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488

  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吗?
  不过是放弃自己在仕途的前途而已!
  “另外公司还承诺,假设徳汶的项目没做起来,最后失败了,你也可以回来担任保卫处处长一职,工资待遇与你在徳汶那边一样!”
  杜炜逸的第二个承诺,彻底击破了他的心防。
  “我回保卫处,那现在的处长怎么办?”仅剩的理智,让他提出最后的疑问。
  “他会在提拔后,另行任用:有可能是提为副总,也有可能派驻欧美分公司,反正不会比他现在的职务差——我们绝不会亏待为公司作出贡献的老员工!”杜炜逸毫不犹豫回答道。
  “我个人没意见!但是我爱人、孩子怎么办?留在国内?”
  李卫国再无任何疑问,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只是对于家庭的安排,他还有些顾虑。
  “你可以和他们商量。如果愿意去徳汶,我们可以为他们安排中层以上的管理职务。这么大个城市,衣食住行都需要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你爱人可以自己挑想去的部门。
  至于你的小孩,正在上初中吧?
  公司也会从子弟校抽调大批优秀的教师,过去成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配套教育资源……”
  李卫国诧异地插话道:“等等,大学?”
  “对!大学!我们会向徳汶方面申请,自行开办大学,满足高中毕业生以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能为公司源源不断培训出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杜炜逸挤了挤眼睛,笑道。
  李卫国一听就明白了。
  所谓向徳汶方面提出申请,无非还是贿赂当地部族头人。反正这是当地部族的领地,要成立什么机构,还不是部族头人说了算。
  “可是,国外的文凭,国内认吗?”李卫国还是有些担心。
  “你放心!”杜炜逸笑道,“国内奉行的是对等原则,只要认可国内学历的国家,国内也会同样予以认可。我们事前就已经咨询了教育部,我们自办大学的同等学历,国内也会予以认可。而且若是你不放心,还可以让孩子在高中毕业以后,回国参加高考嘛!”
  李卫国眼睛一亮:“可以参加高考?”
  “怎么不能!”杜炜逸大笑,“都是中国公民,只不过是随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已,又没有改变国籍,怎么会没有资格参加高考!”
  “那我就好,不过……”
  “你是问课本,是吧?”杜炜逸看出他脸上的犹豫,微笑着解答道,“你放心!我们所用的课本,与国内一模一样,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与国内没有区别。哪怕小孩日后回国考试,录取后进入大学,与同学相处,他也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应!”
  “太好了!”
  李卫国喜不自胜,心头压着的种种疑虑一扫而光,当即不再犹豫,站起身,果断道:“杜总,我这就回去办理离职手续,然后向您报道!”
  “好好好!”杜炜逸很是高兴,向他伸手,“你回去再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想法,若是有愿意一同过去的,不论多少,我们全都欢迎,保证绝不会亏待他们。”
  “好的!”李卫国大喜。
  这就是允许他带自己的人过去,能有一批信得过的手下,自然比单打独斗强许多。
  “等你办完手续,就立即跟保卫处协调,选拔一批人手,进行治安管理方面的特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教出一批合格的人来,随白总一道过去,负责那边的工作!”
  临走前,杜炜逸叮嘱道。
  挑选人员、培训、从无到有组建一个新部门,管理一座数十万人的城市治安工作……
  李卫国一想到这里,就禁不住热血沸腾。
  这种掌控整个大局的充实感,让他觉得好像重新回到了自己刚从警校毕业时一般,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精神抖擞,昂首挺胸大步离开。
第四百五十二章
艰难的约谈
  李卫国只是杜炜逸约谈的第一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他还要陆陆续续约谈上百人,或者更多。
  徳汶钢铁厂不仅仅是一座钢铁厂。
  它不同于普通的大型企业,其对各种生产、生活等配套服务的需求程度,甚至超过了超大型的国营企业。
  因为它孤悬在海外,周边没有任何配套。
  无论是工业生产上的需求,还是电力、水力等动力提供,亦或是商业、生活、娱乐、教育、治安,交通等社会职能要求……,等等一切,都无法依赖周边城市为其提供配套供应。
  一切都需要自给。
  与之相应的,就需要建立各种建设配套部门,其部门之复杂程度,与一座城市也没有区别。
  光是部门设置,就达到数十个之多,下属分支管理机构更是多达上百。
  只是任命每个机构的正副主管,就需要三四百名干部!
  这还没算机构内部各个分支科处负责人,若是加上这些人员,所需的干部总人数怕不有数千人。连同机构内部具体做事的办事员,累积所需的人员至少也要一两万!
  杜炜逸就是不吃不喝,每天二十四小时用来约谈干部,也不可能与每个人都面谈一次,最多就是考察一下各部门的正副主管,确认是否对方胜任工作。
  就是这个目标,他都实现得很艰难。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李卫国一样,会为了一个部门最高主管的位置而心动,一拍即合。
  事实上,他足足约谈了八百余人,有一大半的谈话对象,在他表示将提拔对方担任徳汶钢铁厂某某机构主管、副主管的时候,便当场毫不犹豫地予以了拒绝。
  这还是白云天给的名单。
  按照这份名单,上面的每个人除了具备机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并且对公司较为忠诚,愿意为公司作出贡献。
  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谈话对象,都表示坚决不去——哪怕被公司开除也不去!
  毕竟徳汶太远了。
  最关键的,是徳汶太穷了。
  关于徳汶开发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影像,所有人都能在公司内部网站上查到,有兴趣的员工都曾看过,然后一致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穷”!
  整个徳汶,除了海边狭长地带,其他地方全是山,无边无尽的山。
  视线所及,到处是墨绿色的树木森林。
  土人们住的房子,是一座座吊脚木屋,古老陈旧,看上去腐朽不堪。
  由于气候温暖,没有寒冬,所以大多数人只穿着一件单衣,还有不少人干脆就是光着上身,腰上也只是围着一件简单的围裙,连长裤都没人穿。
  完全就是原生态。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看来,大概会觉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极美。
  但在刚刚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希望生活更加富裕的国人眼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堪称恶劣,比国内的农村都还不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大家进入中华制造,好容易才摆脱了贫困的阴影,好日子还没过够,谁愿意去这样的地方受苦?
  别说他们不够忠诚。
  白云天通过记忆探测器,探得的结果自然是准确的,能被他列入名单的人,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公司发展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是作出一些牺牲。
  然而忠诚并非无限。
  就像第一批派过去探矿、进行初步开发的队员,他们已经在这块贫瘠的海岛上,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将近一年时间,却依然无怨无悔,仍在徳汶辛勤工作。
  让他们短时间前去徳汶工作,哪怕条件再艰苦,大家也可以忍。
  毕竟中华制造工资高、工作稳定、在国内有着极好的口碑,工作说出去体面,为了这份工作,大家都不舍得放弃,哪怕外派任务苦点、累点,大家也能忍耐。
  反正项目总有结束的时候。
  等到项目完成,他们就可以回国,用自己一年的辛勤付出,获得加薪、提拔的回报。
  可是忍耐也有限度。
  若是告诉他们,去了徳汶以后就不能再回来,哪怕工程结束以后,他们也将待在那边。并且不但他们,包括他们的妻子、孩子都会跟他们一起,也要在徳汶安家,长久工作、生活下去,那搞不好所有人都会立即哗然,然后愤而回国。
  哪怕失去工作,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极限!
  中华制造终究只是一家公司,并不是国家,没有国家民族大义,可以让员工为它无私奉献,牺牲自己。
  公司的忠诚,就是合则留、不合则去。
  谁会傻啦吧唧,为了公司的发展壮大献了青春不说,还把自己子孙也给奉献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