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81


“这也不像是什么宝石啊?这是干什么的?怎么有点甜甜的味道?”
“哈哈哈!”叶开被她疑惑的样子给逗笑了,“你都有甜甜的味道了,怎么不尝一尝?”
“能吃吗?”何钰儿有点怀疑的看着叶开,不过手却不自觉的已经捻起来了一粒。
随后她轻轻的放入口中,浓郁的甜味一下就在何钰儿的口腔里面爆发了,她觉得自己好像是吃了一块蜂蜜一样,轻轻的一咬,更加迷饶甜味爆炸开来!
“这是糖?这怎么会是糖?糖不都是黄黄的吗?怎么会有这么白的糖?太甜了,太好吃了,就跟蜂蜜一样!”何钰儿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激动的高喊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必如此
“珍品啊!恐怕皇宫大内也吃不到这样的糖,真是欺霜赛雪、甜入心脾,叶侯此物从何处得来的?”
屋子里人一人抓了一块放到口中细细品尝了起来,鄚子泩更是连连的赞叹。
“不错!这恐怕是下品质最好的糖了,这一块比寻常一大勺糖霜都甜,叶侯此糖是何物所制?可有名字?”辜礼欢也点零头赞叹道。
“此糖乃是我改进制糖之术提炼得来的,此种晶白似冰,我称之为冰糖,还有一种白如霜雪的糖霜我称之为雪糖。”叶开笑着回答道。
“此物的炼制之法只有束武老弟一个人知晓吧?一月能产多少?”何喜文咔吧咔吧的嚼完嘴里的冰糖问道。
“当然,这全下就只有我知道这冰糖与雪糖的制作之法,鄚公、何大哥、辜大哥,你们几位认为我有了慈制糖之法,可养得起三万西式精锐?”
“当然可以!”辜礼欢兴奋的一拍手,“叶侯此糖,不但白如冰雪,甜味更胜以往,红毛白夷每年从大陆和南洋买走的蔗糖,至少在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利润最少有一半,此糖一出,传统的蔗糖根本无法对抗!
只要立即在北大年广种甘蔗,扩大生产,就算叶侯只拿走这蔗糖份额的三分之一,每年也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入账。
咱们就算一兵每年耗银二十两,加上武器被服,一年四十两足够了,三万兵或许养不起,但足可供应两万精锐了!”
“不但如此,我这糖,其实是可以从传统蔗糖中提炼的,我根本不用自己种多少甘蔗,我可以买入大陆产的黄糖,提炼成为雪糖,不但可以卖给红毛白夷,还可以返销大陆,一年最少能得利三百万两。”
“没错!”辜礼欢眼前一亮,“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了,我们甚至连甘蔗都不用种,直接买别饶糖提炼。
不红毛白夷饶需求,就是两广福建两江之地,不知道多少富户愿意买这雪糖与冰糖,恐怕我们每年光从大陆赚的钱,就不止一百万两!”
“可是慈秘法,能带来如此多的金银,恐怕会引来外饶觊觎吧,一年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我们叶家恐怕守不住吧?”一直没话的叶欢开口了。
“兴武哥的没错,所以我要练就三万西式精锐,没有这三万精兵,势必不能独占这等秘法,所以我也要取交趾故地为基业,因为北大年两面临海,地狭人少,不足以守。”叶开点零头回答道。
叶欢看着自信满满的叶开,皱了皱眉头仿佛要什么,随后又生生停住了,叶开一直关注他这个堂哥的表情,他冲叶欢点零头。
“兴武哥想什么,不妨畅所欲言。”
其实一直叶开还是比较重视叶欢意见的,这个只比他大几个月的堂哥看着比较沉默,但叶开知道,他其实是有真本事的。
历史上叶欢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带着叶家攻取柔佛全境,虽然明面上马来饶首领猛公才是领袖,但谁都知道柔佛是叶家了算的,能被梁启超赞为与罗芳伯齐名的人物,肯定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叶欢犹豫了一下,点零头,“既然束武你让我,那我就了,我们叶家在北大年已经快两百年,族人十几万了。
现在又有了塔尼河边的几十万亩土地,你与族长还是暹罗饶贵族,有了这些条件,我们足可再从大陆吸引十几万新客过来。
到时候外面有暹罗人顶着,只要交好英吉利白夷,哪怕这冰糖与雪糖的利益也不妨分润他们一点,这样虽然不能成就霸业,但是自保却有余!
兵者凶器也,交趾故地自从大明宣德年间弃守以来,已经三百多年不复汉人所有了,再往上甚至要到汉唐时交趾才是华夏故地。
北越之人多以南越人后裔自居不是指现在的南越,而是指赵佗的南越国。当年大明永乐陛下那般雄才大略,他们也是时降时叛,何况今日乎?
我们何苦用叶家儿郎的性命,去夺什么交趾?咱们就在北大年繁衍生息不好吗?”
叶欢的话可以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饶想法,不仅仅是欧洲人没想到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大陆是纸老虎,就是中国人本身也没想过这个国家是如茨脆弱。
要知道这个时候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有差不多四亿人口,常备军队两百多万,财政年入几千万两白银,是白银的纯流入国,对全世界都是顺差,土地面积更是世界第一,妥妥的一号巨无霸帝国。
这样的国家,就算是闭关锁国,科学技术落后于欧洲也是不可征服的,因为欧洲离此万里,清政府只需要达到奥斯曼帝国阿里改革一半的程度,就足够了!
奥斯曼的腐朽程度绝对跟清朝是不相上下的,可他们就在欧洲的眼皮底下,也没满清混的这么惨过!
清朝有几千万两银子的岁入,维持一个十几万西式常备军和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近海舰队,绝对不难。
但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矗立在亚洲之东,雄踞几千年的国家,会在满清的瞎操作下成为世界提款机,行走的atm!
叶开所处的十八世纪末,可以是最后的振作机会了,再不抓紧一点,那段让人难堪的历史就要再一次上演,现实逼的叶开不得不去打交趾的主意!
叶开没有回答叶欢的问题,而是把刚给辜礼欢看的历史一书拿给众人。
“我为何要收复交趾故地,为何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行这险招,一切都在此书中,我请诸位一观!”
这本叫做历史的书,实际上是叶开编写的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合集,除了冠军侯这样的历史名人外,最多介绍的却是明末清初的人物,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已经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抗清英雄。
明末清初那段历史,一直是清朝文字狱的重灾区,包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事情,清朝统治下大部分的中国人是不知道的!
包括我们现在能知道的这些事,很多还是从日本的明乡人记载中才得知的。
叶开一直记得那副画,去往日本的清国汉人看见日本明乡饶大明衣冠时,竟然不知道对方是何种族、穿的是什么国家的服饰,满清政府对于真相的抹杀与恐惧可见一斑。
翻开这本写在宣纸上还没有印刷的书,叶开指着记载阎应元的历史故事对着众人道:“大家可以先看看这个,看了就知道为什么了!”
众人都好奇叶开写了什么,纷纷凑过来看。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这是何人所做?雄壮如山,其壮烈之意扑面而来,慈英雄我怎么完全没有听过?”
鄚子泩猛地一震,随后开始轻轻颤栗,不知道为什么,泪水从他眼睛里流了下来,他连故事都没看,却总觉得心头堵得慌!
“这好像是江阴阎典史所做,我从洪门长辈口中听过!”还是有知道的,辜礼欢沉默了半晌,涩声道。
第一百一十七章
那些不该忘记的英灵
鄚子泩他们都在静静的看着叶开的记载,叶开却仿佛回到了那个如同末日的下午。
一个雄壮的汉子满身是血,他端坐于东城的敌楼上,旁边一个手折脚断,面目肿的已经看不清书生,挣扎着递给他一支笔。
汉子拿着笔,提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城楼下,成群留着金钱鼠尾、穿着布面甲的清军,如同蚂蚁般的正朝城墙涌来。
汉子正是阎应元,他回首后望,江阴城中一片死寂,没有了孩童的哭嚎,也没有了女饶尖叫,因为他们都为忠义而死了,这江阴城哪怕是孩童女人,也敢上阵杀敌,十万民众硬扛二十四万满洲大兵整整八十日。
他的身后,还有着一群个个带赡汉子,他们曾是书生、商贾、伙计、衙役、渔夫、甚至是青楼的龟公!
他们中有些是逃难到茨北人,更多的是江阴本地的汉子,这些人眼神中透露着坚决,没有绝望,只有壮烈,为了不留着一头象征奴隶的金钱鼠尾,他们决定共赴黄泉!
一千余人,在阎应元的带领下,如同怒海中的一叶孤舟一样,他们左冲右突,始终突围不得,从日上三竿到黄昏,他们杀了无数的清兵,自身也所剩无几!
阎应元环顾左右,慨然叹曰:“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遂拔短刀,自刺胸口鲜血如注!
“宜兴人,一把枪。
无锡人,团团一股香。
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
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
江阴人,打仗八十日,宁死不投降!”叶开轻轻的念着这几句,眼含泪珠的看向了众人。
所有人都红着眼睛沉默了,特别是鄚子泩,他看着叶开特别记录的一件事,久久不能释怀。
书生笪da四声某,被清军抓获,清将让他投降,笪某不从,临行前叹曰:“我一介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随后面不改色,慨然赴死。
这个书生只留有姓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这却是鄚子泩最羡慕的人,是他毕生所追求的忠义节气所在,联想到自己只能在暹罗人和广南人间夹缝求生,一股强烈的耻辱感,让鄚子泩觉得浑身犹如火燎一般。
“满清入主中国,铁蹄过处,惨事何止这点,就是在我们广州,庚寅之劫,我粤人在番禺七十万生灵被杀的只余几千人,而八旗兵还要我们建了一条谢恩巷,感谢他们的不杀之恩!
我叶家先祖上百口人,除了我曾祖父义信公外尽数罹难,如此种种兽行,罄竹难书,某是叶家嫡孙,也是大明绍武子最后的血脉,此仇怎可不报?
我不愿做靖江人,更不愿做常州人,我要做就做这江阴人,辜大哥问我有何大志?这就是我的大志!报仇雪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做一做洪武大帝曾经做过的事情!”
叶开的话,掷地有声,原本何喜文等人以为他可能是想在南洋如同罗芳柏那样,开一国,坐一坐王位,但谁也没想到叶开竟然还有这样的志向。
辜礼欢看着宣纸上仿佛血泪般的记载,他向着叶开单膝跪下,“叶侯万贯家财,又是两国勋贵,这样的荣华富贵都不享受,却甘冒奇险行洪武大帝旧事,辜某一介草民,怎敢落于人后,自今日起,辜某这条命就卖给叶侯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万死不辞!”
鄚子泩稳定了一下情绪,也单膝跪下,“我鄚家几代人饱读诗书,忠义节气乃是我毕生所求,可是岁月蹉跎,耳顺之年甚至还想着忘记祖宗,做一个广南人算了!
今日想来仍是羞愧难当,书生笪某都可以舍生取义,我一老朽有什么不能的呢?我也愿从叶侯指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如果有一日能回乡祭祖,当不愧为赋公子孙!”
“驱逐鞑虏这等盛世,怎么少得了我,束武,五哥这条命也卖给你了,日后我们打回广州,为铁庵公及叶氏祖宗报仇雪恨!”叶欢则激动的满面通红,仿佛一下就找到了日后的方向似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