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488

  也可以说是对公众健康的负责。
  连馥颖隐隐察觉到了这种特别对待,心里有些难过,她强压住眼角的泪水,努力笑着面对父母:“爸,妈,我这个病,还是不要去单位上班了吧,以免别人害怕……”
  “胡说!你这病咋了?专家他们不都说了,你只要按时服药,就不会有传染性!再说了,只要你不说,上面不说,谁知道你得了这病!”一向柔弱的连母,此刻像一头被激怒的母狮子,抱着自己的孩子,怒目圆睁地高声叫起来。
  作为父母,她愿意相信研究所专家的话,知道正常接触不会有传染。
  但哪怕即便有传染,她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女儿。
  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比她自己的命,还要值得珍贵!
  如果可以,她甚至愿意与女儿互换,让她来承受病痛的折磨!
  连馥颖又是感动,又是难过,眼泪怎么忍,也忍不住,簌簌地往下流。
  她第一次,为自己曾经的愚蠢感到后悔。可事到如今,后悔又有什么用,她只能坚强面对。
  只希望所长说的是真的,她这病真的有救。
  要不然……
  “馥颖说得对,纸包不住火,她这样小心翼翼,总会让其他人怀疑的,反而对她不好。他们不像我们,不管馥颖得了什么病,她都是我们的女儿,对她不会那么宽容,到时候她更难过。”对着屏幕认真研究了很久的连兵伟,点着屏幕,疲惫地说道。
  “你这老东西怎么说话呢,这是你闺女!你不让她工作,那让她怎么活?”本就满肚子火的连母,怒气冲冲对着老伴发火道。
  “你不要胡搅蛮缠,谁让她不工作了!我说的是,不让她去单位上班,我们可以自己开个店,自食其力!”连兵伟也生气了,摘下老花镜说道。
  “你才是胡搅蛮缠……”
  “自己开店?”连母还要跟他理论个明白,连馥颖连忙抱住母亲,接过父亲的话头问道。
  “对,自己开店!”
  都是为了女儿,连兵伟也不想跟妻子吵架,笨拙地握着鼠标,费力地拉动下拉条,在备注说明的条款中,找到了关于自主创业的说明。
  “你们看,这里说了,钢铁厂实行的是公司化统一规划,其实质就是一种缩小的计划经济。但计划经济的痼疾是反应迟钝,且只关注重点,而忽略局部细节。
  因此,公司将有意放开绝大部分行业,委托给个人经营。
  个人可以租赁公司提供的经营性场所,从事加工、零售、餐饮、通讯、交通、娱乐等经营活动。
  这里一共列出了几百种允许从事个体经营的项目,我们完全可以找一个适合馥颖的项目来做。这样就不需要跟外人打交道,而又能挣到钱。
  等过几年,研究所找到了治好馥颖病的方法,到时候她再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做,也不耽误。”
  连兵伟耐心地跟妻子解释。
  连母有些心动:“可是,可是我们哪有本钱来开店?再说,有啥是适合馥颖做的呢?”
  餐饮显然不行。
  “人家说了,自主创业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出资,租赁场地经营。另外一种则为委托经营,即由公司出场地、设备、供货,根据出资多少占不同比例股份,经营者就相当于是承包人。这种方式,经营者只能按照当初约定的份额,分配盈利,其余部分上缴,虽然所得没有独资高,但风险也低。”连兵伟专心研究良久,已经吃透了公司政策。
  他戴上老花镜,吃力地上下拉动页面,找到他看好的几个项目,一一指给母女俩看:“至于项目,看,这个,社区放映厅!馥颖只需要躲在放映室里放片子,我觉得这就很适合她。
  还有这个,网络销售,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家工作。
  其他的还有文学创作、电脑绘图、程序设计、文字翻译、音乐制作……,像这样纯幕后的技术工作很多很多,馥颖完全可以先报名去学,学会了再接工作。
  另外你们这个什么网络游戏工作室,好像也是在家上班……
  还有这个……”
  连兵伟兴致勃勃地说着,将他认为合适的职业、岗位,挨个细数给老伴、女儿听,情绪越来越亢奋。
  听着他的细说,两人眼中也放出了光芒,对于未来终于有了一丝丝信心,不再恐惧。
  或许,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第四百五十九章
千金马骨
  经过数月的准备酝酿,赶在九六年底前,大规模人员转运终于开始。整个转运工程,要将如今已超过六万的人员,从苏城海运到徳汶,在力波上岸。
  人员运输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要将几万人从苏城运送到异地,就算运力最大的火车,不考虑乘客舒适性,全部编组硬座车厢,一列标准十八节车厢的列车,也只能运送二千三百人。
  哪怕是每天一趟专列,也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将人全部运过去。
  而且这一个月还要为先期到达的人,安排接送,准备数万人的住宿、饮食,就组织工作而言同样肩负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经过反复讨论,中华制造将登船出海的港口,选在了苏城代管的太仓市,这里有一个新建的对外货运码头。
  毕竟两地不到百公里,汽车开得快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开得慢点,路上再堵堵车,总共也就两个小时。
  即便如此,要将如今多达六万余人的庞大队伍,从陆路运送到九十公里之外,中华制造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公司自己的四十几辆大巴车全部出动,还向苏城求援,借用了市旅游公司的二十几辆旅游车,五十几辆公共汽车,加上各种上百辆各种乱七八糟的货车、轿车。
  上百台各式车辆,也不过能运八、九千人。
  最后,还是得知了情况的兵器工业总公司,从邻近的机械化师抽调了数百台军车,才算是满足了将所有人一次性运了过去的要求。
  车队规模极其庞大,近千台车浩浩荡荡排开来,按平均五十米一台车来算,也足够将苏城到太仓码头的沿线道路全部铺满。
  还能打一个来回,车头咬车尾,形成闭环。
  这样规模的车队开上路,其他车辆都别想走了。
  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经过与苏城市委协商,最后运输被安排在了晚上。
  提前一周,苏城交管部门就对外发出公告,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时起,对十五号国道苏城至太仓港一线进行全线封闭,禁止社会车辆通行。
  码头方面也做了特别安排,将一至七号码头全部空出,还在每个码头单独安排了一个专门的下客区,足以让二十辆客车首尾相接,排成两列,同时下客。
  经过一周的紧张准备,十二月二十五日,人员转运工作正式展开。
  数千名公安干警,以及交警均已到位,分散在沿线两侧,随时做好了疏导交通、处置突发状况的准备。
  第一辆大巴凌晨零时准时出发,在沿线良好的照明和公安交警的目送下,一路风驰电掣,只用了一小时二十六分,就抵达了黄埔码头,人员下车。
  随后,码头区就没有断过。
  一辆辆客车呼啸而来,被安排到各个码头,人才刚下完,又立即狂奔而去。
  “真壮观啊!”
  白云天站在船头甲板,望着下方灯火通明的码头,感慨不已。
  码头的灯光全部打开,亮如白昼,他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群群人员肩背手提,带着他们认为贵重的家当从车上下来,来不及打量四周,就被工作人员引导到了一旁。
  当他们还在一脸茫然,准备向集合点走的时候,紧随而来的车队就停到了他们刚才下车的地方,开始下人。
  而在他们前方,初步整好的队伍,已经在船员的带领下,步向客轮停泊的码头。
  在此之前,先行一步的队伍,正仰头望着小山一般的巨型游轮,张大着嘴,带着紧张的表情,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小心翼翼地踏上了跳板。
  客轮内部,更早登船的人员,已经好奇地张望着游轮内部设施,听着中华制造的随船领队讲解注意事项,领着发放的晕船药,在船员带领下前往各自住宿的舱室。
  一环紧扣一环,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精密地运转着。人员一批批到来,又立即被一批批送上等待的游轮,源源不断,宛如流水。
  呜!
  一艘游轮装满了人,拉响汽笛。
  电机启动。
  舷梯开始收回,船员关闭了登船入口,通知码头解开缆绳,收回固定锁链,船只缓缓离开泊位,驶出港口。
  在外港等待的游轮,则拔锚起航,接替它的位置,靠上泊位,固定船身,放下舷梯,迎接下一批乘客的到来。
  整个流程紧张而又有序。
  陆路人员运输需要动用庞大的车队,海运也不简单。
  别看海船体积庞大,靠在码头边,看上去如同巍峨的城堡,似乎多少人都能装得下,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一艘专职运送旅客的客轮,它除了必要的容纳空间之外,还要考虑到海上漫长旅程途中的舒适型。船只要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让旅客不至于在漫长的旅程中,产生局促感,导致心理不适。
  另外,大海上诡异多变的气候,对于船只,尤其是早期船只远洋航海的安全性,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船上乘客的多少,除了空间、食物、饮水等生存必备需求之外,还要与救生艇的承载人数相匹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