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79


时间渐渐过去,这项考核越到后面进行得越慢。
从周围人的窃窃私语里,许问渐渐明白,古代学徒想学东西,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准学徒通常要用半年才能入门,成为正式的学徒。
正式学徒第一年做的一般都是杂务,很难接触到正活。连旁观的机会也没有,何谈学习。
第二年开始,学徒们可以开始学习了,但能不能学到东西,能学到多少都得看师父的。
师傅是不是慷慨大度,徒弟是不是能讨得师父的欢心,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而且古代还讲究“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师父通常都会留一手两手绝活,轻易绝不传授。
所以“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拜师只是一个开始,想要学到真本事,运气和个人努力缺一不可。
木板上,各木场的分数渐渐拉开距离。
分数最高的是榉木场。
这一方面是因为榉木场所管理的各种木料差别比较多,比较容易分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榉木场的金师傅性格随和,对徒弟很大方。
排名第二的是红木场和柏木场,两边分数非常接近,有点难分高低。
红木场能得到这个排名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一则,红木场管理的木料都比较珍贵,平常不会随便拿出来给徒弟们练习;二则,价格昂贵,仿冒品就多,辨识难度比别的木料大多了。
排名第四的是水曲柳场,旧木场分数跟他们比较接近,但还是落在了最后。
“对不起师傅……”
曲四牛也认错了,回来非常羞愧地对连师傅说。
“回去把XX和XX的区别背诵五十遍,熟记在心。”连师傅并不看他,淡淡地道。
“是!”
有些时候有惩罚比没惩罚更好,现在就是这样。听见连师傅的话,曲四牛不仅没有沮丧,反而马上振奋了起来。
时间渐渐推移,五个木场几乎所有的成员全部接受了第一项考核,站到了一边。
最后原先的场地上只剩下五个人,正是许问和吕城等五个。
杨师傅低头,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朗声道:“你们五人虽然尚未入门,但跟各木场学了这么多天,理应已经有所把握。今天你们也将成为各木场的一份子,接受考核,分数列入各场之中。首先是榉木场,刘阿大!”
刘阿大上前,好几个榉木场的师兄弟还拍了拍他的背以示鼓励,看来氛围的确不错。
但他的运气不是很好,他被分到了一块榆木,它跟榉木比较相似,刘阿大不幸认错了。他怏怏而归,师兄弟们也有点失望,不过还是安慰了几句。
接下来是柏木场的何平和水曲柳的陈铁,他俩也都认错了。
许问抬头,发现姚师傅正看着他们,眉头微皱,有些失望的样子。
难道他今天到黄字坊,真的是特意为他们来的?
“红木场,吕城!”
吕城面带微笑,应声而出。他表现得非常谦和,但这段时间以来,许问也算是很了解他了,看得出他隐藏在深处的一抹自得。
他的自得也是有理由的,他抽到了一块陈年的红木。
吕城仔细摸了它们的表面,又对着光细细琢磨了一番,非常肯定地说出了它的名字——
“这是酸枝木!”
拿着帐单的那个年轻人很快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的确是酸枝木。”
杨师傅微笑着看向吕城,问道:“你入门多久?”
“我还未能有幸入门,进入红木场跟随学习已有五天。”
“酸枝木有新陈之分,新木赤黄,有花纹;老木红褐,光泽较暗,有香气,与紫檀极为相似。你能这么快就正确分辨,天资极佳。”杨师傅含笑道。
“多谢师傅夸奖!”吕城激动得脸都红了。
杨师傅微微点头,在木板上红木场下方画上三笔,刚好凑上一个完整的正字。
这个正字一写,红木场的分数正式超过柏木场,位列第二,吕城这也算是为红木场建了功。
“下一个,旧木场,许问!”
紧接着,杨师傅的声音再次扬起。
第017章
珠玉
“上去认不出来也没办法,装得认真一点,谦虚一点,不会有事的。”
许问向前走,旁边师兄弟小声对他说。
基本上都是安慰。
这五天许问主持整理仓库,教他们学认字,大部分时间只有连林林在跟他絮絮叨叨地说话,连师傅几乎没开过口。
旧木场这些师兄弟从来都只把连林林的行为当成小姑娘玩耍,几乎不会认真听她说话。
在他们看来,五天时间,也不指望许问能学到什么东西,姿态上过得去就行。
许问走到队伍前列,突然听见连师傅的声音。
“加油。”
许问愕然转头,对上连师傅的眼睛。
连师傅目光深邃,向他点了点头。许问突然间意识到他的意思,也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
许问走到前面,抽取木令,报出了上面刻着的编号。
没一会儿,一个包裹着黄布的长条型方块被送到了他的面前。
许问接过,低头一看,发现黄布的角落里绣着一个“旧”字,看来每个木场的应试材料都是特定的。
他没有连师傅那样的本事,所以他一层层打开了黄布。
黄布里包裹着的是一块方形的木材,非常陈旧,上面红褐色的残漆斑驳,而木料本身的颜色大概也是红褐色的,与漆色混在一起,很难分辨。
这就是旧木场分数垫底的主要原因。
其他木场辨识的都是原木,没有杂质干扰,只需要分辨木材本身的特点就行了。但旧木就不一样了。
要从重重伪装之下分辨出它真实的形态,就算是有经验的老师傅,也得具备极强的观察力才行。
许问并不急躁,他首先掂了掂木料的重量,通过它的体积估量了一下它的密度。接着他通过观察辨别出漆色与木色的分界线,来判断它真正的木色是什么。然后他用指甲在旧木表面划出了一道痕迹,闻了闻它的味道。
他做得很慢,比其他人用时都要长一些。
可能是许问时间拖得太久,杨师傅身边,专门负责比对帐册的那个年轻人皱了皱眉头,上前一步催促道:“你快——”
话音未落,就被杨师傅阻止。
“不用急,等他来。”
“一个未入门的小子,何必为他耽误时间?”年轻人眉头皱得更紧。
“我看未必是耽误时间。”杨师傅注视着许问,摇头道。
又过了一会儿,许问终于抬头,清晰地道:“这是一块特产山西的核桃木。”
年轻人怔了一下,连忙拿起帐册,比对编号。
片刻后,他怔然道:“是……是核桃木没错!”
回答正确,许问并不特别惊喜,他点点头,把木块放回原处,又行了一礼,转身往回走。
才走了两步,他就被人叫住:“许问。”
许问止步回头,看向石台上方的姚师傅。
姚师傅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说:“你是怎么认出它是核桃木,说来听听。”
这个环节只需要辨认木材,并不需要解释自己的辨识过程。很多人、尤其是许问这种才学了几天的新人,很有可能就是稀里糊涂蒙个结果,结果不小心蒙对的。姚师傅这个要求提得着实有些冒昧。
但许问停顿了一下,还是侃侃而谈。
“我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它进行判断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