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581


而不像杨维兴这样,还把自己当做外乡人,没有把兴达户当做自己的家。
“少操心,不管吴家少爷要说什么,咱们就只管吃肉喝酒,其他的一概不听就行!”慢悠悠抽完了水烟,杨维兴开口说道。
一听自己老爹这么说,杨有根顿时就高兴坏了,在兴达户吃肉不难,山上野物多,顺便整点也有肉吃,可野味腥味都大,兴达户连盐都金贵呢,就更别提其他的调料了。
而没有调料压味,啃一口肉,那个腥臊味道,别提多冲了!
还是家养的猪羊好吃,吴家少爷那么有钱,煮的肉必然是盐巴、花椒、八角、陈皮都有,可要好好吃一顿。
“木娃子,你带着狗娃子他们就在城外,老子我在城内立着咱们的大旗,旗不倒我就没事,要是旗倒了,你们就冲进来杀他娘的!”
杨维兴有对着一个穿着黑衣服的男子说道。
木娃子顿时就不乐意了,他嘟着嘴看着杨维兴。
“杨大伯你们去吃肉喝酒,我们可就吹冷风了!”
杨维兴正要发怒,一旁的杨有根赶紧走过去拍了拍木娃子的肩膀。
“放心吧!大哥记着你呢,到时候给你带个大蹄髈,再给你灌一壶好酒!”
“真的?”木娃子眼睛都亮了,他看着杨有根咽了一口口水。
“大哥,那你可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能忘记了!”
。。。。。
琅南塔,这个靠近中国云南勐腊地区的边境小城,今天突然出现了一群身穿奇怪军服的军人。
带队的一个从安南来的汉人。不但要求统治琅南塔的琅勃拉邦王苏林亚翁,提供饭食和饮水,要要求苏林亚翁王同意他们在此驻扎,方便他们接一些人去安南。
这可太气人了!
苏林亚翁二世王给气坏了,暹罗却克里王朝天天来欺负人就算了,至少人家还是派了上万大军前来,你这五百人也想来骑到老子脖子上当爷?
气坏了的苏林亚翁二世王点起了三千军马,浩浩荡荡的就出城去了!
他要去给这些狂妄的,不知道是安南人还是汉人的无礼家伙们讲讲道理!
讲道理的时间大约持续了快一个小时,而现在去讲道理的苏林亚翁二世王,正跪在叶振武的面前哭丧着脸。
没办法,人家的道理比他大的多,特别是那一门三磅的青铜大道理,轰的琅勃拉人鬼哭狼嚎的!
他们个个都承认了,人家要饭要水要驻扎,是非常正当的道理,没道理的是自己!
第334章
幺老西,西老吴
“我要你的金佛干什么?金佛不要,其他的都送来!”叶振武咽了口口水后喝道。
金佛啊,一听就很值钱,但走之前叶开吩咐过他,他此行的唯一使命,就是占据琅南塔,打通从北圻莱州到缅北的通路,其他的不要额外生事。
琅勃拉,万象,占巴塞三个小国,都是由原本元朝的老挝宣慰使分裂而来的,连琅南塔原本也是属于中原王朝的地方。
但近些年来琅勃拉国以南掌国的名义向清朝朝贡后,为了躲避暹罗的进攻,已经开始逐渐占据了琅南塔这个边界不太清楚,清朝也不怎么在乎的小地方。
而这三个小国都是虔诚的佛国,献出佛寺中的金佛就是表示诚服的意思,但也容易带来当地人的仇视。
所以叶振武没有要苏林亚翁的金佛,因为就这穷地方,没必要占据,所谓的臣服也并不牢靠,先完成叶开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一听对面这些奇怪的汉人不要金佛,苏林亚翁二世松了口气,他回头吩咐了几句。
没过多久,一群跟他一样灰头土脸的残兵败将,吹吹打打的送来了十来头猪,几只羊,几大车的白米和蔬菜,还有几十个穿着彩衣筒裙的老龙族年轻女子。
咕咚!
叶振武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他不自觉的摸了摸屁股,上个月他看上了一个安南小官的女儿,天天去人家门口堵人。
结果把这个安南小官吓得跑到还剑湖畔叶开的驻地去哭诉,叶开先是赏了那个小官一个县令,赐了些金银作为聘礼,再把那个安南女子赐给了叶振武当妾,然后狠狠的打了他三十军棍,现在屁股上才刚结疤呢。
刚想开口拒绝,结果周围围着的军官们,还有更后面的士兵们,都目光灼灼的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叶振武摸了摸鼻子,沉默了半晌还是点了点头。
周围的气氛一下就热烈起来了!
。。。。
缅北孟毛,这个地方就在今天的云南沧源附近,被人称作吴家少爷的壮汉,正在陪着一个穿着佤人纱笼裤的男子喝茶。
但这个男子一看就不是当地的佤族人,浑身举手投足间,处处露出了军人的风范,虽然左手小拇指少了半截,但显得极为精悍。
他的几个随从都穿着金贵的扎甲,带着锋利的短刀还有万金难买的燧发手铳!
吴启盛虽然被称为吴家少爷,但实际上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至于为什么被称为少爷,那是因为他的父亲,茂隆银厂主吴尚贤,被缅北的汉、佤族人称为西老吴、吴大爷,他则就被汉佤人称为了吴少爷。
而茂隆银厂主吴尚贤,则是缅北华人历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在后世,关于吴尚贤身世的猜测很多,但比较可信的是,他是李晋王部将的后裔。
1743年,穷困潦倒的吴尚贤来到了沧源县班老、班洪一带。
不久,衣食无着的他来到已经十分萧条的茂隆银厂做工,由于吴尚贤拥有较高的冶炼技术,加之为人正直豪爽,很有组织能力,因此很快就取得了广大矿工的信任,进而被拥为矿主。
吴尚贤任矿主后,他由于深受李晋王在清缅交界尊重当地人,不把佤人视为蛮夷等行事风格影响。
吴尚贤也比较注意与本地佤族人的交往,待到银厂逐渐壮大、恢复生产后,吴尚贤于当年六月十二日与班老的佤族之王峰筑会盟。
他们剖一圆木刻字盟誓,共同开矿,此木刻一分为二,由吴尚贤和峰筑各持一半,吴尚贤任厂长称‘大爷’,这也就是汉佤族人叫他吴大爷的由来,峰筑称二爷,负责银厂的保护工作。
吴尚贤治厂有方,他不仅善于管理厂务,而且努力促使汉佤两族的融洽,与当地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短短8年时间,茂隆银厂民工已超过4万人,还组织了一支两万人的“保厂队”,日夜操练。
他还让矿工们把内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当地人,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一时间班洪、班老一带人来人往,商贸繁荣,百姓丰衣足食。
阿佤人民感谢吴尚贤带来了财富,亲切地称他为“吴财星”、“西老吴”。
然而就在这时,茂隆银厂的繁荣兴旺引起了清廷的注意,虽然茂隆银厂已经发展为着名的大银矿,产银量在国内银厂中曲指可数,一年光是贡税就有一万多两白银。
但是几万人马聚集边地,使清廷云南总督十分戒备,更可虑的是吴尚贤桂家人的身份,这使得清政府十分害怕,怕他在边境勾连各地土司造反作乱。
于是满清政府开始密谋以求谋害吴尚贤,搞垮银厂,但银厂不但有两万多丁壮的护矿队,还有当地土司的支持,没有正当的理由,就算是云贵总督也不敢贸然生事。
但机会很快就来了,1750年,吴尚贤带着护矿队击退了一些缅人的进攻。
被打败的缅人土酋长玛哈祖,本来是眼馋茂隆银厂的财富,但被教育后,他灵机一动,表示愿意臣服满清,以此换取他的族人也能进入茂隆银厂采银的资格。
吴尚贤此时也有些飘了,手握几万丁壮,还能打的缅人土酋俯首称臣,自己很强大嘛!
于是他把玛哈祖包装成缅甸王四处宣扬,以彰显自己的战绩。
昆明城中,正愁找不到机会的云贵总督遏必达当即下令,让吴尚贤带着缅王进京朝贡,并进京交纳本年的银课。
而吴尚贤虽然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但要是不从命的话,必然会让银矿遭灾,思考再三后,吴尚贤还是同意了。
于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抱着侥幸心理的吴尚贤带人陪同他包装的缅王玛哈祖赴京进贡。
在返回途经昆明时,被蓄谋已久云贵总督遏必达以“侵肥入私”、“于途生事”的罪名囚禁入狱,并不许随从送食,数日后活活的饿死在了昆明城的大牢中。
吴尚贤一死,清廷立即开始分化茂隆银矿,同年峰筑被清廷支持的篡位者杀死,吴尚贤之子,也就是现在吴少爷只能南走孟毛。
盛极一时的茂隆银厂虽然现在还存在,但已经气息奄奄了,十一年后的1800年,它就会被清政府下令关闭。
不过银厂虽然衰败了,但沧源、孟毛、孟连等地的汉、佤、傣人还是念着吴尚贤的好。
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在沧源等部分佤族村寨中,每到谷魂节和招魂祭祀活动,都要念到“幺老李、西老吴”,要怀念他们对佤人的好。
“幺老李”即晋王李定国,“西老吴”即吴尚贤。
而吴少爷也正得益于此,还能带着千把手下,结盟佤人,占据了孟毛小城。
虽然坐吃山空,日子不好过,但尚且有一个容身之处,孟毛附近的佤族人、傣族人、桂家人、敏家人也都还卖他几分面子。
这也正是刘崇礼选择他的原因,吴少爷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中间人。
第335章
对忠臣的感谢
孟毛城中,酒宴已经到了最热烈的时候了,皮红肉亮二指膘的上好腊肉、香料齐全的大碗羊肉、菠萝爆新鲜肉片、各种菜蔬果品、管够的香竹糯米饭,还用清亮香甜的高粱酒。
“我看吴少爷这日子,是不打算过了!”杨维兴还算是文雅点的,还有心情调侃两句。
他身边的儿子杨有根,以及其他的各山各寨的摆水夷、傈僳人、傣人、山头等,吃的汁水横流,只听得见咀嚼和吞咽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