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488

  装配好坏,直接决定了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否能达到设计预期。
  这需要极高的系统总成经验。
  论单一零件的加工精度,日本、德国的确将其做到了极致。可是最高的加工精度,组装出来的设备,并不代表也是性能最高。
  价高质差的豹2、F2,都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装配是在专用的无尘洁净车间内进行,进入的人,都经过了严格的除尘程序。
  没有装配任务的人,也不肯放弃这难得的学习机会,都站在整幅落地玻璃墙外,激动地现场观摩。
  装配位置,就是以后的工位,不会再移动。
  在白云天亲自监督下,一个个零件被轻轻巧巧地装入到了合适的位置,严丝合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没有一处动用到强行暴力装配。中间所涉及到的总装工具、技巧,让王敏、陈志文等一干专家叹为观止。
  装配的过程用了两周,尚未装上外部挡板的机器,在灯光下反射着璀璨的光芒。
  白云天亲自动手,与李莲等人一道,运用各种测量仪器,对所有部件进行了严苛的检查,确认完全符合安装要求以后,王敏等国内专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抢到了安装设备外壳的工作,将一块块挡板安装上去。
  随着最后一块挡板螺钉拧紧,一台三米五高、十五米长、五米宽的七轴加工中心,就此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一刻,人们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白云天也对这台加工中心格外满意。
  在航仪厂,他曾私下里自制过一台三轴加工中心,对当时提高中华制造的加工精度,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然而由于当时没有太好的材料,许多零部件都只能选用较次的材料。用了一年多以后,一些关键受力部件都出现了明显的形变,导致加工精度迅速降低,只能作为普通加工中心使用。
  后来他还造过一台五轴加工中心,用来制造实验工厂的这些设备。
  在他离开前,其使用寿命也仅有不到半年了。
  就是当前实验工厂这些设备,如果没有相应的零部件替换,也用不了多久——精密程度越高,它的寿命就越短!
  但这台七轴加工中心不同。
  所有人都不知道,它的各个关键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特种配方的合金材料。其屈服强度、韧性等物理特性指标,比国外的同类产品还要高出许多,无故障使用寿命,至少在数年以上。
  维护良好,足以让它正常运行十几年。
  等它寿终正寝,白云天早就造出更多精度更高、性能更好的设备了。
  不过在当下,它是实现中华制造跳跃式发展的关键!
  “开机试运行吧!”
  “对,可以试运行了!”
  围观众人,已经不想再等到明天再进行设备试运行了,所有人都提议道。
  “好,择日不如撞日,既然还有时间,那我们就开机试运行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白云天从善如流,一口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做个什么呢?”某位专家问道。
  是啊,做个什么呢?
  通常机床试机,简单的就是做个陀螺,要求高点的就是做一个复杂工件。
  可眼前这台,却是众位专家亲自参与,建造的自产最高精度的加工中心。
  大家对它又是期待,又有些忐忑。
  给它的期待太高,万一达不到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会有多么难过。
  “要不……,我们做一个模型吧。听说十号工程已经开始了样机制造,我们就做一个缩小比例的模型,希望它能顺利研发成功,在未来保卫祖国的天空!也象征我们的加工中心,能建造出更多更好的装备,你们说怎么样?”
  一个专家试探地说道。
  “好!这个寓意好!”不少人都赞扬起来。
  十号工程对外是保密工程,可对内部人士来说,知道的不在少数。
  “可十号工程的样机都还没出来,我们有怎么知道它的实际尺寸数据?”有人质疑道。
  “竞标会上,不是拿出了设计图吗?就照它来做好了!”
  “我记得,我来画!”
  一名工程师兴冲冲抢出列,在工作台上展开图纸,执笔就画了起来。
  其他的人也兴致勃勃,围在他身后,看他绘图。
  大家都是浸淫机械行业数十年的专家,画图能力是他们吃饭的基本功,很快就画出了十号工程的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机头、机翼、机尾、起落架严整规范,就像是即将送去参与展示的样本。
  “漂亮!”
  “帅!”
  大家夸奖的,不是这位的绘图功底,而是十号工程。
  因为这是新中国空军有史以来,第一台没有采用正面进气的战机,那方方正正的侧面进气道,代表了空军战机设计根本性的变化。
  和原来大嘴的机头比起来,这样的进气口怎么看怎么漂亮。
  有了范本,编写自动加工程序只是小菜一碟。
  不过大家对自动加工中心的系统还不熟悉,大家都谦让地将这项光荣的工作,交给了李梦的小组。
  李梦也不推辞,高高兴兴就接受了大家的指派,短短半小时就现场编写出了控制程序,然后在众人热切的注视下,输入了主控电脑。
  “开始吧!”
  白云天微笑着在所有人的簇拥下,按下了启动键。
  透过玻璃面板,只见里面钢屑飞溅,冷却液滚滚而下,一个普通的合金钢锭,一点点被切削成型,渐渐显出了一架银色战机的轮廓。
  当加工结束,刀具复位,工作舱板打开,机械臂伸出,向众人展示出一架栩栩如生的银色战机。
  现场掌声雷动,泪水飞溅。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主动送上门的好处
  一辆黑色的新款奥迪A6轿车,沉稳地行驶在宽阔而空旷的马路上,将一栋栋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物抛在身后,驶入一个巨大的广场。
  广场占地约六万平,占地宽广,四面各有一条主干道,交通四通八达。
  广场中心,竖立着一栋造型优美的建筑。
  它由一栋主楼和八栋副楼组成。
  与惯常四四方方的建筑不同,主楼是一栋十二层高的环形楼宇。在楼宇正中,有一个直径六十米的生态园,巧妙地将园林绿化、通风、温度调节集于一体。
  八栋副楼并未直连在主楼上,也没有独立在外,而是通过一条三十余米的玻璃长楼,将两者连通。
  玻璃长楼以高强度合金为承重结构,墙壁、地面、屋顶,所有主体部分全部使用高透光度的整幅玻璃,仿似一个纯粹用玻璃建造的水晶宫。
  高度透明的玻璃,让人从外面看去,一个个来来往往的人员、十几部上下穿梭的电梯、层层相连的自动扶梯、铝合金扶手,就好像是处在无重力状态的外太空,将科幻色彩与美学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美不胜收。
  八栋副楼也是与众不同。
  它通过八条玻璃长楼与主楼相连,放射状向八个方向伸展开来。
  副楼的主体造型也不是普通板楼,两道弧弯让大楼看起来就像是随风摇曳的叶片。叶片一段与玻璃长楼相连,高度和环形主楼等高。
  随后大楼便向上抬升,当高度达到十五层以后,便又一层层逐级降低,最后与广场地面相接,分割出相互独立的小广场。
  从上方俯瞰,整个建筑群就好像一朵向日葵,主楼构成它的花盘、副楼就是它周围的叶片。
  这里,就是刚刚投入使用的钢铁城行政大楼,它还有一个俗称,就是向日葵大厦。
  “真漂亮!”
  “真奢侈!”
  司机小吴与袁处长同时发出了不同的感慨。
  袁处长可知道这组群楼,花了多少钱。
  眼前的建筑占地极广,可是由于中空庭院、起伏的楼层,导致它的实际使用面积仅有二十万平,至少浪费了百分之六、七十的地皮和可用空间。
  并且为了好看,大量采用了弧形造型,大大增加了建筑难度和成本。
  建造这样一组群楼,若是在国内,哪怕全部是十七层的高楼,总造价也不会超过六个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