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88

  就让事实来证明吧!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冰火两重天
  陈伟要帮忙,白云天自然乐观其成。
  他之所以要亲自动手,制作两台绕组设备,原因是为了保密。
  绕组机是电机制作中,最最核心的设备,直接关系到电机品质。
  以国内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新型电机的制造方法,迟早会被其他厂家学去。但是加工流程、工序可以偷学,设备却没法学走。
  哪怕其他厂家,拿到了全套图纸,没有他详细解说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方式,也做不出跟他一样的设备。
  加工,涉及图纸、涉及工艺、涉及加工设备、涉及工人水平,这几项缺一不可。
  缺少任意一项,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有一定偏差。
  白云天可以靠着从航仪厂几名八级工处,吸收的技能,在简陋的条件下,少量手工制造出极高精度的设备,其他厂家能吗?
  不能!
  哪怕他们有和自己同样顶级的手艺,有全套图纸,缺了最关键的加工工艺,他们也做不出来。
  勉强做出来,也多半是采用了其他替代方式,加工而成,与原版必然会有一定差异。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越是精密的东西,越是如此,看似一点点细微的差异,最终加工品质上却会有极大差别。
  这才是他,有底气不怕模仿的底气所在。
  别的技术都学去了也无妨,只要他掌握住最核心的技术,就能控制住这个行业的命脉,永居上游,笑看中下游厂商为了市场打得头破血流,我自巍然不动。
  与之相似的,还有电池技术。
  最主要的核心制造设备,也会由他亲自加工,以保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陈伟并没有马上看到主控程序是否可用。
  因为设备仍未制造完毕。
  航仪厂原本从事的是仪器仪表制造,机械加工并不太陌生,但终究跨行了,工人们还很不熟悉。
  加之并非批量生产,每一个零部件都需要重新掌握加工技巧。部分难加工部件,即便有白云天提供的加工工艺,实现起来也有相当难度,哪怕是有经验的老师傅,也一再出产生废品,使得进度一延再延。
  中华制造苏城总厂,从十二月下旬起,开始领到图纸,制造电机、电池制造所需的专用设备,到一月二十三,春节来临仍未完工。
  好在公司体贴大家,并没有因为迟迟没有产生效益,而对职工有所责怪,还给所有职工发放了年终福利,和部分奖金,让大家可以痛痛快快过个春节。
  与中华制造这边的欢声笑语不同,航仪厂那边却是如这天气一般,冰冷冻结。
  马向阳也想让职工过个好年,往上级主管部门跑了好几次,求爷爷告奶奶,才让银行发放了一笔特别贷款,让航仪厂干部职工领到了百分之八十的工资。
  但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如果是在中华制造入驻以前,航仪厂的职工们能够领到这笔钱,绝对是对马向阳感激涕零。
  可是现在,看看原二分厂的职工,抱回家一块块飘香诱人的腊肉、一袋袋泰国香米、一桶桶金黄的调和油、洗发香波,甚至卷纸,并且每人都领到了少则两三百,多则五六百的年终奖,所有航仪厂的干部职工,全都红了眼。
  马向阳拒绝了中华制造代工邀请,全厂上下原本只是在暗地里埋怨两句。
  现在看到以前的同事,生活条件不但回到了以前,甚至更胜一筹,对比如此强烈,他们感到格外难受。
  对于马向阳的怒火,也随之爆发。
  家属区内,到处能听到骂马向阳的声音。
  工人群体不像知识分子,说话总是很直接,没有指桑骂槐,就是明着骂人。
  可怜马向阳这一个月腿都跑细了,才申请下这笔贷款,结果全厂上下不但不念他的好,反而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春节期间,除了他的铁杆支持者,其他干部都没上门给他拜年,气得他春节期间没出过一次门,天天窝在家里生闷气。
  ……
  和总厂这边的缓慢进度不同,变速自行车的全国联营计划进行非常顺利。
  这一个多月时间,严季和通过电话联系,成功与三家东广穗城的厂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然后乘车过去,迅速与他们达成协议,签订合同。
  三家厂全都成为中华制造联营厂家,分别注册了一个商标,上马开工。
  变速自行车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赶在春节前,他们就分别造出了各自的第一批变速自行车,推向市场。
  如今推出的变速车,已经属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产品。
  白云天做的第一代变速车,采用的是苏城自行车厂的梅花自行车,改装而成。第二代,则是自己生产绝大多数零部件,组装的整车,但仍采用后轮变速。
  白云天在香港注册中华制造,就开始推出前后变速的第三代变速车。
  穗城的三家联营厂,拿到的就是第三代设计图。
  而此时,严季和担任副厂长的自行车厂,已经开始按照白云天给出的图纸,生产第四代变速车。
  永远领先一步,就是白云天为严季和规划的发展方针。
  随着宝马变速车销量不断增加,变速车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如今苏城已经有不少市民,都知道了什么是变速车。走在街头,时常可以看到变速自行车的影子。
  由于更新换代快,街上的变速车,既有最早的梅花车架的改装车,也有后变速的二代车。
  但更多的,是越来越普遍的前后变速三代、四代车。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最重视的节日,哪怕生活困难,大家也要尽量过得高兴一点。
  东广、苏城,新上市的变速车,迅速成为市民争相抢购的热销货。
  短短半个月时间,就分别在东广、苏城卖出了一万两千辆之多,让联营厂家笑开了花。为了趁这个春节多挣一些钱,三家联营厂纷纷取消了春节,加班加点二十四小时连轴运转,将一批批变速车生产出来,又被抢货的批发商一抢而空。
  严季和刚刚担任副厂长,就取得如此业绩,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再接再厉,更创高峰,他主动放弃了休假,带着几名能说会道的大学生新人,赶赴了中原地区,决定在北方再联系两三家合作厂家,开拓出一块市场。
  对于严季和的成绩,包文山虽然羡慕,但并不嫉妒。
  他也在杜炜逸的耳提面命下,学习着如何管理一家大型集团公司。
  中华制造春节期间,足足放了十五天假,直到过完元宵,才重新上班。
  航仪厂倒是可以继续休息,因为他们无班可上。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万事俱备
  “停!停!”
  白云天半蹲在一台设备前,从打开的侧面板专注地盯着内部机件运动状况,时不时略微偏偏头,通过光线的细微反差,来判断其安装误差。
  在他身后,围着十几个青年人、中年人,还有几个五十出头的老头。
  这些是总公司、总厂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大都来自于原航仪厂二分厂,部分是校园招聘的新人,有两人是原大专院校机电专业的老师。
  所有人,都规规矩矩地守在他身后,就像是面对自己的导师。
  能够赢得这些专业人士的尊敬,白云天自然是靠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争取而来,与职务没有半点关系。
  听到他的喊声,操作人员赶忙关闭设备开关。
  “切断电源!”
  待到设备完全停止工作,白云天探出头来,大声喊道。
  操作人员一路小跑,快步跑到电闸旁,将刀闸拉下来,切断电源。
  “白总监,找到问题的原因了吗?”一名五十出头的老技术员,俯身问道。
  “嗯,找到了。这边的传动齿轮,可能是制造精度问题,在转到这个地方时,会跟其他齿轮发生轻微碰撞,造成间歇性的位差偏移。我先试试重新调整,如果调整以后,情况有所改观,那就确定是它的原因,这样我们重新制作一个新齿轮把它替换下来就可以了。”白云天向后伸出手,一把平口螺丝刀立即递到了他手上。
  白云天握住螺丝刀,对齿轮组几个固定螺丝做了细微调整,又从前后左右观察了半天,确认无误,才示意再次开机测试。
  这个时代,没有自动安装机器人,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全靠肉眼判断,哪怕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老钳工,也不见得能够将零部件准确安装到位,总会有少许误差存在。
  白云天不会怨天尤人,责怪科技怎么会这么落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