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488

  ……
  一方欢喜一方愁。
  不谈尼康、佳能等企业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也不说欧美因为对方抢了订单而咬牙切齿,以及国内购买这批光刻机的用户,紧张地为设备到来而做准备。只说在信息产业部和教育部,因为白云天的答复,分别表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同样是一喜一怒。
  “什么?他们答应我们派一批学员过去,接受短期培训?快,立即布置下去,让下面的研究所和单位,抽调技术骨干力量,前去力波接受培训!”
  方部长听到消息,仰天拍额相庆。
  “瞎胡闹!他们一家企业自己搞的民办学校,居然也敢称大学,还妄想列入985名单,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教育部内,得知中华制造的要求,不少人都拍了桌子,义愤填膺。
  白云天的一句话,在两个部委内部,引发了激烈的反响和争论。一边是兴高采烈让下面的科研院所、企业选拔人才,准备前去接受培训;一边则是对中华制造的非分之想冲冠而怒,极力反对。
  高层对于这个要求也有些难以抉择,暂时没有发话,而是让下面的部委先通过内部讨论,再作出决定。
  不过上面还是发了话,要求教育部认真对待这一要求,不要匆忙下结论,一定要对中华工业大学做详细调研之后,以事实为依据,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再做决定。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态度。
  面对这一要求,教育部也不好立即判定中华工业大学不合格,而是匆忙讨论了一套评判依据,准备抽调一批人手,前往中华工业大学“考察”对方资质。
  就在眼看距离新年还有两天的时候,两个部委却都无法休息,紧张地忙碌了起来。
  虽然部里非常重视,可是各种必要的准备、选派合适的人员,还是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为了响应上面的要求,特事特办,一旦确认名单,考察团、培训学员就被匆匆从天南地北调来,汇集到北京,经过简短的统一思想、强调纪律之后,年也没来得及在首都过,就从津门出发,坐上了驶往力波的航班渡船。
  随着钢铁城人员逐步满足需要,当总人数达到四十万以后,中华制造就解除了租赁业务,没再组织万人规模以上的大规模客运。
  现在中华制造只保留了三条远洋客轮,负责两地的人员往来。
  由于一次往返就长达一个月,就算单程也要半个月时间,所以教育部考察团成员与信息产业部前去接受短期培训的学员,便正好登上了同一艘船。
  这次培训和考察,都实施的非常仓促,以致众人连过年都没来得及,就稀里糊涂地上了船。
  等到游轮拉响汽笛,缓缓驶离码头,不少人才从前期的紧张烦乱中理清头绪,怅然若失地望着渐渐变小的码头,怨气冲天。
  “我本来想带老婆孩子回家过年的,这下全泡汤了!”
  “这都是谁在瞎指挥,大过年的不让人在家待,非把我们赶到海上去吃苦,然后去一个鬼影子都看不见的荒岛学什么习!上面的人是不是老糊涂了,拍下脑门就是一个主意,有这么折腾人的吗?”
  “你还好,我可是说好了要跟我对象,回她老家见父母的。结果上面一个调令,就让我立即赶到了北京。还没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车子拉到了码头,递给我一张船票,就把我塞上船了!我现在只觉得欲哭无泪,昨晚跟女朋友打电话被骂了个狗血淋头,问我是不是不想跟她去见父母,才骗她说去学习……”
  几名参加培训的学员,生无可恋地望着已经看不见的码头,欲哭无泪。
  他们看见旁边不远处,一位穿着厚厚的棉衣,双手拢袖,看着跟守门大爷一样安静站立的老人,同情地问道:“老大爷,您哪个单位的?看您都多大年纪了,难道也是去钢铁城学习的?”
  “我?”老头缓缓转过头,看了他们一眼,又转回去,继续远眺着大陆方向,口中略带痰音地说道,“我是去看他们怎么教学生的!”
  “我靠!”
  这么巧?他们这是学生在背后说怪话,被老师当场逮到了?
  几个毕业没几年,一口流行词汇的年轻技术人员,带着对老师的天然畏惧,顿时吓了一跳,回想刚才的满口怨言,都是脖子一缩。
  不对,这位可说了,他是前去看对方如何教学生的。
  所以说,他不是老师,而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好像这更可怕!
  “老师贵姓啊?请问您在哪高就?刚才说去看他们怎么教学生,是什么意思?”几个年轻人胆子比较大,再加上对方也不是真的教导主任,便向他身边凑了凑,好奇地问起来。
  “免贵,姓李。不是啥大官,就教育部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过去考察一下他们的教学资质。你们呢?远渡重洋地,去学什么?”老头子一副久历风霜的平静,声音不高不低地问道。
  “看你这架势也不是啥大官,要不怎么会大过年的被赶到船上过年!”
  众人同病相怜地叹了口气。
  “我是湘南机械厂的工程师,这次是奉命去一个叫力波钢铁城的地方,接受两个月的培训。说实话,来之前我连力波这地名儿都没听过!”一个青年工程师埋怨道。
  “我是鲁东精密机床厂的,跟你一样,前一天还趴在绘图板上搞设计,第二天就被踢到北京,简直是倒霉透了!”另外一个戴着厚眼镜的青年设计员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大家都是可怜人。
  “我川南化工厂的……”
  “我是广州发动机厂的……”
  “……邯郸测量仪器厂的……”
  “……苏城计算机所……”
  ……
  众人将自己的单位、职称一个个报出来,最低都是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级别,而来源更是天南海北哪都有,且单位性质更是各有不同。
  老头眼睛都瞪圆了。
  “你们不是一个厂的……,不,是不是一个行业的?”他一脸的震惊问道,“你们的行业这么杂,难道都是去力波接受培训的?”
  “大多也算是同行吧,我们这几个都是从事机械行业的,他们是电子方面的。当然细分差异就大了,比如我主要是做精密机床设计的,他是搞轴承方面的,他是控制系统的,这个冻得流鼻涕的家伙,听说去年领头搞的一款刀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个相貌堂堂的青年人,将众人的工作方向记得清清楚楚,准确地说了出来。
  “我靠,我记得那小子,听说是去年才从哈工大毕业的,好像是姓胡……”
  “胡正义!”那个被指出曾获科技进步奖的青年,吸了下鼻涕,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懒洋洋道。
  “对对对,胡正义,厂里在传达表彰会情况时,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你说好好一个姓胡的,干嘛不叫胡斐、胡大刀,非要叫正义。你都胡来了,还正义个……那个!”一个青年最贱地抢着说道。
  胡正义勃然大怒:“我叫什么管你屁事!你的名字又有多好听了,张克爽,你干嘛不叫郑克爽!”
  一群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年轻人,就这样针对彼此的名字吵开了。
  然后在争吵中,彼此也都知道了对方的名字。
  很快地,不断有人惊呼道:“赵晨,是不是沪上十三所的那个赵晨?我记得你好像写了一篇关于隧道式电子显微镜改造论文,对我们启发很大啊!”
  “……徐茂,这名字我好像听过,你是不是提出过一个关于晶相结构优化的文章?”
  “苏跃文啊,如雷贯耳了,想不到我们在这里碰到了!”
  年轻人性格热情,彼此又都是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技术骨干,随着相互介绍认识,顿时架也不吵了,激动地拉着自己熟悉的同行,兴奋地讨论了起来。
  老头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
  这些人显见都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技术员,而是各个行业崭露头角的青年工程师、科研人员,都是所在单位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未来是准备挑大梁的。
  单论基础来说,这些人已经将本行业知识完全吃透了,就算和著名老工程师、资深科学家比起来,也不差多少。他们欠缺的,只是具体的工作经验,和广阔的视野,一旦完成这个升华,每一个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
  这么多未来的总工、科学家就被上级一个命令,全都聚到了一起,前去力波钢铁城接受培训。
  钢铁城有什么底气,敢充当这批精英栋梁的老师,给他们上课。
  而且还不是局限于一行一业,一个具体方面,而是涵盖了机械制造、动力、数据通讯、微电子、计算机等全工业门类!
  这也太狂了吧。
  哪怕是清华、中科大、哈工大、北大,这些名校的研究生、博士导师,也不敢说能对他们做多深入的教导,更别说还要大幅提升他们的实力了。
  不说这些名校了,就算是中科院那些院士,也只能为他们领领路、开拓一下视野,带他们去参加一些国际会议,见识一下国外的研究进展,也就这样了。
  具体的个人提高,还要看他们自己。
  钢铁城居然就胆敢承诺,只要参加了他们的培训,还是区区两个月的培训,就能帮他们大幅提升技术实力……
  真要有这样水平,那才是小母牛飞上天,牛B上天了!
  这样的学校还评什么985,直接就是国内最顶级、世界最顶级的全工业综合大学了,什么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就是拍马都追不上啊!
  老头摇摇头,眼中暗含讥笑。
  看来这次来对了,不但可以瞧瞧被吹上天的中华制造究竟有啥了不起,还能顺带戳穿一下他们中国第一技术研发企业的画皮,现场目睹一出二十一世纪开年大戏。
  他因为老伴住院而忧郁的心情,顿时稍有减缓,开怀笑了起来。
  老伴,你可要早点好起来,我回去给你讲个大笑话!
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个标准
  当游轮即将抵达力波民用码头的时候,两支队伍被获准提前到甲板汇合。不少人心中已经将其当做了一块新开辟的海外领土,在甲板、船舷走来走去,又是拍照又是高谈阔论,显得分外兴奋。
  “这里就是力波?看起来似乎很不错啊!”
  “而且这里一点都不冷!”
  “废话,这里可是南半球,国内冬天的时候,这里可是夏天,当然不冷了。”
  “热带就没有冷的时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