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新造反的日子(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949

  公孙义长叹了一口气,再也没有言语。
  公孙述也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公孙恢的目光不断的在公孙义和公孙述脸上盘桓,在努力的消化着二人话里的信息。
  公孙义沉默了良久,突然开口,“述儿,既然你已经决定走最后一步了,干嘛还要犹豫?”
  公孙述抬眼,瞥了公孙义一眼,道:“我在考虑,是将王寻放进导江,趁机给王寻一个教训,还是立马起事,将王寻挡在导江之外。”
  公孙义思量着道:“王寻再怎么说,也是朝廷中人。一些跟我们不是一条心的人,一定会趁机找上王寻。我们倒是不怕他们,但他们一旦串联到一起,对我们而言,终究是一个麻烦。
  况且,我们拿了王寻或者斩了王寻,朝廷一定会震怒。
  到时候说不定就会派遣重兵讨伐我们。
  我们现在的实力还很薄弱,又没有西南的重重大山和烟瘴之气庇护,对上了朝廷的大军,未必能讨得了好。”
  公孙述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放王寻一马?”
  公孙义缓缓点头。
  公孙述沉声道:“就算放过了王寻,朝廷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朝廷肯定会派遣兵马征讨我们。”
  公孙义认真的道:“杀了王寻,朝廷一定会发大军征讨我们。但若是放了王寻,再示敌以弱,说不定朝廷就会派遣少量兵马征讨我们,我们也能得到一丝喘息之机,快速发展壮大。”
  公孙述思考了一下,觉得公孙义说的有道理,他点着头道:“族叔言之有理,杀了王寻,确实对我们没什么好处。但放了王寻,确实有一定的机会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那就依照族叔的意思办。”
  公孙述看向公孙恢,下令道:“立刻去召集各县豪强,还有各部族头领,到郡衙议事。再去告诉李熊,让他率领我公孙氏的青壮,即刻北上,去堵住就都郡通往导江的道路。”
  公孙恢惊愕的瞪大眼,难以置信的道:“我们这是要……造反?”
  公孙述恶狠狠瞪了公孙恢一眼,喝斥道:“事到如今,我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若不是因为你犯蠢,我们也不至于被逼到这么份上。
  还不下去传我命令?”
  公孙恢吓的缩了缩脖子,应允了一声,下去传令。
  蜀郡各县豪强,以及蜀郡内外的一众蛮夷头领,得到公孙述命令后,纷纷赶往蜀郡郡衙。
  公孙氏的青壮,在得到公孙述命令后,也拿出了藏了许多年的盔甲、兵刃,跟着李熊,赶往广汉郡通往蜀郡的要道上。
  公孙述所在的这一支公孙氏,也算是一个大族。
  族中世代有人为官,为吏的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公孙氏发展的异常庞大,族中光是青壮,就有两千多人。
  再加上族中的一些仆从、私属,青壮一下子达到了四千多人。
  四千多人披甲持刃,便是四千兵卒。
  这实力,比鱼禾起家的时候,强了不止几十倍。
  这就是豪族的底蕴。
  这也是为何汉光武刘秀在得到了豪族支持以后,能快速的建立东汉的原因。
  支持汉光武刘秀的豪族,底蕴远比公孙氏还要深厚。
  他们一族出一万青壮,也轻而易举。
  拿出钱财帮青壮们锻造兵甲,更是轻轻松松。
  一些祖上出过马上侯的豪族,还能提前帮汉光武刘秀操练兵马。
  汉光武刘秀在豪族支持下招募的兵马,一入伍就能战,一战就能胜。
  汉光武刘秀也因此,快速的夺取了天下。
  后人经常说,汉光武刘秀是天命之子,所以能轻轻松松夺取天下。
  汉光武刘秀确实是天命之子,也确实受到过上苍的庇佑。
  但是他能轻轻松松夺得天下的原因,还是因为各地豪族的支持。
  他自身占据了天时,在豪族的支持和鼓吹下,又获得了民心,占据了人和,又以冀州为大本营起家,可以南扫赤眉、西进长安,也算是占据了一定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必胜的条件占全了,他想不夺取天下都很难。
  公孙述就是想聚齐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再起兵。
  可是他遇到了鱼禾,被鱼禾看破了他的心思,搅乱了他的谋划,不得不仓促起兵。
  在公孙氏的青壮抵达了广汉和蜀郡的要道以后,公孙述就举旗了义旗。
  声称莽新无道,篡汉乱民,将益州折腾的十室九空,当伐,当兴汉室。
  蜀郡的百姓在冯茂、廉丹、史熊三人折腾下,确实凄惨,怨气冲天。
  再加上公孙述提前放出风声去,说‘王莽、廉丹无能,却又不愿意背负战败的责任,所以会找一个益州的好官,嫁祸给对方’。
  所以公孙述义旗一举,又将朝廷派遣了王寻要抓捕公孙氏一族的事情说了出去。
  百姓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公孙述是那个被冤枉了的好官,王莽确实无道,还不给他们活路。
  他们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公孙述麾下。
  跟着公孙述一起造了反。
  ……
  ……
第358章
贪得无度
  公孙述举起义旗,不到两日,麾下从者超过了足足五万。
  上至七旬老翁,下至十一二岁少年,皆响应了公孙述造反的号召。
  由此可见,王莽的政令、冯茂、廉丹,将蜀中百姓折腾的有多惨。
  公孙述在里面挑挑拣拣,又征召了一部分蛮夷的族人,凑了四万青壮,号称二十万,举起了反莽的大旗。
  消息传到了广汉郡王寻耳中。
  王寻高兴的差点没跳起来。
  “好你个公孙述,果然心怀不轨。来人呐!速速回去禀明陛下,就说大司徒所言句句属实,公孙述听闻我率领人马要去导江郡捉拿他,迫于我的威严,狗急跳墙,举起了反旗。
  我会坐镇此处,抵御公孙述的乱军,让陛下速速派遣兵马到此处,征讨反贼公孙述。”
  王寻吩咐了人回去给王莽报信,并且请王莽出兵,他自己高兴的在广汉郡开起了饮宴会。
  原以为王莽在刘秀劝说下放弃了再征西南,王匡和甄邯又抢了征讨贼寇的活儿,他就没仗可打了。
  没想到关键时候,公孙述居然反了。
  还真是瞌睡了有人就给送枕头。
  爽,通透!
  在饮宴会席上,王寻喝的微醺,对广汉郡丞吩咐,“即日起,召就都郡吏民到校尉营集结。征四成粮税充作军粮。”
  广汉郡丞面露苦色,哀声道:“大司徒,冯茂和廉丹二人前前后后,已经将就都今岁的粮草征空了……”
  王寻瞪起眼,举着酒盏喝斥,“那就征明岁的,后岁的,再不行大后岁的也行。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朝廷的大军不日就到,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如何征讨逆贼?
  若是因为粮草之故,败在逆贼手里,你吃罪的起?”
  广汉郡丞脸色更苦,他有点明白了冯英为何要冒着得罪朝中大佬的风险,频频给朝中上书,也明白了公孙述为何会反。
  朝中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完全不给人活路啊。
  “大……大司徒,冯茂和廉丹二人,已经将就都郡的钱粮,征收到六载以后了。”
  “六载以后?!”
  王寻吓了一跳,心里暗叫,冯茂和廉丹还真够黑的。一下子将广汉郡的钱粮征收到了六载以后,其他郡恐怕也是如此。
  难怪益州的百姓上了战场,出工不出力,二十万大军,轻而易举就被小小的逆贼给击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