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581


第457章
和中堂的好机会
福尚书,就是福康安的弟弟,富察.福长安,目前正是户部满尚书,他慢悠悠的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又慢悠悠的跪在了嘉庆面前。
“臣启奏陛下,今年秋税未收,又要准备大行皇帝身后事宜,若是三五十万两尚可支应,若需二十万大军所需钱粮,实难筹措!”
福长安的话,一大半是真话,我大清乾隆初年还有积存三千二百多万两之巨,甚至就是乾隆二三十年,也还有几千万两积存,那时钱对于我大清来说,真不算什么。
但乾隆三十年以后,我十全开始了铺张浪费,下江南,游山东,回部平乱,甘肃平乱,大小金川,打缅甸,打廓尔喀。
加上我乾隆过了两次八十圣寿,那钱花的,三千多万两根本挡不住,都不知道寅吃卯粮多少次了。
但你要说我大清没钱了吗?怎么可能?就是一个和珅和大人的身家,能把上面那些事包圆了还有多的。
但此时的和珅和大人,仍然是明面上的太子太保、文华殿学士,一等忠襄公。
他并没有机会像历史上那样作死去当二皇帝,手底下也有一票大臣跟着他混,急切之间根本扳不倒,所以嘉庆现在还没法‘吃饱’。
而同时福长安,现在就完全是在打酱油,因为嘉庆还暂时动不了和珅,于是就开始打起了福长安哥哥福康安的主意。
被福康安抢走了爸爸的爱的我嘉庆,以福康安并非宗室,封王不妥为由,已经褫夺了福康安的嘉勇郡王封爵。
又让人检举福康安在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任上的不法事,甚至准备给福康安,安一个纵容宋逆以致大祸的罪名。
于是目前虽然还是户部的满尚书,福长安已经有了去乾隆皇帝的裕陵当一个下等拜唐阿的觉悟了,所以他何必还要尽心尽力的去筹措军费?
要知道历史上嘉庆惩治福长安的罪名,就是阿附和珅,最开始可是想将他斩立决的。
想他福长安是福康安的亲弟弟,一门公侯,哪有必要去阿附和珅,和珅还能升他的官不成?
这明显就是嘉庆把被福康安抢了爸爸的气,撒到了福长安的身上,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了这个苗头了,他福长安很可能做不做都是错,何必要自己揽事,反正上面有和珅这个大头顶着,他怕个什么?
嘉庆脸色阴郁的看着福长安,越看这张跟福康安没几处相似的脸,他就气越不打一处来!
这该死的粤贼宋逆,要不是他搞事,朕现在就把福长安乃至和珅打发到裕陵去搬石头去了。
“户部管着朝廷的钱袋子,乃是重中之重,先皇在时,万万两白银都能筹措,到了朕这里,竟然只有三五十万,福尚书这户部尚书,当得可真好!”
气氛变得微妙了起来,一向没什么主见的嘉庆,一到关系和珅和福康安的事情上,就显得特别有战斗力。
“奴才无能,不能胜任户部尚书之职,请去军前效力,为陛下杀贼!”
福长安把心一横,天天杵在嘉庆面前,以嘉庆对他兄长福康安的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碰雷,还不如早点离开。
“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库空虚也不是福尚书一人之责,奴才早年曾做过户部尚书,对于钱粮之事也颇有心得,愿助福尚书筹措大军钱粮!”
嘉庆眯着眼睛,就要趁这个机会狠狠的修理福长安一顿,和珅和大人突然间就冒了出来。
老谋深算的和大人,怎么可能让福长安从户部尚书位置上下来呢,不管怎么说,福长安总还能为他分担下火力嘛。
而且和大人和靠着父亲、哥哥的余荫坐上户部尚书的福长安不一样,福长安是一心只想着怎么从嘉庆的眼前消失,哪怕吃些苦头,只求能保住命。
因为他们家是满洲顶级勋贵,姑姑还是乾隆的孝贤纯皇后,满人总共也就这么多,只要不死总有起复的机会,就算他没机会起复,儿子儿孙也总有机会。
但和大人就不行了,他家是下五旗的苦出身,而且他在嘉庆眼中远比福长安招恨,朝堂的仇家更是十个福长安绑一起也不如他和珅,福长安还能等着起复,和大人只要失去了手中的权柄,一准是个死。
所以和大人怎么也不能让福长安顺利走人,而且和大人还发现了一个机遇,一个有机会慢慢改善他和嘉庆之间关系的机遇。
那就是嘉庆缺钱,而且会很缺钱,就大小金川那种土司,都要花几千万两银子才能镇压下去。
而粤贼宋逆这种领有几省,治下户口千万的雄主,那一定是金山银山海了去的砸,才有可能镇压的下去,纵观整个朝堂,谁能说比他和大人更会弄钱?
果然,本来脸上浮现出憎恶神色的嘉庆,听到和珅能解决大军钱粮,脸色一下就缓和下来了。
“粤贼猖狂,二十万大军即将出征,和卿真能筹措到大军所需的钱粮?”
有门!和珅兴奋了,只要嘉庆需要他弄钱,那以后就会如同乾隆一样,根本离不开他,他有些欣喜的在地上磕了个头。
“奴才一定尽力筹措,力争十日内筹措出二百万银以供大军先锋南下,一月内拿出五百万银,三月内筹集大军半年之军需。”
什么二十万大军,能凑出十一二万就不错了,几百万银对于和大人来说算什么?根本不用户部,他自己就能出了,九牛一毛而已。
只是和大人也知道不能这么露富的道理,所以把时间放宽到了三个月。
那些晋商、徽商、盐商,朝廷借了你们那么多的本金,现在总该报效了吧?
别说几百万,就算是几千万,也能榨的出来,万一凑不齐,到时候也可以户部出大头,和大人再想法弥补一二。
一旁的阿桂嘴唇张了好几次,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虽然阿桂现在很想说,不如直接拿下和珅,抄了他的家,要多少银没有?
可现在大敌当前,满人自己实在不宜再内斗了,罢了,就让这奸佞小人多活些时日,等到平定了宋逆,回来再收拾他。
第458章
我不想当奸商,我想做官
广州,哦不,现在应该叫做承天府了,就在原本的广州藩台衙门中,一桩别开生面的招标大会正在举行。
招标这种形式,对于一脸忐忑投了标书的商贾们来说,他们并不觉得很新鲜。
人人都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个有些新奇的货比三家而已,但今天投标的对象那就很新鲜了,因为今天招标的标的,是为叶大王修建承天府的禁宫。
是的,叶开准备在广州修建自己的禁宫了,明王之国中的中枢系统,已经在这两个月中慢慢的从兴都搬到了承天府广州,叶开的居所,当然也需要搬到广州来。
宫殿的地址,就选在原本的广州满城,而且不单单是他要修一个行宫,还包括了行宫以外的其他勋贵宅邸。
以后只要爵位在伯爵以上,以及立下了大功经过叶开特许的有功之臣,都可以在靠近行宫的地方得到赐宅。
而之所以要搞什么招标,并不是叶开找不到人为他修建宫殿,实际上不管是十三行的四大家,还是广安的原黎朝工部工匠,还是复兴公司的建工司,都有建造宫殿的能力。
但叶开偏偏不让他们建,而是采用复兴公司的和建工司和原黎朝工部的工匠出设计并负责关键部位的施工,其余部分都外包出去的模式。
为的就是刺激一下整个广东的商人们,证明一下他叶大王所说的兴工商不是说说而已。
“哐!”的一声锣响,行宫的建设,由洪门东江堂和泥瓦工大家小北门周家共同组建的富德商行中标。
一直到众人围过来道喜,周家的家主,一个建了大半辈子各种房屋的老头,仍然惊喜的如同在梦中一般。
伍秉鉴潇洒的从藩台衙门后门走了出去,他现在光光的脑袋上已经长出了一层细细的绒毛,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能把头发蓄起来了。
为此他特意从北边的李氏朝鲜,高价买了几个擅长侍弄汉家发髻的婢女,什么辫子之类的,一边玩去吧!
如果现在有人专门来观察广州人发型的话,一定会被惊的说不出话来,虽然大多数人还留着辫子,但没有辫子的人也多起来了。
和尚般光头的是刚剪了辫子的,一头板寸的基本都是复兴军以及汉儿效节军的士兵们。
这是军队里面的规矩,只要在还服役,通通板寸,连叶开都是如此。
当然也有把辫子剪了,但又不知道怎么侍弄自己发型的普通市民,他们脑袋上乱的如同鸡窝一般。
其实投靠叶开的东莞知县彭人杰已经提议过好几次了,他觉得叶开应该下令让所有人剪掉辫子!
因为这样可以把所有人都绑在叶大明王的战车上,甚至他还建议禁止百姓们穿满清的服饰,恢复大明衣冠。
但叶开知道,这些事现在不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一个过程,辫子嘛,根本不用强制,所以我叶大王很大方的给了众人一个月的缓冲期,一个月之后还不剪的,反正进一次城就收一铜角的辫子税。
那些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普通人,必然不会再舍得花这个冤枉钱的。
至于三心二意的士绅,叶开巴不得他们不剪,这样他就有机会找个借口,抄了这些不识相家伙的家,不多抄点家,他哪来那么多的土地和金银赏赐有功之士呢?
至于恢复大明衣冠,现在就更不是时候了,这时候一件衣服可是一个家庭重要的财产,要是突然下令恢复明制服装,那完全就是在坑人!
叶开是很清醒的,他现在根基未稳,应该做的就是尽量不要给所有人找麻烦,不要把人心往满清那边推。
“吴兄,李老弟,伍某没有说谎吧,大王确实是要大兴工商的,你看就连禁宫的营造事宜,都是公开招标。
两位在广安的工厂也原样返还,连这几个月赚的利润都一分不差的在账上,潘义松更是马上就是一部尚书了。”
与伍秉鉴并排而行的是两个身穿简单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虽然穿的简陋,但身份可不简单,这两位都是佛山的大工厂主。
吴姓男子几乎垄断了佛山的漆器,李姓男子的瓷器和生丝买卖也是做得极大。
现在整个中国的外贸形势是非常好的,因为拳头产品太多了,生丝、大黄、猪鬃、茶叶、漆器、瓷器等。
每一样都是欧洲需求大又不可或缺的,也难怪历史上英法奸商没有办法,只好去贩卖鸦片。
因为谁面对这么一个可以自己内循环,几乎不考虑进口,而又手握七八种乃是十来种拳头产品的庞然大物,都会束手无策。
而叶开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因为几乎都是顺差,不打开大门敞开卖,那不成了傻缺了吗?
至于欧洲生产的东西,除了怀表、自鸣钟等奢侈品外,欧洲产品很难进入中国内地销售。
而且他们不管质量还是价格,都不能跟广南的同类企业竞争,多么好的时机啊,对于叶开来说,大口大口的把不列颠的银子吸过来,想想就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