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3/581


“好!姚教首不愧是齐总教师的亲传弟子,拿下了西成门,襄阳城就是我们的了!”
西城门外,汉江边,一票穿着各式衣服的人轰然叫好,一个个脸上兴高采烈,似乎马上就可以攻进襄阳城了一样。
穿着招牌素白衣的王聪儿脸上也流传着欢喜的红晕。
“叶大人,赵真人,看来这襄阳城也没那么难打!”
赵真人脸色不变,眼睛半睁半闭,仍然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阿山则拿出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者。
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而阿山和赵真人也一路狂飙,终于在起义爆发之前赶到了襄阳。
其实就在他们来之前,锦衣卫的人就和王聪儿等人搭上了线,现在义军用的燧发枪,甚至是鸟枪,精钢腰刀等,都是复兴军半卖半送提供的。
“襄阳城全长七千多米,护城河宽一百八到两百二十米,共有大炮数百门,就在这西成门上,也有三十六门大小炮,人称铁打的襄阳!
当年蒙古大军前后十几年都攻陷不了,可自从咱们进攻以来,只有我军发炮,未闻城头炮声,总教师,恐怕有诈!”
阿山的话一出口,周围的大小教首们都是一脸不服气的模样,但最多过了两三分钟。西成门上枪炮齐鸣,喊杀声震天,大队大队身着铁甲的官兵,从各个城门楼子和垛口处涌了过来。
他们先是七八门小炮开火,紧接着就是密集的鸟枪攒射,姚之富的黄号精锐,瞬间就倒下了三四十人,剩余的三百多人挤在狭窄的城墙上无法闪避,几乎是站着挨枪炮。
姚之富他们是拿着腰刀梭镖爬上城墙的,手里有火枪的极少,又挨了一轮清军的鸟枪后,剩下的人只能赶紧缒下城墙,好多来不及的,甚至都只能直接往下跳,慌乱中,姚之富都被摔伤了腿一瘸一拐的。
“我早就跟总教师说过,襄阳乃是南北锁匙,城高墙厚,护城河之宽,世所罕见,当年蒙古大军都久攻不下!
总教师虽然人多,但大多未经训练,枪炮也不足,当先取西北之郧阳为立足之地,随后西入巴蜀,方可成就大业,诸位就是不信,现在,恐怕就是这汉水边,咱们也无法立足了。”
王聪儿刚想答话,西成门上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一杆正中间的大旗上写着,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毕。
鼓声未落,橘红色火光一排排从城墙上闪过,两湖总督毕沅命令清军藏匿起来的几十门大炮一起开火了。
实心的炮弹呼啸着越过宽宽的护城河,摆在这的几个白莲教义军方阵被连续命中,一团团血雾升腾而起。
这些没经过多少训练,完全就是靠着盲目的信仰和被生活所逼不得不反的教徒们,很快就慌乱起来了。
轰隆隆的马蹄声传来,一只清军马队从右方向着被轰乱阵型的白莲教义军冲来。
“清狗欺人太甚,总教师,让我带着青号的弟兄们去与他们一战!”
一个身材高大,剑眉星目的年轻人站了出来,这次起义虽然被称为白莲教大起义,但他们实际上是叫收元教,白莲教是总称,并不是具体的教名。
收元教的义军被分为黄、青、蓝、黑、白五旗,各旗有各旗的大教首,大教首下又有小教首、大师兄、大师姐、传头等称呼。
站出来的年轻人叫做林清,乃是青号的大教首,据说原是武当山的道士,现在他也还留着道士的发髻,手下几百个师兄弟都是能骑马用枪的高手。
“林兄弟,不要多纠缠,听我的,不要去啃襄阳这种大城,留着实力咱们先占了郧阳等处!”
王聪儿点了点头,可她还没说话了,旁边的阿山已经自顾自的在向林清说话了。
王聪儿脸上闪过一丝不快,但终究没出声阻止,林清迟疑了一下,对着阿山轻轻点了点头。
第462章
阮氏玉琬的野心
就在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终于爆发的时候,两广总督署衙的一间别院中。
李阿水见到了快一年没见着的姑姑李与薇(娘的,有段时间老虎脑子懵了,把李与薇写成了李阿水的姐姐,更正下!)。
李与薇笑眯眯的看着成了大人,孩子都已经三四个的侄子,她忽然感慨的擦了擦眼角。
“阿水都已经是大王之虎将了,要是兄长在天有灵,也一定会很欣慰的!”
李才战死的时候,李与薇才几岁,李阿水更是还在襁褓中,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当初坑害兄长李阿才的阮氏三兄弟,都已经死于乱世之中。
而那个小时候天天喊饿,自己曾经几度担心是不是能长大的孩童,竟然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了。
“姑姑倒是胖了许多,您不是在复兴公司忙得很吗?怎么还会胖?”
李阿水倒是没有那么多伤感,因为李才战死的时候,他才一岁多。
对于父亲李才,实在没有多少印象,等到阮惠自爆,大仇得报,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就越来越模糊了。
李与薇对着自己的侄子翻了翻白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与薇可是很在意自己身材的,因为她在叶开的妻妾中,单论姿色的话,几乎是要排到最后一位的。
本身就不算漂亮,要是还胖起来了,还能入的了明王的眼睛吗?到现在明王都称王几个月了,他还连个妃子的封号都没得到呢!
不过话是如此说,李与薇其实在叶开的妻妾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个有点后世女强人味道的李与薇,是叶开控制复兴公司的半只手。
李与薇现在是复兴公司分管财务的第一副总理,一般不是很大的事,基本都是由她代替叶开出面。
这个正在担心自己身材的女人,在复兴公司中,可是人见人怕的鬼见愁、灭绝师太,复兴公司这么大的规模,每年财务上没出多少漏子,李与薇功不可没。
“父亲曾想让我去潮州,招揽潮州的义军,我说少年近卫的事情太多,没有答应!”
沉默了一小会,李阿水突然说道,他口中的父亲,指的是叶开。
“你做的对!”李与薇点了点头,“当年我们为了跟大王拉近关系,可是假称是惠州府的客家人来着!”
李阿水也有些头疼的吸了口气,苦笑着说道:“可实际上我们是潮汕人,我们是土人,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因为这个有所芥蒂!”
“这倒不会!大王乃天命之主,心胸开阔,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有什么芥蒂,但你没有接下这个差事是正确的。
你现在掌握着少年近卫的第一来复枪团,又是大王的义子,还是堂堂和义侯爷,做一个孤臣是最合适的,再要去沾染地方势力,那就是自找没趣了!”
“是啊!父亲诸子年幼,我在这个位置上就已经很扎眼了,但我还是有些担心,我们李家是潮汕大族,就算不接下这个差事,但我们仍然会跟他们扯上关系,不可避免的会逐渐走到一起。
我们是土人,大王麾下大多是客家人,如今两广土客矛盾这么深,难办啊!”
听到李阿水这么说,李与薇终于放心下来了,她就怕侄子被权势冲昏头脑,现在看来,比自己想象的好多了,想到这,李与薇得意的一笑。
“阿姑此次来,就是来为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潮汕你不能去,但是我能去!”
“阿姑你去?”李阿水愕然的看着李与薇。
“其实也不是我去,而是他去!”李与薇脸上流转着母性的光辉,得意的指了指自己的肚皮。
“他去?”李阿水楞了一下,突然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阿姑你怀上了?”
在这个时代的帝王家,母凭子贵可不是说着玩的,一个王子,甚至就是个公主,那都是一份依靠。
“快五个月了,你阿姑我不容易啊,跟了大王十年了,一直聚少离多,那些能生的,都要生第四个了,阿姑我才怀上,不过我遍请名医看过了,都说必定是男孩无疑!”一说到男孩,李与薇更是喜形于色。
“可这跟阿姑你去潮汕有什么关系呢?”李阿水还是有些没理解到。
“平顺郡公要变成定国公了,你不知道?定川以西以北要成立一个定川国了,你不知道?”李与薇伸出手,戳了戳侄子的额头。
“知道,小团子继承不了父亲的位置,所以父亲就给他一个定川国补偿一下!”李阿水点了点头。
“肤浅!”李与薇冷哼一声,“真要补偿,把小团子扔到又穷又还需要打仗的定川国干什么?
直接封个平国公永镇平顺府不行吗?大王这是在为日后全有南洋做准备了!”
“全有南洋?现在的南洋除了英吉利人,哪还有我们的对手?都在我们手里了啊!
而且英吉利远在泰西,迟早竞争不过我们的,更何况封一个定川国,跟英吉利人有什么关系吗?”
“你啊!还是要多动动脑子哦!大王可是要复兴华夏的,到时候疆土北至鲜卑荒原,西至大唐河中故土,南至爪哇。
这么大的国家,从南到北八百里加急日夜不停都要跑一个月,一旦有事根本不是朝廷能掌控的,昔日蒙古人的教训可历历在目,大王高瞻远瞩,能不提前布局?”
李与薇恨铁不成钢的看了李阿水一眼,她觉得刚刚还有些见识的侄子,突然变得有些憨头憨脑起来了。
“所以封平顺郡公为定国公,就是提前试验试验,南洋这么大,光靠朝廷来开发镇压,朝廷有多少钱?多少兵?仿照昔日周天子之夏君夷民同化政策,是必然的选择!
阮氏梦虽然是侍女出身,但却是大王的第一个女人,诞下大王长子之后,许多有心人都在她身上下了注的。
加上平顺郡公府存在了七八年,也有了自己的班底,这些人都需要一个位置安置,正好可以用他们的力量去开拓一国。
他们不是押注平顺郡公能当大王吗?大王就给他们一个王,让他们以复兴军为后盾,好好的去折腾!”
殖民这个词,说起来好像很风光,似乎去了就是轻易打垮土著,人人当老爷。
但实际上哪那么容易,特别是在南洋,要把这种瘴疫之地建设起来,更是困难无比,搞不好前期投入巨大,结果一场瘟疫或者其他什么疾病来了,就能让你血本无归。
而且也不可能开拓南洋全是国家行为,全用国家财政往里面填吧,这样的超级财政黑洞,根本填不满!
可要是国家不牵头,南洋很可能就无法全部占领,因为人是很现实的,他们可以用脚投票,国家层面不做规划,那下南洋的人,必然都会朝开发好的新州和兰芳跑。
那乐子就大了,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土地,结果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而不得不放弃,就跟历史上拉玛一世一直没有足够的人口控制北大年等地,最后不得不吐出一半给英国人一样悲剧。
所以掌握着复兴公司财政的李与薇是知道叶开打算的,我叶大王准备把国家不能完全控制的区域分成一块块的。
用来赏赐功臣和安插自己的儿子,用当王当公的大饼,吸引有钱有实力的勋贵去南洋建国,去建一堆半独立的小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3/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