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488

  他也是漫天要价,等着对面就地还钱,想着能再吃下一个分厂,解决地盘局促的问题就非常满足了。结果对方一句价没还,全盘同意,这让他惊喜之极。
  电话中,响起袁处长疲惫过度,有些嘶哑的笑声:“我说了,你昨天提的那个建议,就值得我们做出回报。相对来说,电池、电机技术,都没有它更重要。”
  航仪厂的合资,最大阻力来自马向阳。
  总公司要发话,估计航仪厂还会阳奉阴违,找各种理由来拖延、阻挠。但是把马向阳调走,其他人就是一盘散沙,再有来自总公司的指令,航仪厂再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人,能够带动其他人推诿阻拦。
  若是还有人跳出来,那就再调!
  他这一招,跟马向阳发的调令其实是一样的,叫做釜底抽薪。
  只要你在体制内,那就要服从安排。若是不想服从,那辞职或是留职停薪都可以。但不管你是服从调令,还是辞职不干,反正以后都再也无法在厂里发号司令了。
  接下来再推动合资,就轻而易举。
  以袁处长的地位,要让航仪厂服从有太多办法。只是以前他犯不着,为了中华制造而让自己人诟病。但现在,因为要承白云天的情,同时也是为了顺利拿到新型电池、电机技术,让他动动手,签发一张调令,对他来说也是举手之劳。
  “好了,还有什么条件,只要合理,我们都会考虑。”袁处长心情大好,说话也轻松了许多。
  “没了!”
  “没了?就这两样?”袁处长有些惊讶。
  在他看来,白云天可是给他帮了大忙,而且第一个条件根本不是条件,等于是又帮了他一把。真正的条件,其实就一项:航仪厂。
  这小子,实在太会做人了!
  他心中感慨了一句,二话不说,当即道:“我们准备立即回京,你等我的消息吧!”
  随即电话挂掉。
  听着话筒中的忙音,白云天无声的笑起来,放回话筒,他看看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方佩玲,站起来开心道:“小方,我听杜老板说,城里新开了一家餐馆,据说味道不错,有没有兴趣一道去试试?”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定价
  会议室内。
  杜炜逸的秘书端着托盘,将一杯杯沏好茶,轻手轻脚放到与会人员的面前,然后退出房间,帮着关上门。
  这是一次内部小会。
  公司架构搭起来以后,原本的二分厂就转为了完全的生产单位。厂里的销售科被撤销,集体调入总公司,跟几名港干,十几名新入职的大学生,共同组建了新的业务部。
  今天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杜炜逸、白云天、高明成、包文山,其余的都是业务部成员。
  “好了,下面开会。”
  见到大家都准备好了,杜炜逸宣布开会。
  “这次要讨论几个话题,基本都跟销售相关,所以请来的都是公司销售我们先从第一项开始,即电动自行车的定价。大家都知道,我们研发的电动自行车已经顺利下线,在销售之前,首先要确定销售价格。”杜炜逸开门见山,公布了今天会议的第一项议题。
  听到会议的第一项议题,就是宣布电动自行车定价,所有销售人员都提高了注意力。
  对于销售来说,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销售业绩。
  公司的销售,采取的是工资加提成模式,销售业绩越高,提成自然就越多。
  但问题是,价格过高,虽然利润增加、提成不菲,但是销售难度也会增大。而价格过低,虽然容易卖出去,但是利润微薄,那么他们销售人员得到的提成也会相应降低。
  所以正确定位,对于销售人员非常重要。
  “我们在征求了高副总、政策研究室……”杜炜逸与会的政策研究室室长曹璋钰微微点头,文质彬彬的曹璋钰也微笑地予以回应,“……,以及财会部门意见以后,最终决定,将自行车款式统称为简款,简单的简,款式的款,零售定价为一千五百元……”
  会议室里,已经有些人开始低声交谈,发出嗡嗡的声音。
  杜炜逸不为所动,继续宣布道:“……对于摩托款式的电动车,我们统称为豪华型,零售价两千三百元!”
  会议室里的声音越来越大,一名原隆和银行的干部忍不住出声道:“杜总,这个价格太高了吧?要知道内地的收入水平很低的,去年的人均工资才两百多块。谁愿意付出半年多的工资,去买一辆电动自行车?”
  其他人纷纷点头。
  杜炜逸不慌不忙,开口道:“这个价格的确不便宜,但是用户是否买得起,我想大家不必担心。曹研究员,麻烦您念一下收入调查统计,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好的。”
  曹璋钰打开面前的文件夹,从里面取出一份打印报告,略过开头语,直接读最关键的部分:“据我们从市里统计部门拿到的数据,目前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工资是两百八十三点五八元。其中,中等偏上收入人群,占就业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他们的年人均收入水平为两千七百元。高收入人群,占就业人口的百分之十,人均收入为三千三。超高收入人群,也是占总比例的百分之十,他们的人均收入为四千五!以上各收入阶层,人数分别为五千八百万、两千七百万、两千七百万,总计一亿一千三百万左右。”
  念完统计数据,他扶了扶眼镜,放下手中文件。
  “这个收入,还是低了点。就算是超高收入人群,人均收入也只有四千五——这可是年收入,又不是月收入。”
  听完了曹璋钰读的统计报告,会议室稍稍安静了一点,但还是有人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
  “曹室长,麻烦你再往下念。”杜炜逸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淡淡道。
  “没问题。”曹璋钰似乎对通过数据,来引导企业经营很兴奋,立即翻开报告到选定的页码,继续念起来,“国内目前收入最高的行业,前几名分别为电信、电力、金融、城市供水、以及其他事业单位。
  根据对苏城的抽样调查,以金融为例,新入职银行员工月收入平均为六百五十元,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员工月收入达到了一千八百元……”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么高?”
  会议室内,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想不到,同样工作,银行和其他行业的差距,居然会这么大。
  白云天、杜炜逸对此毫不奇怪。
  金融从来就是暴利行业,哪怕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西方,也超过普通白领,被称为金领,是最受欢迎的热门之一。
  国内的银行业,同样利润高企。
  而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赚了钱又不能往自己兜里揣,那就死了命地给大家发钱。银行职员的基本工资,的确和普通职工一样,都只有六十块钱。但他们每月的奖金、补贴等乱七八糟的收入,多得自己都算不清。
  除了钱,每月还有米、油、卷纸等各种实用的福利,节日有节日费,过年有年终奖。
  一千八,只是实际的收入,算上实物福利,每个人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两万以上。
  电信之类就更不用说了。
  安一部座机,就要向用户收取五千块钱装机费。普通市话,通话一分钟就收费三毛,电信比起银行来,还要赚钱。
  哪怕是在普遍人均收入很低的时代,他们的职工都活得极其潇洒。
  两年攒钱买一部奥拓,绝非夸张。
  与之类似的,还有电老虎、水老虎、铁老大、石油、化工……,凡是经营效益好的事业单位,日子都过得相当滋润。
  要不怎么大家,都削尖了脑袋,想往这些单位挤呢。
  实在是比起同时代其他行业,他们真是太舒服、太舒服了,舒服到让人眼红。
  “……根据从统计部门拿到的数据,光我市,银行从业人员就达一万人。全国银行从业人员,总计一百八十万;电信略少,计有二十来万;电力系统三十余万;铁路系统一百五十万……”曹璋钰一项项念下来。
  这就是几百万了!
  谁说没钱,有钱人多的是!
  会议室安安静静,只有曹璋钰的声音在回荡。
  等到他终于读完报告,杜炜逸目光在众人脸上环视一遍,轻声问道:“对于这个价格,你们还有疑问吗?”
  “没有了!”
  所有人相互看看,统一回答道。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海外销售
  “那么,下面开始第二个议题。”
  看到销售部门没了声音,杜炜逸便就入到第二个议题:“从曹室长做的调查来看,虽然我们的潜在用户群体数量庞大,但同时也非常分散。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销售效果,就必须组建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几名中层干部兴奋起来。
  早前公司就分别找他们谈了话,向他们透露了接下来的工作变动,他们已经心里有底。
  现在听到杜炜逸宣布组建销售网络,他们心中一阵狂喜,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
  “关于销售网,我们决定与分厂相结合,采取大区制度。在全国,分别建立华中、华北、华南、西南四个分销网络,华东部分,则由总公司直接负责。路芹、蔡少环、管岩、陈道义,”他挨个看向四名隆和调来的干部,目光中透露着嘉许、鼓励的眼神,说道,“你们四个,分别担任华北、华南、华中、西南分公司经理……”
  这是白云天主动提出来的建议。
  按照分工,白云天主管技术、生产、公司大政方针,公司管理、销售,则交给接受过正规商业管理的杜炜逸。要论销售,国内也找不出比这些港干更合适的人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