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581


同时也很有文才,在循化同知任上写下了‘出塞方知天地阔,近关已觉语音嚣。’‘持节惭为假司马,从今未敢薄班超’的名句。
“龚知州你来看。”等到三人起来,叶开拿出一副地图指给龚景翰看。
“这里是松江府,地处长江海口水运便利,又有深海良港,当今世界,打开国门互通有无已成大势,我大明更起自南洋,朕也得预备要开海禁了,但满清锁国上百年,国人早已习惯海禁,所以朕准备现在松江府试点。”
龚景翰脸上闪过一丝喜色,他是福州人,松江府比起四川合州、甘肃庆阳等地离家更近,也更富庶。
而且还是一下从知州升知府,他家人早就投靠了叶开,所以龚景翰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复兴公司和广安的联合煤铁社已经准备在松江选址建一个大型钢铁厂,以后这里将成为我大明的工业中心!
朕意欲将裁汰松太道,将松江府独立出来,松江知府挂工商部侍郎衔暂定正三品,龚大人,这个松江知府,你能胜任吗?”
龚景翰的眼睛更亮了,一个知府挂了一部侍郎的衔,虽说是挂衔,但品级已经上去了啊,以后调任,官职最少也不会低于正三品。
而且在满清,侍郎是从二品衔,这可是直接到布政使这个级别的,他现在一下就变成了高官的高官。
“臣,龚景翰叩谢陛下恩典,臣是闽人,不管是海贸还是大兴工业都有所心得,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叶开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千里挑中龚景翰,就是看中他的闽人身份和善于经济的特点。
他登基几个月来,英法两国已经几次发出照会,希望建立使馆,派遣使节,叶开也有意把松江府建成江南发展工业的龙头,多方思考下,龚景翰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最重要的钢铁厂,叶开也决定选在了上海,就在后世上海宝钢的那一片,建一个大型的钢铁厂。
之所以选上海不选武昌,那是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铁路,选在武昌铁好说,大冶离武昌也不是太远。
但要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下,把萍乡的煤运到武昌,那就太麻烦了!靠马车或者挑夫千里迢迢的运,恐怕运到武昌的煤,会比铜钱还贵。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在上海建钢铁厂,不但离消费市场近,太平府的煤铁也可以走长江水路,顺江东下方便的多。
看着千恩万谢,脸上都快笑出花的龚景翰,李鋐也不淡定了,他以一个道台的身份弃官跟阿山跑到南京来,除了对满清赶到绝望以外,更因为他也是想更进一步的。
而且他冒的风险的比龚景翰、罗思举、桂涵三人加起来都大,因为他是山东寿光人,家族还在满清治下,虽然已经有锦衣卫专程去转移他的家人了,但谁也不敢打包票不出事啊!
“李道台,你久在四川,素有威望,朕委任你为四川布政使兼东川兵备道,配合四川总督、巴国公何喜文替朕东拒齐王氏等教匪,西取全川你可做得到?”
从乾隆十三年起,四川总督就兼任了四川巡抚一职,所以四川布政使就是全川的第二把手了,东川兵备道也就是把后世的整个达州宣汉乃至重庆以下的兵事一把抓了。
李鋐大喜过望,他也一下就迈进了高官官员的行列,这顺江东下的投靠,值了!
“臣李鋐,定当尽心竭力,为大王拿下一个完完整整的四川!”
“朕不单是要一个完整四川,还要一个民生富庶的四川,一个被打烂的川省对朕来说,可是毫无意义的!”
叶开语重心长的说道,天府之国啊,川西坝子一年该收多少税和粮食,千万不能打烂了。
“臣遵旨!臣必不负陛下期望!”李鋐赶紧表态。
他当然办得到,历史上就是这个家伙,把王聪儿逼得在郧西的三岔河跳崖的,文能治国,武能破强敌,是个虞允文式的人物。
“桂大个子!朕准备在东乡招募一支大军,全部选择东乡敢战之士,待遇与朕的汉儿效节军相同,朕任命你为川北镇总兵,好好跟着李藩台大人干,以后就是提督、总督你也可以当一当嘛!”
这个时候的东乡等地民风彪悍,正好把他们组织起来,虽然东乡民团的打法和训练都落后了,但现在叶开自己也缺枪缺炮,先用最省钱的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战斗力,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叶开组建东乡民团为主的汉儿效节军,不单是为了四川,更是因为陕甘等地。
西北之地民族矛盾尖锐,补给也不方便,没有一支惯用冷兵器的部队是不行的。
桂涵和罗思举都是绝对的悍将,他们将一定会成为叶开平定陕甘的利器!
第517章
你们还有脸提大明?
苏州,还是潘家的状元第中,这座房子后世被改成了苏州状元博物馆,成了科举时代苏州最后辉光的见证。
而现在,潘家在潘世恩的伯父潘奕隽到潘世恩的孙子潘祖荫这四代人中,一共出了十个进士,其中一个状元两个探花,哪怕就是在清代进士辈出的江苏,也要算是最顶尖的诗礼之家了。
不过今天,在号称贵潘的潘家,气氛却很微妙,众人关注的焦点,不是潘家的掌舵人潘奕隽,也不是潘家的状元郎潘世恩,而是大喇喇的坐在潘奕隽旁边的潘奕真!
潘奕真穿着靛蓝色的飞鱼服,头戴乌纱帽,目光灼灼的看着这一屋子的兄弟子侄,他的兄弟子侄们,也用极度震惊的眼神看着他。
因为虽然潘奕真只是个秀才,但苏州贵潘是文华世家,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作为潘家直系的潘奕真,竟然去当了传说中让人不齿的锦衣卫。
“大哥!小弟现在官拜锦衣卫北镇抚司听风处指挥佥事,陛下又看我曾经的微末功劳份上,给了个子爵的爵位,也算是官运亨通了。
当然对于我们潘家,陛下更是重视,专程托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道圣旨,小弟虽然也没看,但我知道,只要接了这道圣旨,我们潘家,个个都有高官厚禄,甚至位至勋臣也是有可能的。”
潘奕真双手向着虚空中拱了拱,随后指了指放在主桌上被三炷香供起来的圣旨。
厅堂中约莫有二十几个潘家的各房子弟,听了潘奕真的话后,都双眼放光的看着那个装着圣旨的盒子,那里,就是他们的通天大道!
潘奕隽也不例外,他在清朝辞官归乡,不过是因为吃不得苦,去贵州、甘肃等地当官,怎么及得上在苏州繁华之地做个逍遥土霸王呢?
要是在两江闽浙给他个官,他潘奕隽保管跑的比谁都快。
“六弟,这道圣旨,怕是有些烫手啊!接了这道圣旨,恐怕我们潘家就要被架在火上烤了,引火之物,说不得还是我们江南的文人士子!”
潘奕隽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复兴皇爷想干什么,看看他在湖北的动作,看看潘奕真这个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佥事的官职就知道了。
官绅一体纳粮,这可是大明张江陵,伪清雍正皇帝这样的狠人,都搞不下来的事情,这可是在挖天下士大夫的命根子啊!
原本他以为这复兴皇爷刚刚拿下江南四方未定,必然要好好安抚江南士绅,可没想到,这复兴皇爷的胃口竟然这么大!还来的这么急!
“大哥果然智比诸葛,我还没说,你就知道陛下心中所想了,不过大哥小看陛下了,陛下想做的事,如果有人敢挡路,那可不是架在火上烤这么简单!
当年为了在兴都推行一体纳粮,光是一二品的大员,陛下就处死了三人,其余大小官员更是高达几十人,不识天时的土豪劣绅怕不得有上千家破人亡。
而在湖北,陛下也绝不手软,毕纕蘅那样的两省总督都是掉了脑袋的,光是在小弟手中。”潘奕真举起右手,张开五指晃了晃,“就有这个数的知县、举人命丧黄泉!”
屋子中里的一票潘家子弟顿时变得脸色苍白,仿佛潘奕真晃动的不是手,而是一把明晃晃的鬼头大刀。
“陛下这是要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吗?有功名者免税免役,这是大明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陛下来恢复大明,怎么能违背太祖定下的祖宗之法呢?”
说话的,是比潘奕真低一辈,但年纪跟他差不多的潘世桐,不过潘世桐说完之后,就在潘奕真的逼视下把头低了下去,但其他的潘家人却在赞同的点了点头。
“大明……太祖皇帝……嗯!呵呵呵呵!”潘奕真完美的展现出了一个锦衣卫高级官员的阴狠形象,他冷笑几声,拍了拍飞鱼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才慢悠悠的继续说道。
“咱们还有脸提大明和太祖皇帝?当年的大明是怎么对我们的?一个区区秀才都能免税免役,一个区区秀才就可以见官不拜,历朝历代,与士大夫共天下这个口号谁做到了?除了大明,没人做到!
可当年大明天倾之时,威宗烈皇帝连内库的金器都卖了充做军费时,九边将士连饭都吃不饱时,我们干了什么?
我们还在兼并土地,偷税漏税,等到伪清一到江南,个个头皮痒甚的就投了降!
现在提大明,是不是有些晚了?天下都让我们治亡过一回了?还想以前那种种优待的好事?”
人群死一般的寂静,潘家众人谁也没想到潘奕真这么不留情面,简直是对准了要害一顿猛刺!
眼看大哥潘奕隽不说话了,老二潘奕藻嗯哼了一声,“六弟,你也不能这么说,江南士林当年在大明天倾之时,还是出了很多忠义之士的,并非个个都屈膝投降。”
潘奕真不耐烦的一摆手,“二哥说的我都知道,如果现在有史忠靖公,张苍水公,夏完淳、陈子龙等人的后人在,他们绝对可以不纳粮,可我们是吗?
闲话我们还是少说,我就问大哥、二哥和在座的兄弟子侄一句话,这活我们潘家干不干?这官我们潘家当不当?
不干不当,我潘奕真就去找别人,但我得说一句,得罪了陛下,潘家以后会怎么样,我可不敢打包票!”
这话够狠也够直接,而且潘奕真确实也没耐心跟他们继续扯皮了!
他潘奕真在伪清时不过是个秀才,这屋子中的,最低也是举人,原本从来就不怎么看得起他,今日他能先来潘家,就已经是很讲血脉亲情了,要是他们还不识趣,他也不准备继续动什么口舌。
厅堂中又恢复了死一般的沉寂,呼哧呼哧的沉重呼吸声格外响亮,忽然,有人动了!
潘奕真抬头一看,竟然是潘家的状元郎潘世恩,他走过来跪在主桌的圣旨面前,随后对着潘奕真说道:“六叔!这活我们潘家接了,请王国舅进来宣旨吧!”
“好!世恩果然是我潘家的白麒麟儿,六叔没看错你!”潘奕真大喊一声,长长的松了口气,毕竟是族亲,潘家能接下这个任务,他就轻松多了!
王国舅就是王贞仪的长兄,当年孙士毅的六位幕僚之一,如今孙士毅骨头都烂了,当年的六位师爷也各有境遇。
混的最好的马师爷已经是云贵总督,刘菊山刘师爷则成了兰芳按察使兼坤甸知府,是叶大皇帝在兰芳的心腹。
他则靠着妹子的受宠,成了吏部侍郎,遇到重大事情,也会兼一个传旨的活。
今天这活,就是叶大皇帝亲自安排让他来的,于是王国舅穿着刚刚获赐的斗牛服,带着几个銮仪卫士兵,走进了潘家的厅堂,随后打开圣旨大声的念了起来。
“诏曰:苏州潘氏…………,任命潘奕隽为户部尚书,巡按皖、赣两省,专办清查田亩赋税之事体,潘奕藻为江苏布政使,苏松常巡按使。
潘奕真加封北镇抚司听风处左同知,江南专员,监察两江浙省三地
潘世恩立即前往南京应天府担任应天皇城公学校长,负责皇城公学的筹办事宜,潘世璜出任武昌知府。”
“臣潘奕隽叩谢圣恩!”潘奕隽颤抖着接过圣旨,这叶皇帝的安排真是滴水不漏啊!
他们潘家三个亦字辈的,去干得罪人的事,潘家的两个未来希望则不同。
潘世恩成了应天皇城公学的校长,这就是伪清上书房总师傅啊!他又是状元,以后前程怎么样还用说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