的针线、丑陋的外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八二年著名的电影《银翼杀手》,也是以机器人(电影中称复制人)为对象,讲述了他们被奴役之后暴动,于是被人类所消灭的悲惨遭遇。
  观众在观看这些电影、电视剧以后,一方面会为剧中这些非自然生命的悲惨掉泪,报以同情,但同时,又会留下深深的阴影,认为他们在遭到人类不公正待遇之后,一定会起来反抗,因而潜意识对这种行为持反对态度。
  因此当克隆人话题一传播开来,就在普通人中引来了巨大恐慌。
  宗教人士、哲学家、普通人、科学家……,全都站出来对这种技术的发展表示了巨大的不安,和强烈愤概。
  刚刚拍完纪录片《广岛》的知名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也趁势来蹭这个热度,宣布他因为最近的新闻有了一个灵感,决定拍一部关于克隆人的电影,并将邀请著名影星施瓦辛格主演,电影暂名《第六日》,亦或为《魔鬼复制人》。
  因为主演《终结者1、2》而名声大噪,去年刚刚拍摄的《真实的谎言》在今年又大获成功,并获得今年土星奖(科幻奖)提名的著名影星施瓦辛格,也予以了正面回应,称如果剧本好,不介意出演这个角色。
  好莱坞的推波助澜,进一步将这股狂潮推向更高热度。一些激进分子更是宣布,克隆实验本身就是邪恶的,应该加以禁止。
  部分宗教狂热分子,甚至对研究人员发出了死亡威胁。
  可就在全世界因为这个消息而震荡不安的时候,从中国再次传来消息:克隆实验室,利用一只母小白鼠的卵丘细胞,与另一只母白鼠的去核卵细胞结合,成功让小白鼠怀孕,生下了一胎三只胎儿。
  通过对幼鼠基因比对,完全与母本一致。
  由此,中国克隆实验室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例体细胞克隆生物,获得了成功。
  同时,实验室还宣布,下一步将再进行克隆兔的实验。如果成功,则将进行高等动物羊、猪的克隆,并最终将以灵长类动物猴为克隆对象。
  消息一经宣布,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
  宗教组织、人权组织、动物保护组织等多家国际性组织,带头举行了游行,对这种行为予以了强烈谴责和愤慨。
  此后,形形色色的组织或个人,也纷纷掀起了抗议浪潮。
  一些法律界人士,也纷纷呼吁应该立法,禁止进行人类克隆研究,甚至是禁止以人类近亲,灵长类动物为克隆对象,进行相关研究。
  许多国际生物制药公司、医疗界人士,也怀着种种目的,宣布支持制定相关法律,禁止类似研究。
  就在这股狂飙声中,克隆实验室再次宣布,第一例克隆羊“中华杨(好像写错了?)”诞生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切都是立场问题
  “你对最近的反应有什么看法?”
  谢部长请来杜炜逸,看着手中的报纸,眉头紧皱地问道。
  在他面前桌上,还堆着厚厚的报刊杂志,正上面的内容,基本全是国外反对进行克隆研究的报道。
  杜炜逸瞟了一眼,就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