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488

  阻碍他们立即出发的,是还要等待高考成绩公布。
  事实上,从踏出考场那一刻起,大多数人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醒认识。考得特别好的、考得特别差的,都没了心理负担。只有那些考得不上不下,或是发挥不太理想的考生,还抱了极大期盼,等待出现奇迹。
  随着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大学适龄学生人数也在猛涨。
  比如去年的高考总人数只有288万人,但到今年,考生人数就一下涨到375万,整整增加了八十多万!
  而到明年,考生人数更将达到450万以上。
  这还不是最高,人口出生顶峰期大致集中在八七到九零年这四年。预计从07到11年间,考生人数都将达到一千万以上,是现在的两倍!
  因此哪怕从去年开始,实行了高校扩招,但是考生的大学之路,依然非常艰难。
  从公布的各高校招生人数统计,今年全国各高等院校将总计录取222万人,比例为百分之四十九。这即意味着,仍有超过两百万计的高考落榜生,不得不在尚显稚嫩的年纪,就提前走上社会,去接受风吹雨打。
  在等待高考成绩公布前的难熬日子里,数百万考生及其家长,也对照着下发的招生手册,一遍又一遍地根据自己的估分结果,选择着想去的学校和专业。
  今年的招生手册,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巨大变化,那就是多出了几所新的985大学。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有一所非公办大学,竟然排在了清华、北大、复旦、中科院等传统名校之前,名列第一。
  这就是中华工业大学!
  对于这所学校,由于前几个月电视媒体的广泛宣传,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为了未来孩子报考学校绞尽脑汁的考生家长们,更对这所学校有详细了解。
  这可是连中科院都出来,公开为其站台的学校,考生们怎么可能会陌生。
  但即便如此,看到它的排名竟然还在清华、北大之前,仍然是引起了家长们阵阵惊叹。
  “妈妈(爸),我想报考工大XXXX系!”
  不少试图脱离父母掌控越远越好的考生们眼睛一亮,纷纷对家长表示想要前去工大上学。但无一例外地,他们的愿望都遭到了家长无情地否定。
  “绝对不行!那可是一所民办学校,没有名气,就算毕业了也不会被各个单位认可!”
  “那可是中科院都给予高度赞誉的学校……”
  “那也不行!谁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场面话,大学决定了一生,选错了学校,你一辈子就毁了!”
  为孩子前途愁白了头发的家长们,坚决反对让自家孩子前去这所才冒出来学校念书。哪怕是知道工大是由中华制造开办,他们也依然不同意让孩子去冒这个险。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大学是自家孩子一生中改变命运的最关键时刻,一步踏错,就终身后悔。
  如果是国外的高校,哪怕不太有名的,他们也敢让孩子去冒这个险。但工大……,还是让别人去试试这所高校的成色如何吧,自家孩子还是报个稳妥的学校更好。
  而且以他们的人生经历,哪怕工大的教学质量确实极高,可是要想改变国人观念,仍需要极长的时间。各个单位在录用新人时,肯定还是会将清华、北大作为首选。
  在绝大多数家长眼中,中华工业大学这块招牌的含金量,甚至不如还不是985的山东大学、川大这些地方高校。
  即便是孩子用新闻中的介绍、找出大叠的报纸作为论据,极力说服,也基本被家长坚决否决。
  七月下旬,高考成绩陆续对外公布。
  随着成绩公布,各个考生家庭的争执变得更加激烈。许多无法说服孩子的家长,干脆将气出到了教育部头上,责怪他们不应该将一所民办学校,列到985榜首的位置,误导了考生。
  部分反应激烈的家长,甚至跑到当地教委大吵大闹,要求对方将工大的排名从招生手册中撤销。
  而就在这种纷纷扰扰中,高考的录取工作也正式开始。
  第一批预录取数据,也根据学生填写的报考志愿,通过计算机录入,一层层从县市汇总到了各省,再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教育部高考工作组录取系统。
  “噗!”
  高考办公室,看到屏幕上第一行中华工业大学的目录下,实际报考人数,工作人员当场就笑喷了。
  今年全国考生总计450多万,结果填写了中华工业大学的不到三千人!
  要知道,对方今年的预计录取人数可是上万!
  并且和报考其他学校考生,成绩基本比照着往年的录取线上下浮动不同,由于中华工大这是第一次招生,并没有往年录取分数,因此报考学生的成绩波动极大。
  最高的考生,全国理科卷成绩刚刚满才466分,比北京本地录取的分数线还要低十分。比福建江浙一带的去年理科分数线低了差七八十分!
  这个成绩,就算他是北京本地考生,都无法入读一本院校!
  而最低分数,更是低到327分,堪称奇葩!
  这样低的成绩,最好最好,也就能入读北京本地的二流专科院校。
  也难怪他会笑出声来。
  “小王,你笑什么?”身旁的其他工作人员,好奇地探过身来,顺着他的目光,在屏幕上瞧了一眼,顿时也是忍俊不禁,咯咯地笑了起来。
  实在是这个数据太逗了。
  最好笑的,是中华工业大学还因为排名,列在各985高校的第一行,和下面的清华、北大等学校,在录取人数、最高最低成绩的对比中,显得格外刺眼。
  听到她们的笑声,其他工作人员纷纷围过来,看了以后也都哈哈大笑。
  “让他们跩得跟二五八万似的,想尽办法,削减了脑袋要挤进985名单,还硬要抢到第一名。结果又怎么样?考生根本不认!人家宁愿去读二本、三本,都不愿去他们那鬼地方念书!”
  有工作人员幸灾乐祸地嘲讽道。
  “就算挂了个985,底子还是民办学校,就算考生不懂,家长眼睛又不瞎!”
  “这种学校,读了出来也没人要,谁去?”
  人越围越多,一个个在看过录取系统的数据后,都冷嘲热讽,将中华工大贬了个体无完肤。
  说起来,因为985的原因,教育部无缘无故背了黑锅,承受着从高层到各个部委的压力,上上下下都憋了一肚子气。能看到中华工大吃瘪,所有人都感到心里特别畅快。
  “怎么了怎么了,不去工作都挤在这干什么呢?”工作组组长过来,见到这情况,严肃批评道。
  “组长,您来看,可逗了!”
  其他人随即星散,只有那名工作人员还在乐个不停,让组长看了屏幕。
  “哈?”
  看到这数据,六十好几的组长也乐了,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花。
  不过他终究是领导,笑过以后,还是公事公办:“那个什么,你这就把数据发给中华工大。反正就这么个情况,好的考生不愿去,就这歪瓜裂枣,它爱要不要吧!”
  “好的,我这就给他们发过去!”工作人员笑着,迅速将数据通过网络传了出去。
  组长跟着走开。
  女工作人员听到他低声自言自语:“最高分466,哈哈!最低才327,哈哈哈哈!笑死人了!”
  其他人听到,都是一脸笑容。
  他们很好奇,当中华工大那边见到这数据,会是怎样的一副表情。
  ……
  力波,中华工业大学。
  和赤日炎炎的国内不同,徳汶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尽管如此,白日最高气温也有二十四度。
  凉爽的气候,让所有人只需要穿一件单衣即可。少数身体好的人,一件T恤就打发了。
  与国内寒暑假完全相反,当国内在度寒假时,力波却是在放暑假。而当国内在放暑假时,这边却是寒假,而且寒假只有半个月。
  国内还在统计高考成绩,这边已经开学半个月了。
  为了与国内时间匹配,工大也将招生时间放到了七月。只是这边招生简单多了,短短半个月时间,已足以让招生办完成本地招生工作。
  今年的招生比去年顺利很多。
  有国内的大力宣传,再加上名列985高校榜首,钢铁城内同意孩子在工大就读的家庭渐渐增多。今年招生,工大一共招收了六百多名新生,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呃,好吧,就是多了两百人!
  现在,空旷的校园,就等着来自国内的考生来填补了。
  “我去,有没有搞错?466!这成绩在我们湖南连专科都读不了啊!而且最低分只有327,他们就没有点自知之明吗,我们可是985啊!”
  招生办公室内,收到了国内转来的数据,打开一看,负责招生的老师脸都绿了。
  站在他身后的李副校长,脸色也是一样的难看。
  填写志愿前,他还期望能招收几名高考状元之类的尖子生。不说全国状元,来几个省状元也行啊。
  可眼前这个成绩,别说省状元,就是县城的状元都不可能——除非是那些偏远山区的穷困县份。
  他头都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