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581


只有叶盛,性格简直跟叶福来是一脉传承下来的,两人都是那种心细细腻,甚至细到有些让人觉得不适感觉的家伙。
就比如现在,一般人兄长信任到这个地步,那肯定是感激涕零的,但叶盛,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有危险,兄长会不会是想阴他。
叶开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这个弟弟,绝对没有造反的胆子,同时能力也不缺,就是心里面想的太多,但他现在也没其他的选择了,何喜文要调往四川,广南巡抚就必须要有个得力的人手来接。
因为叶开自己知道,现在只是因为英吉利人想逮住满清这个长期饭票以及南洋的利益冲突,和他不对付,这问题其实不大,因为南洋从来就不是英国人的核心利益所在,
但叶开调查了江宁织造司之后,他发现,自己很快,最多两三年就要和英国人发生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了。
因为中国现在纺织业底子还在,只要他扶持得当,必然会成为世界上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者!
同时规模一大,就不可能全部做丝绸等,必然涉及到其他的纺织品。
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是谁?羊吃人发生在哪?不正是英国吗?
现在的英国,实际上就是几万大小贵族加上七八十万地主、工厂主联合起来的国家,其余的几百万英国民众,不过是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劳动力而已,算不得人。
现在的带嘤能忍受任何事情,但绝对忍受不了贸易逆差,本身中国就有大黄、生丝、丝绸、猪鬃、茶叶、瓷器、橡胶、冰糖等拳头产品。
不算他打算扶持起来的纺织业,去年叶明王国对英国的逆差就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七十万镑左右!
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南洋联合橡胶公司的利润,最后又返回到英国去了,但这是进入了乔四等人的私人腰包,跟英国普通的工厂主可没半毛钱关系。
等到他统一南中国甚至全中国的1797年,估计这个贸易逆差会更加的惊人,那1798年及以后呢?简直不敢想象!
历史上连那么拉胯的清政府,都能用贸易逆差把英国人逼得动用鸦片和战争,这个时代,他们更没得选择,贸易逆差可是在挖我大英的根基啊!
虽然先知先觉的叶开挑选了一个好时候,志在变成欧洲人爸爸的拿皇上会吸引走英国人绝大部分的火力,但他们仍然有可能挤出一点余力,来对叶开施加压力甚至直接动手,而急于挣脱叶开所编织的死亡大网的暹罗,只要英国人支持的力度够大,也是要出问题的。
如果暹罗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广南,所以叶开现在必须要选择一个在广南根基深厚,所有人都能接收,又有能力的人,在当广南巡抚。
哪怕就是他在广南扎下根,叶开也不在乎,他是打天下的雄主,这个国家都是他一手建立的,他的威望无人比拟!
朱洪武会担心朱棣靖难造反?开什么玩笑!洪武大帝要是还在,给朱棣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所以,叶开是完全不怕叶盛做大什么的,不提叶盛根本没胆子造反,鄚子泩也是谨小慎微的旧式儒家忠臣,就算他叶盛想造反,造的起来吗?
恐怕他还没动手呢,底下的军官就能把他绑了,退一万步军官们都被叶盛收买了,可士兵们不是傻子啊,只要叶开的褐底金日月旗一出现,保证全军倒戈。
把叶盛从地上扶了起来,又在旁边推心置腹的一通哄,叶开忽然感觉都有点无语,明明是老子给你官做,让你当大官,怎么搞得像是他叶大王在搞传销拉人头一样!
“你我是亲兄弟,这个国家是我的,但也有叶家,也有你的一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英吉利人觊觎我们叶家的好处,你不帮兄长撑着,难道我去找外人吗?”
叶盛抹了抹眼泪,也不知道是真哭了,还是在假装的,但反正他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叶开是真需要他去坐镇广南,而不是在试探他或者坑他。
这个在岳父的建议下韬光养晦了好几年的陶公侯爵大人,终于决定出来干一番事业了。
。。。。。
“夏尔这个孩子太可怜了,几乎每晚都要尖叫,都在喊爸爸!”
罗子凤坐在床边抹眼泪,床上躺着的,是刚满十一岁的路易.夏尔,他又发起了高烧。
与夏洛特公主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不同,路易.夏尔从下船到现在,一直都在生病,身体时好时坏。
这也是叶开急着他把带到南京的原因,这里的气候比起广州和南洋要好得多,也更与巴黎相似。
而罗子凤更让叶开惊讶了,他这个似乎学什么都笨笨的王后,竟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能一个词一个词的说法语了,虽然很差,但能勉强交流。
他跟路易.夏尔也极为投缘,夏尔生病的其间也都是罗子凤照顾的,在罗子凤的照顾下,路易.夏尔的身体虽然还是很差,但你刚来的时候好多了。
罗子凤在担心夏尔的病情,叶开却在思考,自己能从历史上的路易十七和昂古列姆公爵夫人身上得到什么呢?
这两绝对是干涉法国内政甚至欧洲局势的妙招,因为虽然法国人处死了路易十六,但叶开很清楚的记得,历史上波旁王朝可是几次复辟的,除了命不久矣的路易.约瑟夫,谁又能比这两更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呢?
第512章
这是北京条约?
“陛下,臣已经和英吉利人谈妥了!”
紫禁城养心殿西间,礼亲王昭梿正在向嘉庆皇帝汇报,实际上现在昭梿还不是礼亲王,他要等到1805年才袭爵。
但现在的礼亲王永恩,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王府一切都归昭梿打理,加上嘉庆也很信任他,上上下下已经视他为礼亲王了。
与叶开以为的马嘎尔尼刚路过舟山北上不同,刚北上的是马嘎尔尼所带着的一票科学家、文学家而已。
马嘎尔尼自己早在叶开在湖北清查贪腐整风的时候,就已经秘密北上,以至于现在,满清和英国人之间的密约,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签署阶段。
“一、我大清需租借威海卫极其周边作为英吉利国在远东之舰队母港,并需要提供舰队之一切日常补给,包括精煤、食物、火药等。
二、设天津卫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吉利商人、平民等非军事人员进入并开设商馆,购买房屋等。
三、英吉利货物进入大清之关税,需与英方税务代表商议。
四、英吉利帮助大清击败叛军收复全国后,大清需支付三千万两报酬,以舟山、台澎为质。
五、英吉利承诺出动不少于五千人之本国精锐红杉军,不少于一万五千之廓尔喀及英属印度仆从军,以及组成精锐教官团训练大清新军,帮助大清击败叛逆。
六、英吉利将赠送包括一艘二级战列舰在内的三艘军舰给大清,并派出海军相关人员,负责为大清培养并建立新式海军,我大清需以三万英镑一艘的价格,购买十艘英吉利战舰以形成战斗力。
七、英吉利将帮助大清建立新式兵工厂、配套之煤铁矿场。
八、英吉利承诺将最少在嘉庆二年到四年间对叛乱之宋王发动不少于三次的大规模战斗,以牵制宋军主力!”
“当然,训练新军的费用以及买枪买炮是要付钱的,我们也只能向英吉利人购买。”
条约念完了,昭梿还不忘加上一句,他怕嘉庆认为是不要钱的,那就麻烦了。
我嘉庆一条一条的听着,屈辱的泪水差点就夺眶而出了,什么时候我大清竟然需要跟英吉利这么个撮尔小国签订这样的条约了!
而且那个什么马家尼竟然不愿意来参拜自己,因为他只能接受对自己单膝下跪,哪有参见皇帝单膝下跪的?太欺负人了!
别以为我嘉庆什么都不知道,他也是打听过的,英吉利小国远在泰西,就比直隶省大那么一点,户口不过七八百万。
要在以前,这样的小国来使,能让他晋见一面就是开天恩了,现在那马家尼竟然就为了不想行叩首大礼就拒绝晋见,形势不如人啊!
“陛下!时局艰难,还需为大清忍辱负重啊!”昭梿看着嘉庆皇帝铁青的脸,只能低声劝慰道。
实际上他也觉得憋屈,那些英夷的谈判使者,竟然在背后称他为鞑靼人,一个小小通译,见了他这堂堂铁帽子礼亲王,竟然连礼都不见,真是气煞人了!
“陛下!镶白旗满洲都统松筠与军机大臣董诰求见!”
听见太监的通传嘉庆和昭梿两人抬起头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妙,这么晚了,这两位联袂而来,总不可能是来蹭皇宫中的宵夜的吧!
果然,董诰还好点,虽然满脸焦急,但还保持着礼仪,而满洲人松筠哭嚎着隔老远就膝行了过来。
“陛下!陛下!宋逆大军突然自海上登陆,连克镇江等处,江苏巡抚费淳以下汉人官员及督标军将谋反,开门献城,宋逆叶开,已经进了江宁城啦!”
远处的董诰嘴慢了,他在心里叹息了一声,江宁将军是永庆是镶白旗人,这镶白旗的都统是来甩锅的。
“苍天啊!列祖列宗啊!我到底该怎办啊?签!签!去告诉英吉利人,朕准了!”御座上的我嘉庆愣了一下之后突然嚎啕大哭,眼泪鼻涕一起涌了出来。
。。。。。
鸿胪寺的馆驿中,马戛尔尼正在和一票随军的军官们商议,鞑靼人皇帝已经基本同意了条约,剩下的只是细节问题。
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军官,担忧的看了马戛尔尼一眼,此人正是从叶开处叛逃的原复兴军南洋舰队中将提督英国人吉恩.威尔逊。
“吉恩,不要担心,我是国王陛下的全权代表,这些条约我有权签署,而且我可以肯定,伦敦方面一定会欣然同意的!”
马嘎尔尼知道这位中国通,或者叫叶明王国通在担心什么,不过他不是很在乎。
“五千正规军,一万五千印度雇佣军,伯爵阁下,光是这个伦敦都不可能答应!”
吉恩.威尔逊沉声说道,这都快赶上不列颠在印度军事实力的四分之一了,伦敦怎么可能答应?
“吉恩,你真是个纯粹的军人,我确实是说要为那位坚持让我双膝下跪,才肯见我一面的鞑靼皇帝带来两万军队,可我没说什么时候带来啊!
要是打的顺利,我当然会带来,因为这些军队可以为大英帝国攫取到让人想象不到的利益,但要是不顺利,我们的齐内丁先生比我们想象更强的话,那我也不用带来了,因为鞑靼皇帝,很可能坚持不到那么久!”
马嘎尔尼笑着对吉恩说道,派多少人来中国,条约执行到什么程度,这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
“那舰队呢?一艘二级战列舰,还有最少十艘卖给鞑靼人的舰队,还有相应的海军军官,以目前欧洲的局势,恐怕容不得我们往远东派这么多战舰吧?”吉恩.威尔逊又提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担忧。
“二级战列舰,嗯哼!”马嘎尔尼的脸上露出了耐人寻味的笑容。
“是的,看起来好像很强大,接近一百门的各种火炮,排水量高达两千四百吨,鞑靼人一定会被它的强大火力惊呆的!
但是很可惜,它是五六十年前的产物了,不管是船体设计,还是火炮的威力,还有航速等等,都已经落后了。
帝国有很多这样的样子货,完全就是靶子而已,他们的作用只有欺负一下东方这些还处于中世纪的战舰,与法国人的战争,是派不上多大用处的,我想海军部,一定乐意处理这些存货。”
“可是从伦敦到这里,最少需要接近一年航行的,万一我们到了这里,鞑靼人已经战败,那卖这些军舰的钱,我们可能就拿不到了!”
“哈哈哈!”听到吉恩.威尔逊的话,马嘎尔尼大笑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