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488

  加工出来的装配也是个大问题。
  由于尺寸不够标准,装配时会变得格外困难,需要工程师与老技工一道,想方设法完成。有时候只能采用一些土办法,暴力强行装配到位。
  这样的装配结果,就是设备初期运转良好,精度也马马虎虎能满足需要,但稳定性较差。零部件装配不到位带来的碰撞,会从根本上降低设备的加工稳定性,更多的废品才能出一个合格品。
  而且部件故障良多,用不了多久就会坏。
  可怕的是,坏了也不好修,就是将原来的老技工叫来,他也会挠头。
  不少设备坏了以后,就只能厂家自己制作一个精度不够的部件来替换。于是机床性能进一步降低,越用越差,最后只能降级当一般机床使用。
  这就是国产设备,总赶不上进口货的根本原因。
  “没事,万事开头难嘛。只要我们不放弃,一点点进步,总能赶上、甚至超过欧美。相信我,我们会越来越好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白云天俯瞰夜幕中的建设场景,心中豪情万丈。
  或许在原来的历史上,国内要经过数十年艰苦努力,才能拉平这个差距,追上世界先进水平。
  但现在有他,一切又将不同!
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目标——工业母机
  白云天面对着电脑,通过内部管理系统,将一个工作指令,传到了特钢厂的主机上。
  这套系统本就是未来信息时代的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密布的信息传感器,它可以对一个城市规模的人类聚居区进行全面监控,实时管理。
  白云天针对当前情况,删减了大量的信息收集、管理模块,只留下了对传感器设置丰富的工厂管理模块。
  通过这个模块,他可以对工厂直接下达指令。
  特钢厂的指挥室很快就看到了主机显示出来,混杂在其他任务之中的指令,确认了指令发出方的权限以后,就按照操作手册,下达了生产任务。
  目前特钢厂没有对外承接业务,所有的产能,全部用于满足内部需要。
  当然,这也要算钱。
  比照国内,中华制造各个部门都不是无偿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而是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等以后各个配套工厂、部门建设完成以后,他们还会拥有一半的自主份额,可以自己决定用一半的产能来生产什么,对外承接业务,赚取利润。
  相应的,企业主管的考核也分为内部与对外两部分。
  对内生产计划,考核其是否如期供货,产品数量、质量是否达到对外销售同类产品;对外,则以利润为唯一考核目标。
  前者是硬性考核指标,达不到,赚钱再多都会被撸掉。
  后者则是考核企业主管的经营能力,达不到基准线同样会被调职,甚至解雇。
  白云天即将组建的监督部门,就是负责这个的。
  特钢厂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当前技术条件的极限,指挥室在接收到指令后,并不需要太多干涉,直接点击确认,就能将其列入生产计划。
  主机系统会根据指令的详细说明,将其生产流程分到相应的部门,分步执行。
  物料部门最先接到指令,随后根据列出的表格,将所需原材料准备妥当,分门别类装入特制的物料箱,随后用电动车送到质检部门。
  质检部门接到指令,指派质检员对物料进行抽检,确认标号、等级相符,确认以后,将物料转送后勤部门。
  后勤部门接到物料,核对生产计划无误,将物料箱装配到对应的入料口,由其完成自动添料程序。
  生产车间检查各流程审核结果,确认生产计划,最后开动设备,完成加工。
  每个环节,都实现了定职定岗的责权划分。
  当产品加工完成,发现并不符合要求,便会由技术部门组织调查,反向追溯流程,确认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再根据环节确认是设备故障,还是人为失误,从而精确地确认责任人,呈报主管部门对其给予惩处。
  这套流程说来平平无奇,国内其实搞的也是这一套。
  中华制造与国内的区别,只在于监管的难易度。
  国内企业干部只需要对上级部门负责,厂子搞得好还是坏,对他有一定影响,但最终还是看主管部门意见。由于国家管理体系庞大,反应链长,因此上级部门其实也不是主要受益者,只是官僚体系中的一员。
  区(县)局上面有市局、市局上面有省厅、省厅上面还有部,部上面才是最高领导人。
  在这套官僚体系中,长官个人喜好占了绝对成分。
  因此,只要上级主管没看法,企业干部做得再差、职工意见再大,他也能继续干下去。
  但中华制造不同。
  首先它的规模比国家小太多了,双方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以国内举例,在力波钢铁城建成之前,白云天充其量算是一个镇长,连县长都不是。
  即便建成,它的规模也就和一个县相当,还是一个很小的偏远县。
  这么小的规模,公司表面看是树状模式,实质却是扁平化管理。
  只要他想,要看到下面的方方面面,那是轻而易举。通过视察、走访、听取手下汇报、调取数据都非常方便,也绝对做到对任何一个厂矿、部门都有清晰的判断。
  有了准确的信息反馈,要做出决策就容易了。
  有他这个大老板随时监察,所有的下级都如芒在背,很少敢做小动作。即便做了,被发现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从而丢掉自己的饭碗。
  所以中华制造的管理效率,远高于国家——哪怕是再小的国家。
  说穿了,就是扁平化管理胜过了等级式管理。
  但他只有一个人,精力只有这么多,能够掌控的范围也只有那么大,一天能做的决定也有限。
  管一个镇他得心应手,管一个县就有些吃力,一旦中华制造的规模扩张到市级,他势必无法面面俱到。若是中华制造扩张到数千家分支工厂、部门,光是把每天的报表看一遍,就足以耗光他所有时间。
  到那时,他还是需要一个高效、廉洁的管理体系。
  ……
  白云天如何管理公司,特钢厂自然是不关注的,他们的目光此时全部集中在上级下发的指令上。
  一炉炉物料变成钢水,经程序控制的温度变化、添加剂、合金配方,在催化剂作用下变成各种碳素钢、合金钢。
  钢水倾倒,经过粗轧变成一张张钢板、一枚枚钢锭、一根根钢管,送达库房。
  然后这些钢板、钢锭、钢管,又装上车,被送到了机械研究中心的实验工厂。
  李莲、夏国凯、华新等六名新生命,已经带人等在了门口。
  接到消息的白云天,也随后赶到,主持工作。
  李莲、夏国凯等六人,全部都注入了技工技能模块,其中包括了国内八级技工所熟练掌握的车、钳、刨、焊、热工艺等传统精加工技能,还包括了从《制造史回顾》中整理出来的精密测量、精密定位、计算机辅助制图、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非常规的腐蚀、激光切削、超声波加工、电解加工等特种加工工艺。
  对于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技术,他们也有极为成熟的理论技术支撑。
  为了完成这次非常重要的任务,白云天还提前将周英祥等一批七、八级老技工,也从国内万里迢迢请了过来,临时助阵。
  所抽调的人手中,还隐藏着十数名八级老技工、三十余名七级技工,打下手的都是六级技工。
  这些人,当然是在中华制造招人时,被国家悄然塞进来的。
  白云天自然是笑纳了。
  如今聚集在这里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可以说是国内最顶尖的技工高手。其含金量之高,怕是国内最重要的重点工程都无法比拟。
  望着一车车送来的特种合金,白云天踌躇满志。
  就技工水平来说,其实他在国内就能抽调出这样高密度的老技工群体,就算中华制造没有,通过兵器工业总公司向国内求援,总是能凑齐的。
  可他在国内不能干!
  此前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其实并不特别引人注目:电池、电机小有突破,纯平显像管、3D显卡让人看到了他的价值,但也不比国内科学家更值得期待。
  至于变速自行车、组装电脑、变速箱……,好吧,那就纯熟笑话。
  只有定向器官克隆技术,让全世界为之震动,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技术大突破。
  可究其本质,也就是将现行的克隆技术给成熟化了,实用价值、尤其是商业价值还非常有限。
  一套克隆实验室的高昂成本,要想建立更多的实验室来大批量克隆,光是成本就会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就算建起来了,也别想收回投资。
  由于白云天的隐瞒,器官定向克隆技术存在严重缺陷,克隆体成功率仅有百分之几。而且培育周期非常长,通常需要一年以上。
  投资大、周期长、成功率极低,所以他发明的定向克隆技术在这个时代只具有突破性意义,但实用价值非常有限,充其量能让个别的超级大富翁、政治领导人改善身体衰老的器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