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581


崇释以制其生,也是毒招,满清在蒙古草原上大力弘扬喇嘛教,对当喇嘛的给予甚至超乎蒙古贵人的种种优待。
在不能游牧,不能对抗天灾的情况下,很多蒙古男子选择了进寺庙当喇嘛以图安逸,甚至有一家六七个男人,只留下一个传宗接代,其余全部当喇嘛的现象。
可喇嘛是不能结婚的啊,男人都去当喇嘛了,女人怎么办?怎么维持生计?
所以蒙古女人,大量的去做了这个时候汉人行商乃至伙计的外室和情妇,甚至是一夜情对象。
由于缺乏男人,当时哪怕是一个汉人小伙计拿着一小包糖,也能享受到一个蒙古女人的温柔。
这种情况下,男女之间那点事当然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道德限制和忠贞可言,汉人行商伙计可以拥有三个五个甚至七八个蒙古情妇,蒙古女人们更会拥有十个八个汉人鼓掌对象,清中后期的草原上,这种情况蔚然成风。
过多的鼓掌伴侣,加上行商天南地北的到处跑,狂窑子找姑娘那是常事,只要有一个人将梅毒带到了草原上,那就会迅速的蔓延开来,更可怕的是,梅毒不但会鼓掌转播,还会母婴传播,一代传一代延绵不绝!
到清末同光年间,杀虎口和归化城内外到处是染上了梅毒的蒙古妇女坐在城墙根等死,他们头发掉落,浑身溃烂,世人以蒙花子称呼她们。
冯玉祥在《外蒙古行记》中说道,连外蒙古的活佛也患了梅毒,鼻子都烂掉了。
及到新中国建立,仅仅内蒙古的牧民,性病患病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九,说实话吧,如果不是新中国的建立,最多再过几十年,蒙古人就要消失在人海中了!
他们总共就八十二万人,有接近五十万人患了以梅毒为主的各种性病,交际圈还小,所有人患上病是迟早的事,这也是在后世共和国中,蒙古同胞始终跟中央政权一直一条心的原因。
第591章
叶皇帝治病
北京城中,叶开翻着锦衣卫北镇抚司听风处递上来的报告,看得浑身冰凉,仅仅在南京应天府,广州承天府还有广东的澳门、佛山等几个城市中,梅毒患者就超过了两千多人。
可不要小看这个数据,虽然这几个城市都是外向型城市,也是欧洲人到的最多的城市,这些病患中也有一部分白人,但这个数字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人可是不带小雨伞的,如果不是本身中国的伦理道德限制着人们,数字会更加的恐怖。
但这也是叶开最担心的事情,中式的伦理道德从根子上来说,还是根植于限制平民的频繁流动,维持一个相对保守的小农经济理想国中的,现在打开了国门,旧的伦理道德肯定会遭到极大的冲击。
而这个冲击最先体现的地方,就会是鼓掌这方面,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一旦稍微开放点,简直难以想象。
“草民赵学敏。”
“草民黄德淳。”
“叩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
叶开抛开手中的报告,将两位老先生扶了起来,这两位中,赵学敏是著名的清代医学大师,他著作的《串雅》一书,直到建国时期,走方的游医都还在用。
就在叶开进攻杭州前一年杭州下沙大疫,赵学敏与其子侄延医问药,成功制止了一场传染病的大爆发。
黄德淳则是已故乾隆年间名医黄元御的胞弟,在医学一道上也有不错的见解。
叶开把手中的报告递给了两人看,赵学敏一下就睁大了眼睛。
“陛下要想阻断杨梅疮等不洁之疫的传散吗?”
不怪赵学敏惊讶,杭州也是一座风流之城,得这杨梅疮的也不少。
叶开点了点头,“此等泰西夷人疫病甚为毒烈,不但有伤风化,还能母传子难以根治,自前明弘治年间传入以来,流毒甚广,朕确实想要决心阻断此病!”
“陛下仁善,乃天下生民之福!”赵学敏又跪下了,不过叶开看得出开,这次他是真心下跪的。
叶开赶紧把老先生拉了起来,这位都已经八十岁高龄了,在历朝历代这个岁数就是见了皇帝都不用跪拜的,但满清在江浙搞了上百年的高压统治,搞得所有人下跪都成了习惯。
挥手让内侍给两位搬了个锦凳,叶开说出了他动用地方官员把这两位找来的目的。
“朕准备在礼部中新设一个卫生司,侍郎由曾经伪清广州知府陈镇担任,但他对医道并不精通,所以想请两位老先生出马协助一二!”
有官当,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两位老先生当然不会拒绝,叶开当即任命赵学敏为礼部卫生司左郎中挂侍郎衔,黄德淳为右郎中,两人还可以各推荐几个有医学才学的子侄学生,任卫生司的员外郎和主事。
两位老先生告退之后,叶开又把吏部尚书伊朝栋召了过来,杨梅疮这玩意,抗生素没出来之前根本就没得治,最多能减轻一下痛苦。
不过叶开准备的更粗暴一些,那些身体都开始溃烂的二期、三期患者,他连减轻痛苦的药都不准备用了。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病患登记,然后让当地的警察把他们监控起来,并发起各地的风月场所进行大检查,管你什么青楼还是暗门子,通通查个底朝天。
再把在华的所有外国人查一遍,有病的全部撵走,最后让礼部在几个外国人入关的港口设立检查站,不管是谁,通通检查,有病的就给我滚蛋。
一边和伊朝栋商量具体细节,叶开一边在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个行动到最后,一定会搞过火。
比如地方上的警察和小吏懒得监控病人图省事,可能会选择把他们集中流放到什么地方去,甚至少给医药饭食把他们折磨死,青楼中被清查出来的患病的女子,也极有可能会被驱逐自生自灭。
但叶开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把这个烂病给控制住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蒙古草原上叶明珍口号喊得响亮,说大皇帝要为所有蒙古人治病,但方式只可能会更加的粗暴!
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就是这样,稍有争议的政策如果细化到某一小群人,一定会变得酷烈和无情,但相对于全体人来说,又是必须的。
。。。。
京城,纪府,这宅子原先是满清礼亲王系一个入八分镇国公的宅子,纪晓岚献上了保存的古籍之后,叶开就把这座宅子赏给了他。
而纪晓岚的邻居就是被所有满洲人恨得咬牙切齿,也可以说叫羡慕的眼睛发红的爱新觉罗.禄康。
不过不管别人是恨还是羡慕,我禄康心大得很,他现在正拉着纪晓岚唠唠叨叨的叙述呢,叙述的都是他自己听来的满洲宗室秘闻,爱新觉罗家自己人才知道的秘闻。
纪晓岚则边点头边记载,还挺神奇,在我大清时就已经疾病缠身,看起来蔫头蔫脑的纪大烟袋,到了新朝后却变得精神多了。
老头厚着脸皮逢人就吹嘘,说我叶大皇帝乃是仙人转世,只看了他几眼,就为他去除了身上在伪朝沾染的秽疫。
等到他儿子纪汝似和纪汝亿将他保留的古籍整理完毕后,叶开就叙功将纪汝似任命为天津同知,纪汝亿为大兴县县令,纪晓岚顿时大喜,非要跟着儿子们一起入宫谢恩,还准备了三首拍马屁的诗。
欣然享受了一顿吹嘘的叶开突然觉得,像纪晓岚这样的拍马屁狗腿文人,还是有点用的,于是就交给了他一个任务,那就是召集人编纂一个《大明忠臣传》和《大明逆臣传》。
忠臣嘛,当然还是在大明天倾时杀身成仁之人。
至于逆臣传,排第一的就是奴儿哈赤这个大逆贼,他本是大明的建州卫指挥使,竟然因为一点小小的冤屈就作乱造反,几十年内杀戮无辜汉蒙之民数百万,定然是天字第一号的逆贼。
“停!停!”纪晓岚赶紧叫住了正在满嘴编故事的禄康,这位爷已经编排到努尔哈赤的父亲那一辈去了,他把他听过的故事都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在他嘴里,本来对明朝还算忠心的塔克世,已经成了心怀叵测的坏蛋,尽管塔克世就是禄康的直系祖宗。
“金侯爷!陛下跟我说过,奴儿哈赤之祖觉昌安,父塔克世并未有多大罪过,虽然奴儿哈赤反叛朝廷,但他们仍绕算得上的大明的忠臣,我们编纂此书,一定要实事求是!”
纪晓岚向左上方拱了拱手后说道,禄康也被叶开封了个侯爵,姓也改成了金,所以纪晓岚叫他金侯爷。
不过纪晓岚知道,把劫掠过大明边境的觉昌安和塔克世,塑造成大明忠臣,并不是叶大皇帝有多好心,而是皇帝要用觉昌安和塔克世的忠诚,来衬托奴儿哈赤反叛之罪孽深重。
“陛下...陛下真是仁德之主啊!他是知道我们金家还是有忠臣的,微臣,微臣替祖先叩谢陛下恩典了,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禄康从满脸横肉的脸上挤出几点眼泪,虽然叶开看不见,但他还是把头磕得砰砰作响。
这会他的心彻底安下来了,既然皇帝承认觉昌安和塔克世是忠臣,那他这个反正爱新觉罗家逆贼子孙,也可以安心在大明生活下去了。
第592章
货币战争
“陛下,金元的改革方案出来了,您看一看!”李与薇又抱着厚厚一叠的资料找到了叶皇帝。
最近可把她忙坏了,不过大明中央储备银行的台子总算也搭起来了,金元容易被造假的补丁也算是勉强打上了。
叶开接过来一看,不算是多高明的办法,李与薇和一众即将成立的大明中央储备银行官员们,商量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将金元退出日常的流通,只作用于大笔消费和拨款乃至皇帝赏赐臣下用。
而且金元也不再单独充当货币的角色,而是要配合同样面额的宝钞来使用,也就是说,哪怕就手里有金元,但没有与金元想对应的宝钞,也不能使用。
而宝钞只能由大明中央储备银行发型,每张宝钞都有特殊编号,每一张都有据可查,这样一来,铸造假金元牟利的事情就会减少。
而金元退出一般的商业流通之后,大明的货币体系终于回到了正确的价值范围,每一块银元的含银量,也终于对得起它的价值了,也就是说,从这刻起,千年来在中国形成的银本位体系,就算在叶明确定了下来。
叶开也挺高兴,因为他觉得既然是大明朝仅有的金融精英搞出来的东西,应该也不是太离谱,关键的是,就算离谱不离谱,他也看不出来啊,金融这玩意,他穿越前就没弄懂过,穿越后就更别指望了。
“陛下,您猜我从复兴公司和大明工商部对外进出口的统计报告中,看出了什么?”
一看叶大皇帝同意了他的金融修补方案,李与薇也放心下来了,其实她也是在摸索着修修补补。
“看出了什么?看出了朕马上就是大富翁了吗?”叶开笑着开了一句玩笑。
不过李与薇神情严肃的摇了摇头,“陛下,我从这两份报告中看出了战争,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
“战争?”叶开有些疑惑,不过随后他就隐约感觉到了李与薇想说什么。
“是的,战争,陛下您知道复兴元年我们的贸易顺差有多少吗?超过了三千六百万银元,整整三百万英镑,而这其中,尤其以对不列颠的顺差最为惊人,占了七成还多。
因为不列颠人不但要进口我们的生丝、大黄、瓷器、漆器、丝绸、橡胶、冰糖等,还进口了大量的茶叶,而他们能向我们出口的,几乎是没有。
他们的劣质工业品和纺织品,不管是从价格上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无法与兴都和广州较量。
而且从去年开始,我们对不列颠的机械等产品的需求正在持续的下降,因为这些东西,我们也能自己生产了!”
呃……叶开楞了一下,他知道这个时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很大,但没想到会大到这种程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