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488

  成功了!虽然还没达到三万六千公里的远地轨道,但这也意味着采用电磁轨道以替代一级火箭,采用小型助推火箭到达近地轨道,再用电推升上更高轨道的设想是正确的。
  这一实验,为降低发射成本,频繁发射奠定了基础!指挥大厅中华制造与国内的专家们都站了起来,用力地鼓着掌,脸上喜悦无限,兴奋不已。
  这次实验的成功,为未来航天普及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华制造与国内专家再接再厉,在对这条实验电磁轨道进行分析总结之后,选择了海拔六千米的青藏高原,重新修建了一条长达十公里的大功率电磁轨道。
  新的大功率电磁轨道,最大弹射载荷达到了五吨,确确实实具备了实用价值。
  而且新的逐级加速方案,让重力加速度增加变得更加缓和,飞行器内精密仪器因冲击受损的情况降到了最低。
  更重要的,是更长的加速,让未接受专门训练的普通人,也足以承受。
  这一点至关重要!经过一年的建设,青藏高原电磁轨道建设完成。
  在随后的测试中,成功将一枚五吨重的空心铁球,发射到了八十公里的近地空间,验证了这套设备的可靠性。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这条电磁轨道先后将七艘圆柱形太空舱发射到了近地空间,再利用其自带的电推火箭,成功到达345公里的预定高度。
  通过地面遥控,七艘太空舱顺利完成对接,组成了一个重达35吨的试验型小型空间站。
  空间站的发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
  连续多日,不断有不明国籍的飞机试图侵入徳汶领空进行侦查,试探徳汶防空薄弱点,均被天眼系统及时发现,在其侵入领空前即发出警告,予以驱逐。
  2011年3月起,对方开始改变策略,派出ea6b咆哮者、p3等电子战机、侦查机靠近徳汶外海,迅速进入又快速离开,逼迫雷达开机,以收集雷达特征。
  并多次实施大功率信号干扰、释放假信号等,以确认徳汶电子设备信号,验证攻击效果。
  针对对方的做法,徳汶空军根据雷达探测的信号,出动了两架守卫者1型隐身战机,预先埋伏在p3飞行线路上。
  当其侵入领空的一瞬间,立即发动了导弹攻击,将其击落。
  此举引起了国际大哗。
  南方澳洲站出来,强烈指责徳汶击落其在国际空域正常飞行的侦察机,威胁要实施报复。
  而徳汶方面则拿出监听的侦察机与指挥部通话讯息,以及其坠海的位置,强烈抗议澳洲悍然入侵领空。
  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
  这一做法,虽是突发状况,却是徳汶方面有意为之。
  毕竟要想全面开展太空探索及移民,必然触动西方敏感的神经。
  而要想打造一个和平环境,就必须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强大实力,放弃敌对姿态。
  要让外人承认己方强大,光靠嘴说是没用的,只能亮剑。
  只有双方摆开架势,真枪实弹地打上一场,才能用真实战绩,说服他人认可其强国地位。
  选择澳洲作为对手,一是对方就在身边,二来则是对方实力较弱,三来更是因为不需要直接对上米国,事态规模容易控制,导致不断升级,为事后和平留下较大缓和空间。
  5月,阿拉弗拉海空战爆发。
  空战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貌似强大一方的澳洲空军在战斗中没有获得一点机会,其在e3预警机支援下出动的f18f超级大黄蜂战机,尚未靠近徳汶岛,便在阿拉弗拉海上被彻底打爆了六架超级大黄蜂在没看到对手的情况下,就全部被远程重型空空导弹击落,坠入大海。
  战斗结果让全球震惊,第一次正视了徳汶这个小小国家的战斗力,并对隐形战机的强大实力所震撼。
  空战的失利并未让澳洲认输。
  恼羞成怒的澳洲,歇斯底里地宣布要报复,虽然不敢再派出空军突袭,却从本土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对徳汶首都进行打击。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徳汶的实力。
  当巡航导弹刚一升空,即被徳汶发现,随即十余架执行空中警戒任务的保卫者1型隐形战机立即出动,主动上前,在徳汶与澳洲中线的海上与巡航导弹碰面。
  之后,隐形战机利用速度优势,折过身,以紧随攻击的方式,用机载航炮轻松将巡航导弹一一击落。
  本轮攻击,未对徳汶造成丝毫损伤。
  翌日,徳汶出动了三十架守卫者,在五架大型预警机的支援下,从澳洲防空区外发射重型空射导弹、反辐射导弹,将两座海岸雷达、数个导弹发射基地摧毁。
  徳汶的反击精准而凶悍,彻底打消了澳洲的嚣张气焰。
  此后双方不断出招,但徳汶都沉着应对,将对方的攻击随手化解。
  而己方的每一次反击,都打到了对方的七寸之上,使对方的防空、雷达体系遭到了重大损失,不断削弱。
  在这一战斗中,徳汶利用严密的天眼警戒系统,和强大的战机,始终牢牢控制了两国之间的空域,导致澳洲的战机、导弹无法升空,战舰无法出海。
  战争持续了两个月,澳洲先后损失了二十余架战机、两架轰炸机、五座北部海岸雷达站、数个导弹发射基地、三辆移动导弹发射车、两艘海岸巡逻艇、一艘柯林斯级潜艇,士兵伤亡超过三位数,武器设施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尤其是战争的失利,导致澳洲经济恐慌性出逃,直接或间接损失更是高达上千亿美元。
  战争持续至此,澳洲靠自己已经打不下去了。
  而米方出于要应对全球危机的平衡,也不愿直接与徳汶开战。
  于是在多方斡旋下,徳汶与澳洲开始谈判解决双方争端,就战后双方的海域划分、经济交往、外交、人员往来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全面谈判。
  谈判进行了八个月,期间多次出现反复。
  在米国支援下,出巨资购买了大批新锐武器的澳洲,多次在谈判中发出武力威胁,表示将让战争长期下去。
  但是徳汶方面谈判代表不为所动,直接表示:不服我们就再打,你们想打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奉陪到底!眼见吓不倒徳汶方面,加上米国不想在远离其势力范围,同时将徳汶作为压迫周边各国向米国靠拢的工具,极力压制了澳洲与徳汶全面开战的企图。
  最终在国际社会关注下,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徳汶与澳洲双方终于达成和平协议。
  徳汶终于靠自己的强大,赢得了想要的和平环境。
  虽然这导致周边各国对徳汶加大了警惕,在相当时期内都加强了军备武装,对徳汶对外关系造成了相当负面影响。
  但经此一战,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将徳汶视作弱者,轻易侵犯其利益。
  战后的徳汶,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徳汶与国内的经济往来愈发密切、规模不断扩大、交往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再次进入高峰期。
  来自国内的生活物资、电子产品、影视文化娱乐消费品全面占领了徳汶市场,而徳汶研发制造的高端精密产品,也同样弥补了国内的欠缺,帮助国内在机械、集成电路、电子、冶金、动力、通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飞速进步,快速赶上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到15年,徳汶的总人口已经达七百万,其中华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一点四,成为国内主要民族。
  而经济规模,达到了六千八百亿美元,超越瑞士两百多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十九名!更恐怖的是,10万美元的人均gp,竟然与卢森堡并列,位于世界第一!并且由于徳汶与国内密切的物资往来,始终严格控制物价,人民生活水平比国内仅略高一点。
  极高的人均收入,较低的物价水平,让徳汶成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经济大发展的这几年间,徳汶的科技发展并未停歇。
  在徳汶共同参与之下,国内的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精密机床、集成电路、航空母舰、战略潜艇、洲际导弹、雷达等诸多军事民用工程,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
  借助这一时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徳汶也完善了自己的海军建设,委托国内造船厂,建造并拥有了一艘三万吨级核动力轻型航母、一艘两万吨级直升机航母、六艘055型大型驱逐舰,以及十五艘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多艘综合保障舰、医疗船在内的海军舰队。
  海军拥有各型海军舰只46艘,总吨位19万吨。
  单从吨位来说,徳汶海军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九位!而在徳汶的强势项目航空上面,进步更加突出。
  徳汶与国内在青藏高原共同建造的电磁轨道已经到了第七条,最长的轨道长度达到三十公里,可以将重达十五吨的物体,抛射到六十公里的近地空间。
  通过多年建设,国内与徳汶联手,已经向近地空间发射了数十枚卫星,成功完成了北斗导航卫星的组网工程。
  顺带发射的其他观测、信号中转、科学探测等卫星,更数以百计,完善了双方在这方面的不足,拉平了与米国的差距。
  并且就性能而言,还远胜米国。
  同时,在逐步发射增加之下,由二十一个太空舱组成,重达上百吨的天宫二号太空站,也顺利建造完成,让中国人在太空中,也拥有了第一座永久性太空站。
  另一方面,借助电磁轨道的巨大推动力,地月探索也顺利进展。
  2020年,中徳联合发射的太空船,成功在月球着陆,实现了中国人在月球上的突破性成就。
  2025年,中德联合月球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十名精挑细选的宇航员入驻月球基地,展开了相关科学实验、考察、封闭生态环境循环研究等相关科研工作。
  为世人所不知道的是,在这座基地下方,还有一个自动工程车。
  以月球基地为掩护,工程车深入到地下,开凿出秘密地下空间,利用后续发射来的设备组建了无人自动化加工车间。
  基地用时三年,完成了月球采矿、就地冶炼、制造零部件的循环保障工程,为下一步殖民月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2030年,月球的地下无人自动化工厂已经达到数十座之多,自行组装完成的遥控工程机器人数量更多达数千台。
  通过地月间通讯中转星,地球上的操作人员可以激光信号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低延迟的遥控作业,操纵工程机器人从事挖掘、采矿、操作设备等相关动作,甚至能完成极为复杂的精密制造、实验等工作。
  2033年,月球工厂已经达到数千座,工程机器人数量更是达到空前的数十万之多。
  为了控制如此之多的工程机器人,全国各地征召的专业遥控人员已经达到六十万人,中国人已经在月球建立了规模惊人的自我循环基地的消息,终于无可避免地传了出去。
  至此,全世界才赫然发现,中国人已经几乎在事实上,占领了月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