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949

  他和庄顷画地而治,又离的那么近,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庄氏在征讨滇王安羌的时候,出力不小,庄氏的族人闹,那也正常。
  但鱼禾不想纵容庄氏族人目无规矩的乱来,也不想吃亏,更不想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
  他必须拿出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鱼禾思量了许久,最后给昆泽县县令回了一份文书,让昆泽县县令带着昆泽县百姓暂时退出昆泽县县城,将县城让给庄氏族人。
  此举看似很怂,实则是以退为进。
  鱼禾还算了解庄顷,庄顷虽然是一只老狐狸,但还算守规矩。
  他绝对不会纵容族人做出这种破坏盟约的事情。
  所以庄氏族人侵占昆泽县土地,必然是瞒着庄顷做的。
  昆泽县县令只要让出昆泽县,让庄氏族人占据,此事肯定会传到庄顷耳中。
  庄顷到时候肯定会出手教训自己的族人。
  由庄顷自己动手教训自己的族人,远比鱼禾动手更有力。
  鱼禾给昆泽县县令支了一招,也给其他几个遇到麻烦的县支了几招。
  几个县的麻烦处理完了以后,已经到了半个月后。
  半个月后。
  征讨云南县以西的战斗已经打响。
  以乐进、乌山、葡逸、王奋为将的三方兵马,合计五万人,一起从雾山出兵,杀向了云南县。
  战报一天一封。
  鱼禾通过战报,以及吕嵩派出去的暗哨,时刻关注着云南县的战事。
  三方兵马初战告捷,以乐进、乌山、葡逸三人为首的鱼系兵马,在不计生死的情况下,用了三天时间,攻破了云南县外的六处山头,击溃了四次埋伏,杀到了云南县外。
  占据云南县的贼人,收缩了所有兵力,据守云南县。
  三方兵马在云南县外猛攻了两日,毫无存进。
  以王奋为首的庄系兵马,提出为而不攻,等敌军自破的谋略,却被立功心切的乐进和不在乎族人生死的乌山、葡逸三人给否决。
  于是乎三方兵马再次对云南县展开了一系列的攻伐。
  太守府内。
  鱼禾将战报递给了准备向自己辞行的杨丘,淡然笑道:“看看,说说……”
  杨丘没有推辞,拿过了战报仔细观看了一番后,面色古怪的道:“乐进完全是在蛮干啊。”
  鱼禾邀请杨丘坐下,点着头道:“乐进确实在蛮干。益州郡不比北方诸郡,这里山高林密、地少人稀,又多蛮人。
  所以益州郡的百姓大多没有存粮的习惯。
  各城也没有多少存粮。
  云南县的贼人也无处去搜刮粮食,云南县的贼人头子将自己麾下数万贼人全部聚拢到了云南县县城,无疑是自寻死路。
  以王奋的推算,云南县城内的粮食,仅仅够叛军吃七日。
  省着点吃的话,也超不过十日。
  也就是说,只要围困云南县十日。
  云南县的贼人会自己先乱起来。
  所以王奋提出的围而不攻的谋略最有效。
  乐进一味的带着人猛攻,固然能消弱城内贼人的兵力,但同样也会帮贼人首领降低粮食的消耗,让贼人坚持的更久。”
  鱼禾虽然不懂兵法谋略,但还是能看出王奋和乐进二人在兵法上的高低。
  杨丘沉吟着道:“王奋明显知兵,也会用兵。乐进就是一个半桶水,还是个莽夫。主公打算怎么办?让人去告诫一番乐进,让他多听听王奋的?”
  鱼禾缓缓摇头,笑道:“不,我并不打算这么做。”
  杨丘愣了一下,愕然的看向鱼禾,急忙道:“主公,您任由乐进这么蛮干的话,损失会很大。”
  鱼禾笑眯眯的道:“乐进可是说过,他麾下的兵马,那是他的兵马,损失大小,跟我有什么关系?”
  杨丘又一愣。
  他听明白了,鱼禾这是要阶级削弱乐进的实力,甚至要借机弄死乐进。
  杨丘失笑道:“主公言之有理,乐进的兵马损失大不大,确实跟主公没什么关系。”
  鱼禾感叹道:“你也看到了,我手底下除了相魁、刘俊以外,剩下的都是乐进这等货色。相魁、刘俊虽然忠心,但对兵法谋略一道只是一知半解。
  像你这种即识趣,又懂得兵法谋略的人,正是我所缺的。”
  杨丘哑然失笑,鱼禾说了那么多,原来是在挽留他。
  他心里颇为感动,但还是拒绝了鱼禾的好意,“主公能看重杨丘,是杨丘的荣幸。但杨丘尚有父母需要孝敬,尚有妻儿需要照顾,没办法留在益州郡,为主公效力。
  待杨丘送别了父母,必定带着妻儿前来投奔。
  到时候还望主公不要嫌弃杨丘。”
  鱼禾苦笑了一声,叹气道:“罢了罢了,既然你去意已决,我也不能再强留你,不然你我之间的恩情就会变成仇怨。
  此一别,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我能说的,就是我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
  杨丘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庄重的向鱼禾一礼,“杨丘多谢主公!”
  鱼禾点点头,亲自将杨丘送到了滇池城外。
  滇池城外,杨丘挑选的三百蜀中子弟早已整装待发。
  鱼禾为杨丘准备的金银细软、肉食、粮食、酒,也早已装车。
  通行各县所需要的文书,鱼禾也亲自交到了杨丘手里。
  杨丘率领着三百蜀中子弟,单膝跪地,向鱼禾施了一礼后,跨上了马背,头也不回的赶往了蜀中方向。
  鱼禾目送着杨丘身影消失以后,也不曾离开。
  在鱼禾心里,杨丘真的是一个值得招揽的人,也是一个足以让他以礼相待的人才。
  杨丘在充任他的军师期间,没少给他出各种主意,没少给他分析战场上的局势,让他这个不懂兵法谋略的人,轻易的能判断出战场上的优劣,以及战场随后的走向。
  为他夺取益州郡,做了不少贡献。
  杨丘在筹备新军的时候,亲手选拔了四千将士,又亲自带着四千将士操练。
  让一群稀稀拉拉的逃兵,变成了一群严守军纪,战斗力彪悍的将士。
  在杨丘将西山军交给相魁的时候,西山军将士,除了装备,其他的都不输给虎贲军将士。
  如此人才,鱼禾真的是舍不得离开。
  但他也不能强留。
  鱼禾送杨丘离开以后,继续窝在了太守府内处理政务、安置蛮人部的族人、关注着战事。
  各县几乎每隔七天,就会送一封文书过来,所以鱼禾的政务永远也处理不完。
  三山每隔八天,也会送一批蛮人部的族人到滇池。
  在第一批蛮人部的族人成功在滇池落脚以后,剩下的蛮人不需要三山多说,就自然而然的跟着三山到了滇池。
  鱼禾在安置他们之余,也证实了一些自己的猜测。
  蛮人部的智者乌山和祭司葡逸,在蛮人部中虽然有一些影响力,但也有限。
  蛮人部数十个寨子,二十万人。
  仅有十几个寨子听他们的,七八万人听他们的。剩下的几十个寨子,根本就不搭理他们。
  乌山和葡逸之前找上他,想得到他的支持,获取一部分蛮人部的权柄,纯粹是自作聪明,欺鱼禾不太了解蛮人部的情况。
  还好他看穿了其中的一部分道道,并没有上当。
  三山如今代鱼禾这个蛮王行事,如今在蛮人部中也有了不小的威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