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581


“首先,鞑靼人肯定要为这些军舰,付一大笔定金,然后,如果我们送到的时候鞑靼人已经战败,那我就把船卖给胜利者!”
“你是说齐内丁国王?他要是不买怎么办?我们的老式战舰可以骗得了没什么见识的鞑靼人,但绝对骗不了齐内丁国王!
伯爵,他可是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通晓欧洲,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和英明的君王!”
马嘎尔尼诧异的看了一眼,没想到这吉恩.威尔逊虽然背叛了他的国王,但他对齐内丁国王的评价还很高嘛!
这位狡猾的伯爵嘴角泛起一丝智者的微笑,“正因为齐内丁国王是个有见识的英明君主,所以他才会买,还是花高价钱买!因为他不买,我就把军舰送给暹罗人,甚至……!”
马嘎尔尼向东方指了指,“我甚至可以把它们送给那个还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德川将军!”
“啪啪啪!”军官们都鼓起掌来了,吉恩.威尔逊崇拜的看着马戛尔尼。
“祝贺您,伯爵大人,您为王国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我想齐内丁国王一定会为这支老旧的舰队,出个大价钱的!”
第513章
扩八旗练新军
安庆,这个长江上游最重要的要塞堡垒,江宁城的东大门,在叶开入主江宁城后,也失去了它应有作用,原本城高墙厚的堡垒,瞬间变成了一座孤城,很快就会有被四面合围的危险。
“中堂!汪新那个老狗跑了!”安徽巡抚衙门,被雨水打湿了半边身子的倭什布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他口中的汪新就是现任安徽巡抚抚,阿桂鸠占鹊巢控制了安庆城后,就打发汪新去皖北收集军粮招募丁壮。
等到叶开出人意料的从海上登陆,阿桂怕汪新也投敌,就把他招募的丁壮收进了安庆城,把汪新和安庆知府及两个附廓知县给软禁在了安庆府衙,没想到这汪新还是跑了。
“这小老儿买通了看守他的山东绿营一个参将,几人装成出城前去固守庐州的将官,于昨晚跑出去了!”
倭什布满脸的焦急,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叶开的本地人当本地官,直接戳中了满清的要害,旗人不过百来万人,占据了全国接近一半的官位,如果将他们这些旗人赶走,得空出来多少官帽子啊!那些汉人能不动心?
这汪新是浙江杭州人,江宁都沦陷了,杭州又能支撑到几时?他熟知安庆城的布防,跑出城去肯定是要去投靠宋逆。
加上汪新已经当了快三年的安徽巡抚在晥省颇有声望,这安庆,看来守不住了。
阿桂倒没有倭什布那么焦急,自从江宁城陷,这安庆守不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早晚得丢,他把一张京中传来的邸报递给倭什布。
倭什布接过来一看,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他噗通一声跪下。
“都是臣下无能,致使陛下受此等奇耻大辱,区区英夷竟然敢索取舟山与台澎,还要占我威海卫,开我天津港!如不是宋逆叛乱,陛下绝不至于签订此等条约,我倭什布无能啊!”
原本就很瘦的阿桂现在更瘦了,就跟一个老竹节虫差不多,虽然到现在为止,京城的我嘉庆只是来了几道申斥勉励的圣旨,没有一丝一毫将他下狱查办的意思,但阿桂的心里还是明白的。
嘉庆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虽然宋逆刚入江宁城,但整个大清,实际上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了!
而满洲人中的名将,也一个个凋零,他这么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已经是硕果仅存能带大军的人,要是他阿桂都维持不了局面,派其他人来也是等于零。
“是啊!宋逆选了个好时候,超勇亲王、嘉勇郡王、海兰察、明瑞他们都不在了,就剩我一个老朽,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我章佳.阿桂之所以还苟活着,就是要为我大清流尽最后一滴血!”
“中堂,下官失言了,您现在就是我大清的擎天白玉柱,击败宋逆中兴大清还要靠您呢,陛下也还需要您啊!”倭什布现在也觉得自己刚才有些话确实不该说,赶紧出言补救。
这仙庾岭战败,严格来说并不是阿桂的问题,若是按照一般的贼寇,根本就到不了仙庾岭,衡州城下就是他的埋骨之地!
可这宋逆,枪炮犀利、士卒悍不畏死,又有湖南士绅投敌,阿桂最后还能带两三万败军跑到安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听到倭什布这么说,阿桂苍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点笑容,“丰瑞不用宽慰老夫,我自知罪孽深重,但也不会自暴自弃,陛下既然有忍辱负重之心,臣子怎能先失了志?丰瑞你来看。”
听到阿桂召唤,倭什布赶紧走了过去,阿桂指着地图缓缓说道:“舟山和台澎早已被宋逆夺取,英夷提出以此三地为质,不过是想要拿个话柄而已。
因为如今宋逆并未称帝,天下人也未承认他中国之主的身份,我大清仍然还是中原正统,只要我们承认割让舟山与台澎,那从法理道统上来说,是说通的,只要我朝一日还在,英夷就有借口索取这三地。
我听闻英夷陆师人少,但水师却极为庞大,宋逆自己的邸报上也称之为天下之冠,其欲为寰宇之霸主。
这样看来英夷和宋逆之间,必然有一番争斗,说不定就会在舟山、台澎之地展开。”
不得不说叶开带来的变化还是真不小,连阿桂这等人,都开始知道搜集泰西讯息,张眼看世界了,倭什布细细的想了一会,随后点了点头。
“中堂的意思,英夷故意提用舟山、台澎为质,是为了今后与宋逆起冲突的时候,好有所倚仗?那英夷想当寰宇之霸主,必不能容忍宋逆做大?”
“必然不能,江南膏腴繁华之地,每年能产多少丝绸、瓷器,又能创造多少税赋,恐怕就是在泰西,这样的宝地也是没有的!
宋逆盘踞于此,一旦扎下根来,以宋逆叶束武之雄才大略,必成英夷之劲敌,他们绝不会看着宋逆做大。
不过英夷远隔重洋,不到万一,也不会派水师万里而来的,但他们肯定会支持我朝与宋逆继续争斗,所以别看这条约尽显苛刻,但并非对我大清无益,抛开天朝上国之颜面来看,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比如威海卫,现在哪来的威海卫?那是前明所设,雍正十三年就裁汰了,现在只有文登县,那里的海防、海港也早就荒废。
就算把威海卫租给英夷,没有数年之经营能成什么气候?万一成了气候,只要平定了宋逆,我朝要拿回来又何其之容易?至于开埠天津卫,不过就是个广东十三行而已!
所以这些都是虚的,其合约之实质,就是英夷要卖给我等枪炮大船,从中大赚一笔的同时又借我等之手拖住宋逆而已!
金银财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若能买来宋逆那等精锐火铳大炮,何其划算,就算贵一些又有何妨?”
阿桂一席话,把刚才还如丧考妣的倭什布都说的脸色都舒展开了,说完,阿桂又拿出一本奏章递给倭什布。
“丰瑞,这是老夫写给皇上的奏疏,你先看看,如果觉得可行,就一起署个名吧!”
倭什布一脸郑重的读了起来,越读脸上的神色就越是凝重,因为阿桂这个奏疏叫做,这不管是练新军还是扩八旗,都是跟我大清的国策是完全相反的。
实际上因为旗人太多国家不堪恩养,乾隆年间可是大规模的下令出旗为民的。
至于大办团练那就更不行了,我大清虽然历史上到最后是靠汉人团练撑门面,但他们实际上是对团练这种玩意最警惕的朝代。
阿桂看着倭什布纠结的长脸叹了口气,“不是老夫想如此,是不得不如此啊,宋逆循泰西之法所练火器大阵虽然可谓完美无缺,但也太过刚直,这等大阵,拼的是人多势众,配合熟练,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加上火铳远比旧时犀利,假使双方都是这种打法,死伤必然甚重,哪怕就是胜者也不能列外,咱们旗人爷们能有多少?不扩编的话,一两场大战下来,还能存几人?
至于大办团练,其实老夫不是要大办团练,而是要把咱们旗人的官帽子,扔给那些汉人士绅,然他们去狗咬狗,咱们只要抓住军权就好。
你也看见了,自从宋逆搞本地人做本地官以后,连一省督抚这种大员都争相投靠,咱们再不把官帽子让出来,谁还跟我大清混?
额勒登保和福长安已经到了开封,丰瑞你去迎一下,随便把老夫的意思给他们说一说,看看他们的意思,我大清要想立稳脚跟,概要改变一二了!”
倭什布明白阿桂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么多了,因为他和额勒登保有亲属关系,跟福长安的关系也不错,阿桂是要自己去帮着他说服福长安等人啊!
第514章
世上再无明王,唯有大明皇帝
虽然才五月,到南京已经开始显现它火炉的威风了,哪怕穿着单衣,依然能把你热的够呛。
所以叶开现在觉得自己热得快昏倒了,他在心里无数次痛骂那个不要脸的康麻子。
就是这个麻子,为了稳定满清在江南的地区的统治,五次南巡都来拜谒孝陵。
而且为了显示虔诚,为了收尽江南士人之心,我麻每次拜谒孝陵都是从山门就开始三跪九叩,一直磕头磕到陵墓下的。
这条路有多长呢,叶开没数过,但他觉得绝对不会少于两公里,呃.……磕两公里的头,算你狠!
“你娘的麻子,你真是麻子不叫麻子你叫坑人啊!洪武太祖爷你可别生气,不是我不愿意给你老人家磕头,实在是这麻子太恶心人了!”
我叶大王现在额头起了一个大乌包,膝盖不用说,一定也是破皮了。
远处小团子看着自己父王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膝盖,因为前几个月,他已经代替父王前去祭拜过孝陵了,当然也是一路磕头磕过去的,其中滋味,啧啧!
之所以正月初一就进了南京城,但却到了五月初才来祭拜孝陵,那是因为南京城的皇城主殿等重要建筑,刚刚才修建好。
叶大王打着兴复汉家的牌子进了南京,总不能在江宁织造府登基吧?没登基也没彻底击败满清,他又怎么好意思来祭拜孝陵呢?
于是我叶大王亲掏腰包,出了二十万银元的赏格,注意,这是赏格不是营造的费用,营造皇宫的费用当然是户部出,公公私私,叶开分得很清楚。
有了额外的二十万赏赐,在原大明皇宫旧址新建的南京皇宫,只用了五个月,就建好了大部分的主要建筑。
其实叶开也不愿意把南京城的皇宫建得多么大,因为他开创的这个叶明王朝,以后肯定会执行三京制。
南京应天府居中,是法理上的都城,中枢机构也都会在这里。
而等到要平定草原大漠,应付东北乃至西北局势的时候,就得北上北京顺天府。
到了南洋有事,叶开就还得去坐镇广州承天府。
至少在炼钢技术取得大飞跃之前必须如此了,因为没有足够的钢,足够低价的钢,就没法把这种目前几乎跟白银等价的贵金属用来铺铁轨,没有铁路,从广州到南京走了一个月,几乎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知道磕了多少个头,腰酸背痛脑袋麻的叶大王,终于到了孝陵的文武方门,等到再往前走,看见我麻手书的‘治隆唐宋’碑文后,叶大王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了。
“建奴反贼后人,何敢品评洪武太祖!把这碑给我砸了!”
。。。。
南京皇城,祭拜完孝陵的叶开又匆匆回到了这里,按照他这个草台班子钦天监的推算,农历的五月十七就是黄道吉日,适合皇帝登基。
而登基穿的衮服,主祭祀用的冕服,等等一切都已经准备完毕,应天殿的宝座、云盘、云舆也准备妥当。
礼部的官员已经先去祭告天地宗庙了,不过由于叶开没有先皇,所以也不用穿什么孝服,他就在新皇宫外的正门大明门外登门祷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